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片槐樹葉》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片槐樹葉》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一片槐樹葉》教學反思範文

《一片槐樹葉》是一首詠物抒情詩,寫於1954年。當時詩人已遠離大陸故土6年了,思鄉之情與日俱增。也許一次偶然翻閱舊書,夾在書中的一片槐樹葉赫然跳入眼簾,由此觸動了詩人。他的感情掀起了波瀾。於是作者借夾在書中的這一片槐樹葉抒發了遊子思鄉之情。詩中濃郁的鄉愁、拳拳愛國之情,對學生無疑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範本。上完《一片槐樹葉》後,想想課前準備,課堂組織過程,教學效果,頗有感慨。先說說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吧。

一、匯入別緻新穎,充分激發學生情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新課的匯入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新課進行的開端,是教師譜寫一首優美的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樑,而在語文課堂上採取音樂匯入的方式更有優勢。俄國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音樂的魅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變而爲可能。”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方式:先播放歌曲《故鄉的雲》,師說:“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不再四處漂泊。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在向我們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遊子思鄉)再引導學生回憶過去有關鄉情的作品(如《靜夜思》《鄉愁》《泊船瓜洲》等)然後邊讓屏幕上播放圖片邊說:“是的,鄉思一直都是文人騷客久唱不衰的主題,當離家萬里的時候,一片枯黃的樹葉,一幅舊畫,一首老歌,這些再平常不過的事物,卻很容易觸動我們的思鄉情懷。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同樣表達思鄉情感的現代詩《一片槐樹葉》”如此匯入,創設出與新課相適應的學習情景,既營造了良好課堂氣氛,又能充分激發學生情感,進行審美薰陶,激起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二、重視誦讀,讓學生讀中感悟詩歌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

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語文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透過有指導的讀書活動,把課本的規範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同時全面提高學生自己的語文素質的.過程。而且,本文是現代詩,語言樸素易懂,更適合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掌握。所以結合課文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1.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適當介紹詩人及寫作背景,鼓勵學生挑戰背誦.2、品讀詩歌,體悟詩情。引導學生品詞品句,進一步感悟詩歌情感。3、熟讀詩歌,昇華情感。詩貴言情,閱讀抒情詩的重點在於讀懂詩中豐富的情感,並與之產生共鳴,而學生年齡小,閱歷淺,處境順,很難有“鄉愁”這種生活體驗,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挖掘這種感受,以使在學習中達到這種情感共鳴,考慮到農村中學住校生佔絕大多數,所以這裏我設計了讓住校生尋找意象,表達想家的感情,以喚起學生的內心體驗,昇華情感。如此一來,整節課學生都在教師的啓發誘導和激勵下,自己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蘊含着的深深的情感。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和課後與學生的交流反饋結果來看,教學效果是很不錯。

三、師作下水文,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培養師生間的情感。

所謂“下水作文”,指的是“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出了題目,不光讓學生做,自己也做,自己親自嚐嚐‘梨子’的滋味,便於指導學生。”教師寫下水文既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又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培養師生間的情感,在最後的寫作訓練裏,考慮到本班的寫作水平,我安排了兩個主題:一個是課後練習裏——詩人想要“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展開你的想象,具體描寫詩人歸故里的情景。二是想象詩人面對那一片槐樹葉的外貌和神態,要體現詩人細微的情感變化,進行片段描寫。很多學生選擇了第二個主題的寫作練習,於是我就“隨波逐流”在黑板上寫起同樣主題的“片段作文”,“詩人正在翻閱一本塵封已久的詩集,翻着翻着,突然停了下來,眼睛睜大了——一片葉子從書裏悄然滑落,他目不轉睛地盯着這片槐樹葉——薄薄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他小心翼翼地撿起,託在手中,彷彿擎着一個稀世珍寶,陽光透過窗子照在葉片上,也照射到詩人那爬上皺紋的額頭和縷縷銀絲,還有凝在眼中的滿汪思鄉淚,在那淚珠欲滴落的時刻,他仰起頭,長長嘆了口氣,把那片槐樹葉緊緊地貼在自己的心上。”

四、師進行示範背誦,感染學生。

對初中語文教學而言,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一個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7-9年級的閱讀目標中規定,初中三年要求學生背誦優秀詩文80篇。所以優秀的作品我們都要求學生背誦,而對老師有沒有要求呢?剛入行的那一年,上完課我說出背誦要求時,就有幾個學生開玩笑地說:“老師,要我們背,你背過了嗎?”當時我只能含糊應對。後來細想:要求學生背誦,自己卻不背或背不過,學生怎麼會信服我呢?如果我能夠在課堂上流暢,富有感情地朗誦,那學生自然就會認爲,背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深入文字,讀出自我”、“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教師背誦經典文字對提高教學設計質量和課堂教學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從那以後,凡是要求學生背誦的,我自己也要背誦,而且要比學生背得更好。《一片槐樹葉》也不例外,當我拿着從校園樹下撿來的枯黃的樹葉,在《祕密花園》鋼琴曲的背景音樂下,聲情並茂地背誦課文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生的臉上都露出了欽佩的神色。

有成功,也有很多不足。印象最深的就是“下水作文”,“實踐出真知”說得真有道理,對於寫作,我一直對學生強調在規定的時間完成,鼓勵學生勤思考多動筆。而真正一寫,才知道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得好好地訓練,在寫下水文的時候,發現很多文字的表達都不夠到位。滿腦子的情感,下筆的時候老是找不到準確的語句表達,真可謂“眼高手低”。看來,要想做一個合格的“教練”,我自己也不能疏於練習。另外,我在課堂教學中的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也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

我想,只有認真思考,發揮所長,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正,進步纔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