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學校教育質量教學反思範文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校教育質量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校教育質量教學反思範文

學校教育質量教學反思範文1

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基礎,是學校的生命。一年來,我校能夠緊緊圍繞區去年教學工作會議精神,運用“以人爲本”的管理思想,向老師提出了“在激勵中進步、在互動中提高、在反思中發展”和“學中思、思中做、做中悟、悟中創”的口號。同時堅持教學管理創新化,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策略,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發生了變化,學生綜合質量在不斷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強化創新管理,探究合作策略:

教學創新重在管理創新。一年來我們樹立的教學管理思路是:開發自我、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整合提升。做到“抓骨幹、骨幹抓”職責到人、“抓大組、帶小組”人人提高。爲了實現教學管理目標,我校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作用,立足本校,抓管理、爭優質、提質量、促發展,爲實現學校辦學目標而努力。

1、抓教師隊伍建設,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

我們做到:

(1)鼓勵教師們學習新課標理念

我校爲教師購置了超多的教學和科研書刊,併爲每位教師了首都圖書館的借閱證。在學習上我校提倡教師們要:有計劃安排、有資料材料、有討論交流有記錄心得、有實踐體會、有論文總結;在學習上要做到:學———講———寫———展———評的有機結合;在提高教師學習效度上,我校給予教師在學習資料上以具體的指向:結合新課程的學習、結合科研課題研究的學習、結合學科特點的學習、結合自身特點的學習、結合學生髮展的學習等。我校教師每人都有學習心得體會本,及時記錄自己的學習收穫和體會。利用每週二校例會的前十分鐘,我們都要進行“精彩十分鐘自我展示活動”,教師們就教育教學等方面學習體會、收穫和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經驗、教訓或是教育教學上最新資訊和動向,即將他們的所學、所感、所悟進行展示和交流。以到達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資源共享的目的。另外,對於教師們的學習,本學期我們加大了抽查、互查,經過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師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學校自覺學習的氛圍濃厚。學習使教師們認清了形勢,提高了工作的主動性和用心性,學習使教師們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極大轉變,有效的提高了教師們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

上學年我校充分利用學科教研大組指導作用,抓大組帶小組,開展“互動式”活動方式。語、數、科任三個大組分別進行了專題學習、音像資料的觀摩、輔導講座、專題研討、教學個案分析,學科教研活動等不同教研學習活動,如:期末我校各學科大組組織教師開展複習引路課研究活動,活動中我們提倡講課者與聽課者平等的交流和對話,問題研討已成爲講座與研討活動的主要方式。

每學期學校組織交流展示,確實學有成效,教師們對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學生觀有了新的認識,對學生質量的評價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也體現了自主性、全面性、開放性、激勵性的特點。

(2)校長有明確的教學管理思想,帶領一班人,深入實際,重點指導以點帶面,全盤推動,效果顯著。近兩年我校注重對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有計劃、分層次、重實效,用心創造條件苦練教師基本功。爲爭創語文、科任兩大學科,我校教師人人蔘與基本功培訓,採取了大集中、小分散的培訓方式,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學科帶頭作用,以學科大組帶學科小組,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首先加強了基本功自我培訓。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在學習區教師基本功考覈項目及要求的基礎上,找自身弱項,訂自訓計劃,學校予以指導,加強自我培訓的針對性。其次,我們發揮學科組的優勢,構成教師基本功組訓氛圍。同伴互助會使優勢得到互補。如:語、數、科任各學科分別開展了九次以上學科專項基本功培訓。爲此,我校還以學科大組的組織形式,多次進行了基本功的培訓與展示活動。在教學基本功的展示中鍛鍊了技能技巧,提高了專業素養。另外,我們還用心與教研中心聯繫,聘請各學科專家來校進行指導。

(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一年來,學校爲了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堅持教育面向全體、分層管理、因材施教,出現了一批全面發展的學生,也出現了許多發展有特長的學生,更可喜的是出現了後進變先進,智力得以開發的學生。

l、學校對畢業班工作能給予高度重視,連續幾年畢業生升學率達100%。沒有出任何問題。對其它年級學生注重加強平時管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保質保量,區、學區進行語數抽測成績良好。學校能爲殘疾兒章創造條件,使他們隨班就讀,教師們給他們特殊的關愛,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要與一個殘疾兒童交朋友,這項活動開展得很好,受到家長、社會的讚揚,使殘疾兒童能健康成長。

2、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能夠認真執行課程計劃,能夠開齊、開足課題,認真執行新大綱和學科教學檔案的精神,用心組織教師學習研讀,校長主任認真做輔導講座,帶頭談學習體會,安排骨幹教師做引路課,把學習要求落到實處。幾年來,學校一向把教研活動做爲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教研活動有計劃、有資料、有組織、有效果,圍繞科研課題研如何採用恰當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進行自學,A級課均達50%以上,合格率爲100o。

3、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突出一點是狠抓課堂教學質量,目的是在保質量的前提下,減輕學生的過重的負擔;工作中。一向認真貫徹上級關於減負的要求,並依據學校工作實際,制定沙小“減負”措施。

4、學校注重加強和改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定一套貼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管理辦法,建立了民主開放的管理模式,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分層次的管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分層的管理,管理中力求體現科學性、構成性、自主性、激勵性,使其出現良好的運轉機制。校長與教學幹部能深入課堂,深入教師,深入學生,參加教研,實地考查,新自指導,校長教學幹部參加教研和聽課評課的次數均超過上級領導的要求,記錄檔案能評爲優秀。

5、我校率先參與了區、市乃至中央教科所及有關科研課題的研究,研究期間,重點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建立了科研室,組織了科研小組,構成了領導幹部人人帶一個課題,每位教師人人有子題,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效果,不僅僅榮獲了數篇論文獎和科研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培養了一支科研型的教師隊伍,我校的科研課題“小學生學習策略指導的研究”第一批被區教科所認定爲由學校獨立承擔的區級課題。

6、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在教學研究中,教師們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對影響小學生學習策略的因素進行認識,並進行歸納總結。使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科的特點進行分析,梳理總結出應培養的學生學習策略,如語文學科中的預習指導策略、自主閱讀指導策略;數學學科中的複習指導策略;勞動學科中的調查研究指導策略;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課後應用知識指導策略等。創新了多種教學模式:如音樂的“在民主原則下的問題—討論—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個性化原則下的選取—創作—表現”的教學模式、“在主體化原則下合作—互動&mdas學習方法h;創新”的教學模式;體育學科的“啓發式”和“創新式”教學模式,英語學科的“五步教學法”和“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勞動學科的“六字教學法”等10餘種教學模式。

7。以反思促提高提高教師教學反思潛力

我校在教學管理中注重引導教師以嚴謹的態度,對自己及同伴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以教師反思行爲促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開展了“教學一課的得與失”活動,就是讓教師們透過對一節課的回顧與反思,對自己在課堂教學前的構想與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行爲、師生交往與教學效果,進行深入的再思考和再比較。以發現教師在教學上的成功與失敗,總結出經驗。

8、學校認真推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並以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爲切入點,帶動其它工作,力求把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思想轉化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力爭上好每一節課。

對於教師,我們首先強化自我監控——變要我監控爲我要監控,如對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覈、評價等常規工作先進行自我監控。對於教研組,我們強化了組內互控,我們堅持做到:組內人人把關,從教師自查到組內定期自查,嚴格把握教學質量。對於學校,我們着力體現目標監控、過程監控和效果的監控,監控中體現計劃性、指導性、開放性、規範性。普聽課後,我們及時進行質量檢測,根據所學資料進行測試。單元測試後,學校進行教師質量再分析,召開學科組質量分析會,認真分析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重新制定查缺補漏措施。學校還及時找問題較大的教師談話進行個別指導。上學區期末考試後,學校針對考試後的問題及時召開了“期末質量分析會”,促教師的反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9。注重整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我校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加強了學科間的聯繫,在教研活動時,經常是相近學科共同備課、共同研討。使教師們從新的視角發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碰撞。

爲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潛力,在爭創學校語文優質學科中,我們組織了全校讀書活動,各班緊緊抓住學生讀書活動,從強化學生對課本朗讀潛力的培養到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做了很多工作。全校學生的閱讀用心性被調動起來。召開了各年級學生讀書會。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他們踊躍登臺展示自己,用朗讀、背誦、講故事、表演相聲等多種形式彙報自己讀書的收穫。

(三)今後工作思路:

認真今年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和主動意識,充分認識教學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樹立質量立校的理念。加強質量監控,建立有效的質量反饋機制,強化過程管理,及時有效地改善教學工作。將管理落到實處。

學校教育質量教學反思範文2

教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爲人師的這些日子裏,我學習着、實踐着;努力着、進取着;奉獻着、收穫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臺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爲一名教師,爲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己的行爲、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職責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老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這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資訊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潛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着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着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潛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潛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爲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和"愛"。因此多年來,我總是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己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爲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透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己就應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最後發現,只有我帶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理解。孩子們只有真正理解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老師,纔會理解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己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己十八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謝曾熱忱幫忙過我的領導們;要感謝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謝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悅、教師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

學校教育質量教學反思範文3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我嘗試借鑑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爲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爲“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僅能夠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樣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爲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資料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資料。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狀況來選取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情緒。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己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己畫的感受。

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啓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爲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齊茁壯成長。

【相關閱讀】

一、反思能否從個人走向羣衆?

目前,很多的反思只是停留在個人層面上,只是一種個體行爲。囿於個人的空間進行反思,難免會有“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遺憾。其實反思不僅僅是自己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爲的思考,還包括反思別人的行爲,以及藉助別人的決定來反思自己的行爲。因此,反思不應只是個體的行爲,它也能夠是羣體的行爲。羣衆反思對個體反思的補償作用是不就應忽視的。

由上我們看到,教師能夠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如觀念、計劃、行爲、態度等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潛力。然而,方法的獲得並不等於行動的落實。二者之間的關係並非如此簡單直接,只有建立教師自我反思機制,促使教師養成教育反思的習慣,方能促使教師的反思由被動變爲主動,由外在強迫變成內在需要。而幫忙教師養成反思習慣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構成反思模式,以便教師能夠儘快熟悉反思程序,構成動力定型,到達自動化的程度。在建立反思模式的時候,需要個性注意的是,應以教師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爲基礎。

針對教師常規教學活動的資料及環節程序,教師能夠依據下列三個階段來開展反思活動:

1、課前反思,指向於未來教學,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使未來教學的設計建立在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之上。包括講授資料要求的難度、材料的呈現方式、學生的現有水平、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瞭解與激發、教育技術的應用等。

2、課中反思,指向於當前教學,對教學過程本身進行反思。包括資料呈現的順序、難易的程度,學生的理解狀況,課堂管理,教學技能的應用,師生互動,時間安排等。

3、課後反思,指向於過去教學,對教學經驗和教學結果進行反思。包括對學生的表現和發展進行評估,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原因分析等。

上述三個階段,構成教育教學反思的模式之一,能夠稱之爲“三階段模式”。這一模式的運用有助於幫忙教師構成對教學過程的系統反思,促進教師教育研究潛力的提高,推動其自我發展機制的完善,使教師的教學反思伴隨着教學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從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教育中的很多現象是雷同的,遇到困惑時不妨先和同伴交流一下,聽聽別人的看法,再談談自己的體會,在各抒己見中尋找到最完美的解決方案。教學中的羣衆活動爲很多人帶給了相同的教育情境,羣衆活動後的羣衆反思就顯得尤爲重要。同樣的教學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大家能夠在與同伴的交流反思中取長補短,在不斷的聽、評與反思中逐漸提高自己的觀察力與反思力,構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因此,羣衆反思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樣重要。

二、反思後能否實現真正超越?

教學反思的目的就是找出已完成的教學中的不足,避免以後犯同樣的錯誤,反思後的教學就應能超越反思前的教學。此刻的反思,我們往往關注於反思的過程,關注於怎樣進行反思,而對反思的結果卻很少顧及,對反思後能否實現教育教學的超越很少顧及,反思成了一種“發現錯誤”的形式,卻沒有能真正落實到“改正錯誤”的行動中去。我們能夠從以下三方面去做。

1、促進思考向縱深發展的好處。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時間、大腦遺忘規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導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還沒思考出具體的結果就產生了擱置現象。而寫,首先需要教師對在教學中的引發了注意的教學現象進行認真地回憶,具體、細緻、形象的描述,構成對教學事件、個案的進一步細緻地、比較全面的認識,爲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礎。其次,寫反思的時候,因爲要落筆,就需要對所思考的資料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必須的理性化。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同時,對寫下來的教學現象、個案進行思考,因爲寫得翔實,思考也會趨於全面。

2、促進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而寫,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的深刻一點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往往要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促使教師進一步學習,是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3、促成教師的經驗積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將往事淡忘。而寫,能夠幫忙教師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積累下來,使自己對自己教學現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記憶下來。因爲寫的積累作用,教師便真正成爲了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理性思考的教師。同時,寫下來的東西更方便與人交流,會促進教師更好的發展。要想在反思之後實現教學上的超越,就務必以反思中的“理想的教學境界”爲奮鬥目標,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在教育教學潛力上實現對過去自我的超越,只有這樣,反思的價值才能夠實現。

三、反思必須得寫下來嗎?

不少學校在備課筆記上設定了專門的教學反思欄目,還有的學校給教師發了專門的反思筆記本。在他們的眼中,教學反思只有寫到紙上纔算落到了實處。

老師們是如何看待這一切的呢?調查證明,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爲上不完的課、改不完的作業、寫不完的教案、沒完沒了的繼續教育已經讓大家疲於應付,教學之後務必要完成的這些反思更是讓大家苦不堪言,有時實在沒有東西好寫,就只好到教學雜誌上找一段話抄上了事。學期結束時,突擊完成“反思”任務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學校需要的可能也只是這些反思的“成果”——寫滿反思的備課筆記、反思筆記本,因爲這是應付上級檢查必不可少的資料。

其實反思的形式就應是多樣的,而反思筆記只應是其中的一種。在下課回辦公室的路上,教師就能夠完成一次教學反思:教學任務完成了嗎?學生學得簡單嗎?對教材的處理還有哪些不夠成功的地方?教學理念先進嗎?辦公室內幾個教師關於某個教育現象的閒聊也算得上是一種反思。教學中的反思可能更多的就是這種隨意的、即興的反思。只要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行爲進行思考、總結與探索,我們爲什麼非要讓他們寫下來呢?如果反思演變成老師的“反感”,成了一種應付檢查的形式,這樣的反思對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又有何用?

四、反思能從量上進行規定嗎?

筆者透過調查發現,不少學校對教學反思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每節課後要寫反思,每篇課文教完後要有反思,每個單元教學後要有反思,除此而外還有周反思、月反思等。更有甚者,竟對不同的反思形式在字數上作出了硬性規定。

其實,對反思進行量的規定可能會給反思的質量帶來必須的影響。反思的確需要壓力情境,但反思更就應是一種自覺行爲。如果教師把反思當成任務來完成,反思筆記的篇數、長度成了衡量反思質量的標準,那這種反思是可悲的,不反思也罷。

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教學反思的本質就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地把前瞻性反思、過程性反思和回顧性反思有機結合起來,用反思來改善實踐的效益,用實踐來提高反思的質量,進而使實踐與反思相得益彰、相互促進,提高反思的實效。

五、教學反思的“反思點”在哪兒?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學反思被視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許多學校倡導教師寫教學反思,但一些教師寫的教學反思就跟記流水帳一樣,只是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一些簡單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談的教學評論,缺乏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本質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並不大。哪些資料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樣才能進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尋找到教學反思中的“反思點”呢?我們以案例分析爲主要形式,加強同伴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進行羣衆反思,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找到“反思點”。

反思之一:反思教學細節,尋找自己已有的經驗和行爲與新課程理念的差距,不斷提高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和理解。

反思之二:反思不成功的教學案例,尋找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的差距,促使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爲方式的轉變。

反思之三:反思有爭議的教學案例,對教學行爲進行不斷追問,不斷促進自我行爲的改造和重塑。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養成反思的習慣,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自覺體驗和不斷完善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並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六、如何構成自覺的教學反思?

教師對於教學,一般都有過反思,但不能說每一個教師都善於反思。我把反思分成兩種,一是自覺的反思,二是不自覺的反思。所謂自覺的反思,不用領導要求,也不管教學工作是否忙,都會主動、用心、及時地對自己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而不自覺的反思,是外在的客觀存在原因促使他進行的。如學校領導佈景了任務,要求每位教師寫一篇教學反思,爲了完成任務不得不反思,也能夠在課堂中發生了非同尋常的事情,對他的影響特深,剌激了他反思的神經。可見,不自覺的反思不是經常性的,是消極的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來說,不管自覺也好,不自覺也吧,都會有所幫忙,但有效度來說,自覺反思遠遠高出不自覺反思。

自覺的教學反思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反思,它往往成爲研究的一個過程,自覺反思是科研型教師內在的素質。這些教師在開學初就會定下一個目標,明確今年我重點研究什麼,這研究的資料也就成了他反思的主題。比如確定的研究方向是校本開發。他就會反思每一堂課相應的校本課程資源是什麼,如果研究的主題是教學方法,他就會反思每一堂課自己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

自覺的教學反思是全面的反思。教學反思有重點,但自覺反思者不會排斥任何值得反思的問題。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是課程的生成過程,課堂中發生的事並不是能夠完全預見的。比如,學生意外的回答、意外的提問,以及課堂中突然發生的事件個性值得反思。爲什麼學生會如此回答?爲什麼學生會能這樣的疑問?針對課堂突發事件學會爲什麼會如此的反應?這些問題原先與科研的主題並不一致,但自覺反思者是不會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的。

自覺的反思是需要構成文字的反思。想與寫是不同層次的活動,寫比想更進一步,寫建立在想基礎之上,想得透才能寫得好,徹底的反思是寫成文字的反思。在寫作的過程,需要語言的提煉、詞句的選取過程,而這個過程會促發新的靈感的產生,會引發深一層次的反思。文章越改會越好,就是因爲寫文章過程中引發的思考越來越全面、越深刻。所以,自覺反思教學,就會堅持寫教學隨筆。

七、反思隨筆怎樣寫?

1、注意反思的“落腳點”。

教師們多數處於實踐研究層面,因此要重視發揮自已的優長,找準“反思”的落腳點。首先要做好個人教學潛力與教學風格的自我反思,如課堂教學設計是否過於單一,教學組織是否有序,激勵獎懲是否得法,課堂氛圍是否和諧。透過一番自我“反思”,明確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標、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結合實際教育資源意識,如社區環境、學校環境、辦學條件、學生實際等,有了實際的教育資源意識,“反思”才能實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統化”。

一堂課、一個教學細節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並不是僅僅只是爲了一堂課或一個教學細節,而是爲了更好地改造我們整個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說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學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還務必具備系統化意識。所有的學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統組成,都有其內在的規律特徵與傳統經驗積累,只有進行“系統”的反思、實踐,才能提高整體教學潛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實踐性”。

新課標是一種理念,實踐是在理念的指引下進行的,理念又是在實踐的論證下發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爲了改造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體現價值。

4、注意反思的“發展性”。

經驗的積累與知識潛力的更新,對於新時期的老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反思不僅僅僅只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還就應有對“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後的再學習,學習後的再反思。

很多人說,要我反思一下教學沒問題,但要寫成一篇反思隨筆,則有了壓力?這是因爲,通常我們認爲反思5分鐘也行,50分鐘也可。可寫文章則不同,5句話總認爲算不上文章吧。就是這一觀念影響了大家寫隨筆的用心性。爲了使自己改變被動的局面,爲什麼不改一改這一舊觀念呢?其實也沒有人規定過教學隨筆不能夠只寫五句話。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比如:這天的匯入不夠理想,因爲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選取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我覺得就是一篇好隨筆,可能它不適合發表,但教師寫教學隨筆主要不是用於發表的,而是對自己教學的改變,是爲了自己的提高。這隨筆雖然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而且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貼合實際。當然,我並不是說寫隨筆只用五句話,而是說要具體狀況具體分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寫則長無時間寫則短。

常寫短隨筆能夠克服寫隨筆的危難情緒,可養成勤寫隨筆的習慣,這樣堅持下去,偶爾寫幾篇較長的教學隨筆,能夠發表的隨筆並不是難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教師工作最忙,畢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裏沒有教學工作,正是修改隨筆,完善隨筆的好時機。就拿上面那五句話的隨筆來說吧。能夠補充一下這樣的資料。如何匯入才能引發學生的注意力?什麼樣的素材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第二堂課的匯入是如何做的?這樣是問題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兩個匯入實例,就構成了一篇好文章,發表也是沒有問題的。

寫隨筆從字數、語言方面比較自由,但也不能夠隨便寫,它不是流水賬,也不是教學實錄,它是反思後的結晶,是教學經驗的總結,隨筆也不是日記,如果說一天下來沒有什麼可寫就能夠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潛力直接相關。有的人只追求隨筆的數量,不關注隨筆的質量,幾十篇下來,風格一個樣,語言一個樣,甚至連描述的教學情節也差不多,每一天堅持寫這樣雷同的教學隨筆價值是不大的。寫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的提高務必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爲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才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

寫一寫教學案例

什麼是教學案例,很多人迷迷糊糊。有人把教學案例等同於教學設計(常說的是教案),也有人把教學案例等同於教學隨筆。就應說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隨筆是密切相連的,有時是相互滲透,但它們是有差別的.。

教學設計是指對一堂課的整體設計,它包括對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分析,有教學方法的設計、板書的設計、問題的設計、作業的設計,有教學各環節的有序安排。它主要是教師備課的必然產物,是上課的前提條件。而教學案例一般是指教學設計的實施過程進行點評與思考,它包括實錄與反思兩個部分。它既能夠對教學設計的反思,也能夠是對教學實錄的反思,既能夠是一堂課的過程,也能夠是某一教學環節,還能夠對某一教學方法,某一教學素材運用的反思。它是課後反思的構成的,是以總結經驗教訓爲目的。而教學隨筆能夠是理論性的隨想,也可談自己的教學感受,還能夠是對某一案例的分析。就應說教學案例是教學隨筆裏的一種,即教案性隨筆。

爲了使自己的隨筆有豐富而具體的資料,務必寫一寫教學案例。很多人都寫過教學隨筆,但沒有寫過教學案例。因爲,他們不喜歡寫自己的教學實錄,而直接寫教學過程的體驗部分。但是要使別人來吸取你的經驗教訓,案例性隨筆比體驗性隨筆更有參考價值,因爲課堂實錄是一個客觀描述的過程,而體驗性隨想則是教師主觀方面的反思與感受。針對同一個教學實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隨想,讓他人更瞭解你隨想產生的原因,就在明明白白寫出教學過程。寫一寫教學案例能夠增加一種教學方法。就是案例教學法,教師能夠把教學的某一實錄向其他班級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讓學生來討論,聽一聽學生的思考,然後展現教師的反思部分,由教師講一講自己的思維方法。這種案例討論的教學方法,能夠徹底改變傳授式的教學方式,會使師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教師反思是構成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政治教師知識的獲得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書本、二是教學實踐。從知識結構上來看,教師的實踐知識是逐步上升的趨勢。一般來說,老教師比年輕教師有更多的實踐性知識,但也不是每一個老教師的實踐知識都勝於年輕教師,這主要原因就在於,看是否能及時地反思。雖然有的教師任職二、三十年了,但他長期以來,侷限於課本,並不關注學生的需求,也不重視教學反思,其實踐性的知識增長不快,而有的年輕教師本身觀念新,精力旺,對每一堂課都能及時反思,三、五年下來,就積累了超多的實踐性知識,這樣的年輕教師其實踐性知識並不比某些不善於反思的老教師少。可見,知識面前人人平等,誰努力誰就擁有它。

八、如何將反思運用於教師自身的實踐?

此刻,教師在反思方面做的很不夠,主要表現爲反思的範圍很狹窄,反思的層次也很低。教師們常想的問題主要涉及到教學方面的,很少能到達對教育的反思。比如:爲什麼我的課氣氛不好?爲什麼學生對我的課興趣不大?爲什麼我任教的班級成績不理想?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教案?什麼樣的作業纔算是好作業?什麼樣的試卷纔是好試卷?這些問題都是對教學的效果、教學對策的反思。就應說,教學是教師的主要職責,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必需的,它是調動學生用心性,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但更重要的在於對教育的反思。

教師們的反思往往停留在“反省”或“悔過”上,很容易打擊人的自信,在“以人爲本”的這天,總結經驗比檢討錯誤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應首先指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得意之處、成功之處、感動自我之處,然後纔是我怎樣做得更好,最後才使我還有什麼感到遺憾、不足,只有把反思建立在讓反思者本人更自尊、更自信的基礎上,反思才能成爲教育者日常的生活方式,才能成爲我們發展和進步的動力。

重視反思、完善自我,需把握三點:

一、研看課堂錄像,認識教學過程

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一方面要向他人學習,研究他人的教學方法經驗,另一方面也要善於自我認識,自我監督,以發現教學中的問題,認清教學中的不足,從而自我完善,尋求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爲完整地認識自己的教學過程,可請電教老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錄像,而後採取課後研看這種自我瞭解、自我評價的方法。

一位青年在課後研看了錄像,看到了錄像中的自己,感觸較爲深刻。事實也正是如此。攝像機現場拍攝後,自己的課堂教學表現,如教態如何、板書怎樣,課堂結構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妥當,教學氣氛是否活潑等,便會清晰地顯露在自己的眼前,慢放、定格、重放,邊看邊思,邊思邊研:你會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機智應變和可取之處,會心地點頭微笑;你也會對自己在課堂中的小小缺憾和不足之處,而面帶愧色。自己的課堂教學錄像,使你能誠懇地"推敲"起自己,使你能慢看細嚼,平心靜氣地對待同行的推薦,對自己有個基本的估計。研看自己的錄像,有利於根據自己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進行改正,這樣就能在自己的薄弱環節處磨練敲打,不斷地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教訓,努力增強教育機智和課堂教學潛力。當然拍攝課堂教學需請人幫忙,比較麻煩。在沒有人幫忙的前提下,教師自己一個人也能夠反思教學過程。用錄音機將自己的教學過程錄下來,課後研聽教學錄音,自己找出不足,如哪些是廢話,哪裏點撥得不到位。這種辦法也能增強教師自己的問題意識,因陋就簡地提高課堂科研水平。

二、記錄學生困惑,有的放矢教學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重要一條是堅持執行教學質量分析制度,發現學生學習中的普遍問題。課堂反饋、課後練習,構成性測驗,要儘量反饋出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存在的問題要分析原因,制訂改善措施,從而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對教學質量分析,各人有各人的方法,筆者以爲,一個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備本“錯題本”。在錯題本上,教師可總結歸納不同學生髮生的不同錯誤或錯誤的不同表現,分析出錯的原因,是教師未講清還是未強調,是學生未弄懂還是粗心大意,從而有選取性地給學生作精當的分析講評,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成效。每週末教師可帶着本週內學生的錯題檔案,上一節錯題反思課,說是上課,實際上老師只是導演,真正的演員是學生,這樣反思錯題變成了弄懂錯題,吃透知識,牢固掌握了課堂資料。實踐證明,教師建立了教學得失備忘錄的良好習慣,認真記好學生錯題,及時掌握學生學習中的失誤之處,精當講評,在薄弱處重錘敲打,那麼學生學習的過程顯得踏實而深刻,教師的教學定會豐碩而實在,“堂堂清、天天清、週週清”的教學目標必將成爲活生生的現實。

三、撰寫教學後記,注重總結提煉

“下午天氣炎熱,學生有點煩躁不安,我是否像往常一樣複習課文呢?看到同學們心不在焉的樣貌,看到同學們額頭上亮晶晶的汗珠,我靈機一動,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將具有必須難度的思考題發給學生,問題一呈現,學生遊離的情緒被牽引到了課本,課堂裏構成了一派別致的熱鬧:嘰嘰喳喳的議論,交頭接耳的切磋。是啊,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思考題中的障礙,會使學生重新評估學習資料,誘導他們調整自己的聽課節奏,這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提高,又是教學的及時反饋評估。課堂教學中應保證學生充分思考,激起思維浪花,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在學生心緒不寧時,與其作一番慷慨激昂的動員報告,倒不如佈置一點作業誘導學生進入探究情感。”這是一位教師的教後一得,應對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精神不振,這位教師巧用方法,誘發興趣,由此感悟了一點教學道理。它啓示我們,勤寫教學後記,對我們日常的教學和研究大有裨益。事實上,平時上課好像沒有突出的閃光點可記,但課後靜下心來,認真反思,可總結的資料往往並不少,如啓發引導,講講結合效果如何,課文難點及學生質疑問題如何解決,課堂中潛力的鍛鍊問題等。寫教後記或反思日記,能夠寫出教學過程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並儘可能地記錄下當時的教

學體驗;能夠寫出自己教學中不足的地方,及時記錄自己對教學的靈感、思考;還能夠寫下學生在課堂上

反映的好見解。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一些發言,往往能拓寬教師和學生的思路,甚至把問題引向縱深,利於教學相長。寫教後記或反思日記,實際上是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促使教師自己進行研究,提高科研工作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江蘇省最年輕的中學數學特級教師、蘇州中學夏炎老師曾深有體會地說道:“教學研究的實踐,使我懂得科研重在積累和思考。我認真做好課後的自我小結,滿意的或不足的,偶爾的一得或學生的想法都記錄在案,便於今後的教學和研究”。

問題是科研之始,反思使我們深入地思考問題。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煉就一雙火眼金睛,那麼自己教學中乃至身邊的種種現象,都值得反思研究。我們能夠反思心理偏差學生的教育方法,能夠反思如何避免學生中的抄作業現象,能夠反思課堂中怎樣有機使用電教手段等,有的放矢地去反思,根據問題去學習、研究、實踐,從而能不斷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困惑。又如,應對學生平均成績90分,我們仍能夠認真追問、着力研究:①比以往低了,爲什麼?②與以往持平,爲什麼?③比以往高了,爲什麼?追問它們,記錄感悟,能夠發現成功或失常的原因,能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較好地把握教學的主客觀因素,爲下次順利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結合教學實際,注重提煉反思,寫好教學後記或反思總結,能夠從複雜紛繁的現象中挖掘出本質,構成獨到的見解;能夠把自己點點滴滴的感悟聯繫起來,進行經驗的歸納提煉,構成有見地的論文;能夠對教學中的做法加以糾正偏差,爲教學撥正航向,減少盲目性,增強科學性,從而取得教育教學的更大成效。

學習、反思、完善,是提升教學自覺的重要環節,其中反思顯得尤爲重要和緊迫。蘇州市副市長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在20xx年蘇州“新世紀小學數學創新教育學術報告會暨課堂教學藝術觀摩會”上與幾百名教師公開“打賭”:教師只要能每一天反思,每一天記寫反思所得,十年之後必有大成。如果沒有滿意成效,那麼賠你十萬元。這不正是對反思及其效能極好的形象化詮釋嗎?

九、反思如何伴我們成長?

當新課程來臨之前我們一向在想:新課程到底時怎樣的,我們盼着好奇在等待着。但是03年的暑期,參加各類培訓後,我們覺得新課程越來越神祕了,好像是空中的花園也似埃及的金字塔讓人不可觸摸,大有狼來了之勢。應對着什麼建構主義、解構主義、多元智能理論、對話理論……專家們的理論如同雪花一般鋪天蓋地地下來,我們真的有點兒招架不住了。這天新課程實施已有二年半的時間,我們仍有許多觀念還是無法轉變,也產生了種種懷疑和困惑:怎樣的課纔是好課?在新課程課堂中教師應充當怎樣的主角?一年級學生的閱讀量那麼大,我們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量?怎樣的小組合作學習纔是專家們所認爲是有效的合作方式?等等。

對於新課程,誰能說我沒有困惑?有思考就會有困惑。

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必須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爲名師。”

其實反思不是新課程帶來的新命題,早在我國的古代,許多哲人就對反思的重要性有過深刻而又系統的闡述。

“君子有九思。”——孔子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還將反思作自己修身之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法國著名哲學家)

從哲人的觀點中,我們能夠看出反思的重要性。時下,很多教師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教育教學反思。但是,對於一個教師來說,教育教學反思能否順利進行?能否把反思當作生活常態?我們對於反思還有許多有待探討的問題。那我們該怎樣反思呢?結合我們的課題研究以及自己的看法發表個人的看法。

1、在學習中警醒自我。

實施新課程,首先要轉變觀念,而轉變觀念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用新理念置換舊觀念的痛苦的改造過程。要實現這一痛苦的改造,我想最好的辦法是學習。

農村中小學可讀的書不多,尤其是有關課程改革的書就更少了,無書可讀的狀況十分普遍。教師不讀書,就不明白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明白自己的教育觀念落伍到了什麼地步。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同時,將讀書與思考、讀書與教學、讀書與科研等結合起來,書讀得多了,認識自然會提高,實踐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2、在實踐中檢驗自我。

有時我們教師備課、上課,好像時鐘一樣機械準時,但是對教學資料的重組,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策略的變革、學生的興趣愛好,很少思考,也很少寫教學札記,進行案例分析、建立學生學習和自己的教學檔案,同時也很少給自己出難題、不斷檢查自己的工作。我想只有經常性地問一問:“這天我的課有效嗎?”“這天學生髮展了嗎?”,那麼在反思中,就會時時出新,時時會有一個新自我,就會有新收穫。那裏我想說我們嘉興市的名師——徐如鬆校長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幾乎每一天都寫一篇教學反思或教育隨筆,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深入反思,在那裏也推薦各位有空的話到教育在線看一看,“語文建設”就是他反思的精華。

3、在交往中提高自我

我們經常參加名師觀摩課,專家的講座、學術報告,同時我們自己的學校也開展經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動。但是我欠也發覺,在參加活動時感到十分激動和心動,但是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卻感到又無法操作和實施,只能不動了。在參加各級的名師觀摩課、專題講座、學術報告以及學科組內的備課、研課等都是學習和反思的機會。教育專家和同事的教學、報告和發言,都是他們潛心探索的結晶,是他們感性經驗的昇華和先進理念的具體化。如果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細心體驗、用心思考,用心揣摩,反覆推敲,探其精密,尋其奧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後博採衆長,就能不斷充實和提高自我。

4、在評價中發展自我。

評價的形式多樣,無論哪一種評價,都是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反饋,有利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能爲教師的反思帶給較爲客觀的資訊。教師要正確對待各種評價,將其看作是自己準確瞭解自身優勢、不足和進步狀況的大好機會;要分析自己進步和不足的各種原因,以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重新制訂發展目標,促使自身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自我,發展自我,並將其轉化爲促進學生和學校共同發展的創造力。

“反思”是我們這些“教書匠”在向“研究型教師”轉變時而發出的陣痛。上海教育研究所顧泠沅教授說過:“反思三年成名師”。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也提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構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必須的高度,並對以後的工作行爲產生重大的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最簡潔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讓我們攀着反思這一梯子,快速摘到專業成長的碩果吧!

最後讓我們記住法國著名哲學家笛卡爾的一句話吧:“反思故我在!”讓反思伴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