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反思

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反思 篇1

回顧幾個月的作文教學,我認爲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辨證對待教師的批改和學生的自改互改,注意揚長避短。既發揮教師批改的長處,榜樣示範,讓學生學有所獲;同時充分利用機會鍛鍊學生自己批改,調動學生學習的幾積極性。

一、二次自改。

這種方法是對傳統批改方法的改進。教師通閱學生的作文以後,對學生作文中的可圈可點之處直接用筆墨進行圈畫評點,重在肯定鼓勵;對作文中的需要重點修改的地方也用序號標註出來,寫上眉批。同時要求學生在作文字的旁白處進行二次修改,教師根據學生二次修改的情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最後評價,寫總批並打上等第。這種方法透過外因(教師)施加影響。與傳統的作文批改相比,把改的大部分任務留給了學生,讓學生知道爲什麼要改,改什麼。教師透過“批”反饋給學生,學生透過“改”反饋給教師,教師再批再反饋。這種多重反饋,既能讓學生逐步學會作文批改的方法與技能,又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也適時瞭解到學生的動態作文水平。

二、先評後改。

這種方法建立在“全收全看,重點講評”的基礎上。傳統的作文評講是在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文以後,對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指導。這是一種“馬後炮”的行爲。因爲老師在評講的時候不可能每一篇都講到,學生很難對號入座,學生扮演得更多的是聽衆而不是演員。而先評後改則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消化教師和其他同學提出的建議。我在瀏覽所有作文以後,列舉出需要修改的要點進行講評,提出明確的修改要求和方向。在具體操作時可使用老師講評學生例文和學生互相點評相結合的方法。如講評學生例文時,不僅教師評,還可以讓其他同學也提出修改意見,同時對該同學修改以後的作文評出預期的等級,一般總是比原文高出一個等級。學生按照老師和同學的修改意見進行相應修改。相對於“先改後評”,這種方法透過內因(學生)直接產生影響,所以學生主動參與慾望強,積極性很高,對同學提出的修改意見也比較容易接受,能主動掌握修改的方法。學生在獲得了一定的修改參照後修改很認真,因爲預期的高等級也是他們奮鬥的目標。

三、自主批改。

學生在教師的幫扶下掌握了一些修改技巧,有了一定的修改本領以後,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可以自批自改、同桌互改和小組批改。

小組批改是較好的合作形式。教師可以先在批改前按學生作文水平高低搭勻,編分批改小組,安排組長負責。接着教師簡明扼要地進行評改指導,可以提出明確的批改標準,評改的具體方法等,讓學生有依可據。教師對學生的小組批改也不是放任自流,要參與其中。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解決評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指導擬寫評語,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隨時發現並糾正學生評改中出現的問題。對於典型問題,還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最後進行總結講評。先由各組長彙報評改情況及疑難問題,教師再根據本次作文教學重點組織學生集體評改。

當學生已經能靈活運用修改方法、可以基本放手時應該充分放手。由指定的學生組長召集組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可以在全班範圍類自由流通,讓學生能學習到廣泛全面的不同風格的批改方法,互相之間取長補短。教師只要起到參謀、顧問的作用就可以了。

總之,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時間能實現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循環上升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反思 篇2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爲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於農村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於教材。

首先,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於閱讀之後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於閱讀的情況。

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佈零散,點與點間聯繫疏鬆、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

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

困境之二:源於教師。教師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後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於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農村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佈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彙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農村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於重重困境之中。那麼,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於正視上述陷我們於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反思 篇3

一、投入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感受

寫作的源泉永遠是來自於生活,作文教學要讓學生投入自己的生活中,感受自己的生活,再將自己的感受詳細地描寫下來,一開始可以只是點點滴滴,但是到了後面就會積攢的很多。這時候會有很多學生提問“老師我也在寫自己的生活,可是我怎麼就是寫出來?”這個問題就是這位學生在觀察生活東西的時候缺少細心,在觀察完了之後又缺少了一部分的感受,所以我們就是需要慢慢培養學生的感受。還有的學生會提問了“老師爲什麼我是可以觀察,也可以寫出來,但是寫出來的不是自己的感受”。這樣的學生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借鑑多了,而無法再次寫出自己的想法。還有就是他會觀察但是總是沒觀察到具體的點上面。這類現象之所以產生,主要是因爲我們對學生缺乏正面引導。

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引導學生們去融入自己的生活,這時候我會先花上兩節課的時間去讓學生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學生們可以從中感受出每個人物做出的貢獻,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感受出這些人物的點點滴滴。這樣可以接受這些人物每一個感動的衝擊,放大學生的感受能力,這個時候我就會趁熱打鐵寫一篇800字的看後感。再讓學生們分別對每個人物做出點評,讓學生們從細節中着手。

讓學生的感受能力得到發展,就要讓學生學會真正的成爲生活的主人,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然後產生深厚的感情。要重視學生的課後實踐課和學生的課後生活。其實寫作文就是爲了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發展學生的品德。現在的學生大部分只注重學習成績,這就是應試教育的壓力影響,讓學生只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所以我們也需要讓學生關注外面的世界。

有些學生就跟我說他們可以很好地寫出敘述文,但是對議論文無從下手,這讓他們很糾結。我說你們這是缺少自己的主見,缺少看法。在反思了之後,我偶爾讓學生看看報紙,《百家講壇》、《新聞聯播》當學生看到這些的時候往往會激發他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還有就是看《百家講壇》的時候還可以培養學生對一些知識點的新的認識。看報紙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主見,畢竟報紙包含了很多的觀點、很多知識在裏面。在看完報紙之後,要求學生寫出對某一事件的看法,爲學生們寫作增加了很多的素材。

二、作文的寫作業是需要具體的方法與指導

1、探索身邊的事情

有時學生的過完一天感覺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感悟,有的時候也需要學生對自己的'反思。只有反思纔可以得到更多的感受,因爲學生在反思中可以對自己一個反問,我今天都做了一些什麼。比如說我今天背誦了一篇古詩,這時候就可以反思:我這篇古詩僅僅是應付老師嗎,我還可以將這個古詩運用到什麼地方,我今天出了背了這篇古詩還可以背誦其他的什麼?當然除了這些反思,我們可以總結一些道理,比如說以後對人生的態度,每個人對這個社會的幫助。反思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每天睡前的時候可以反思一個小時或是半個小時,再將這些反思寫下來,這就是一些很好的素材。

2、運用聯想

聯想的廣告語就是“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其實世界上的發明創造很多就是靠的是聯想,比如魯班發明鋸子就是透過看葉子上面的形狀割破手指,而發明了鋸子。學生可以經常鍛鍊一下自己看到的某一事物,聯想到其他事物或是事件。又或者是學生感受到了痛苦,然後聯想到幸福。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度,需要學生們長期鍛鍊。這樣的思維跨度大但難度並不大。經常這樣思考問題的人,思維會變得更加靈敏,心胸會變得更加開闊。就像韓寒在接受1999年《新概念作文》複賽的時候,就是一個跳躍性思維寫出了一篇獲獎作文《杯中窺人》。

3、展開想象

既然體會了生活,就不能沒有想象的能力。學生時代是想象力最爲豐富的階段。我們要將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出來,合理運用起來。學生展開想象的時候會用自己的經驗和熟悉的感覺創建一個新的形象,有可能開發出一個動作。比如說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一隻蝴蝶在我面前飄過。”我們就可以想象一隻歡快的精靈圍繞着我飛舞。想象的能力可以讓一篇文章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情,作文不再是一篇死板的記事。這就需要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事物,進行合理地想象,說出自己的感受。

語文作文寫作教學反思 篇4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學生透過作文訓練能夠有效提高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但是,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普遍較低,而且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高。要改變這種現狀,語文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文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思想觀念過於傳統

有些語文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重視學生能否取得較高的成績,而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步驟進行設定,並交給學生應對作文考試的方法,使學生由以前自由的寫作變成現在充滿框架的寫作,導致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寫出的作文缺乏創造性。

(二)學生寫作脫離生活實際

初中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所以在寫作中有時會無話可說,但是爲了完成學習任務,又不得不寫一些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這時,學生可能就會抄襲作文書中的範文或者自己編一些內容。學生的寫作內容脫離社會生活實際,造成文章內容缺乏真情實感。長期被動地寫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不但使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而且抑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三)學生語言貧乏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很多學生都學會了上網,而且一些學生還迷戀上了網絡遊戲。這些學生每天面對電腦,缺乏與教師、同學的溝通,語言積累量少,造成語言貧乏,在寫作過程中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

(四)學生的素材缺乏新意

初中生在寫作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寫作模式,但是其寫作素材沒有新意。在寫“一件最感動的事”時,學生經常寫自己生病時母親的悉心照顧;寫“自己長大了”時,就寫自己爲父母洗腳……這些事例缺乏新意,很可能全班絕大部分的學生寫的都是這些事情,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成績,而且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