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摘桃子》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摘桃子》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桃子》教學反思

《摘桃子》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教研組把體育遊戲作爲研討的對象,我們透過理論學習,體育遊戲錄像課的觀摩,教案的研討等形式讓我們對體育遊戲有了一定的理解,爲了檢驗本學期的理論學習成果,最近我執教了一節體育遊戲活動《摘桃子》,爲了自己的專業成長,我對本次活動做一次深刻的反思,希望在以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得到更多的歷練,也爲孩子們有更好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設計思路:

踩高蹺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體育遊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體育遊戲活動。踩高蹺可以發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提高動作協調性,發展團結協作和競爭的意識。本次活動的設計體現體育遊戲活動的特點,整個過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利用遊戲情境貫穿活動,引領幼兒體驗體育遊戲快樂的同時,提高了他們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活性,培養了他們的競爭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與他人共同遊戲的快樂,培養合作意識。

2、大膽運用高蹺進行體育鍛煉,促進平衡能力的發展,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帶領幼兒用高蹺做“高蹺操”熱身,激發幼兒參與的活動興趣,將幼兒帶人快樂運動狀態。

師:我們用小高蹺來活動一下身體!

分析: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再去摘桃子的路上,不會受傷,又覺得準備活動應該跟活動主題有一定關係,所以準備活動,我讓孩子們手拿小高蹺,隨着動感的音樂,做了一段高蹺操。這種形式很好,孩子也很喜歡,只是時間偏短了些,僅僅八個八拍,四十秒的時間,孩子沒能充分的活動開!

2、帶幼兒玩高蹺遊戲:摘桃子(讓幼兒走小路,從簡單到難,鍛鍊幼兒的平衡能力和身體協調性)

(1)介紹場地情景,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桃子嗎?你去過桃園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桃園摘桃子,你想去嗎?

(2)帶幼兒過直直的小路,玩第一輪遊戲“摘桃子”。(踩高蹺走過小路,可以摘一顆桃子,中途高蹺上掉下來或沒走在直線的不能摘桃子。)

師:這是一條直直的小路,我們踩高蹺走過小路就可以到果園裏摘一顆桃子,你想去嗎?

(3)帶幼兒過彎彎的小路,玩第二輪遊戲“摘桃子”。(要求同上)

師:剛纔,我們摘的桃子好小,我們只要走過彎彎的小路就可以摘到大桃子,你願意去嗎?

(4)帶幼兒過有障礙物的彎彎的小路,玩第三輪遊戲“摘桃子”。(要求同上)

師:山坡上還有更大的桃子,可是路也更難走了,彎彎的小路上多了些障礙物,我們必須跨過障礙物才能摘到大桃子,要不要去?

分析:此環節體現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活動始終圍繞參加踩高蹺、過小路去摘桃子的遊戲情境帶幼兒練習、比賽,主線始終貫穿其中,讓幼兒在情境中體驗快樂。但是由於場地佈置時,彎彎的小路的弧度稍多了些,且寬度稍窄了些,對幼兒來說難度稍大了些,加之小路是平面的,導致幼兒再走的時候,大多數都沒有走在小路里面,場地佈置也太過繁瑣,改變場地對執教教師來說也不好控制,應該只用一條直直的小路,改變小路的寬度來增加難度,效果應該會好些!另外,一輪遊戲結束後,助教幫助改變場地時,教師應讓幼兒背對着場地,放下手中的高蹺,聽教師講解遊戲規則,這樣有助於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聽清規則。

3、幼兒分組競賽遊戲“摘桃子”;體驗遊戲的樂趣。

師:山上面還有許多桃子,現在我們分組來比賽摘桃子,看哪一組摘得又快又多,記住你必須踩高蹺走過直直的小路,再走過有障礙物的彎彎的小路,去摘桃子,一次只能摘一顆,將桃子跑步送回籃子裏,另一名幼兒纔可以出發,山上有大獅子,如果你從高蹺上掉下或沒走在小路上,就會被大獅子吃掉哦!所以,一定要小心哦!

分析:競賽環節,本班幼兒日常玩接力賽較少,競賽的規則意識不強,加之接力賽過於追求速度,其形式不適合用於高蹺比賽,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孩子違反遊戲規則時,不應該大灰狼把其叼走,大灰狼角色的介入,本是想要激發幼兒的遊戲積極性的,這樣一來,孩子們失去了遊戲的機會,,而且導致遊戲規則就不明確了!

總之,由於之前並沒有接觸過體育遊戲,且準備時間較爲倉促,本次活動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但不論結果如何,透過此次活動,我對如何組織體育遊戲有了切身的體會,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經驗,在孩子的歡聲笑語中,我得到了諸多收穫!

《摘桃子》教學反思2

《認識容量和升》教學的內容是初步認識容量及容量單位升,這是學生學習長度、質量、時間及其計量單位後,認識的又一類量及其計量單位。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比較中初步認識容量的含義,並且聯繫實際認識容量單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觀念。在此基礎上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能力。本節課真正的難點是進一步體會1升,並由此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容器作出比較準確的預估。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佈置學生帶好水杯、飲料瓶,課前準備好足夠的水,正方體等等。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的自主地去探索、實踐。這節課上,主要是自主實驗,在實驗中感知1升的多少。

課上分成了三個步驟:

 1。在觀察、操作、比較中認識容量的意義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大小明顯的兩個杯子,讓學生髮現杯子的容量是有大小的。然後組織學生應用操作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大小不明顯的杯子,掌握比較杯子容量大小的方法,最後透過“想想做做”的1、2練習,進一步感受這種比較方法,體會容量是有大小的。

2。在認知衝突中引出容量單位升:創設一個“比一比,老師家的幾號水壺的容量大?”這一個問題情境,學生在爭論中產生統一和認識容量單位的心理需求,這時及時讓學生說說你知道的容量單位?關於升你知道些什麼?用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激起對學生容量單位的慾望。

 3。在估計與驗證中認識1升:在教學中,我儘可能地讓學生透過觀察、估計、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來感受1升有多少,使學生形成1升的清晰表象。在估計與驗證中積累對 1升的直觀經驗,在交流中去強化對1升大小的體驗。首先讓瞭解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容量是1升;其次,讓學生觀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體會不同形狀的容器可以裝1升的水;再次,讓學生估一估把1升水倒入自己的水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再動手操作驗證;最後,我讓學生估計熱水瓶的容量大約是多少升,以及估計臉盆的容量。在學生初步感知1升後,讓學生充分的去估。這也是注重學生的估計能力。不管是教師自己演示還是學生的操作中,都要注重讓學生先估計然後在操作,這樣也培養了孩子們的估計能力。因爲估計能力是我們新課標中所重視的一個能力的培養。

《摘桃子》教學反思3

本課是在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後,透過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和運用5的乘法口訣,並能靈活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我針對孩子們喜歡比賽的心理,結合本班評價機制,創設了奪星贏笑臉的比賽情境。透過由淺入深的四輪比賽,使學生在比賽中積極參與,積極比賽,從而理解、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回憶5的乘法口訣,並進行了齊背、抽背和口算題搶答。旨在喚起學生的記憶,針對較難的幾句口訣進行進一步的複習和鞏固。學生的參與面較大,積極性也較高。在學生的知識和情緒熱身之後,開始了第一輪比賽口算。由於有複習的.鋪墊,大部分學生都較快較好地完成了比賽題目,順利的奪得了第一顆星。就連平時反應較慢的幾個同學都嚐到了學習的甜頭。

第二輪比賽是看圖解決問題。我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練一練兩幅圖,蒐集數學資訊和問題,列式計算。然後彙報、交流解題思路。再引導學生對兩道題進行對比,從而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當發現第二幅圖,有個學生的列式居然是24=8時,便請他說出自己的想法。藉此機會讓學生們對他的想法進行討論,促使學生不斷的深入觀察、思考、反思,使道理越辯越明,學生也學得更透。

第三輪比賽是比大小。學生獨立解答後,我針對個別題目進行了點評和適當的拓展。如,由95=59拓展到口口=口口,從而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的規律。在處理55○5+5時,我問:爲什麼55> 5+5?有人說:因爲左邊是乘法,右邊是加法。我反問:是因爲乘法比加法厲害嗎?學生們紛紛說:不是。不能看運算符號,要算。我就嘎然而止。此時,如果能再引導學生舉出反例來反駁他的說法,會更有說服力!

第四輪比賽是一道有難度的應用題,因爲它隱藏了三個問題,學生必須找到這三個問題才能着手解決,因此我給它取名爲挑戰題。目的在於使學生在已有的成功基礎上,體驗更大的自我挑戰,獲得更強的成就感。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只引導學生理解了問題他們各需多少錢?中各的意思,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課後解決。究其原因,是因爲課堂容量太大。如果將此題放到下節課解決,再設計兩道開放題,如,口5=口5,5口=口0。這樣,既進行了思維的訓練,又使課堂顯得張弛有度。

《摘桃子》教學反思4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數學教學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要給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並在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探索、猜測驗證的學習習慣,並引導學生與他人進行積極有效的合作交流。課堂教學的表現形式應表現爲:創設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釋應用。

本節課透過創設小猴子採摘水果的情境,透過比賽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適時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進一步理解鞏固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接着,創設了購買購買公園門票的生活情境,學生透過自己與幾個朋友與遊玩或與多少家人遊玩的數學遊戲活動,實踐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的習慣。從而達到使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目的。

另外,再創設了“有19名學生去郊遊,帶了5個帳蓬能住下嗎?”的生活情境,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培養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的估算意識。

標籤:教學 桃子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