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打電話》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打電話》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打電話》教學反思15篇

《打電話》教學反思1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打電話”這節課是以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單元優化思想的學習爲基礎,結合學生熟悉的素材,從具體問題情境出發,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透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教材中提供的活動分爲三個部分:1、探討最優方案。教材透過三種逐步遞進的提示:可以一個一個地通知——分組通知會更快些——是不是分的組越多用的時間越少,由此引出最優方法。2、尋找規律。組織學生討論前面分組時出現的幾個方案,再引導學生結合相關圖示找出規律。3、應用規律解決兩個問題:讓學生根據規律算一算5分鐘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如果一個合唱隊有50人,最少花多少時間就能通知到每個人

從已有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能想到“分組通知”比“逐一通知”省點時間,但大多數學生只會將人數平均分成幾個小組,且由於學生還未很好地學會用圖示表達自己的思考,所以在分小組通知的過程中思維比較零亂,活動的目的性較差,最後多數學生根本計算不出最短用時到底是幾分鐘。同時分組打電話的方案有很多種,教師面對有些雜亂無章的生成很容易陷入窘境。殊不知,最節省時間、最優化的方案其實並不是將學生分成幾組,它其實是一種單線聯繫的樹型設計方案,一個學生接到電話之後接着去通知沒有接到電話的同學(包括老師)都有打電話的任務,讓每一個人都不空閒下來,直到通知完所有的同學爲止。

爲此,我考慮把教學起點放得再低一些,不從“通知15人”開始,而是從“通知3人”入手,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方案的設計當中。交流時,教師問在關鍵處、疑惑處,示範畫出簡單的方案圖示,引導學生比較出幾個方案中省時省時的原因,自然地引出優化思想。起點的降低和適時的引導換來的是學生接下去的探究不再盲目,從而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有效性和學習的效率。接着,拾級而上,讓學生自主探索“通知較多人數”的最優方案,並嘗試用圖示有條理地表示自己的想法,透過與同伴、與老師的交流,掌握合理的表述方法,探究出隱含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對於畫圖的引導、示範,在思維轉合處的點撥、質疑非常重要,真正做到扶放結合,教所當教,在促進思維發展處做文章。

《打電話》教學反思2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以人爲本”、“目中有生”始終把學生當作口語交際的主人,訓練的主體,進取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安排時間,搭建舞臺,供給表現機會。如匯入環節的“回憶打電話的情景”、“組內交流”分層訓練環節中的“學生表演”、“師生評議”等設計環節都爲力求表現了學習過程中的全員參與,把“面向全體”的要求落到了實處。

二、合作意識和本事得到較好的培養。“打電話”既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口語交際活動,又是體現人際關係的極好事例,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進取營造共同學習、探索、研究提高的環境氛圍,充分利用對話形式、交互式等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充分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羣體交往中學會尊重、學會溝通、學會互助,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如“學生自由組對練習”、“生生表演”,都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本事的好做法。

三、注重了創新學習,在創設情境,學會了最基本的打電話方法後,我又設計了打電話時可能出現的四種不一樣情景,其目的是設定對話障礙,加大口語交際的難度,進一步培養學生會多渠道解決問題的本事,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口語交際的靈活性。

《打電話》教學反思3

這回帶課因臨時更換班級使帶課目標和效果未達到預期的十分。以下是個人對自己的反思:

一、教學目標

在目標方面,第一和第三目標基本達成,因班級的更換使得對孩子水平不瞭解,因此第三目標沒有達成,我臨時將它轉換成“理解詩歌進行創編,學會連貫語句的表達”,讓孩子用“水裏有什麼,而天空沒有”“什麼樣的什麼有什麼樣的什麼”來連貫表達自己的話語,這方面幼兒表現得不錯,基本主動用這樣的語句來回答我的問題。這次課的重點和難點都是第二項目標,將它臨時轉換就影響了整堂課的效果。這次目標並不符合班級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有點超前,以後再結合具體情況要有調整。

二、教學內容

這次選擇的詩歌對於大班幼兒來說是有點短小,但它注重幼兒美感的養???及詞語的積累。在補充部分我追加了對自己班級的描述,但因表達不夠直接而沒有預期的整體描述,只有局部的描寫。下次因採用更爲直接的語言來表達我的目的。

三、教學環節設

計參照上課幼兒反應來看,我認爲環節設計還算緊湊。以夜晚的星空匯入,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來進入課堂,在幼兒發散性思維後順利引入這首詩歌,緊接着提問,讓幼兒回顧詩歌內容,此時我沒有完全按教案來進行,我發現幼兒並不能一次性回答出問題,因此我在途中又重複了一遍,在幼兒真正回答完問題後再進行下一輪。隨後我又讓幼兒進行發散思維,來說說天空和水面。最後又回到詩歌本身青蛙對自己家的讚美,讓幼兒也來說說自己的班級。在教學環節設計方面我認爲還算銜接完整。

四、教具的使用和呈現

這次教具的使用和呈現我吸取上回課的經驗,隨着課堂的進行當堂畫詩歌中的事物,吸引幼兒注意的效果是明顯的,但也有分散注意的反作用,幼兒會將注意集中在畫得像不像、好不好上,這是缺陷,需用適當的言語將幼兒的注意力轉移,或直接進入下一步,幼兒的注意力會隨着教師的話而轉移。

五、教師教態

這回課堂我認爲教態不錯,在最後讓幼兒自己複述詩歌時,我適當的用手勢來引導幼兒,順利讓他們將詩歌複述,這點可以繼續保持。

六、突發事件的處理

這次課除了班級的.變更讓我臨時變換其中一個目標外,還算順利,或許下次應努力將幼兒引匯入新的知識更能鍛鍊自己的能力。七、整體評價這堂課自我感覺還不錯,幼兒回答問題也很積極,讓課堂在輕鬆地氛圍中結束,在最後的結束語部分應用更爲恰當地言語來結束,這點需加強改進。在實踐中我會更爲靈敏地接受資訊來加強個人素質。

《打電話》教學反思4

《我和星星打電話》是一首充溢童趣和幻想的對答式的領唱、齊唱歌曲。本節課,我精心創設情境,不時激發同學學習興趣,發展了同學的音樂感受能力和發明能力,"以人爲本",教學氛圍和諧。

教學一開始,我從小朋友們的生活入手,透過創設情境,讓小朋友們先玩了一個打電話的小遊戲,知道了應該怎麼打電話,緊接着透過給航天英雄打電話致以歌聲的問候,巧妙地讓小朋友們進行了發聲訓練,再透過航天英雄的回話,激起同學想跟星星交朋友、打電話的興趣,繼而引出了充溢好奇、喜歡探索的,並與星星都交了朋友的奇奇,巧妙地創設了情境,讓奇奇搖身一變成了音樂小神童,將自身與星星之間的事編成了一首歌,讓同學在欣賞奇奇才情的同時,還激勵同學們一邊專心、投入的聽音樂搖擺,一邊期待着他將小電話放到自身的手裏與他交朋友,這種交友式的導課方式,充溢童趣,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歡,既培養了同學們仔細聆聽的習慣,又讓同學們聽時興趣濃厚、充溢期待。

然後再創設情境,並不急於先讓同學用言語來表達聽歌的心情,而是讓同學們先別急着說,暫時保密,用眼神和表情傳達自身聽歌時的心情,再次激起同學聆聽的興趣,充溢樂趣和神祕之感。

在感受音樂時,我更是不時創設情境,注意激發同學的興趣,讓同學對每一次的聆聽都有不同的收穫。學歌曲前,又巧妙地創設情境,激起同學想聽、想唱的慾望,引導同學有節奏的讀歌詞——對口型唱——輕聲唱——縱聲、如癡如醉唱——歌曲感情處置——深情唱——領、齊唱。

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同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對同學習慣養成教育(如:同學拿書姿勢、唱歌姿勢、靜靜聆聽等常規性的習慣養成)的培養,言語詼諧幽默,示範準確而又生動、形象、有趣,評價語自然、貼切而又趣味橫生,引導到位,讓同學們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只用眼、耳朵,甚至用心靈去體會,便“要我學”爲“我要學”,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濃厚、主動性高,體現了"以審美爲核心"的教育理念,在不知不覺中將音樂的美紮根在同學心裏,對音樂課興趣昂感。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好的鑽研教材和同學,不時尋找適合同學發展的新方法,讓師生水平在教學中都有所提升,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

《打電話》教學反思5

《誰打電話的時間長》透過創設兩個同學打國內長途和國際長途的生活情境,研究誰打電話的時間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嘗試計算等多種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運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並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我在進行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1、有針對性的複習,複習小數點移位、商不變的規律以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爲學生自主探索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做好充分的鋪墊。

2、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匯入新課。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3、在新課部分真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除數是小數的除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有的把元轉化成角、有的把元轉化成分進行計算,而有的則是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計算,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透過相互交流,互相啓發,總結出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就是得用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化成整數再進行計算。

4、設計了形式多樣的鞏固練習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本節課也有不少不盡人意的地主,例如:在書寫豎式的格式方面由於時間原因,就沒有好好強調,導致後來在練習中出現了不少錯誤。

《打電話》教學反思6

《青蛙給星星打電話》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文中語氣詞較多,語氣詞“吧”“啦”是本課的識記重點之一,也是朗讀中應該重點注意的。因此我在範讀和指導朗讀時及把這兩個字的字音落實,同時朗讀時也讓學生注意其他漢字的讀音。

讀文過後我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再隨文識記“打”和“話”兩個字,藉助題目用詞組記住這兩個字,“女”“媽”“娃”對比識記,“吧”“啦”用句子識記,“太”用猜謎語的方法識記,藉助詞語“太陽”記住“陽”字,並解釋“陽”字的字理。“用”熟字“月”加一筆的方法識記。識字方法交流完後,我設計了鞏固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認讀。最後指導書寫和送字迴文。

總體看這節識字課識字方法能夠有效整合運用,學生也能初步運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字,學生的識字興趣較濃厚。在識字教學當中,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願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法去自主識字,體驗識字過程中成功的快樂,才能讓學生的興趣持之以恆。因此我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分析,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並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並在遊戲中加強對生字的鞏固,孩子們在識字過程中表現得那麼積極、熱情、自主,他們完全成爲了識字的主人。識字教學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單一變得多樣,識字已經成爲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但是這節課也存在需要改進的許多不足之處:

雖然對學生已經比較熟悉,課前也對難以識記的生字做了預設,但是交流識字方法時,一些熟字仍然用時過多,導致識字環節不夠緊湊,難字落得不夠紮實。識字過程面向全體學生,但在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仍有所欠缺,特別是對學生的評價上,語言過於單一,不能夠因人而異,這也是我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

對於一年級的識字教學還需要逐步地進行摸索,因而課堂教學會有許多不足之處,今後教學中我會不斷總結和積累,爭取早日上好一年級的識字課。

《打電話》教學反思7

電話現已普及,打電話可以說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活動,學生會感興趣。但是對於打電話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了解得不多。所以我想透過本課的口語交際教學,讓學生明白打電話需要注意的言語、禮節等方面的問題,把事情說清楚,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根據課標的精神,口語交際的教學,必須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爲中心,巧妙創設情境,注重雙向互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大膽實踐,自主發展,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日常口語交際水平。

基於這樣的思考,我設定不同場景讓學生學習打各類電話。

1.邀請電話。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更喜歡美麗的童話故事。透過《小熊貓請客》這個故事,教師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到童話故事裏來。由小熊貓幾次打邀請電話失敗總結出打電話的基本要求:有禮貌,說清楚。學生學會了打電話的方法後,讓他們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嘗試着替故事裏的小熊貓打給他的其他好朋友打電話。我再根據學生打電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一樣的通話內容,不一樣的通話對象,既避免了簡單的重複,又延續了童話故事。

2.請假電話。學生從虛擬的童話世界走進了現實生活。“小明打電話請假”這個“情境”來自生活。將生活與課堂融爲一體,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模擬如何打常用的請假電話。師生互動,一起表演,使學生更樂於參與其中,也使口語交際訓練更紮實,更到位。

3.應急電話。語文源於生活,也將回歸生活。創設了着火、打架、有人暈倒三個特殊的情境,讓學生試着撥打119、110、120,學生在練習中明白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把事情發生的地點和情況說清楚。教給學生生活常識,一種生存的能力!

像這樣巧妙而有趣的結束方式,既總結了本堂口語交際課的學習內容,又引導學生將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觸手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課內課外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打電話》教學反思8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

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我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三、聯繫實際,理解爸爸的話。

這篇課文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因此還是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只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對於理解爸爸說的那段話的深刻含義有一定的困難,我就引導學生在反覆讀的基礎上體會。先讓學生聯繫課文對爸爸說的這段話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再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段話的感受。朗讀、感悟後,連結生活。

不足:

1、課堂上只顧一味的啓發學生,說得太多

2、點評的評價語不夠豐富。

《打電話》教學反思9

對於我的第一次彙報課,自我感覺不理想。

首先,是課堂的組織。從上課的那一刻起,我的腦子裏蹦出的是一串串教學語言、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生怕漏了哪個環節,丟了哪個細節,因此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的行爲和表現。躲在最後一排的學生習慣性地做小動作,有耷拉着腦袋的學生沒有開口唱歌,還有喜歡東張西望的、竊竊私語的,我卻很淡定地繼續我的教學,直到結束課堂,爲此,促成有的學生在演唱中濫竽充數或者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的現象,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其次,是課堂的教學。我必須承認,面對學生背後的評審團們,我稍有怯場。本製作好嵌了歌譜的課件,一緊張就忘了放映了;本想讓學生多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最後也踩着踏板跳過去了;本該在疑難處、關鍵處多做強調學習,到了課堂就莫名地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信心倍增,不記得有難點了,大概是以爲他們在歌聲的沐浴下都有超能力了。

最後,是時間的把握。整堂課總算踩着教學計劃的步子梳理下來,才發現時間剩出來了。或許是養成了提前十分鐘下課帶隊放學的習慣,噢不,這匆匆忙忙的課,這佈滿瑕疵的一課。

爲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認爲有以下幾點要注意改善:

1、關注學生。要堅持“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感受,多蒐集鼓勵學生的語言與方法,調動學習氣氛,多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2、摒棄注入式教學方法,採納發散性學習方法。透過這次彙報課,我認識到在編創環節中沒有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而是強加性地用自己的眼光教學生編創,這樣容易造成限制學生的思維,不能使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3、抓紀律,提高學習效率。只有抓嚴了課堂紀律,纔能有足夠的空間思考教學過程,否則,丟了芝麻撿了西瓜的現象還會屢次發生。

我想,這次的彙報課只是一支小小的前奏曲。吃一塹,長一智。教學道路還很漫長,需要靠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也相信自己在今後的實踐中能有大的突破。

《打電話》教學反思10

一節課,四十分鐘,三十三位學生,老師這個職業原來沒有我想的簡單,但是也沒我想的複雜,那是一種充實的感覺,那是一種努力的結晶。一節課之前,我害怕課堂的狀況百出,一節課之後,我愛上課堂的點點滴滴。

首先,我真的要非常感謝許則變老師對我的無私指導,每天我都看到許老師真的特別的忙,感謝老師能在那麼忙的情況下還能夠幫我修改教案,給我有用的指導意見。課後,針對我上課的問題又一點點地教會我應該怎樣正確去處理,每一部分都非常詳細地去點評,讓我能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更大的進步。

這週上的課是《打電話》,相聲題材,圍繞着年輕人在用公共電話約朋友看戲,本來半個分鐘能說清楚的事情說了兩個小時,結果耽誤了自己的時間,也耽誤了別人的時間。透過《打電話》讓學生體會到相聲的幽默,並受到一定的啓發。課文比較通俗易懂,導讀提出的3個問題也是學生都能掌握和體會到的地方,爲了讓學生能更加體會語言的藝術,因此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後半部分說相聲上,透過說相聲,讓學生加深體會。

上課前的備課磨課試課真的很重要,備課用了一週的時間,研讀教材寫教案備學生做課件。上課之前,一節課的整個流程我爲自己設計了多種情況,我把整個教學流程試教一次又一次,雖然結果發現離理想還是有很多差距,但是無形之間我覺得這爲我增加了信心,這樣才能夠更加自信地站在講臺。

跟前兩次課相比,我覺得這一節課我放開了很多,之前就一直覺得挺納悶的,爲什麼課下可以跟學生那麼自在地相處,課上卻似乎好陌生。這一次,那種可恨的陌生感終於沒有那麼強烈了。前兩節課在課堂上放不開,在課堂上的我好像特別容易緊張,一心想着教學流程,忽視了跟學生的互動,鴉雀無聲的課堂太過靜寂,我害怕學生會心不在焉,又害怕不能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我現在才知道這都不重要,所謂的教學任務並不在於老師完成多少,而在於學生學到多少。慢慢地試着放鬆,原來一切會更好。

在調控課堂上,我真的非常佩服許老師的那種“老師範”,什麼時候討論,什麼時候安靜,整個課堂收放自如。當我上課看到學生那麼激烈地討論的時候,有那麼一瞬間我好像懵了,但是想到之前許老師說的可以透過表揚認真的同學來爲其他同學提醒,我真的用了這種方法,結果真的課堂上真的安靜了,在這一方面,以後在課堂上要更加註意老師是怎麼調控課堂。

在課堂上,安排學生的表演的相聲,真的讓我對學生非常地佩服,我爲他們的表演而喝彩,但是當我被學生的表演吸引住的同時,我忘記了當初本來設計好的教學環節。寫教案的時候,我特意展示關於相聲的評分標準,但是當請兩組學生表演的時候,我竟然又脫離了自己設計的評分標準,沒有讓學生去進行鍼對性地評價。

在銜接問題上,也需要有許多地方需要去努力。一節好課就在於環環相扣,一步步引導,上一個問題爲下一個問題做鋪墊,對學生進行一步步引導。在匯入設計的時候,我播放了一個關於相聲的短視頻,視頻播放結束之後我就直接引入問題什麼叫相聲。這個問題的設計與視頻的匯入就有點脫節,當學生還活躍在相聲的短視頻中,我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相聲,在視頻中體會比枯燥地介紹相聲要更加生動。

還有一個就是朗讀任務,我覺得許老師說的很對要給學生每一次的朗讀安排任務,不是漫無目的地毫無感情地去讀完課文,在課堂上我安排了兩次朗讀,第一次朗讀我讓他們以同桌爲單位進行相聲表演,當時應該讓同學們讀課文把不會讀的字圈出來,爲正音而朗讀,第二次就進行思考問題閱讀,讓學生有目的地去讀書。

在教師這條道路上,我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越戰越勇,我堅信努力之後一定有所成長。

《打電話》教學反思11

《打電話》是一年級下冊第三次口語交際課,本課源於生活,具有現實意義,由文字、插圖、“小貼士”三部分內容組成。

在學習這次口語交際之前,我先讓學生在家裏和家長進行打電話練習,而後在課堂上讓學生說說在家裏是怎麼和家長的?並進行模仿。然後我在教學生打電話,我主要採取了小組合作,再課堂表演的形式。

首先老師先講完打電話的具體要求:讓學生掌握打電話的一般技巧,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要讓學生能認真聽明白、把話說清楚,並學習說簡短的話。以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還特別強調讓學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最後學會打電話。

再是老師示範“打電話向老師請假”這一主題內容,我讓一個學生上臺和我同時表演,我是老師,學生向我請假:叮鈴鈴,電話鈴響了,我接起電話,老師:請問你是哪位?學生:您好,老師,我是劉敬軒,老師:你好,劉敬軒,請問你有什麼事?學生:我生病了,向您請假。老師再說一些關心的話語,最後告別再見。這樣一個範例起到了帶頭作用。然後再重複一遍,讓學生加深印象。當學生都明白怎麼打電話,怎麼接話,怎麼使用禮貌用語後,讓所有學生,同位間進行模仿練習。學生們都會了。

再是我就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打電話約同學踢球”和“有一個叔叔打電話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內容的練習,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練習。

最後選取4組進行上臺表演。師生進行評價,先說優點,再說不足,及補充內容。這樣經過反覆幾次,學生就能熟練第進行打電話了。

透過表演,我也發現了不足,孩子們打電話時,禮貌用語有的還是不夠好,不夠恰當。以後還得多多訓練。我也給學生明確要求,以後給老師請假一定要學生自己打電話給老師。以便於鞏固學生的打電話學習成果。

《打電話》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節幼兒喜歡的音樂活動,不但有好聽的旋律,還是幼兒身邊的、熟悉的內容。整個音樂活動是以打電話的形式來匯入,幼兒的學習來源於生活,打電話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溝通方式,也是幼兒經常在家做的事兒,所以幼兒非常樂意觀看老師利用手偶進行打電話的表演。這個音樂活動是在幼兒已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加上節奏感強的、歡快的音樂幼兒能夠大膽地將簡單的動作融入音樂中,表現積極、愉悅。由於此首歌比較簡單。因此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既會唱又能善於表現的能力。能唱準節奏,唱清歌詞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整個音樂活動我採取了多種形式的教授方法,讓孩子在初步學會整首曲子的前提下,又不乏對參與活動的興趣。所以課堂氣氛比較好,也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

在接下來的活動過程中,我用書中的兩個小娃娃來請幼兒說說兩個小娃娃在幹什麼?他們在電話裏面是怎麼說的?幼兒非常主動、積極地願意上臺來表演兩個小娃娃打電話的場景。然後我就開始範唱,幼兒都非常認真的聽,並且能夠跟着老師打節奏。唱了幾遍以後,有些幼兒開始能夠跟着老師輕輕的唱了起來。理解了歌詞的意思以後,幼兒都基本上會唱了。整個活動,氛圍非常的輕鬆愉快,幼兒學習得非常的快,在最後的表演環節,因爲時間的關係,有一些幼兒想要上臺來表演的願望沒有得到實現,但我覺得在我們區域活動時可以適當表演,讓每個幼兒都得到滿足。

《打電話》教學反思13

這是一個比較活潑的曲調,帶有一點遊戲性。原來的歌曲雖然比較有趣,但缺少情境性,修改後使得歌詞變成一件完整的事件,對白是歌曲的說唱部分,也是歌曲的轉折點。另外歌曲的間奏部分也是點睛之筆,幼兒可以根據角色做出相應的動作,讓歌曲更合理。而歌曲的最後一句則是伏筆所在,顯示出幽默之感。有感於歌唱活動的遊戲性和音樂遊戲的區別,設計如下:

活動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歌曲的前半段。第一步是情景匯入,採用重點前置的方法學習對話說唱部分,我以小老鼠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再以打電話給好朋友的方法新授對話。第二步是學習歌曲的前半部分,首先讓幼兒欣賞歌曲,老師要注意在示範演唱的時候注意自身的坐姿、氣息,這樣纔會感染幼兒,接着以提問的方式熟悉歌詞,邊回答邊出示小圖譜,方便幼兒記憶。然後透過角色遊戲,鞏固前半部分的學習,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透過扮演不同的角色玩打電話的遊戲,幼兒很快就融入了角色,邊玩邊學,這時老師應該及時退出,相信孩子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學習歌曲的後半段。“小老鼠究竟打電話給誰?”幼兒帶着疑問去欣賞後半段,然後提出“吱”“喵”“嘭”三個動詞,因爲這是歌曲的精彩之處,幼兒非常感興趣,所以這部分需要強調練習,滿足幼兒表現的需要。

第三部分是角色遊戲,完整地在遊戲的過程中練習歌曲,層層深入的方法讓幼兒邊玩邊學,在玩中學唱,減輕了幼兒枯燥學習的負擔,使得歌曲的學習在遊戲中自然進行,活動可以在幼兒的興趣最高點結束,無需再多加結尾。

優點:

1、遊戲法:幼兒藉助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達到了鞏固學習歌曲的目的,而歌曲的動作根據遊戲情境的需要出現,來自與幼兒的自然內產生,使得遊戲更有創造性。

2、相信孩子的能力,老師要把孩子作爲活動的需要者。

缺點:如何在歌唱活動中給孩子美的享受?這就需要老師自身的表現以及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提醒幼兒,不能過多地關注表情動作等。

《打電話》教學反思14

這節課,圍繞“儘快通知到每一個人”這一核心問題,構建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順利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1、在教材處理上,實現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打電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評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其情境是打電話儘快通知15名學生參加演出。本節課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把握,在尊重教材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估計到學生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15人”的方案比較困難,因此採取分層遞進的方法,先讓學生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7人”的方案,進而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15人”的方案。這樣處理教材,分散了難點,也符合數學歸納的思想和方法。

2、“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涵決定了其過程性目標的重要地位。本節課將探究“怎樣打電話最省”的過程作了較大的鋪陳,教學中有意讓學生不斷經歷試誤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認識設計不同的方案,於是,從方案一的“逐個通知”,方案二的分組通知,最後逐步優化到“所有人不空閒”,讓學生充分體會了方法的多樣性與優化的思想。另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圖、式等方式來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案與結果,彰顯了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解決策略,同時也有利於符號感的培養以及建模思想的滲透。因此,儘管此環節的教學時間大大增加,但是,這一學習材料的教育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與拓展。

3、讓學生經歷探索的全過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這節課是從讓學生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7人的最佳方案開始,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繼而,教師建議學生用這樣的方法來探索打電話儘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觀察、分析、歸納,從中發現規律,進而應用規律解決問題,最終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打電話儘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規律的發現,不是老師“給予”的,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透過動手、動口、動腦發現的,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是主動獲得的。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

當然,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就本節課而言,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還很多,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打電話》教學反思15

首先是“活”,能主動引導學生靈活處理問題,活躍數學思維,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師生共同探究,學生參與度高。再是動,這節課不僅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表現,能否積極動手、動腦、動口,把問題解決好。在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暢所欲言,想說就說,想寫就寫,想畫就畫,有爭有辨,在愉悅的環境中探索知識,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