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範文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範文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1

《數的順序》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0以內的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一、在教學時,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寫百數表時,因爲學生已經有了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所以我讓學生去獨立填寫,從而形成100以內數的順序的鮮明表象,爲進一步加深對各數的順序的記憶,也爲理解和探索百數表的排列規律打下基礎。

二、透過對百數表橫、豎、斜各方位的觀察,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瞭解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係,對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有比較清楚的瞭解。同時,透過對此表的觀察,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幫助了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技能。

三、教學設計符合兒童心理髮展特徵,即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並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一年級的小朋友對這一特徵顯得尤爲突出,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儘量設計得形象、直觀。

這堂課我感覺學生比較活躍,效果較好,但是時間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觀察這一環節花費時間太多,後面有2道習題沒有完成,以後教學時要注意適當控制。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2

在學校組織的以教研組爲單位的聽課活動中,我講了一年級的《數的順序》這節課。這段時間學校裏的事情太多了,運動會看着學生訓練方隊,啦啦操,各種比賽項目,整體忙地焦頭爛額,在學校里根本沒時間備課,做課件,我這幾天都是晚上在家裏備備課,製作課件。上完這節課,我也有許多想法,現總結如下:

一、上課前老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學情

這節課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後學生先自己填寫百數表裏空着的數,我知道一年級的學生寫字慢,但是也沒想到他們會這麼慢,寫這些剩餘的'數字,他們竟然用了將近10分鐘,而且還有個別學生寫不完。我們數學組老師座談時大家都提到了這個問題,認爲可以這樣解決:第一,可以佈置學生提前在家裏寫完百數表裏空着的數,上課直接研究規律;第二,也可以老師用課件出示和課本一樣的百數表,學生說出空着的數,學生邊說老師邊用課件出示這些數。然後學生小組討論時,每個組再發一張填寫好的百數表,讓學生研究排列規律。我感覺這兩個辦法都可以,這樣可以省去學生寫數字的時間,至少能省5、6分鐘。

我設計的練習題,我認爲是由易到難的。第一題是學生看着百數表找數字,第幾排第幾個數字是多少;第二題是課本上的做一做,學生看着百數表填數,這個第二題我看着很簡單呀,學生就是看着百數表填數字,但是沒想到很多學生都不會填,我想主要原因是因爲百數表裏數字較多,學生年齡小,看着眼花繚亂,不知道怎麼看了。

二、教學語言要更加規範

本週二去田家炳小學參加曲阜市小學數學研討會,聽畢老師總結時提到一點,就是數學語言的規範化,其中他講到“數”和“數字”這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數字只是指從0到9這9個數,而從0開始,其他的都是數。細細想來,我以前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而我這節課就是講100裏就有很多地方需要需要說到數這個詞,我回到學校後第一時間檢視我的教案,還真是有的地方說成了“數字”於是立馬全部修改,但是因爲前幾天備課時說了“數字”這個詞,所以課上還是有時把“數”說成了“數字”。

三、教學時間沒有掌控好

從開始到學生寫完百數表,用了10分鐘時間,學生小組討論又用了8分鐘時間,彙報又用了10分鐘時間,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幹啥都慢,等我再一點一點總結完排列規律後,已經10點半多了,學生完成做一做時有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這節課根本沒能完成設定的教學內容。

四、教學內容過於偏難

我們在一起討論時,老師們也提到,這個表裏有些規律真的很難,學生找不出來時,我引導着學生找出來後,總結的一些結論太難了,學生理解不了。

五、教師該引導學生的時候還是要適當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找排列規律時教師是否引導、提醒學生,分別橫着、豎着、斜着,一起來找呢?

總之,這節課上完後我也有很多的反思,以後再上這種類型的課,相信絕對比這一次會順手。

標籤:反思 範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