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老人與鳥教學反思

老人與鳥是我國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經典課文,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老人與鳥教學反思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老人與鳥教學反思

老人與鳥教學反思

今天上午講了《老人與鳥》的第一課時,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很不樂觀,有一部分同學預習工作做得很不認真,有一個組一共有六個人,其中有三人沒有完成“預習導學”的學案,其實有時候會很生氣,因爲如果預習不充分,學生甚至連課文都不能流利的讀下來,課上談何理解,談何學習文字的寫法?看來,還是應加強預習的檢查,採取一些措施帶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比如將預習檢查與小組評級捆綁,在以後的教學中試一試吧!

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尤其是展示彙報環節,哪一個組如果沒有得到展示的機會 ,就會發出“額——”這樣的失望的聲音,看來學生很在乎自己組的榮譽,很願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尤其是桔子組,尤其這個組的賈賀雄同學,幾乎每一個問題都要搶,士氣高漲,我心裏很高興,看來小組競爭已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看來這種學習方式對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是有益的!

關於教學環節,我是這樣想的;把本課文字作爲“例中學”,引導學生學習用題目擴展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本課的匯入開始即向學生滲透這種方法,然後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展示彙報,掌握這種方法,最後由教師點撥、明確方法,最後透過“鞏固拓展”的一個短文練習鞏固這種方法,使這種方法真正爲學生所瞭解。

一節課下來,基本技能(即字、詞等)的訓練感覺還應在紮實一些,呈現的形式應該再樣一些,以免學生因重複同一形式而感到厭倦。學生彙報與補充質疑環節學生的語言、行爲應該更規範些,這也是我們今後小組合作的一個重點。教師點撥這一環節,就像楊主任所說,應該將此種方法再送回文字,做到從文字中來再回到文字,這樣學生印象會更深,接受起來會更容易。

教學是一項不可能完美的工作,但在以後的教學中將努力追求完美!

老人與鳥教學反思二

《老人與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七組中的一篇課文。文章透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體會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地瞭解和熱愛。閱讀本文,我們就好像走進了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世界,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

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環保”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主題。父親對鳥的愛不是直白地語言敘述,而是透過父親的語言動作等方面展現出來的。怎樣教學這篇文章呢?有位特級教師這樣說過,每一篇文章都有“文眼”(文章中最能顯示作者寫作意圖的詞語或句子)它是窺看主體思想的視窗,理清文章脈絡的筋節,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繫的關鍵。在教學中如果我們妙抓“文眼”,就能使我們的教學思路十分明晰,促進閱讀,就能提高閱讀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教學中,我先自己配樂範讀課文,在融合課文意境的音樂聲中,教師入情入境地朗讀,把學生帶入文字,用心去體會、感知課文,同時,也爲學生怎樣有感情地去讀課文作了一次示範。然後問學生:“你們想不想像老師這樣讀呢?”激起學生自讀課文的慾望,又達到了讓學生熟知文字並與文字對話的目的。

接下來,我採取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的教學方式。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章中的重點句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父親對鳥的愛,儘量避免抽象的指導,力求多樣化朗讀,激發孩子們的`朗讀熱情。課文中父親的語言、動作是朗讀指導的重難點。我是這樣做的:1、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讀出適當的語氣,如“父親喃喃地說”,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導學生用輕、慢的語氣讀父親的話。進而拋出問題:父親的話音爲什麼這麼輕?學生理解到是怕說話聲音大,驚嚇到鳥兒,父親是愛鳥的人。2、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理解句意。讀到“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引導學生想象我們現在就在一片樹林裏,做出“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動作,體會父親對鳥兒的熟悉,他是知鳥的人。3、換位思考法,請學生談當看到枝頭歡唱的鳥兒被獵人的槍打中時自己的心情來理解父親的心情。當父親告訴“我”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時,父親是多麼爲鳥兒擔心難過啊!

課進行到這裏,學生已能體會到父親是一位知鳥、愛鳥的人。爲了進一步挖掘教材,突破難點,我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最後一句話“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大膽質疑。對於這一環節的設計,開始我還擔心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是否有點拔高,可在課堂教學我發現孩子的心是靈透的。思維也是敏捷的,他們也可以提出“爲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父親會不會成爲獵人呢?”這樣的問題,我順勢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展開交流。學生明白了:像父親這樣的愛鳥的人,是不會成爲獵人的,“我” 也和父親一樣是愛鳥的人。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因此,我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在《小鳥 小鳥》的音樂聲中,昇華學生愛鳥,愛大自然中所有動物的情感並進行課外拓展,發給學生鳥形卡紙,鼓勵他們在課後寫上自己學完課文後最想說的話,將自己的想法帶給身邊的人,讓他們也受到感染。此外,在教學中,我初次嘗試使用導學案,爲學生高效自主的學習提供一個有效的途徑。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回顧自己所上的這節課,也存在着不足之處,因爲擔心二年級的孩子年紀小,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堂上總不敢大膽地放手,生怕一鬆就“放了鴨子”。所以,總感覺課堂還有牽着學生走的痕跡。但我也堅信“教學相長”這一教學原則,我會在不斷的教學中去彌補這些不足和遺憾,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效果。

標籤:反思 老人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