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在同伴交流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教學反思

前幾天我在教研組內上了一節轉轉課,所上的16課《詩兩首》是一篇半獨立閱讀課文,由古詩《觀書有感》和現代詩《神奇的書》組成。《觀書有感》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詩中不僅寫了池塘的美麗景色,還透過看到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池塘中的水纔會如此清澈這一現象,聯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更加開豁,更加敏銳”這一深刻的道理。詩中運用了比喻的形式,用鮮明形象的事物將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化。而現代詩《神奇的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女詩人狄金森。作者以四個小節、相同的句式結構來展現書的價值,抒發作者熱愛與讚美書籍的思想感情。詩風清新明麗,詞句間蘊涵深意。

在同伴交流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教學反思

把同是寫書的古詩和現代詩放在一起,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表現形式中感受詩歌的魅力。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瞭解大意,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一、教給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方法。在匯入新課進入第一首古詩學習時,我先讓學生回憶並出示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方法:1、讀:讀通、讀熟詩句;2、解題:理解詩題目的意思;3、明詩意:藉助書上的註釋及讀想結合,理解詩句意思;4、悟情明理: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明白詩中蘊含的道理。5、再讀:有感情地朗讀。)然後讓學生自己按照這樣的方法去嘗試學習古詩《觀書有感》。這樣,就讓學生有了一個自我運用方法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有效訓練。

二、學生會的儘量讓學生講。對於詩中詞句、修辭的理解,學生可以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自己理解,所以教師不需要多費口舌。在課堂上,我盡力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解、預習的成果講出來,做到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教師只對其中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作引導和點撥。作爲“平等中的首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

三、設疑突破難點。《觀書有感》一詩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詩中蘊含的讀書道理。針對這一教學難點,我在引導學生理解了詩句大意後,讓學生把詩的.內容與詩的題目聯繫起來,引導質疑:詩中明明寫的是自然風光,爲什麼詩的題目卻是“觀書有感”?然後讓學生帶着疑問再次讀詩,思考詩中景物與讀書有什麼聯繫。雖然這一問題有些難,但透過交流和引導,多數學生還是能領悟出詩中所蘊含的讀書道理。

走下講臺,與聽課的老師們交流,再自我反思後,才發現這節課還有很多值得探究、改進的地方。

一、對於知識性的問題,老師首先要準確把握。如在第二首詩《神奇的書》中,對於詩句“沒有一艘非凡的戰艦,能像一冊書籍,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也沒有一匹神奇的坐騎,能像一頁詩扉,帶我們領略人世的真諦。”所採用的修辭手法,究竟是比較還是對比,或者是比喻,在討論時老師們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但我查找有關資料後發現,都是贊成這兩個詩句用的是對比的修辭手法,這樣說來我沒有講錯。

二、對於詩歌內容的理解,老師應引導學生理解得更廣闊、更深層次一些。如在理解古詩《觀書有感》所蘊含的道理時,其實不僅僅是知識需要不斷補充、更新,還包含我們的思想也應隨着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跟上時代的步伐。而在課堂上,我只是讓學生領悟到第一個方面的意思,卻沒有更進一步引導學生去進行更廣、更深層次的領悟,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三、朗讀的時間不夠,朗讀的層次體現不夠明顯。雖然課堂上有朗讀,但由於擔心本節課學習兩首詩時間上不夠,就縮減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層次性也體現不出來,使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教學目標沒有得到很好落實。

我衷心地感謝聽課老師們毫不保留地真誠交流,它讓我深深感到,作爲一名教師,如果不時刻往自己的這半畝方塘中注入知識的清泉,是不能夠滿足孩子們的那一杯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