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平均分》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平均分》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歡迎大家分享。

《平均分》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

《平均分》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

今天我上了除法的初步知識《平均分》這一節,這一節是整個單元的開始部分,在備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並且在上課前我從另外兩個班的數學老師那裏得知,他們在上第一課時時讓學生用了學具,結果課堂上不好把握學生,學生見了學具精力就集中不起來,接受了他們的教訓,我在上這堂課時,把需要用學具的地方作了修改,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我把需要擺學具的地方改成了課件演示,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一說想怎樣分,然後讓學生評價一下分得對錯,教師訂正,最後用課件演示,這樣學生比較快的認識了平均分。

再者,我認爲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另一個地方是,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平均分”,我在課前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拔河情景,8個人一邊3人,一邊5人,選出組長,然後讓組長說一說有什麼意見。這時,3人一組的組長很生氣的說:“這樣不公平,我們這邊人少。”我笑着說:“你自己想個辦法!”這個組長說:“從他那一邊調過一個人來,或者是再給我們2個人。”我說:“同學們,他想的這個辦法怎麼樣?”班裏一片掌聲。我順勢引導:“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公平的對待每一件事。”我覺得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們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爲這一個引入,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上課特別的積極,上課氣氛很活躍。

我感覺這節課學生掌握的不錯,爲下一節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平均分》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

“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是表內除法(一)中的基礎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今後利用平均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關鍵。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透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學生首次接觸“除法”這個概念,對於低年級小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由“平均分”這個概念的含義引入“除法”這個概念,就成了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難點。

教學設計上,突出了從“平均分”的含義把學生引入到“除法”的含義上來。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在教學目標上,緊緊圍繞“平均分”這個概念,透過具體情境體會“平均分”這個概念的含義。利用小組分不同數量的花生,體會平均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體會到什麼是平均分。初步讓學生在分花生的過程中體會如何進行平均分。在學生知道了什麼是平均分的概念後,指導學生把不是平均分的小組改成平均分。體會到平均分就是需要把所有的物體都分完。

體會到什麼是平均分,再組織學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設計了把36顆花生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每個盤子裏放多少個?因爲數量太多學生不容易操作,所以本環節只讓學生說你想怎樣進行操作,談想法。在這裏孩子們給出了各種的分法,有一個一個的放在每個盤子裏,有2個2格的放,有3個3個的放,有4個4個的放,有5個5個的放,還有10個10個的放,同學們都說了自己操作的理由。透過操作、交流進一步體會:無論怎樣分,只要分的結果是每份同樣多,都是平均分。

爲了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在課的最後設計了一道思考題;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幾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使學生透過份數的變化,觀察分的結果,得出結論:分的份數多,沒分的個數就少:分的份數少,沒分的個數就少多,使學生深刻體會“平均分”,爲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知識。爲學生營造探索的空間。

在教學中緊緊抓住了低年級小學生好奇這一心理特徵,將教學圖示利用課件展示給了學生,突出了把平均分的概念教學置入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的編寫意圖。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實物圖形來引導學生想象,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本節課突出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擺一擺,看一看,數一數等實際操作手段,進行知識間的轉化。另外在課堂組織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師單一的講授變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多項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