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最新關於音樂教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關於音樂教師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關於音樂教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最新音樂教師教學反思 篇1

孩子們到了大班以後,他們對歌唱活動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甚至一些歌唱活動能夠在一教時內就基本掌握好,但這樣的情況卻也是少數的,而且針對絕大多數孩子的接受能力來看,他們很難掌握好歌曲完整的曲調或者歌詞。所以,我們老師也一直都在探尋能讓幼兒更好更快掌握歌詞學會演唱的方法,比如:運用與歌曲相關的圖片、製作教學圖譜、運用多媒體、提供表演道具等等。但我覺得與此同時,要培養幼兒對歌曲的感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目標。在今天《秋葉》的歌唱活動中,我對如何提高音樂的感受力有所嘗試:

1、加強情感的交流。

這首歌曲圍繞秋葉飄落、飛舞、落下的順序表現秋天葉子的可愛形象,歌曲前部分的曲調非常活潑優美,後部分轉入緩慢抒情。我爲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音樂獨特的風格,提供了小樹葉的頭飾,讓幼兒自由的模仿秋葉自由飛舞、飄落,在音樂中體驗歡樂的情感,感受葉子舞蹈的快樂。

2、控制好演唱的音色、力度。

在演唱過程中,我提醒幼兒要注意改變音色、力度來提高對歌曲的感受力。在前部分,鼓勵幼兒儘量用悠揚、愉快、活潑的音色來演唱,表現小樹葉歡樂的情緒;在後面部分,讓幼兒用輕柔、緩慢、越來越輕的聲音表現小樹葉睡着後安然躺落的樣子。透過對比演唱,幼兒知道了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聲音,才能又清楚又好聽,使演唱更加的動聽。

最新音樂教師教學反思 篇2

1、認真勤寫。這是寫好教學反思的關鍵之一。根據記憶規律,在識記以後不久就開始遺忘。因此,寫教學反思要趁熱打鐵,課後立即整理歸納,總結分析,及時記載。如果拖久了,課堂教學情況,回憶起來反而費時,甚至遺忘,寫不出好的反思。尤其是技能知識方面,錯誤的必須在下一節課里加以糾正,這樣才能順利地進行教學。

2、實事求是,全面分析。寫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的工作和自我的要求。因此,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教學反思應如實地記錄教學中的得與失,中肯地分析成與敗。即使是學校領導要求,也不應只求形式,只圖應付,只爲檢查,這樣,就失去了寫教學反思的本來意義。自己體會最深的“得”與“失”。這樣才具有價值。全面分析,不是面面俱到,但要一課一記載有一得,否則會次次反思、千篇一律。

3、持之以恆。許多事實證明,任何工作、任何事情,堅持數年,必有良效。寫教學反思也不例外,需要始終如一地長期堅持下去,決不能“三日打魚,兩日曬網”,要養成一種習慣,實際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反思不是簡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上,應該是更深層次的,要爲提升自己的教學行爲服務。我們的反思不但要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還要善於尋找自己的閃光點,這樣的評價會更有激勵性。教學能力的提高是每個教師的追求,時代也要求教師要做個有思想的教師,泰戈爾說“最遠的距離是到達你自己”,就是說改變自己是多麼不容易。在這個不斷髮展的時代,需要教師們不斷地改變自己,每天多學習一點,多反思一點,就必然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有品位的、出色的音樂教師。

最新音樂教師教學反思 篇3

音樂教師,應該明確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方面。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所以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音樂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一、激發興趣,營造氛圍帶動學生

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音樂教育是關係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大事情,因爲音樂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唱歌,還是開發和提高學生智力的最好形式。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去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慾望,其次爲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學生有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會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不再感到學習音樂是一種負擔或者是無聊的事。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纔會豐富,思維纔會靈活、多變、流暢。教學時,教師應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可以採取多樣的方式進行,比如師生互動,建立學習小組,或者藉助多媒體模式等來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對音樂教育的學習,教師用愛去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提升自己自信心的同時願意去學習音樂。

二、創設情境,培養音樂情感

音樂教學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歷練,一個人音樂情感是在社會實踐、生活積累中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提高的。這其實就是一個大情境的磨鍊。在中學的音樂教學中,需要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根據環境調整音樂教學的過程。比如,在郊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環境心情把音樂教學也融入進去,還可以根據各種學習活動或者各種節日等去適應音樂教學的過程。最終使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教師用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感情的琴絃,使之產生共鳴,師生一起進入教學內容所規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實現師生思維同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力。這樣也與所學音樂作品緊密連接,啓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和創造動機。在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到提高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得到昇華。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意識的發展,讓學生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完善。

三、音樂爲橋,培養學生能力

音樂教學在發展學生的智力、素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古今中外許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愛因斯坦、盧梭、歌德、列寧等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於他們的事業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教師可透過音調、音色、力度、時值等讓學生去感知和認識聲音,這樣不僅可以進而聽旋律、聽和聲、聽辨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聲音,提高學生聽覺的選擇性和敏感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學生的'大腦在隨着音樂緊張活動的同時,想象、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也非常活躍,這些都有助於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不但能促進學生智力發展,而且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大有益處。

四、以人爲本,因材施教

學生的音樂興趣、潛能有很大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也不一樣。作爲音樂教師,我們不能以同一標準去對待學生,我們要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我的積極性。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潛能的差異,要以學生的個性特點爲基礎,把全體學生的參與和發展不同的個性因材施教結合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表達個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學,讓他們享受音樂的樂趣。

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素質教育。而音樂教育因其具有愉悅性、審美性、易接受性的育人觀成爲中學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影響着學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感等身心健康的發展。音樂教育中能體現出美學教育,德育教育等很多關係中學生人格發展的方面,有着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樂教育以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發揮着獨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重視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塑造學生完美人生的有效措施。

最新音樂教師教學反思 篇4

反思性教學"即教師對教師"教"、對學生"學"的反思,是指教師以教學目的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學習效果爲反思對象,進行主動探究,尋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監控能力,加強對教學過程和效果的監控,調動教學自主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實效的一種教學方法。

"反思性教學"是在《音樂課程標準》指導下實施的,它以教師和學生的"思"爲核心,以全體學生"學會"、"會學"爲目的,教師透過反思來調整教學,學生透過反思來調整學習,並強調"思"與"練"的結合,透過補救性的訓練來解決存在問題,從而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筆者透過對"反思性教學"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操作措施如下:

一、反思主題的確定

筆者認爲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可從"教什麼?怎麼教?學會沒有?"三方面去考慮。

1.教什麼?

音樂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從《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去探尋。因此,我們必須根據《標準》來反思每一節課目標設計是否合理、到位,每一節課是否貫徹了《標準》的精神。但透過調查和分析,筆者發現當前許多教師在落實教學目標過程中存在着如下問題:其一,教學內容安排過多,造成"面面俱到"而又無法落實的被動局面;其二,教學目標沒有落實到每一個學生。概括說就是"目標制定缺乏科學性"。科學制定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因素。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必須注意大目標與小目標相結合。在每堂音樂課中,大目標是*小目標去實現,小目標*大目標去統一,這是目標整體教學的原則。制定小目標必須注意,小目標要爲實現大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的過程,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也就是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橋設梯,以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慾望,開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定目標要貫穿一單元、一學期乃至小學階段的教材中,以《標準》爲綱,透過縱橫比較,研究個性,明確其地位和作用,從而使目標的確定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好目標,爲優化教學創造了前提,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強化意識,並使之得到真正落實。

2.怎麼教?

"怎麼教"考慮的應是"如何將目標有序、分層進行落實"的問題。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應透過反饋着重對教學的大、小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及時反思。及時反思有利於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隨時反思,不隨機應變,課前計劃就有可能與實際教學脫節,找不到結合點。因此,教師不能迷戀教學計劃,應根據課堂實際,隨時對目標的現實情況進行反思,以便及時調整計劃。如:我在《甜甜蜜蜜的歌》的歌譜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分組唱,個別唱,竟然反饋上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有的節奏不穩定;有的對跨度較大的音程唱不準等等,我把這些典型問題歸納起來,有的放矢進行了輔導。由此可見。教師在完成一個小目標後,一定要注意檢查,並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反思。這樣既利於培養教師對教學的反思能力,又利於教師及時,調整後續教學,提高教學監控能力。3.學會沒有?

3.學會沒有

對"學會沒有"的反思也就是對教學實效性的反思,我們的教學必須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思。因爲,不少老師只考慮把知識傳輸出去,不考慮如何收集反饋資訊,沒有體現出"雙邊"活動意識,致使相關目標不能落實。又有許多教師總以爲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實際效果與他們想象的卻有一段距離。因爲他們往往憑自己主觀的臆斷,而忽視了對教學中所有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反饋。爲便於反思"學會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全面瞭解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中加強教學反饋。反饋只有在制定目標時預先考慮安排好,才能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實施。在教學中,可採用"學會的同學站起來表演"→"合作學習"→"組長檢查"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有層次的反饋。透過面向全體的檢查,使教師能瞭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透過反思,就可採取相應的對策。反饋原理指出:"任何系統只有透過反饋資訊,才能實現控制"。因此,教師只有透過反饋,透過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才能實現對教學的控制。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是調整教學計劃合理與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評價目標是否完成的基本途徑,也是優化目標,調節後續教學的有效手段。

最新音樂教師教學反思 篇5

剛開始給學生上音樂課,不僅把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體裁等介紹一遍,還特別對作品的一些“要害之處”——曲式結構、反覆記號等進行詳之又詳的講解,有時還極其負責的列出了幾道題目考覈大家,可學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頭接耳說閒話,認真聽講者寥寥無幾,四分之三的學生昏昏欲睡……

我們在大學時期的音樂課都是這樣上的:老師在把和作品相關的知識介紹完之後,會對一些“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顯微鏡下看細胞的結構那樣細緻入微,分析透徹。這種講解法確實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在我們腦海中已形成定式,音樂課理應這樣上,但看着學生對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容如此不感興趣,不由不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能如此簡單地套用嗎?第一,培養方向不同:音樂院校是培養專門音樂人才的,高中音樂課是培養學生音樂的能力,提高其音樂文化修養。第二,基礎不同:音樂院校的學生都接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高中生們幾乎沒接觸過專業音樂知識。認清這些就不難發現,把高中音樂課上成音樂院校純粹的作品分析課,顯然是教學上的一種誤區,是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禍首!難以想象,當學生們面對着一堆從來沒見過音樂專業符號、術語的時候該是多麼的痛苦!又怎麼會有興趣聽課呢?長此以往,高中音樂課恐怕要失去其價值了吧?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有效途徑。那麼,高中的音樂課該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爲:高中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知識面(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等),對於事物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在教學時,如果還照搬照抄原來的老方法,把音樂課上成枯燥的“解剖課”,是絕對行不通的,應在音樂的內容和含意上作更寬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樂文化的高度上欣賞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樂更貼近學生已有的歷史、地理、文學知識,可能更容易被廣大的學生接受,也較容易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主動參與對作品的感受體驗、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顯微鏡”式。

要想採用“人文式”教學,“學科綜合”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說,只有把幾個學科的知識綜合起來,才能實現教學內容的“人文式”。兩者的關係猶如繁花與綠葉,是相輔相成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具體做法:

一、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風格各異的音樂,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聯繫。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既複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如在欣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時讓學生自己討論並分析一下我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然後再聽《黃河怨》《河邊對口唱》等作品,學生內心所受到觸動、所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絕對不是普通說教能比擬的。

欣賞“中國民歌”時,結合各地的地理特點講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點,比如:南方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觀秀麗,到處都是楊柳垂岸,小橋流水,連人都長的小巧玲瓏,使得音樂風格也委婉秀麗;北方地區石山崢嶸,藍天下一望無垠的土地,氣候寒冷,人長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調也高亢、嘹亮,質樸。學生聽了之後,回想起自己到南方旅遊時的見聞,都認可兩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二、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如我在上欣賞課《十面埋伏》時,爲了把這場戰爭講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項羽在這場戰鬥中面臨失敗的焦慮及兒女情長很好地表現出來。如欣賞“音樂與詩歌”中《陽關三疊》時,我讓學生在瞭解了詩中傷感絕望的離鄉之愁後,從已學過的古詩中尋找和這首詩情緒相反的詩句,這種做法很新鮮,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也就很高,連許多平時上課不很積極的學生都在搜腸刮肚的思考,當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薰,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被找到後,學生的成就感和興趣陡然提升。

三、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姊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流動的畫面”,把美術稱爲“凝固的音樂”在音樂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欣賞《伏爾加船伕曲》時,我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學生透過聽音樂、看油畫,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

“人文式”教學使我們的課更生動,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使音樂課真正達到了“爲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目標,當今科學技術和經濟迅猛發展,音樂在促進人的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高中音樂課的“人文式”教學必將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最新音樂教師教學反思 篇6

節奏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是構成音樂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只有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知能力,才能提高學生對節奏的理解、表現和樂感水平。在以往的節奏訓練過程中,幾乎每節課都要讓學生讀出或者拍打出歌曲中的節奏,尤其是那首歌曲中的典型節奏型,於是使學生厭倦了枯燥單一的節奏訓練,以至於喪失了對節奏訓練的興趣,甚至延伸到厭倦上音樂課,致使很多教學環節遭遇了冷淡。

自從研讀了《音樂課程標準》關於“節奏訓練”的新的理念之後,我深有感悟。

爲了使學生在節奏訓練的過程中不再感覺枯燥乏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嘗試了“在生活中間找節奏”、“生活語言節奏訓練”等新的方式進行節奏訓練,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語言中不知不覺地進行節奏的探索、發現、創作與表現,從而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知能力與創編能力,並讓學生感到:“其實節奏也不是那麼難以對付的,節奏在生活中無所不在。”

比如:我在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歌曲《你早》之後的這節節奏訓練時,我就這樣嘗試了對學生進行分步、分層的練習,結果真的感覺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取語言:

在課的一開始,我從問好入手,首先讀出:

XXXX︱XXX‖,

小朋友呀大家好!

再讓學生回答出:XXXX︱XXX‖,

黃老師呀您也好!

讓他們在實際對話環境中感受節奏的存在。

2、探索節奏:讓學生認真朗讀這句話,從中發現包含在內的不同節奏:X、XX。

3、表現節奏:鼓勵學生用這兩種節奏進行任意組合,邊拍邊讀自己組合的節奏。

4、即興創作: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創作的節奏組合任意創編一句話,以鞏固所需掌握的節奏。結果發現學生透過創編與嘗試,很快就掌握了“X、XX”這兩種節奏。

比如:2/4XXXX︱XXX‖

動物園裏真好玩。

3/4XXXXX︱XXXXX‖

我們愛唱歌,我們愛跳舞。

這樣的練習不僅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節奏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樂於接受和進行節奏的練習,同時又幫助學生將節奏牢固地掌握於心,

最新音樂教師教學反思 篇7

在我教了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五冊《草原上》一課之後,我更深地理解了音樂課堂中的“有效”二字,雖然是短短的四十分鐘,卻使我受益匪淺。

這堂課中我有兩點收穫:

首先,簡化理論知識。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不給孩子灌輸複雜的音樂理論,而是簡化其並轉化成有趣、生動的形式,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本課就先透過讓學生聽、唱、吹、奏來感受音的時間長短,在無形中接受了這個感知後,然後再用簡單的語言讓學生知道長短音的基本概念。

再是做到主動參與,合作學習。能否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地學習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在情境提示中讓學生主動地去記歌詞,並不是讓學生去硬背歌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用這樣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用打擊樂器表現長短音。先讓幾個比較積極的學生來表演,以此給其他學生做榜樣,這樣就能調動起全班的表演慾望,在往下的分組創編表演能夠順利地進行。因爲在這個部分之前已試過讓他們表演打擊樂器,他們的學習已被調動起來,因此學生們都顯得很積極主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能力,爲小組作努力取得好成績,同時增強了與人互相協調,互相配合的團體合作精神。

最新音樂教師教學反思 篇8

《只怕不抵抗》這節音樂課帶給我很多想法,我有了很深的思考。本課體現了以音樂審美爲核心,重視音樂實踐活動的教學理念,結合自身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透過生動活潑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和創新的音樂設計,將一堂普通的音樂課上的十分生動活潑,強調以音樂爲本,注重情感體驗,所有的教學環節緊緊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採用了情境、遊戲等有趣的教學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以學生爲主體,注重音樂拓展。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只有讓教學的主體主動參與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成功的一點就在於音樂教學一開始,創設了激發愛國情感的情境,讓學生在聽催人奮進的革命歌曲中走進教室。在教學隱線設計上,突出單元主題——愛祖國。如:演唱《只怕不抵抗》欣賞《救國軍歌》欣賞管絃樂《紅旗頌》演唱《國歌》等,板書恰當自然,這樣學生在表演上內容不至於單一,形式又有所變化。

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美”是這節音樂課的特色之一,給學生以完整、優美的音響聆聽。從開始的《只怕不抵抗》的音樂美,表演動作美,到學生的歌聲美,《紅旗頌》的音樂美,《國歌》的莊嚴美整節課節奏張馳有度,注意細節,營造美的氛圍,讓學生在美中學,情中愛,真正從音樂課上體驗到創造美感的樂趣,激發了愛國主義熱情,培養了他們愛國主義情懷,陶冶美的情操。

三、教學設計清晰、巧妙,採用了層層遞近、逐步深入的教學策略。從齊唱《只怕不抵抗》到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加入二聲部(噠和咚)的演唱,欣賞管絃樂《紅旗頌》,演唱《國歌》,清新自然的體現了這一特點,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感受音樂,提升了三年級學生歌唱技能。

四、激發興趣,深入淺出。在《只怕不抵抗》(二聲部的學習輪唱等環節中,我透過利用生動的教學課件,活潑有趣的教學語言,創設輕鬆愉悅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啓發了思維,培養了音樂能力,提升了演唱技能,歌唱水平,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