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角色遊戲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角色遊戲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角色遊戲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角色遊戲的教學反思 篇1

今天,快餐店區域活動時,我以顧客的身份來到快餐店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選擇食物。這時,快餐店的“售貨員”非常熱情,爲我介紹她們這裏的“食物”:有漢堡包、各種飲料、冰淇淋、三明治等等好吃的東西。幾個“顧客”都你選這個我選那個,弄得售貨員不知道先聽誰的好。

當我問到有沒有“點餐單”時,售貨員們回答我:“沒有”。孩子們問我:“什麼是點餐單?”我還沒說話,一位小朋友說:“就是飯館點菜的那個。我和爺爺奶奶去飯館吃飯就有那個東西!”我說:“對呀!就像一本小書一樣的東西。上面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沒有。沒有!”售貨員說。“那我們怎麼點呢?”一位“售貨員”對我們說:“你們看着這裏。”邊說邊指指架子上的東西:“想要哪個就指指唄!”

由於沒有“點餐單”,我們只好看着想要的東西來點一點。很是不方便。

分析:

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大家的操作活動都有些模式化了。遊戲的內容、材料在段時間內很少有變化的。綱要和指南中都提到:教師要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展需求,引導孩子們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儘管有興趣,但是也是沒有什麼創新。透過這次以角色的身份深入到孩子中去,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發現問題,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在遊戲中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和需求,思考如何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在與孩子們共同動手創設遊戲環境、準備材料、滿足需求的過程中,使孩子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自信心等積極的自我意識得到了發展,動腦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這種孩子的興趣、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遊戲纔有活力,才能促進幼兒發展。

指導與調整:

現在,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豐富,想法也跟着開闊起來了,也很有創意。當老師提到“食譜”時,幼兒就會聯想到飯店裏的“點菜譜”。雖然當時沒有現成的東西,幼兒也能透過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好問題——看着食物來點一點。儘管這個解決方式很簡單,但也說明幼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了。但是透過實際活動來看,幼兒看着東西來點餐,的確有些不符合實際生活。於是我們調整了材料的投放,增加了點東西的“選單”,這樣既拓展了遊戲的內容,又方便了幼兒對材料的整理。讓活動更有秩序的開展下去。

角色遊戲的教學反思 篇2

娃娃家是學前幼兒最喜歡並善於模仿學習的角色遊戲。2-3歲的孩子在遊戲的表徵水平大都是停留在擺弄玩具上,進入小班後,爲了豐富遊戲的清景,我們增加了角色的扮演(如:爸爸、媽媽、姐姐、寶寶等),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

區域活動開始了,瑞瑞和小李在娃娃家玩,只聽見“哇”的一聲,我趕緊走過去一看原來是瑞瑞哭了,我問:“瑞瑞你怎麼了?”瑞瑞:“他搶我的煤氣竈。”小李大聲說:“我沒有煤氣竈怎麼燒菜呀!”說着也快要哭出來了。我趕緊讓他們放下手中的煤氣竈,問:“你們今天在娃娃家裏做什麼?”“我當爸爸,我當媽媽”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那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裏是不是也像你們現在一樣搶東西呀?”他們倆個直搖頭。“對呀,爸爸媽媽是一家人,要相親相愛,你們今天當的是爸爸媽媽,所以也要相親相愛,相互謙讓好嗎?”他們倆個聽後使勁的點了點頭。然後小李把煤氣竈遞給了瑞瑞,說:“家裏媽媽做的飯最好吃,你今天當媽媽,你來做飯吧。”

反思:我班幼兒進入小班集體生活才一個月,大多數初次接觸角色遊戲,所以很喜歡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別喜歡當爸爸媽媽。但是一旦他們真正玩的時候有經常會忘記自己扮演的角色,於是就出現了“爸爸”和“媽媽”爭奪東西的場面。

指導策略:在遊戲中,教師應該經常提醒幼兒,生活中的爸爸和媽媽是怎樣做的?寶寶又應該怎麼做?寶寶可不可以碰煤氣竈?爸爸和媽媽能不能搶東西?相信多一些這樣的引導孩子間的爭搶行爲會慢慢減少。

角色遊戲的教學反思 篇3

開學了,我們班的孩子們都成了中班的“哥哥”和“姐姐”,這個稱號使得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每一件事情,孩子們都想去嘗試着做,積極地參與,甚至還模仿大人般照顧同伴。

有一天,角色遊戲正在進行中,一羣小小班的孩子散步走進了我們的活動室。只見有幾個哭鼻子的幼兒專注地看“司機”爲“顧客”解難,而忘記了哭泣。我想:我班的孩子既然渴望模仿大人,而小小班的孩子又被我們的遊戲吸引,我何不鼓勵班上的“哥哥姐姐”去帶着“弟弟妹妹”一起遊戲呢?

遊戲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特別投入,而且,也很有“大人”的感覺,有的教弟弟妹妹怎樣做病人;有的帶弟弟妹妹到娃娃家做客;有的手牽着手從這個遊戲角玩到那個遊戲角。而弟弟妹妹呢,他們雖然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居然不哭也不鬧,跟隨在哥哥姐姐的身邊。

活動結束的時候,我班的孩子還有禮貌地向弟弟妹妹說“再見”,並且主動地送他們回到老師的身邊。當我和班上的孩子交流活動經驗的時候,他們都興高采烈地談起自己的感受,有的說:“弟弟本來不願意和我玩,後來我說了‘請’字,他就願意玩了。”有的說:“我牽了兩個妹妹去看病。”還有的說:“那個弟弟害怕打針,於是我叫醫生輕輕打,不能用力。”我聽了笑着問:“你們喜歡和弟弟妹妹一起玩遊戲嗎?”孩子們一起高興地說:“喜歡,很喜歡!”話語問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快樂。

一次無意的混齡遊戲,使我感受到了班上的孩子確實在長大,確實懂事了很多,而且,一幅幅其樂融融的遊戲場景讓我看到:當孩子們擁有了一個比原來更爲豐富的遊戲場所時,他們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會有進一步的提升,他們的交往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角色遊戲的教學反思 篇4

我們大班自從開設了大潤發超市後就吸引了許多幼兒,但我發現幼兒雖然喜歡到超市裏玩,卻越來越少的幼兒願意到大潤發當“服務員”,究其原因就是因爲每次遊戲結束後“服務員”都要花上較長的時間來整理材料。所以玩了一會兒,“服務員”就跑到其他的區域去遊戲了,自然超市力就沒人了,有的幼兒就開始自己隨便拿自己所要的東西。

這時,教師應該發揮引領作用,如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參與到遊戲中。幼兒非常喜歡和教師一起遊戲,教師對遊戲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態度。如果教師能與幼兒一起參與到遊戲當中,並能用熱情的態度和幼兒一起充當服務員,幼兒遊戲的興趣一定會被帶動起來。在活動中,教師還可以與幼兒一起整理材料,如材料壞掉了還可以與“服務員”一起修補。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無聊,也不會跑到其他區域遊戲了。

當遊戲結束後,教師可以將本天大潤發的情況進行重點評價,問問幼兒在大潤發裏碰到了哪些開心的事,大家是否應該感謝“服務員”。還要着重表揚在遊戲中表現積極的“服務員”,使他們產生成就感。對於那些沒有當過“服務員”的幼兒就會產生好奇心,等下次活動就會積極地參與到當“服務員”的行列中來了。當然在以後的活動中也要積極動員其他的幼兒一起幫忙收拾材料、整理材料。

“搶椅子”遊戲教學案例反思

實錄:

在“搶椅子”遊戲中,我對遊戲規則稍作改動,要求搶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幫助沒有搶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來。在第一輪“搶椅子”遊戲戲中,每一個幼兒的個性都充分的反應了出來。靦腆內向的丹妮沒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個子矮小、聰明活潑的範志豪沒有搶到位置,急的從椅子的這一頭跑到另一頭,跑了兩個來回,終於和另一個小朋友分享了一張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爲了搶一個大皮球跟小夥伴吵起來的貝貝竟然招呼沒搶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兩個經常打架的小傢伙竟然抱在了一起,還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說:“看,我們坐下了吧,我們是好朋友!”

隨着椅子數量的'減少,我們大一班表現出了驚人的團結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後,最多竟然有四個小朋友同坐一張椅子。雖然第四個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兩腿微屈,靠在後面的小朋友腿上!他們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認同他們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們在“關鍵”時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動了,也許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合作”、什麼是“分享”,難道這不是合作與分享精神的雛形嗎?我們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兒之腹”,過分地誇大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爲。說實話,剛接這個班的時候,這些孩子們的常規確實使我頭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動中,孩子們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們的純潔、可愛、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時注意多跟幼兒溝通,發現每一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

2、對幼兒的不良行爲更有耐心,幫助並等待幼兒行爲的轉變。

構圖講述活動讓孩子畫出講述重點

雖然意識到構圖講述活動孩子在講述過程中對圖的利用不是很恰當,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來孩子的表現還是不盡人意。當我發現孩子們還是在利用整幅圖的的某一小部分作爲重點進行講述的時候,我一下想起繪畫活動時我們的要求——必須把重要的部分突出,於是我停止了講述,出示一副背景圖讓孩子們觀察,然後把自己想好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圖上畫出來,當孩子們把自己想法畫出後大家的爭論就開始了,有的說怎麼跑那裏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說這麼大副圖你只是利用了一點點呀,哈哈,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了。於是我接着孩子們的話講出了圖的作用,提醒他們在今後的講述中,必須認真觀察圖片,找出重點的內容,然後以其爲背景進行講述,如果喜歡其中細小的內容可以作爲講述的某一要素進行利用,豐富講述的內容。透過對幾幅圖的觀察,孩子們基本把握瞭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圖的重點部分,如何突出圖的精華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圖在講述中的作用,相信這樣在以後的講述中他們就會更好的利用背景圖,進行精彩的講述了。

透過這個活動是我反思到:我們教育活動的前提是孩子們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掌握,幼兒的思維是直觀的,很多東西如果單純是老師在講,他們很難理解,或許在他們的心裏他們在圖中講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爲最完美的,而作爲教師的我們要透過事實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該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纔會給他們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讓他們在以後的活動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角色遊戲的教學反思 篇5

組織小班角色遊戲時,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有煤氣竈、鍋、鏟、杯子、碗、盤子、衣服、梳子、電吹風、剪刀、衣架、洗衣機、熱水器等。遊戲前,我特地向孩子們提出要求:“要愛惜玩具,不爭搶,玩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知道了。”可是,遊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亂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鋸似的搶着鍋子,娜娜說:“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說:“我是媽媽,我才能煮飯。”琛琛哭着跑過來:“老師,明明搶我的手機,不讓我當爸爸。”明明爭辯着:“他是弟弟,我纔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機。”琪琪和詩詩爲搶電吹風也吵了起來……

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了。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促進遊戲的發展,但結果是幼兒對玩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遊戲卻無法開展下去。問題正是出在我沒有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

小班幼兒模仿和從衆心理強,看到同伴玩什麼也要跟着玩什麼,所以會出現爭搶角色、爭搶玩具的現象。可見只投放種類多樣,但數量只有一套的玩具是無法使遊戲順利開展的。有了前車之鑑,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兩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頭都有玩具了,爭搶現象確實少了很多。可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只見每個“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滿了碗、盤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籃子、洗菜盆等。峯峯從菜籃裏拿了一個蘿蔔,望着滿桌子的東西不知道往哪兒放,最後乾脆掀開鍋蓋把蘿蔔放在鍋裏;寧寧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鍋裏扔……又亂了套了。

投放數量充足、種類多樣的玩具減少了爭執和衝突,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對小班幼兒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遊戲內容相對單純,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響遊戲的開展,而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玩具操作上。

那麼,如何科學地爲小班的角色遊戲投放玩具材料呢?經過幾次嘗試,我逐漸明白:同一主題的材料應多套,但種類數量不能過多,應根據階段分層次投放玩具。遊戲初期的玩具種類一般以四五種爲宜,相同材料以兩套爲宜。隨着遊戲開展的需要和孩子經驗的豐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種類和數量,以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豐富遊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