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1

本節課《小數加減法》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在教學時,總體感覺很順暢,學生思維活躍。

一、生活中的數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

引入部分,我分別採用了整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進行匯入,促使學生對整數加減的豎式計算進行一個較好的梳理及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用了學生經常遇到的生活情境進行引入,透過圖片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數學問題,爲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爲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充分挖掘“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衆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透過創造性的勞動恰到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揉合在一起。從而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二、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課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發揮學生積累的競賽經驗,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面對“列豎式爲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爲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後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透過教學,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的計算題,學生常常會受整數減法的影響,將末尾的數對齊。爲此,透過舉例子,引導學生討論,發現:“凡是遇到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時,可以先在被減數的末尾補0,使被減數的小數位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一樣多,再按照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後,正確率明顯提高;對個別學生則提出強制的要求,必須記住這種方法。

2.同時,我還對題型進行了拓展,加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如:7.3+3.24=、5.1+3.35=等題目,透過這些題目突出小數點對此的計算方法。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2

《小數的加減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曾在三下學習過小數的初步認識及簡單的一位小數加減法,四下學習這一內容之前學習了小數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是比較輕鬆的。在本課的教學中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透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因此在教學上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繫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老師藉助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盛會奧運會設定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愛好。讓學生提出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愛好。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練習環節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透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重視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情境,爲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

同時,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對重點的理解有偏差。《小數加減法》一課的重點應該是對算理的理解。計算課的算理肯定是重點,但是直到上完課,似乎在我的心裏對於小數加減法的算理表述還不太明確。其實就是簡單的一句話:相同數位對齊,因爲只有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正因爲對重點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所以在這節課上,算理的講解顯得很薄弱。

2、計算方法的講解過濃。對於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並不感到困難,只要在算理上理解透,把難點(小數減法中小數數位不同時的計算方法)突破,那麼過程相對來說就簡單容易得多了。在練一練中,我過多地講解了計算方法,導致沒有節省下時間做後面的思維拓展題。

從這節課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那就是課前研究教材的工作還沒有做到位。在對教材深入分析後,首先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要進行明確的定位;其次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也要心中有數,並確定好要求學生掌握到哪個程度;再次每一環節中要解決的問題要有層次性,把教學重、難點分散在各個環節中進行有意識的突破。精心地設計與預設是成功教學的前提,做好充分準備贏在“起跑線”上。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3

今天上了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即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是在小數的意義、性質、數位順序表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這部分知識,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法則,還要同整數加減法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上把握加減法的實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思考:

1、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中,並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不僅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而且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

2、利用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購物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節課的最大特點。透過學生親自購物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爲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我充分利用“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衆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了“購物”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並透過創造性的活動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合在一起。

4、在課堂上,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購物清單,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發揮學生購物付款的經驗,對小數加減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5、設計不同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在不同題目的訓練中,學生透過不斷的實踐,從而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但是我總覺得缺少點什麼,這樣的教學學生除了獲取知識以外,還獲取了什麼?學生有沒有考慮過“爲什麼這樣做?”“這樣做出來的結果正確嗎?”等這幾個涉及數學思維方面的問題?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於小數數位相同,絕大多數學生很自然會把小數點對齊進行計算,結果自然是正確的。我在教學中好像無條件地認可了這種算法,至於這種算法成立的前提條件我未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學生也毫不懷疑地順着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數數位不同的加減法)就這麼順其自然地判相同數位對齊的算法爲對,其他的算法爲錯。這不免使我想到課堂上存在的一種現狀:在表面上情境創設、算法多樣化、交流互動等“美麗光環”的掩蓋下,學生的學習其實是膚淺、浮躁的。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注意學生思維能力這方面的培養。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4

學生早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初步接觸過小數的加減法,會算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對計算要求也有過初步的瞭解。而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對小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理解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旨在學會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

本節課的學習之前,我設計了一個小問題,問:1+2等於幾?學生理所當然認爲是3,再問學生什麼情況下,1+2≠3,學生覺得很不可思議,怎麼都不能理解。當我提醒學生可以試試加上單位,學生很舉出很多例子:1釐米+2分米≠3分米,1角+2元≠3元等等,藉此學生能深刻感受到只有單位統一纔是1+2=3。在此基礎上,出示345+2,3.45+0.2這兩組題,問學生如何說明爲什麼3。45+0.2等於3.65而不是3.47,讓學生用自己的讓方法說明算理。

整堂課,學生在充分的練習與實踐中將筆算方法掌握,突破了重點“小數點對齊”即“相同數學位對齊”,以及難點“不同數位的小數可補0”。總之,整個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互動模式,讓學生透過自身的思考、體驗、理解、吸收、內化等過程進行知識建構,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實踐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仍存在一些不足:對學生的列豎式要求應力求規範,比如個別學生豎式寫得不夠整齊、端正,沒用直尺打橫線等,今後應及時糾正不規範的書寫格式,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算理的滲透不足,應加入以元爲單位的小數情境,讓學生透過實際意義的小數明確爲什麼要相同數位對齊。我將在練習課中將本節課所缺失的補充進課堂,讓學生更熟練地進行小數加加減法計算。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5

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不僅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而且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

爲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我充分挖掘“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衆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購物”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透過創造性的勞動恰到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選取現實素材,激發學習興趣是本課的最大特點。課前的購物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

在課堂上,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購物清單,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發揮學生購物付款的經驗,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面對“列豎式爲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的教學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爲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創設情境,讓數學充滿生活氣息是當今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是落實新課標的有力體現,它有利於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於學生在愉悅中學數學、用數學。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6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加減法在意義上、計算方法上和整數加減法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數的範圍擴大了,學生感覺有些陌生。課堂開始創設情境,現實而富有吸引力,讓學生感覺到小數就在我們的`身邊,小數的加減法也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學生與新知的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提煉出數學的問題直入中心,透過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交流各自的學習方法、概括歸納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整個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互動模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關注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爲了更好的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層次,有步驟的安排了練習題,並適當拓展、延伸。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爲基準,把握好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探索新知。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具有相當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學進程中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自己去探索、去獲取知識。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在探究算法中我注重了使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學習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對“列豎式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學時,兩個書寫格式對比演示,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相互質疑。利用學生出現的問題,緊扣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開展深入的討論和爭論,相互啓發,相互學習,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練習的內容注意了迴歸生活,“購買文具”這一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知道了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透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了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涵。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7

新課程要求:教師教學的本質在於幫助、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重在於體驗、感悟和共享;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評價教學的標準主要看學生的投入、樂學與善思。它以全新的視角詮釋了當前數學教育、數學教學的意義和任務。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尊重學生的思維進程、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分析、解決;概念由學生歸納、概括、提煉;規律由學生探索、發現、揭示。儘量注意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的達成,做到有機的統一。主要是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透過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情景,使學生對小數加減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產生急切需要。啓發學生經過自主嘗試探索研究其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歸納算法。

2、透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在概括總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注重學習研究的方法策略,特別是透過與整數加減法的比較分析,找出內在聯繫,注意驗算檢查,提高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研究能力。善於在生活中學數學、想數學、用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近期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如果只是原有知識上的簡單重複,學生就會很枯燥,沒有興趣,因此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採取嘗試探索教學法,讓孩子成爲學習的真正主體。把研究利用小數的意義來掌握計算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首先引導探索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提出有價值的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並列出了相應的算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自然引出這節課的課題。

讓學生嘗試計算、體驗認知的過程。讓學生充分嘗試多種方法,又透過彙報交流,初步總結出建立在小數意義上的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透過學生的再一次嘗試、彙報交流,從而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相同點。

透過對小數減法的進一步自主嘗試計算與思考以及小組內的討論交流,提煉法則,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時注意的問題。並再次與整數加減法比較異同,進一步加強小數加減法法則的鞏固即: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後在得數裏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在計算中,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可把0去掉。

這一環節還是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再熟悉的生活背景下透過學生口算、列豎式計算並驗算等方式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最終使學生學會數學爲自己所用的目的。

反思:

自以爲在教學之前也認真的專研了教材,也創設性的運用了教材,但教學的實際效果與預設還是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特別是第一環節學生的提問與列式的處理上,花去了大量的時間,以至於在後面的環節處理上有些急,所以,有些關鍵點上沒能點到位,顯得有點過過場的感覺。導致學生對於概括小數法則上有一點倉促,沒有想象中順利,而是有些吃力,最後導致未能完成預設中的後一個拓展運用的環節。

對學生研究不夠,對學生預設生成的估計不足,理解教材與學生結合不到位,備教材的同時還少備了學生,特別是可能生成的東西估計不足。

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8

1、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產生新的計算需要。在課堂中,給學生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購物的問題。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並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學生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

2、學生能利用情境中的數量關係提出了一些新的計算問題,然後自己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探索了計算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列豎式爲什麼要小數點對齊”這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種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生被動接受。而是讓學生在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