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畫楊桃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畫楊桃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畫楊桃教學反思15篇

畫楊桃教學反思1

《畫楊桃》一課,感覺這篇課文好難上,看似簡單的故事,卻因爲篇幅較長、訓練點較多而讓我傷神許久。如果按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因爲文章內容看上去並不難懂,可是要真正讀懂它也並不是件易事。如何讓學生透過學習感受這一道理,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出主線。

我從最後一自然段入手,讓學生了解一生受用的含義,然後帶領學生看看父親 和老師都說了什麼話會讓作者一生受用,直接切入到第一自然段。講完父親的話,再將老師的那一段話。這樣,就理出了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憑藉。接着我透過引導學生提問,共同思考討論:“老師的神情爲什麼變得嚴肅了?最後爲什麼變得和顏悅色?”“老師爲什麼不直接把道理告訴學生,而是反覆提問讓學生實地觀察後才說出道理?” 透過師生共同研討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悟課文包含的道理。最後把老師和顏悅色講的那段話和父親說的話找出來反覆讀,使學生懂得了“畫楊桃”這件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二、角色朗讀,理解內容。

這篇課文裏的對話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時間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所以我並沒有展開來讀,而是抓住課文裏很特殊的兩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較後再來引導學生個性化朗讀。剛開始學生在充分理解老師和同學態度變化後,就基本明確同學們由“嘲笑”到“慚愧”,抓住這一點,我馬上讓學生想象,該怎麼讀好這兩句,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後,我模仿課文,在師生之間進行對話,在朗讀中,還有的同學帶上了表情動作。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字,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現,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想象,最後在敞開心扉的對話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文字、感悟文字。

三、讓學生自己勾畫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主題思想。這一環節是教學關鍵,是文道結合的主渠道和立足點。我先利用教師和同學們態度的對比,教師神情的變化,鋪設出一個吸引人的懸念。再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教師態度的關鍵詞“走到”、“審視”,教師這樣做本身就是“從實際出發”,這樣, 重視了文字的訓練過程。接着,爲了聯繫學生思維,讓學生逐步理解教師說的話。教學中,我分步設計了“老師是怎樣做的?”“老師說的話和他的做法一樣嗎?” 這兩個問題使學生很自然地理解老師說的話。老師說的話正揭示了文章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緊扣主題加以拓展。

這節課的最大不足是:我對我們班的學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質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不過回答得還不錯。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講老師的話時自己脈絡不是很清晰,導致這部分佔用了幾分鐘的時間。

總的來說,語文學科的複雜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改革的複雜性。不同的課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樣找到最適合“本課”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而又符合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讀思結合的基本規律是最需要思考的。

楊桃不好畫,人生的風景亦是。這些孩子,大概還要經歷一些事情,才能對文中的真義有更切實的感受。而這樣的過程,我們只能順其自然。

畫楊桃教學反思2

我在備《畫楊桃》第一課時匯入新課我是這麼設計的,開始出示楊桃的圖片,問學生這是什麼果實,然後教師介紹楊桃,進入新課。可是在講這節課之前我忽然想到我們這個地方叫獼猴桃也稱楊桃,同學們肯定把二者弄混淆了。於是匯入新課我做了改動,問:“你們吃過楊桃嗎?”有很多同學舉起手來,“那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楊桃呢?”同學們積極發言,說外形,說顏色,說味道,說裏面的果實等等。果然,不出我所料,同學們情緒高漲,但都把羊桃當作獼猴桃了。這時我說,同學們說的其實是獼猴桃,而我們今天學的內容確是…接着,我開始根據資料介紹楊桃,並出示羊桃的圖片。這時,同學們才恍然大悟,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了。由此我感到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對事物進行對比、領悟要比教師平淡的敘述效果好得多。

在找出全文自然段時同學們發生了爭議,有的說18個,有的說19個,一時出現混亂現象,正好下一個環節是朗讀課文,我提了一個建議,咱們按座位讓同學分自然朗讀,即“開火車”,然後數數有多少人讀,同學們立刻靜下來,從譚禹開始依次讀了起來,這次同學們聽得格外認真,讀完一數正好19個同學讀過,那就是19個自然段。透過這次讀課文我還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前朗讀課文一般是找舉手的學生讀,不舉手的同學除了齊讀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次19個同學當中有的讀得好,有的讀得結結巴巴,有的聲音很小,幾乎聽不見。總之,讀的效果參差不齊。這是我教學的失誤,沒有給這些同學朗讀的機會。今後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指導鼓勵那些讀得不好的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在教學中真正做到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每一個方面。

畫楊桃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蘊含的道理深刻,和學生的現實生活也很接近。在匯入新課時可以先讓吃過楊桃的同學談談他們看到的或吃過楊桃的感受,再利用課本上提供的插圖幫助學生更直觀的認識楊桃,老師不必用生搬硬套的講解,課後資料袋中關於楊桃的介紹通俗易懂,可以讓學生讀一讀,進一步知道有關楊桃的知識。

由於已經安排學生課前有過預習,所以課文不必再讓學生自由讀的過程,要對前一天的預習作業有所檢查。教學時可以快速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進行學習,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反饋。

教學時先進行正音,再有側重的對每一個字進行教學。如“嚴肅”的“肅”是平舌音,“審視”的“審”是前鼻音,“半晌”的“晌”是翹舌音也是後鼻音。由於本課的生字不多,也基於這些生字的特點,爲了充實教學內容,字詞教學中可以把“審視”、“半晌”、“和顏悅色”的意思說一說,讓學生

理解,在以後深入學習課文時再帶入句子中理解。生字雖然不是教學的重點,但也要複習鞏固,讓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學習課文。第一課時做好了“讀”的鋪墊後,在第二課時教師步步設疑,引導學生更深的進入課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

三年級的學生應該逐步培養其對正片課文的把握能力,教學中在讓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幾位學生的發言有的不夠簡練,有的不夠完整,還有的不夠準確,這需要教師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引導其他學生給予補充。或是教師適當的指導、修正。

教師的發言要有針對性,不可提出模糊或者是和上面的教學環節聯繫不緊的問題,不能給學生不恰當的問題,給學生思考問題帶來難度。

字詞教學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環節結束後,我安排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重點理解“叮囑”一詞的意思,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爸爸媽媽在什麼時候會叮囑我們,或者是用“叮囑”說一句話。文中爸爸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要讓學生說

說是什麼意思,理解“想當然”這個詞。

在寫字教學中,由於本課要求寫的字比較多,不必個個都講,可以把生字進行結構上的分類,再重點指導個別難寫的字。如:“肅”的筆畫較多,而且筆順也是難點,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一邊書空,教師一邊在黑板上進行範寫,其他的字只要讓學生說一說個別筆畫的書寫要點即可。

畫楊桃教學反思4

王丹華老師執教的《畫楊桃》一課設計新穎,緊抓文章特色,利用圖畫這一載體理解內容、表達思想非常到位。課始,王老師拿出一隻楊桃讓學生畫,並未提任何要求,而是讓學生透過讀書找重點句,用書中小作者畫畫的態度來畫楊桃。楊桃畫得如何,老師並未作點評,又是讓學生反覆讀書用書中的提示指導學生的評價。如一學生畫好後,讓另一生來點評,另一生空口就來,老師作提示,書中是如何評價別人的畫的。該生頓悟,走到另一生座位上去看、評畫得像不像。就此兩大步驟,透過讀書讓學生自悟,畫畫要實事求是,做人也要實事求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這樣的課,既不失人文教育,又不失語文味,是結合得較好的課例。

此外,結合語言訓練的紮實問題,王老師對“和顏悅色、嚴肅”等詞的釋義也很有特色,並非侷限於知道它的意思,還讓學生上臺表演表情,活學活用。文中的省略號問題也類似,並非告訴學生它表示斷斷續續就行,而是從省略號中挖掘更多思想感情的內涵。總之,本課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鑑。

畫楊桃教學反思5

我在備《畫楊桃》第一課時匯入新課我是這麼設計的,開始出示楊桃的圖片,問學生這是什麼果實,然後教師介紹楊桃,進入新課。可是在講這節課之前我忽然想到市場上好像賣過這種水果,現在運輸方便,家庭條件好,一定有很多學生吃過楊桃。於是匯入新課我做了改動,問:“你們吃過楊桃嗎?”有很多同學舉起手來,“那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楊桃呢?”同學們積極發言,說外形,說顏色,說味道,說裏面的果實等等。同學們情緒高漲,這時我說,爲了證實同學們說得是否正確咱們看楊桃的照片,然後我開始根據資料介紹楊桃,果然和同學們說的很多地方相符,沒有吃過楊桃的同學印象也很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了。由此我感到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領悟要比教師平淡的敘述效果好得多。

在找出全文自然段時同學們發生了爭議,有的說 18個,有的說19個,一時出現混亂現象,正好下一個環節是朗讀課文,我提了一個建議,咱們按座位讓同學分自然朗讀,然後數數有多少人讀,同學們立刻靜下來,從姜礬開始依次讀了起來,這次同學們聽得格外認真,讀完一數正好19個同學讀過,那就是19個自然段。透過這次讀課文我還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前朗讀課文一般是找舉手的學生讀,不舉手的同學除了齊讀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次19個同學當中有的讀得好,有的讀得結結巴巴,是我教學的失誤,沒有給這些同學朗讀的機會,今後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指導鼓勵那些讀得不好的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在教學中真正做到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每一個方面。

畫楊桃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啓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上完《畫楊桃》一課,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同學學得特別認真投入,課堂學習氣氛濃厚,這讓我感到一絲欣慰。這也是我認爲滿意地地方課前我準備了3個自學提示:思考

1、 “我是怎樣畫楊桃的?2、同學們怎樣評價我的畫?老師的神情爲什麼便變嚴肅了?”3、父親的話與老師的話多麼相似,你知道嗎?我讓學生一步一步透過讀文解決問題。本課有老師和同學的兩次對話很有特點。兩次對話的內容是相同的,同學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孩子們注意標點符號,在朗讀中體會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前後心情的變化:之前,孩子們自以爲是,得意洋洋,語言中帶着嘲笑,而後來發現自己錯了,覺得不好意思,很慚愧,說起話來支支吾吾了。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是理解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這段話講了三點意思:一是看楊桃的角度不同,樣子就不一樣;二是講看到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別人;三是講應該實事求是。爲了讓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在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理解了這段話之後,我讓學生反覆讀文,觀察發現三句話的不同意思。”在這裏我用《題西林壁》一詩中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們對“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往往結果會不一樣”進一步理解老師說的話。然後進行比較: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學生透過比較,明白了“實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師的話那幾句更父親說的不一樣?透過讀書比較,理解了“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意思及做人要實事求是的道理。在學生領會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後,接着,我引導孩子們聯繫生活討論,結合課前聽寫生字,在學生對改中講究的就是實事求是。然後,出示作者岑桑的一段話再次讓學生感受實事求是的重要。最後以名言“實事求是,做人之根本”結束本課。

當然,課前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也是本節課的敗筆之處。在讓學生對比老師對話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了標點符號,注意人物的語氣,但是沒有講出來不同的標點符號運用在相同的語氣中意思不同。我應該把這兩次對話呈現在小黑板上讓他們比較、朗讀。小朋友透過比較,發現標點不同,語氣也不一樣。另外。文章的整體結構在寫法上是前後呼應,備課時備進去了,但沒有講出來。在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個人展示的機會不多,課前匯入時間太長等。我想,這些都與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關,時間分配上有關。這些都是我以後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畫楊桃教學反思7

一、教學目的:

1、透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做到會讀、會寫、會用。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習活動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有效的知識技能體系,學會系統思考。

3、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觀念、換位思考的思想觀念以及尊重他們感受的思想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第二部分

教學難點:理解教師所說的那段話。

三、教學方法:

整體閱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

四、教具準備:

楊桃

五、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二課時:理解課文

第三課時:字詞訓練,給課文分段

六、過程設計:

第一、二課時

一、課前談話:

出示智慧樹,提出自我評價要求。

二、揭示課題:23、畫楊桃

三、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從流利程度展開評價。(頭兩個自然段全班合作檢查,後幾個自然段同桌合作檢查)

2、說說自己覺得在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如:不容易讀正確的生字詞、不理解的詞語,展示在黑板上,教師權衡,能馬上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先留下來在理解課文時合作解決。

四、理解課文:

1、透過引導學生專心閱讀課文(閱讀方式可以多樣化快讀、默讀、小聲讀、略讀),解決對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對話部分,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老師說的那段話。

(1)、出示重點句子,讀一讀。

(2)、問:你認爲這段話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爲什麼?

(3)、出示詩歌《題西林壁》,問:你能不能告訴大家,爲什麼老師選擇在理解完老師所說的話後出示這首古詩?

(4)、出示填空題: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樣。因此,當我們看見(),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我們應該()。看到是什麼樣的就()。

五、拓展練習,讓學生自己上網查閱自己感興趣的與課文有關的其他知識。

第三課時(略)

板書設計:

23、畫楊桃(看的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一樣)

教師

幾個同學

(想起父親的話)

認真看、老實畫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審視(?)

神情嚴肅

和顏悅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換個角度看問題!

課後反思:

應該說今天這兩節課還是給我帶來了快樂,因爲它使我有了很強的成就感,我終於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課文了。雖然還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碼在設計和操作上比以前有進步。我覺得自己在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是:1、能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活動主人的位置上;2、能根據新課程標準創造性的處理教材;3、評價用語比較到位,所以學生能順着我的思路走。需要改進的地方是:1在質疑的環節中教師應有效引導學生提問有研究價值:以後可以想這樣,讓學生把自己提出的問題寫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透過討論歸納出幾個有研究價值的問題;2、有些學習活動沒有做到有始有終:如提出讓學生合作學習,但在彙報交流時卻沒有引導學生以合作形式交流;3、教師對教材的深挖還是不夠,對一些重點詞彙自己都沒有仔細琢磨,心中沒有明確的定義,導致在引導時不明確。

只關注大處,不琢磨小節,始終是我性格的弱項,這也反映在我的課堂教學行爲當中。以後我要從關注細節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維和行爲。

畫楊桃教學反思8

最近我們一直在學習《新課標》,學習之餘,我總在想:怎樣貫徹《新課標》的精神,上出新意?於是我開始苦苦地思索。對於《畫楊桃》一課,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沒什麼可以說的,因爲文章內容看上去並不難懂。可是要真正讀懂它也並不是件易事。怎樣設計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學生樂於接受,容易學懂呢?我反覆揣摩,終於想了這樣一套教學思路。

 一、自讀自悟,初步理解

《新課程標準》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良好的語感,要先靠平時多讀,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來實現。上《畫楊桃》時,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用各種方式誦讀課文三次,然後讓學生自由表達質疑。因爲我認爲:孩子們讀書後,都應該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說一說的衝動。因此,老師沒有向學生提出任何問題,而是請學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來說一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心得,甚至感覺、感受和疑問。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問題。這些發言,不但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質疑的能力和習慣,也使教師瞭解了學生初讀之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難所在,爲教師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學情參考。從學生的發言和質疑看,他們理解的重點放在了對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上。至於認認真真、老老實實、一生受用等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根據這種情況,進入了下一個步驟。

二、親身實踐,思考體驗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是現代社會的要求,也是各個學科的共同責任。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並不亞於一些自然科學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時,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學習方式,把學生從被動壓抑的狀態下解放出來,讓學生在主動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於是我改變了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方式,使閱讀教學活動成爲學生實踐的過程。爲了上好《畫楊桃》,我特地從水果市場挑選了一隻楊桃。並有意將楊桃放在教室的中間,讓學生從各自的角度去畫自己看到的楊桃。學生興致很高,都轉過身靜靜地畫起來。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老師有意請學生朗讀能夠指導正確作畫的有關課文。這樣邊讀、邊看、邊畫的過程,非常明確地向學生表明了作畫的目的並不是練習繪畫,而是透過畫這一手段、這一過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並進一步理解這些事實所蘊涵的道理。人們要做到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並不像說起來那麼容易,必須像課文中父親和老師說的那樣不要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過讀書思考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爲此,我以爲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實踐的興趣,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凋動其積極、飽滿的情緒參與語言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實踐的興趣,從而掌握實踐的方法,逐漸形成自覺開展語言實踐的習慣,這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評價,深入領悟

在學生作畫過程中,老師收集了幾幅具有典型性的學生作品,並把學生的作品用投影儀放大到屏幕上,讓學生以作品的作者讀沒讀懂課文爲題,對作品進行評價。這一環節我覺得很有效果,經過這一番評價,學生較深刻地領悟了課文中蘊涵着的道理。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老師始終堅持聯繫課文語句去評說實踐中的實際事物,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學會閱讀,提高認識能力。

 四、把握重點,跳出課文

在學生基本掌握課文內容後,老師還教給了學生一種普遍有用的閱讀方法。不僅如此,老師還把上課初幾個同學的質疑,迴歸給提問題的同學,學生已經能夠回答當初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又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並討論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義。最後還引導學生跳出課文,從《畫楊桃》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廣泛的領域。於是,一篇淺顯的文章,講出了一個辯證唯物主義的大道理。

語文學科的複雜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改革的複雜性。不同的課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樣找到最適合本課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而又符合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讀思結合的基本規律。《畫楊桃》一課的教學,雖然教師自始至終沒有提出直接指向內容的繁瑣問題,就連過度性、提示性、點撥性、引導性的問題也提得很少,但文中所有的疑難之處都透過學生自主的讀、思、說得到解決,沒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節細部,但課文的語言、結構、內涵、重點都已一目瞭然。整個課始終迴盪着學生琅琅的讀書聲,醞釀着靜靜的讀思。

畫楊桃教學反思9

《畫楊桃》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透過畫楊桃這件事情啓發學生理解“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也就是實事求是這個道理。如何讓學生透過學習感受這一道理,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讀,理解內容。

這篇課文裏的對話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時間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所以我並沒有展開來讀,而是抓住課文裏很特殊的兩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較後再來引導學生透過填空補充提示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剛開始學生在充分理解老師和同學態度變化後,就基本明確的同學們由“嘲笑”到“慚愧”,抓住這一點,我馬上讓學生想象,該怎麼讀好這兩句,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後,我模仿課文,在師生之間進行對話,在朗讀中,還有的同學還帶上了表情動作,如:嘲笑時,不僅有哈哈大笑的,還有嘻嘻笑的;在慚愧時,有幾個同學甚至感覺到像自己做錯事情一樣,邊說邊把頭低下來。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字,給學生部分添加提示語。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與文字展開對話,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現,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想象,最後在敞開心扉的對話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文字、感悟文字,這種源自學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資源是富有生命力的 —— 處處呈現着精彩的感悟,煥發着靈性的光芒。

二、聯繫生活,想像拓展。

讓語文拓寬,走出課本,利用資源,讓學生搜尋在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這樣的事情。並透過學習和聯繫生活實際都有哪些體會、感受,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請大家也拿起筆用概括性的語言寫一寫自己的這些體會、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寫在大家準備好的小書籤上。寫後讓學生讀一讀把書籤送給老師或自己的好朋友,讓他們與你共同分享。活躍了大家的思維。

三、親身實踐,思考體驗。

爲了上好《畫楊桃》,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特地從水果店裏挑選了一隻楊桃。並有意將楊桃放在教室的中間,讓學生從各自的角度去畫自己看到的楊桃。學生興致很高,都轉過身靜靜地畫起來。展示中間與前排旁邊同學的畫,看看有什麼不同。或者讓同學從前排靠邊的座位上實際觀察一下,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並激發閱讀與思考的興趣。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並進一步理解這些事實所蘊涵的道理。人們要做到“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並不像說起來那麼容易,必須像課文中父親和老師說的那樣“不要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過對比、讀書、思考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

畫楊桃教學反思10

《畫楊桃》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透過這件事,既啓發我們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又教育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設身處地地去看待事物。

在這節課上,我是透過讓學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畫後,老師和同學們的各自反應,重點找出他們說的話,動作和神情,透過不同的態度進行對比,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藉此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讀好人物的話。尤其是同學的兩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兩次回答內容相同,但是語氣卻不同,這裏既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從中理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

一 環節中,學生在課文中找得很準確,而且在朗讀時孩子們的語氣很好,讓聽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讓我很高興,這達到了我對學生文字理解和朗讀的訓練目標。

接着我透過引導學生提問,共同思考討論:“老師的神情爲什麼變得嚴肅了?最後爲什麼變得和顏悅色?”“老師爲什麼不直接把道理告訴學生,而是反覆提問讓學生實地觀察後才說出道理?” 透過師生共同研討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悟課文包含的道理。最後把老師和顏悅色講的那段話和父親說的話找出來反覆讀,從中懂

得了“畫楊桃”這件事中引出的深刻道理。

透過本堂課的教學我自己認爲很多方面不盡如人意,值得注意和反思:

1.抓不住重點,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來,對詞語講解不夠。

2.指導朗讀這一環節的深度和廣度應加強,師引導的還是不夠,應引導學生都有自己的體會,並能把自己的體會說出來、讀出來,從而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3.在上課時,研究和探討環節氣氛不夠活躍,和對課文內容的昇華環節做的不夠。

總之,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在課堂教學的經驗上,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把握上還有許多缺陷,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加強學習,努力提高,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有新的進步!

畫楊桃課堂教學反思6

《畫楊桃》是一篇教育學生要實事求是的文章,含義不深,學生可自悟自讀。在這節課上,我是透過讓學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畫後,老師和同學們的各自反應,重點找出他們說的話,動作和神情,透過不同的態度進行對比,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藉此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讀好人物的話。尤其是同學的兩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兩次回答內容相同,但是語氣卻不同,這裏既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從中理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一 環節中,學生在課文中找得很準確,而且在朗讀時孩子們的語氣很好,讓聽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讓我很高興,這達到了我對學生文字理解和朗讀的訓練目標。

我們要做到“是什麼樣,畫什麼樣”,並不像說起來那麼容易,必須像課文中父親和老師說的那樣“不要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過讀書思考,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較好。

在這節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對我們班的學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質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不過回答得還不錯。

1.在透過討論 “一生受用”的含義以後,沒有引導學生談一談實際生活中遇到過哪些類似《畫楊桃》這樣的事例,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沒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把思考引向更廣泛的領域,讓學生明白實事求是可以用在爲人處事上。

2.設定的問題過多,有些學生在回答提問時濫竽充數,並沒有真正弄懂。對學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質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學生提出問題,沒有過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提煉出最主要的問題直奔文章的中心,避免教師的歸納與重複囉嗦。

還有就是我預想的那樣,設計的內容過多,使整堂課顯得很緊,沒有過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致使最後的小結學生說不出來“實事求是”,只能說到課本上點出的道理,沒有更深的理解,這就完全是時間不夠造成的。

總之,在課堂的調控能力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和鍛鍊,還有應該對學生的鍛鍊加強,適當的對學生放手。

畫楊桃課堂教學反思7

上了公開課《畫楊桃》,根據自己的思路基本完成了這一課的教學,基本完成教學目標,非常幸運多個專業老師聽了這一次的課並給了非常多的建議,但這次的公開課也存在許多不足:

1、對文字的解讀能力還不夠。

2、板書的能力有待加強。

3、課件,板書跟教學步驟不同步,在上課過程中遺漏板書。

4、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害怕學生不懂,內容有些瑣碎,依然存在灌輸知識的感覺的,總想着學生所回答的答案能跟着自己的思路,對學生課堂中生成的問題還欠缺臨時的應變能力,這也提醒自己加強對文字的解讀能力。

5、詞語的解釋有蜻蜓點水的感覺,“審視”“和藹可親”。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夠深入,特別是備學生的工作較欠缺。

6、對文章的中心的把握,並沒有做到層層剖析,對文章缺乏立體,整體的駕馭。

改進:1、多聽優秀教師的課,不斷改進

2、多讀書,提高自己的文字解讀能力

3、掌握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4、跳出別人的教案,形成自己對教學的把握能力,防止過度解讀教材(解讀屬於自己)

5、保護好嗓子

畫楊桃教學反思11

《畫楊桃》這篇課文將的是圖畫課上同學們練習畫楊桃。“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透過這件事,啓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爲了上好這節課,我特意帶了一隻楊桃到教室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觀察,然後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由於學生有了親身實踐、親身體驗課文所講的事實,所以,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就水到渠成。

於是,我抓住契機,讓學生來交流在生活中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站在老師的角度看問題,我還真誠地告訴他們,老師經常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還列舉了幾個事實。沒想到許多學生由此受感動了。有個學生竟然還說:“老師,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原來你看似嚴厲,對我們還這麼關心。”這節課同學們特別用心,這節課也上得特別成功。望着桌面上靜靜躺着的楊桃,一陣陣沁人的香味直撲心脾。

畫楊桃教學反思12

《畫楊桃》是一篇熟悉的老課文了,今天,聆聽了吳老師的課堂教學,使我又一次對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產生了新的思考。

一、悉心解讀文字

這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我們稍不小心,很容易將之異化爲品德課。吳老師憑藉自己超強的語言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讀能力。以全新的視角提煉閱讀主話題:理解“實事求是”。吳老師透過對父親的話、我作畫的態度、同學們心理的轉化和老師的言行舉止這四個板塊整合推動實施建構,逐層挖掘“實事求是”的內涵。

二、直奔主題,研讀感悟

吳老師在複習認讀詞語後,直奔重點,研讀父親的語言。沒有太多花俏引題,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爭取大量時間留給學生在學習人物對話中多讀多思多講。從而,爲領會課文意思做了水到渠成的準備。

三、匠心設計方法

巧妙一:適時比較。吳老師指導學生適時比較朗讀,利用自由讀,分角色讀的形式,理解深入。如:在理解同學們態度轉化使,老師引導學生從感嘆號中讀出他們的想當然、不假思索;從省略號中讀出同學們回答斷斷續續、結結巴巴。讀出了人物個性特點,體會了人物思想情感。在最後教學中,吳老師又掏出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進行比較:它們相似在哪?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悟蘊含其中的道理。

巧妙二:實物理解。吳老師創設實物觀察的情境,讓學生看看在不同角度的楊桃樣子是否一樣,讓學生體驗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學生的感受與反應,加深理解“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激發了學生閱讀和思考的積極性。

當然,如果吳老師在指導朗讀兩組對話,體會感嘆號與省略號時更細膩些;教學語言更有節奏些;詞語教學與文字語言聯繫更緊密些就更完美了。

畫楊桃教學反思13

《畫楊桃》這篇課文透過畫楊桃這件事情讓學生理解“是什麼樣,畫什麼樣”的道理,也就是要實事求是這個。如何讓學生透過學習感受這一道理,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讀,理解內容

這篇課文裏的對話很多,在這節課上,我是透過讓學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畫後,老師和同學們的各自反應,重點找出他們說的話,動作和神情,透過不同的態度進行對比,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藉此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讀好人物的話。尤其是同學的兩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兩次回答內容相同,但是語氣卻不同,這裏既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從中理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在朗讀中,還有的同學還帶上了表情動作,如:嘲笑時,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慚愧時,有幾個同學甚至感覺到像自己做錯事情一樣,邊說邊把頭低下來,一股難爲情的樣子。這一環節中,學生在課文中找得很準確,而且在朗讀時孩子們的語氣很到位,達到了對學生文字理解和朗讀的訓練目標。

二、抓關鍵段,理解道理

老師的話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理解老師說的每句話的意思,透過分析,學生明白了老師話中蘊含的道理。人們要做到“是什麼樣,畫什麼樣”,“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道理,經過讀書、思考、舉例說明等方法,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最後提出的問題:回顧父親和老師的話,總結“他們的教誨”是什麼?學生這時就會很快答出,因爲他們的話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才能獲取“一生受用”的“教誨”,使主題得到進一步昇華。

讓我感覺不足的是:在課堂上,還是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質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學生提出問題,沒有過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在以後的教學中,放手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和鍛鍊,應該對學生的鍛鍊加強,適當的對學生放手。

畫楊桃教學反思14

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透過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思想感情,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積累語言,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於《畫楊桃》一課,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沒什麼可以說的,因爲文章內容看上去並不難懂。可是要真正讀懂它也並不是件易事。怎樣設計能使學生樂於接受,容易學懂呢?

我主要從讀的角度入手,以讀爲主,朗讀感悟。

《新課程標準》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良好的語感,要先靠平時多讀,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來實現。

在讀課文第2-10段,思考“我”爲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請學生在文中畫出相關句子,討論、交流。在讀課文第11-18段,討論“同學們開始和後來的變化”並在文中找出“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指導同學們朗讀:“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角星。”體會不一樣的語氣。

分角色朗讀課文,鑑於學習《南轅北轍》時分角色朗讀課文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這篇課文我也與同學們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並體會每個人物的語言及神態。然後讓學生概括課文大意。

指導背誦課文18段“老師說的話”。結合19段,教導學生“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教會我們什麼道理:做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不同時,不要急於下結論,要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從實際出發。

畫楊桃教學反思15

《畫楊桃》教學反思 《畫楊桃》這篇課文透過畫楊桃這件事情讓學生理解“是什麼樣,畫什麼樣”的道理,也就是要實事求是這個,《畫楊桃》教學反思。如何讓學生透過學習感受這一道理,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讀,理解內容 這篇課文裏的對話很多,在這節課上,我是透過讓學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畫後,老師和同學們的各自反應,重點找出他們說的話,動作和神情,透過不同的態度進行對比,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藉此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讀好人物的話。尤其是同學的兩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答:“不……像,教學反思《《畫楊桃》教學反思》。”“像……五……五角星。”兩次回答內容相同,但是語氣卻不同,這裏既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從中理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在朗讀中,還有的同學還帶上了表情動作,如:嘲笑時,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慚愧時,有幾個同學甚至感覺到像自己做錯事情一樣,邊說邊把頭低下來,一股難爲情的樣子。這一環節中,學生在課文中找得很準確,而且在朗讀時孩子們的語氣很到位,達到了對學生文字理解和朗讀的訓練目標。 二、抓關鍵段,理解道理 老師的話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理解老師說的每句話的意思,透過分析,學生明白了老師話中蘊含的道理。人們要做到“是什麼樣,畫什麼樣”,“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道理,經過讀書、思考、舉例說明等方法,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最後提出的問題:回顧父親和老師的話,總結“他們的教誨”是什麼?學生這時就會很快答出,因爲他們的話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才能獲取“一生受用”的“教誨”,使主題得到進一步昇華。

標籤:楊桃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