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高三物理的合理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高三物理的合理教學計劃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戰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二、基本情況分析

⒈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學生因爲物理好學,從而輕視物理的學習。

⒉ 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教學內容分析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第1節:教材一開始就從參考系中明確地抽象出了座標的概念,指導思想是強調一般性的科學方法,即爲這樣的思路做準備:解決問題時首先把實際問題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後用物理方法描述這個模型,並尋求解決的辦法。

第2節:時間和位移學生從這節開始接觸矢量的概念。對矢量的認識不要力圖一次到位。本節只要知道像位移這樣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就可以了關於矢量的運算法則,不要在本節講給學生,對矢量的完全認識要在學習力的概念之後

第3節: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本書沒有在一般性的速度概念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上面下功夫,而是比較簡潔地深入到瞬時速度的概念。本書定義瞬時速度時用到了極限的思想,但沒有提出極限這個術語。

第4節: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這是高中物理中的第一個學生實驗。這節課有三個目的:1.學會使用打點計時器;2.用打點計時器測瞬時速度;3.用圖象表示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第5節: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的引入的思路是老師們比較熟悉的,但是要注意落實本節開始時的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這樣學生們纔會感到有必要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它不是表示速度的大小,而是與速度的變化有關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第1節: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這節課的任務是測量小車的速度,作出小車運動的v-t圖象,初步分析小車速度的變化規律。

這節課不要求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也不要求建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第2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係

本節在上節實驗的基礎上,發現有一種運動,它的加速度不變,於是定義了勻變速運動,同時確認,勻變速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下一步,分析勻變速運動的特點:從圖看出,無論時間間隔t取得大些還是小些(圖2.2-2), 的值都是一定的,所以能夠從計時開始的時刻計算t。由此匯出v = v0+at。

第3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係

本節用通俗的方式以定積分的思想得出了位移公式

這節教學的目標不要盯在最後的'公式,要關注得出公式的過程。這種方法以後還會多次用到。重視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這是新課程與過去課程的重要區別。

第4節:自由落體運動

這節的教學思路與過去相同。需要指出的是,45頁說一說和46頁的旁批都是開放性的,應該鼓勵學生們參與,不過分看重結果。

第5節: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過去把這個教學內容做閱讀材料處理,這次把它單列爲一節。這樣做也是出於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方面教育目標的重視。不要以爲自由落體的知識已經學過,這節又沒有新的物理知識,從而輕視這節的教學。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1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本書把四種基本相互作用放到正文中,這在中學物理教材中尚屬首次。這些內容屬於常識性瞭解的層次,知道大意就可以了。

第2節:彈力

本節的教學思路與過去大致相同。

第3節:摩擦力

摩擦力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要求與過去大致相同。

第4節:力的合成

引入合力時,我們常說這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原來幾個力的共同效果相同,這隻對質點運動來說是正確的,對於其他物體,例如一張橡膠膜,就不一定正確。教師心裏要明確這點,但在這節的學習中不必講給學生。

求兩個力的合力時不能簡單地把它們的大小相加。這既是爲隨後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做鋪墊,更是爲理解矢量的概念做心理準備

第5節:力的分解

學到這裏,學生已經認識到,位移、力這樣的物理量,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它們相加時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只有到這時,學習矢量的時機纔算成熟了

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第1節:牛頓第一定律

學習牛頓第一定律不只要明白定律本身說的是什麼,還要了解人類進行探究的歷史,本書對此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這種處理源於本書對過程與方法的重視。

第2節: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這是一節學生實驗課,它的寫法與過去實驗課的寫法有很大的不同。

第3節:牛頓第二定律 學習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係

第4節:力學單位制

透過這節的學習,學生應該體會到,物理量是由數值和單位兩部分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運算時,數值有加減乘除,單位也要參加運算,只是在一定的單位制中我們可以事先知道單位運算的結果,所以運算過程可以省略。

第5節:牛頓第三定律學習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

第6節、第7節: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

第6節講的是動力學的兩類問題,與過去的做法相同。

第7節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動力學的角度研究共點力的平衡,第二部分是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

四、採取的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便於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組織,完成教學任務。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高效,精講精練,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成績。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單元複習和測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4、做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5、加強實驗教學,能做的實驗一定要做,能分組實驗要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一定要演示,要認真組織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6、加強集體備課,羣策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