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1

《輪椅上的霍金》是一篇振奮人心、感人至深的文章。主人公霍金在全身癱瘓,失去說話能力,全身只有大腦能夠思考的情況下,完成了常人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並且在物理科學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令世人稱頌。此文與去年的《海倫·凱勒》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於知道要來調研,我做了如下準備:

一、熟悉教案

我把這篇課文的教案作了詳細的分析。藉助語文參考書、備課手冊,對事先備好的課作了整理。爲了使整堂課更加流暢,更有把握,我增加了許多過渡,並且用紅筆來寫。這樣上課時才更加遊刃有餘,不至於緊張。

二、多媒體輔助

多媒體是使一堂課更加精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透過網絡進行了課件的下載。由於和所備的課不一樣,我有根據教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霍金的圖片、課文中霍金取得的榮譽的補充、霍金科學著作《時間簡史》的資料以及霍金的名言。使得課件更加與教案一致,內容更加飽滿。

三、資料蒐集

第一課時預習時,我讓學生收集了許多霍金的資料。大家對霍金有了初步的認識,也爲第二課時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由於比較充分的準備,使得整堂課比較順利地上完了。但還是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結合薛老師的意見和我自己的感受來談談課的不足:

一、學生朗讀準備不夠

這一不足是我個人感覺,薛老師沒有提到。由於平時時間緊張,學生作業很多。因此現在學生的讀書時間越來越少了。除了第一課時讀了幾遍,再也沒有更多的時間朗讀。導致一些平時朗讀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朗讀時存在讀錯字,語句不連貫的現象。爲了彌補這一不足,我在第二課時時,過多的讓學生齊讀,使得讀書的形式單一缺少個性化的朗讀。這一點薛老師是提到的。

二、提問太多

薛老師給我粗略數了一下,我的問題大約有五、六十個,甚至更多。這樣還是體現了教師問,學生答的傳統的教學模式。薛老師建議可以把老師的提問減少20個左右,把這些問題改成學生自己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學生的自主性更容易體現。

三、自學時間太少

我在教學時,有兩個環節是佈置學生自己讀片段,自己在文中做批註。出發點是好的,但兩個環節的時間大約在一分半的時間,這顯然是不夠的。至少要有3-5分鐘的時間,才能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互動性不強

現在的課更加註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我的課有互動,但不夠有效。這與我越少教育的智慧有關。

五、有效性不高

下課後,薛老師居然給全班學生進行了一次小測驗。讓學生默寫出我的板書,這樣的測試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測試結果不佳,課堂有效性大大降低。

在大力提倡課堂有效性的今天,透過這次調研,使我深深感受到這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教師實實在在地貫徹在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減負增效。這次聽課,使我感受頗深,收益頗豐。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2

《輪椅上的霍金》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文章。課文裏介紹了非凡的科學家霍金以堅強的毅力不斷的挑戰命運,挑戰科學。他那種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偉大人格令所有世人嘖嘖稱讚和折服。因此本課的教學目的就是教育學生學習他的堅強毅力和人格魅力,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在當今人才濟濟的競爭社會裏,人要具有這種堅強的毅力簡直是太重要了,作爲教師,我們的使命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爲了教育現代的獨生子們能更好地走入社會,融入社會,這篇教材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教學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讓學生充分預習。說實在的,課前,我心裏很沒底。首先,學生沒有對殘疾人生活的深刻體驗,對霍金這樣一位外國的著名科學家更是陌生,再加上那些難懂的物理術語。其次,課文篇幅較長,語言凝練,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課還是要上。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如何讓霍金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是我在備課時一直思考的問題。爲此,我首先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蒐集資料,瞭解霍金的生平事蹟,爲學習本篇課文進行大量的鋪墊。在上第一課時時,師生進行充分交流,並讓學生模仿霍金身體徹底變形後的樣子,保持一分鐘,再讓他們談談感受。然後順勢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是,霍金的形象已初步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第二: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高年級的課文一般都比較長,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做到了長文短教,長文精教,以讀促講,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本課教學,我抓住女記者的提問來切入本課的教學,合理選擇並調整了教學內容,重點引導學生研讀命運對霍金究竟怎樣殘酷及從哪些方面看出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體會霍金不斷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和堅強、樂觀的人格魅力。

第三:創設情境,讓學生與文字充分對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文字、學生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我引領學生用心靈與文字對話,與強者對話,與自己對話,以這三大板塊來組織本課時的教學。課堂的一開始,我採用身份置換的方式讓學生以一個記者的身份走近霍金,向霍金提問,質疑心中的困惑。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走進文字,開始了和霍金的對話。課堂中,我又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不斷地讓學生誦讀課文,品讀課文,充分感受霍金面對困難不屈服,坦然面對殘酷命運的樂觀而又豁達的精神。其間又不斷拋出發人深省的問題,引導學生用心靈和人物對話,與文字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如,在教學命運對霍金實在是殘酷時,提出“同學們,一般人如果遭遇如此的命運,可能會怎麼想、怎麼做呢?”再如,假如這樣一位不幸的人此刻就在我們教室裏,你的心情怎樣?又如在引導學生體會霍金對名利的淡泊、忘我工作的崇高品質時。以一句“生活中的一些明星出名後會幹什麼”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促使學生聯繫生活去觸摸語言、感悟文字。學生的體驗豐富了,才透過文字的語言文字領悟到霍金的淡泊名利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不僅帶給了學生曼妙豐盈的心路歷程,同時也教會他們學會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縱觀本課教學,我覺得有幾個地方的教學還很不到位:

1、由於課文比較長,因此雖然在設計的時候想方設法抓住重點展開教學,但還是覺得時間很緊,爲了趕進度,所以對幾個重點的品讀感悟還不到位,感覺浮於表面,不能品到點子上,深感遺憾。例如對一組排比句的教學,對霍金這段話的理解等。

2、課的結尾有匆匆收場之感。本來還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但臨近下課,便匆匆結束,未能將課堂推向高潮,甚爲遺憾!

3、讓學生潛心閱讀感悟的時間太少,交流時導得過多,總是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而匆匆收場,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4、雖然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的好教材,但這首先是一堂語文課,而我在教學中,過多地注重了語文學習的人文性,沒有更好地挖掘本課教學的語文味,這是我本課教學的又一不足之處。如何在本課教學中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起來,敬請各位朋友給我提出寶貴建議。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3

上完《輪椅上的霍金》一課了,看着孩子們一張張因激動而興奮的小臉,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靜。這麼難讀、難懂的一篇課文,孩子們卻讀得那麼入情入境。雖然霍金離我們的生活是那麼遙遠,但是現在,孩子們一個個被霍金樂觀、堅強的精神深深感動着。回顧教學過程,我覺得以下三點做得比較好。

1、利用資料拉近學生與霍金的距離

孩子們對霍金瞭解不多,對盧伽雷氏症更是聞所未聞。只讀文字,對孩子的心靈沒有什麼衝擊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從文章後半部分記者的採訪入手,利用記者採訪錄象,讓學生親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個手指會動,連說話都是異常艱難。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盧伽雷氏症給霍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從而感受霍金是多麼堅強、樂觀。另外,利用資料結合文字讓學生了解盧伽雷氏症是多麼可怕的一種疾病。

2、結合實際,將心比心,感受強者魅力

現在的孩子們從小生活在蜜罐裏,他們沒有吃過苦,更體會不到殘疾人的生活有多麼艱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兩次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將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堅強和樂觀。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爲了幫助學生讀懂這段話,讓學生想想,“如果讓你說說你擁有什麼,你會說什麼?”孩子們從霍金身上學到了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只看自己擁有的,不看自己沒有的,懂得了雖然生活給予霍金的是那麼少,但他卻有一顆感恩的心。第二次是感受命運對霍金如此殘酷時,看着霍金的圖片,啓發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是你遭遇這樣的厄運,你會怎麼樣?”此時,孩子們對霍金的不幸和堅強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3、抓住“非凡的科學家”,引入文章,整體感知

霍金不僅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還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而這兩方面的內容是揉在一起介紹的。因此,我抓住課後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個‘非凡’的科學家”組織教學,從整體入手,對霍金有一個全面的、立體的認識。而這樣的教學也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4

《輪椅上的霍金》是一篇飽含着濃濃的情感,讓人深受感動和鼓舞的文章。閱讀這篇文章,目的在於使小學生能學習霍金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於向殘酷命運挑戰的精神,並從中受到鼓舞和激勵,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提供學習的榜樣。

這篇課文比較長,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做到了長文短教,長文精教,以讀促講,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課前,我讓學生充分預習,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中,我合理選擇並調整了教學內容,重點引導學生研讀命運對霍金究竟怎樣殘酷,以及從哪些方面看出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體會霍金不斷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和堅強、樂觀的人格魅力。課堂的一開始,我抓住女記者的提問來切入本課的教學,採用身份置換的方式讓學生以一個記者的身份走近霍金,向霍金提問,質疑心中的困惑。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走進文字,開始了和霍金的對話。課堂中,我又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不斷地讓學生誦讀課文,品讀課文,充分感受霍金面對困難不屈服,坦然面對殘酷命運的樂觀而又豁達的精神。其間又不斷拋出發人深省的問題,引導學生用心靈和人物對話,與文字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如,在教學命運對霍金實在是殘酷時,提出“同學們,一般人如果遭遇如此的命運,可能會怎麼想、怎麼做呢?”再如,假如這樣一位不幸的人此刻就在我們教室裏,你的心情怎樣?促使學生聯繫生活去觸摸語言、感悟文字。

由於課文比較長,雖然在設計的時候想方設法抓住重點展開教學,但還是覺得時間很緊,爲了趕進度,所以對幾個重點的品讀感悟還不到位,感覺浮於表面,不能品到點子上,深感遺憾。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5

《輪椅上的霍金》這是一篇人物介紹,寫的是世界著名科學家霍金的生平事蹟,讚揚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魅力。面對這樣的課文,我知道,文中涉及到的科學術語和相關的物理知識會讓學生覺得陌生,遙不可及。因此,閱讀時往往會一目十行,粗枝大葉,不求甚解。每每遇到這類課文,我都會嘗試採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這次也不例外。

“真正的有效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記憶和理解”。情感體驗就是一種心智活動。只有引領學生用心去感受、關注和欣賞故事與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思想了,他們才能將一個陌生的,與己無關的對象變爲熟悉的,可以交流的朋友,教學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教學《輪椅上的霍金》時,我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帶領學生們進行情感體驗的。

一、對比匯入

在匯入課文時,我先讓同學回顧以前學過的介紹外國科學家的課文,這下同學們勁頭來了,紛紛舉手搶答,真沒想到,他們的記憶力是如此的好,達爾文、富蘭克林、諾貝爾……孩子們很快就連珠炮似的說出了一大串名字。

“剛纔,你們說到的這些科學家都很了不起,都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據我所知,他們都是身體健康的人。那麼,我們即將結識的這一位科學家身體是否也很健康呢?請讀課題——《輪椅上的霍金》”,我趁勢匯入了課題。破題時,我先讓學生找出中心詞“霍金”,再找出修飾語“輪椅上的”,透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明白了這一課題的特定性,明白了課題的中心意思是講“無法用雙腿、雙腳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的霍金”。

“坐在輪椅上的人還能有什麼作爲?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請說說他的生活與工作狀況吧。”緊接着我提出這樣一個設問,設下一個“埋伏”,意在引導學生透過對比之後,對霍金首先產生敬佩、景仰之情。

劉昊偉等幾個孩子紛紛講述了自己熟悉的殘疾人的情況。

“聽了剛纔幾位同學對幾位殘疾人的介紹,同學們有什麼見解要發表嗎?”我問。

“有,我認爲他們生活艱難,工作不便,特別需要我們健康人去關愛和幫助。”學生們回答的基本都是這個意思。

“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霍金是如何生活與工作的吧!”就這樣,我把孩子們帶入了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的生活世界,讓他們在走近霍金之前就帶上了自己對“殘疾人”的同情與理解之情。

二、讀悟體會

在理解霍金“標誌性形象”的含義時,我運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組霍金在工作和學習時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抓住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徵,描述人物形象。一開始看到霍金“齜牙咧嘴”的樣子,有的學生在偷笑,一點兒也不嚴肅。我知道問題出在了哪兒——他們畢竟還是孩子,哪裏會那麼快入情入境呢?於是,我馬上決定讓學生對照課文找出描寫人物形象的有關語句,用心地進行反覆的朗讀、體味,加深學生對霍金戰勝頑疾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了命運對霍金的殘酷無情,從而對他產生由衷的景仰,笑聲沒有了,大家都被霍金那沒有抱怨,爲自己現在所能擁有的一切而感恩,正視命運、樂觀向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反思6

《輪椅上的霍金》一課主要介紹了被稱爲“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學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頑強地面對命運的挑戰,爲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給人以強烈的震撼。這篇課文,使我第二次認識了霍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學生對於一些相關術語不能理解,如:語音合成器、《時間簡史》、“宇宙之王”、盧伽雷氏症、穿氣管手術、黑洞的蒸發性、黑洞的大爆炸、宇宙模型、盧卡遜數學講座。在課堂上,我把這些詞語一一出示,透過查字典、看圖片等方法,瞭解了相關的資料。

如何讓學生感受霍金面對困難不屈服,坦然面對殘酷命運的樂觀而又豁達的精神,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抓住教學的突破口,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抓手”,那就是文中女記者說的那句話。女記者悲憫霍金,而霍金對自己的命運又是怎樣看待的呢。沿着這條線抓住重點展開教學,思路相對清晰。

首先我是透過記者的問題引出霍金到底失去了什麼?讓學生透過自學第3小節,找出關鍵詞句,寫出自己的感受,學生透過反覆的讀兩個“徹底”和“完全”來體會霍金命運的悲慘,殘酷。這一塊的寫霍金的“失”。那麼對於這麼殘酷的命運,霍金是怎麼回答記者的問題的呢?的確命運讓霍金失去了太多,這對於擁有強烈的科學抱負的他來說是多麼的痛苦,可是霍金覺得自己擁有很多很多,那就是霍金所擁有的一切。引出霍金的回答,再從這讓霍金感到欣慰而驕傲的擁有着的能動的手指,能思維的大腦,追求的理想,親人和朋友,感恩的心。這些方面入手,讓學生再次透過反覆朗讀這些從鍵盤上蹦出的生命最強音,讓這些蕩氣迴腸的話語來震撼每個孩子的心靈。

然後讓學生再次走進文字,去分別找出文中相對應的文字描述中來感受霍金的理想,親人和朋友,以及那顆感恩的心。來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和他的非凡之處。

最後,積極參與交流對話,給予合理評價與引導。在學生敞開心扉說體會、談感想的時候,我總是認真傾聽,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分享他們的獨特理解,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當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出現偏差時,我也會不失時機地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是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提升自己的認識,糾正自己的看法,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