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核舟記的教學反思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同學們又回到課堂了,以下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核舟記》教學反思,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祝大家學習愉快!

核舟記的教學反思

核舟記的教學反思(一)

《核舟記》是一篇文言說明文,作者透過對核舟的整體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包括註明方位、數目、大小等,使讀者弄清了局部和整體的比例關係,細筆勾畫,形象具體可觸。讀完之後,不僅使人“奇巧人王叔遠”的高超的技藝感到欽佩,同時也對作者能夠透過簡潔的文章讓讀者感到寸核中的幾多情態、幾多奇趣,不禁令人稱奇道絕,歎爲觀止。

這課書的教學我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思路、環節較清晰

這節課是本課書的第三節課,前兩節主要是讀熟課文、疏通文意;這節課主要任務是理解,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一) 讀書環節;

學習文言文熟讀課文是基本功。如“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和“有奇字素無備者”中的“奇”字,在前一句中“有奇”的意思是“有零”,所以讀音應是“jī”;在後一句中“奇字”的意思是“生僻的字”,所以讀音是“qí”。通假字的讀音要念借字字音,例如“爲字共三十有四”中的“有”是通假字,它通“又”,所以讀作“yu”。要暢通朗讀課文,還應讀好停頓,特別是句中的停頓,它是用來顯示句子的層次的,單從字面上是不易掌握的,必須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讀好句中的停頓。

(二)學生自己閱讀,分析問題階段;

學生讀完課文之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內容?都是怎樣突出‘奇巧’之意的?” 問題提出之後,我就把學生分組,一組看一段,前後桌的同學可以交流。學生們是先自己看書,然後再交流,這樣使學生既認真看書了、思考了,有不至於很盲目。這期間老師就可以及時與學生交流,聽聽學生們的看法,

(三)老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環節。

由於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內容,寫的時候顯得有些羅嗦,且重點不突出,如:寫第一段的內容時,學生只寫出了對人物的介紹,但對於核舟的主題就給落掉了,就是學生對“蓋大蘇泛赤壁雲”一句沒有看到,或沒有理解。對於“奇巧”的突出,學生也只把原文寫上去,並沒有總結、提煉,顯得有些羅嗦。我在點撥的時候,首先問問學生這樣寫的理由,儘量讓學生自己能夠隨時改造。我就順着學生的新想法在黑板上把能保留的重點圈點出來,讓學生一眼就看明白了。很直接,方便。學生自己討論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被發現問題、及時被解決問題。

一段說完之後,其它段落的問題解決就快多了,學生也明白多了。

 二、不足之處:

由於課文字身的限制和教學環節的設定,多媒體的運用上稍顯欠缺。畢竟語文的教學隨機性還是很大的,並且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有的地方可以使用多媒體,有的環節就不必了。

核舟記的教學反思(二)

不少同學覺得寫說明文難,問有什麼方法、決竅。其實,以課文中的說明文爲範文,學習寫說明文,不失爲好方法。《核舟記》是一篇介紹工藝品的說明文,寫得非常出色,認真閱讀,可以得到寫作工藝品說明文的如下啓示。

一是介紹某件工藝品,必須把握其特點。

《核舟記》開頭一段便將民間藝人王叔遠的雕刻技藝評價爲“奇巧”,點明其雕刻技藝的總特點爲“因勢象形,各具情態”,並由此引出說明對象核舟。在對核舟予以具體解說之後,作者發出“技亦靈怪矣哉”的.讚歎,不僅照應文章開頭,也進一步突出核舟的雕刻特點。 二是對工藝品各個部分的介紹要着眼於全局,服從於整體,要充分突出其總特點。

三是要確定一條合理而清晰的說明順序。先整體後局部,先主要部分後次要部分,或由前到後,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到內等。

《核舟記》在二至五段具體介紹核舟時,便是按先中間(船艙)後兩端(船頭、舟尾)、先主要部分(船頭)後次要部分(舟尾、舟背)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層次分明,便於讀者理解。

四是觀察要仔細,揣摩要深入,遣詞用句要能準確描述說明對象的特點。

《核舟記》對人物情態的描繪逼真而生動,便是得益於觀察之仔

細及動詞選用之恰當。如描繪船頭三人用“執”、“撫”、“指”、“現”、“袒”、“露”、“矯”、 “臥”、“詘”、“豎”、“倚”等動詞。這些富有表現力的動詞使得人物形象逼真、活潑生動而充滿生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能夠透過對人物細微神態的仔細觀察,深入揣摩,合理想象,準確揭示人物的情感、心理,使人物更加生動傳神,使這篇工藝品說明文更生動具體,更富有情趣。如由魯直右手指卷等動作揣摩出他“如有所語”的情境;由舟尾楫左者“左手撫爐”、“視端容寂”揣摩出他“若聽茶聲然”的平靜心態。

課本中,介紹各種不同對象的說明文不少,這些說明文有共同之處,也因說明對象不同而有不同之處。如果認真閱讀,細加揣摩,這對我們學寫介紹各種不同說明對象的說明文會大有幫助的。

標籤:反思 核舟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