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對韻歌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對韻歌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韻歌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對韻歌教學反思 篇1

《對韻歌》是根據啓蒙讀物《聲律啓蒙》和《笠翁對韻》編寫而成的韻文,句式整齊,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自己初步備好課之後,我們年級組的老師集中到一塊兒進行研討,我把自己的思路說給大家聽,徵求各位老師的意見。本來設計的有這樣一個環節:學習生字時,先展示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說出所代表的生字後再出示生字,結合圖形來識記生字。但本課有7個生字需要學習,如果每個生字出示一張圖片,一來使課程顯得冗雜,二來比較費時。所以我結合大家的建議,對教案做了調整,將這一環節去掉,改爲透過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識記漢字。

課堂一開始我利用玩“反義詞”的遊戲匯入課程,如我說“天”,學生說“地”,列舉了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反義詞讓他們說,“反義詞”遊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學生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中,並且告訴學生對子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首順口又好聽的對韻歌,從而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出示課題齊讀後,我屏幕出示韻文,先自由讀,再指名讀、齊讀、師生填空讀、小組讀、男女比賽讀等多種形式誦讀韻文,重複而不機械,讓學生讀出興趣,讀出節奏,在讀中達到背誦。但是由於教學經驗不足,課堂前半節我的語速太快,課程比較緊湊,沒有給孩子留下過多的思考、消化時間,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地方,要把語速慢下來,給孩子一定的時間消化理解。

課文誦讀後就是“雲”“山”的書寫指導,我在屏幕上出示了兩個生字,讓學生觀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佔位,然後我在黑板上範寫生字,並讓學生伸出手跟着我書空。重點指導了新筆畫“撇折”和“豎折”的寫法。之後讓學生先描紅、後書寫,並強調了坐姿、握筆姿勢。最後把學生的作品在展臺上展示,並讓其他學生評價。但學生的評價並不太理想,沒有說出我強調的重點。在聽了幾位教研員老師的分析後,明白了是我沒有給孩子們提出明確的評價標準,所以孩子們評價時不知道從何入手。

總的來說,這節課進行的還算順利,但卻也有很多的不足,如教學時前緊後鬆,沒有教給學生生字評價標準,在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時沒有做到有效引導,課堂把控能力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多地向其他老師請教,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

對韻歌教學反思 篇2

《對韻歌》一共講了四次,每一次講課都會有很多收穫。

第一次試講做的好的地方是“識字”的版塊,每一個步驟很清晰、仔細。還有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這篇課文的拓展不錯,由課文中的對子拓展到課外的對子,並且找了一篇課外的《對韻歌》來進行拓展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而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很多。

第一點:目標太多,重點不突出。本課是對學過的拼音的一個鞏固,也是對拼讀的一種複習鞏固。

第二點:細節的處理,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是不是落實,比如學生拼讀b,p時容易混淆,這個時候就應該單獨提出來,老師再給大家講一講,區別一下。

第三點:學生是主體地位的,以生爲本,學生會讀的,老師不要教。給學生學習過程。

第二次試講,加強了“拼讀“這板塊,而課文就略處理了。

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以興趣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定位準確;容量大,加強了課內外的整合。

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第一點:不夠完整,缺少主線:比如拼讀和課文兩個板塊沒有一條線把它們串連起來。需要加強主線的聯繫。拼讀這一板塊可以總結爲拼音真有趣,學習課文這一板塊可以總結爲拼音真有趣。主線可以用“公主“帶我們闖關來串起整篇課文。

第二點:拼讀可以適當降低難度,比如可以先讀帶調韻母,再連起來拼讀。讓學生有一個拼讀的過程。

第三點:學情方面,學生缺少一個自己練讀的過程。

第四點:拼讀音節的時候,要加強這些拼音與識字說話間的聯繫。

第五點:孤立拼讀太多,文字讀得太少,文字中的字是在語境中去糾正拼讀,逐排逐排讀。

第六點:品讀環節,缺少情境性,整體性。

第三次試講吸取前兩次的經驗教訓,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下面幾個方面。

整體大的環節沒有問題,做得比較好的環節是在拼讀音節這個版塊,每個音節都結合孩子們動手,思考的能力,增強趣味性,比如拼讀“踏步”讓大家一起起來踏步等等。趣味性比較強。拓展延伸的版塊也做得比較好,能夠用課外的對子和課外的《對韻歌》來進行拓展訓練。

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品讀”課文這個環節。

逐排學習應該怎麼教呢?不是我理解的“一句話讀了,又讀其中的詞,然後再拼讀詞中字”,枯燥無趣,目的性不強,而是要加強趣味性,把每一個部分放大來看,而不是在整篇課文中去找每一句話。可以把課文的學習放在一個果園中,一邊走,一邊看到了什麼,就分別把看到的水果的漢字和拼音打出來,讓孩子們去拼讀。其中關鍵就是讓拼讀多樣化,採取不同的方法讓孩子們在樂趣中學習。避免重複單一。

第四次正式講課了,講下來我自己感覺還是比較順的,時間把控比較到位,根據大家的評價,覺得我在臺風上變得更加活潑,課堂氣氛也被老師帶動起來。變得生動有趣,同時每個環節也是很清晰流暢的。

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不夠落實,這篇課文有個很重要的目標是拼讀。所以拼讀這一個環節應該更加落實,抽更多的學生起來拼讀,用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拼讀,讓每一個孩子的嘴巴都動起來,可能是怕時間不夠的原因,每個環節都很趕,這樣就顯得有點急。內容有點多,可以適當調整內容讓時間變得更加的充裕,來真正落實課文。

其次,三拼音不宜讓學生拼讀,老師帶讀或者不出示。對對子中爸爸對媽媽這個例子給的不是很好,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散,比如可以換成太陽對月亮。

對韻歌教學反思 篇3

《對韻歌》是孩子們上一年級接觸的第一首小兒歌,它的風格是通俗易懂,簡潔明快。兒歌裏有七個二類字,三個一類字。這些字他們基本上都認識,所以這節課的難點在於如何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並讓他們學到一些新的東西。

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把重點放到了識字教學上,並且讓識字的形式多樣化,更加貼近孩子們的實際生活。我在識字教學環節一共用了三種方法。

一、複習舊知,在教學“對”這個字的時候我問孩子們在哪裏見過或聽過這個字,有的孩子說在報紙上,有的孩子說作業全部正確老師會打對勾等等,在說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思維開啟了,積極性也提高了。

二、圖文結合法,我把雲、雨、鳥、蟲等字的圖片出示給學生讓孩子結合圖片識字、認字、組詞說句,孩子在學習漢字結構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三、謎語猜字,在講風字的時候我跟孩子們說我們還有一個生字寶寶有點害羞,你們猜到它的名字它纔會出來呢,謎語很簡單,但是孩子們一聽猜謎語,一個個精神都來了,保證了課堂效率。

但在課堂中,我也犯了很多細節錯誤。首先,改版後的課本要求一年級每節課寫字的.時間不少於十分鐘,我的識字教學環節用了十分鐘左右,但是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兩點,一是我在跟孩子們講山字的結構的時候沒有寫在黑板上,導致孩子們可能對於每一筆的位置找的不是很準確。二是我找了兩個同學的字在展臺上展示過以後,只讓孩子們評價了一下,並沒有讓他們再次修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讓孩子們再次地修改,所以山字的寫法沒有得到及時的鞏固。

其次,課堂語言不夠豐富,對於孩子的回答沒有及時的評價總結,可能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語氣比較平淡,不夠有激情,導致部分孩子課堂走神,注意力轉移,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重視細節,做一名有吸引力的老師,爲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助力。

對韻歌教學反思 篇4

9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我們xx區教研室一年級教學中心活動小組。

第一次活動,聆聽了由xx區實驗小學黃xx老師執教的《對韻歌》一課,深受觸動和啓發。

語文教學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馳騁學生的想象力,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對於《對韻歌》這節讀起朗朗上口的韻文來說,如何讓學生快樂認讀生字,達到激發學習對對子小韻文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黃老師就是緊緊抓住本課重難點實施教學的,從她的課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教材分析深入,目標確定精準。

《對韻歌》是摘取《聲律起蒙》中的內容,圍繞春夏秋冬,編成符合兒童特點的、且含適當生字的韻文。句式整齊,合轍押韻,琅琅上口,背誦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結合,便於兒童理解,易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本課中的生字大部分學生都會認讀,因此,老師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放在教會學生利用生活進行識字,激發學生結合生活識字的興趣。對於韻文,學生要能夠在讀的基礎上,瞭解韻文帶給學生對大自然的生態意識。

二、由事物引出對韻,集中結合生活巧識字

認真分析《對韻歌》這篇課文,我們不難發現,這首兒歌的背後是自然規律的滲透,將自然——識字——韻語很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爲此,老師結合學生特點,將這三者用生動的語言進行串聯,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這也在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們感覺到,字可以組詞,詞和詞組成句子,許多相關的句子,用這樣的方式,突破本課的重點,引出集中識字,讓學生對生字也有了整體的感知。

三、鞏固象形字,前後巧連結。

在本課需要認讀的生字中,雨、鳥、山,這三個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師充分考慮本單元識字認讀之間的關連,對這三個字的認讀上,黃老師利用動畫演變字形的形式讓學生直觀看到了漢字的造字方法的奇妙,利用象形字的識字方法進行識字,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達到利用象形字進行識字的鞏固。

四、誦讀多形式,熟讀巧背誦

“學習用普通話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這個目標,是教學難點,而且對於這首對韻歌,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背誦下來,就需要老師的多種形式,讓學生產生對韻文的興趣,掌握韻文的節奏,達到熟能成誦。本課中,老師採用範讀、領讀、指讀、分組讀、接龍讀等多種形式,重複而不機械,讓學生讀出興趣,讀出節奏。

仔細斟酌,我認爲此節課不足之處在於:

一、沒有做到生活巧識字,認讀帶閱讀

生活中在看電視,看書,廣告等經常會在孩子身邊出現,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字達到識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徑。那麼激發學生利用生活進行

識字的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這也是我們本課的重點。而後面語文園地裏的“親子閱讀”“快樂讀書吧”的建立都可以在這裏做好鋪墊。本課中,如果老師有意引導學生透過生活中認識的字,利用學生非常喜歡讀繪本的特點,老師出示一些繪本書名,讓學生大聲讀出來,並圈畫出本課需用認讀並且書名裏有的生字。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其實生字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多認多讀,就會掌握更多的生字。

二、識字遊戲較少,鞏固性不強。

一年級的課堂中,利用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許多老師都會用到的,在這節課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也要用在遊戲中。本課中,老師如果設計了“讀生字,摘蘋果”“找朋友”的遊戲。學生只有讀準“蘋果”上的字,才能將桃子拿到手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認識了生字,又調整了自己的聽課狀態。這是識字的過程,然後再讓學生起來動一動——拿着自己的卡片,大聲對着全班說“雲對……”,有雨這張卡片的同學,立刻起立,大聲說“雨”。兩個人再一起說“雲對雨”。這樣的活動,除了讓學生認生字,讀生字,找生字,還培養了學生大聲朗讀和與同學互動的人際交往能力,更好的鞏固了對兒歌的背誦。

總之,綜觀這節課,黃老師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用直觀形象的動畫畫面及生動語言,創設有序又輕鬆的學習情境,教學環節清晰,趣味性強,環環相扣,環環不離識字,不離朗讀,突出了教學重難點,特別是她利用課間律動編對子的精彩片段起了畫龍點睛之筆,尤爲值得我們借鑑。

對韻歌教學反思 篇5

《對韻歌》是以對對子的小韻文出現的,讀來琅琅上口。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時間自己練習朗讀,在學生的反覆朗讀中,進行滲透性的識字教學。

我在這節課上,精心設計了一些教學環節,嘗試了自主識字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

首先是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年齡特點和心理狀態,我採用了學生喜愛的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多樣靈活的識字載體。如,我在課前精心地準備了一些直觀教具(投影儀、圖片、實物)來表現漢字的音形義,便於學生理解,化解了教學難度,提升了學習興趣。

因爲《對韻歌》是以對對子的小韻文出現的,讀來琅琅上口。我就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朗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等等方式,這種紮實有效的讀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讀書、一次次交流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上,使學生既學習了語文知識,又發展了語文能力。

最後並在學生們熟讀的基礎上再採用多種形式的背誦:齊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賽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這樣多種多樣的讀和背,能使學生在快樂中識字學習,讓學生樂而不憊地學習,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爲了有目的的讓學生積累詞語,我對《對韻歌》中個別的字,如:去“對”字,把“山清水秀”“柳綠桃紅”變成新的創新形式。這不但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詞義,而且潛移默化中激發了學生積累成語、誦讀成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