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獻你一束花》課文教學反思

篇一:《獻你一束花》教學反思

課文《獻你一束花》,主要講述了一位優秀的女體操運動員在比賽中失敗後失落、沮喪、愧疚之時,機場服務員獻上了一束鮮花,給了她理解與鼓勵,告訴我們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也要獻給付出努力的失敗者。文章語句樸實,感情真摯,心理描寫細膩,是一篇融思想性與人文性於一體的好教材。這一節課結束了,留給我最多的是深深的反思,現在回過頭來再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今後應該改正:

《獻你一束花》課文教學反思

1、課前感覺四十分鐘的課堂所設定的內容不太多,但由於不能把握好教學節奏,前鬆後緊,於是在實際操作時在重點環節就有點蜻蜓點水,在備課時沒有把教材挖得深透,對學生備得不夠,課堂組織能力也欠佳。

2、學語文要用生活最接近學生的事例去感染他們,才能激發他們豐富的情感。所以,在體會運動員心情時,我應該注意調動學生自身體驗,回憶自己失敗時的心境,學生才能很快進入角色,而且能在讀中體現出來。讓生活成爲教學的資源,作爲教學的契機,引導學生把自己情感與語言文字溶爲一體,產生共鳴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繼續探索的課題

3、在課堂中,我對學生的回答雖然能夠給予迅速的評價,但重複的過多,不夠簡練,沒有達到規範補充的效果,激勵性的語言要更豐富些。給學生羣體活動的時間要長些,特別需要討論時,一定給足時間,讓每個同學都有在小組內發表意見的時間。對於不愛舉手的同學應及時引導他們或傾聽、或思考,讓他們也融入到課堂的活動中來。

4、《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透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今後我要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並學習運用靈活的讀書方法和策略,更好地進行朗讀教學指導。

篇二:《獻你一束花》教學反思

《獻你一束花》寫了一位機場女服務員爲一名比賽失利的女體操運動員獻花的事,說明勝利者需要祝賀,失敗者更需要鼓勵,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這課最大的特點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如何讓學生體會一個大敗而歸的女運動員的心理呢?我突然想起了我班去年的拔河比賽的事,我班是大敗而歸。當時還有同學哭了呢!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嗎?我不禁爲自己找到了一個教學的平臺而暗暗高興。於是我讓A同學說說失敗後心裏是怎樣想的(他是第一個哭的男生),沒想到他又哭了,我也不好再問,便讓一個女生談,她說:“當時,我很不服氣,希望再來一次,可是我們已經失去了機會”B說:“我不敢擡起頭,害怕的同學責備我。”“我們垂頭喪氣,就和這位運動員一樣,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我知道他們完全可以理解女運動員當時的心理,因爲他們也曾經輝煌過,而去年卻失敗了,感受不是同樣的嗎!

“那我們換位思考,該怎樣對待那些失敗的人呢?”其他同學紛紛說:“只要付出汗水了,失敗了,也是英雄”“只要付出了努力,不管是否成功,都應該獻一束花給他們。”??

還需多講嗎?我想這課對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由此可見,學語文就要用生活最接近學生的事例去感染他們,才能激發他們豐富的情感。,而去傷學生的心,。我以後繼續探索,讓生活成爲教學的資源,也作爲教學的契機,引導學生把自己情感與語言文字溶爲一體,產生共鳴。

篇三:《獻你一束花》教學反思

在期待而緊張的準備中,我終於站在了教學研討的講臺上。我執教的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禮物”的第一篇課文《獻你一束花》,文章寫了一位機場女服務員爲一名比賽失利的女體操運動員獻花的事,說明勝利者需要祝賀,失敗者更需要鼓勵,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根據課文的情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抓住課文的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進行朗讀,想象與感悟,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情景引發情感陶醉。

“未成曲調先有情”,上課伊始,我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冠軍的英姿和雄渾的奧運歌曲《我和你》爲背景,把形、聲、光、情、意融爲一體,在學生驚歎的同時,設定懸念——鮮花是否應該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使學生產生尋找答案的衝動,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繫,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誘發積極情感。

二、抓住主線,走進文字。

這課最大的特點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如何讓學生體會一個大敗而歸的女體操運動員的心理呢?我着重抓住文中對勝利歸來場面的描寫和失敗歸來時的場面描寫,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體驗運動員的心情。在對勝利歸來的場面描寫中,透過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來體會場面的熱烈,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運動員此時的興奮與激動;然後,抓住大敗而歸時的心理、神態描寫的句子,讓學生體會運動員的懊悔、沮喪,渴望安慰。兩種場面、兩種心境的對比,使學生更快的有了體驗。

三、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讓課堂書聲朗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透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教學中我利用自讀,讀通難讀的長句子,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再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感情朗讀,教於讀書的方法。授

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我讓學生再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默讀,畫出女運動員的心理活動的語句,她還會想些什麼。在全班交流的時候,我根據學生的立足之處,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並讓學生在各種讀的方式下,總結出如何將課文讀得有感情,如何去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情感。讓學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習得讀書的方法。

四、抓住重點,體會心理活動。

這課最大的特點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如何讓學生體會一個大敗而歸的女運動員的心理呢?我抓住“她一直垂着頭;簡直要把腦袋藏進領口裏去......”這一段文字很好地表達了她此刻的心情,讓同學們找“怕......怕......怕......怕......”讓學生從這四個“怕”字讀出此時女體操運動員的心情,進一步揣摩她還會怕什麼。這時同學們紛紛發言,體會此時她內心極爲難過、懊悔、無臉見人。我藉機透過朗讀把她此刻內心的難過、痛苦表達出來了。“怕”字寫出了這位運動員內心極爲痛苦的心情,因爲在比賽之前,大家都認爲冠軍非她莫屬,可是她的表演把這些希望之燈全都關上了。本來她就怕見人,走在隊伍的最後。當她走進機場時,看到很少有人招呼她,攝影記者也好象有意避開她。此情此景,她的心情更失落、沮喪、愧疚、茫然等,失敗者的心理活動也就自然理解了。

五、課後的思考。

這一節課結束了,留給我最多的是深深的反思,現在回過頭來再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今後應該改正:

1、課前感覺四十分鐘的課堂所設定的.內容太多,於是在實際操作時在各個環節就有點類似於蜻蜓點水,各個點就那麼過了一下,結果導致課堂空餘時間太多,以至於反覆糾纏在一個問題上,使課堂的緊湊打了折扣。看來在備課時沒有把教材挖得深透,對學生備得不夠,課堂組織能力也欠佳。

2、老師講解的太多,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整篇課文感覺缺少高潮,能讀但是讀書的效率還有待提高,很多學生的讀還是處在比較遊離的狀態。

3、本文的高潮部分體現了婦服務員對他人的關心,這一部分透過學生的朗讀來整體感知,達到情感的昇華。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學生朗讀完這一重點段之後,及時地出示馮驥才說過的關於勝利者和失敗者的一段充滿着情感的話語。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女服務員話語的精華所在。然後,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對文章中的人物說些什麼。這樣,學生自然地進一步理解了女服務員話語的可貴,更加理解了全文最後一句的真正意思——花,理應呈送給凱旋的英雄,更要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教學中,學生體會女運動員的心理活動應該說很精彩,可我因爲擔心時間不夠,卻是簡單帶過,缺乏深入的小組和全班交流,也弱化了寫的指導。

4、學語文要用生活最接近學生的事例去感染他們,才能激發他們豐富的情感。所以,在體會運動員心情時,我應該注意調動學生自身體驗,回憶自己失敗時的心境,學生才能很快進入角色,而且能在讀中體現出來。讓生活成爲教學的資源,作爲教學的契機,引導學生把自己情感與語言文字溶爲一體,產生共鳴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繼續探索的課題。

5、在課堂中,我對學生的回答雖然能夠給予迅速的評價,但重複的過多,不夠簡練,沒有達到規範補充的效果,激勵性的語言要更豐富些。給學生羣體活動的時間要長些,特別需要討論時,一定給足時間,讓每個同學都有在小組內發表意見的時間。對於不愛舉手的同學應及時引導他們或傾聽、或思考,讓他們也融入到課堂的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