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美術小夥伴教學反思

導語:《小夥伴》是七年級上冊的美術課一篇教材。那麼教學反思該如何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美術小夥伴教學反思,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美術小夥伴教學反思

美術小夥伴教學反思 1

本課是“造型和表現”學習領域的教學,初看新教材,似乎比舊教材容易學了。但細細分析,卻發覺對學生的知識性要求低了,對老師自身的素質要求卻更高了。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因此,我在本課中藉助情景的創設,以學生感興趣的照片和繪畫作品爲切入點,以輕鬆、歡快的合作爲手段吸引學生並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大膽、自由的把所見、所想、所感表現出來,體驗造型表現和成功的樂趣。

在教學中運用了合作法、欣賞法、演示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本節課在寓教於樂中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實際的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對美的概念在敘述的過程中有點侷限,只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沒有給學生髮展的`空間,沒有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應該教會學生在生活中“怎樣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增加學生欣賞、賞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高層次的欣賞能力。

在教學中所選擇的實例應符合學生的實際的事例,符合學生的趣味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積極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中應注意用詞的嚴謹。

美術小夥伴教學反思 2

根據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我採取了圖片展示的教學手段。進一步讓學生透過欣賞藝術作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評述能力。不僅使學生從感官方面取得一定的收穫,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教學方法是根據初一學生的特點,採用分組討論方法及合作交流的方法,從而創造了一種非常輕鬆活躍的教學氛圍。

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發展。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社會體驗,在認知理解等各方面都正面趨於成熟;對問題的探究較爲深刻,正在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對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有着濃厚的學習興趣。但由於經驗、認識能力所限,有些看法和觀點也許幼稚、膚淺和不夠全面,並且易受他人影響。作爲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看法和觀點,給予學生慢慢理解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持久的探知興趣。“幾何寫生”和“人頭像畫”課是最好教學生學會繪畫的觀察方法的課,特別是人頭像畫,學生很感興趣!)學生學習了繪畫的觀察方法,爲今後對生活的人、事、物都可作出可能較正確的觀察。“不同纔是藝術!”是我上課時經常說的話,我們沒有必要爲學生的個性發展擔憂!這節課的重點就是教學生學會繪畫的觀察方法,明確的觀察任務、正確的觀察方法、良好的觀察習慣等都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生活中觀察、在各學科對比中觀察;在觀察中發現,在觀察中積累素材,在觀察中儲存形象,在觀察中總結學習經驗。

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讓學生感覺到觀察生活、觀察夥伴和表現夥伴是一件多麼有趣、有意義的事,我們的校園生活就是那麼多彩!不足是留給學生繪畫的時間少了些,我的本意是讓學生畫對五官位置就行了,但不少學生過去已有習慣從局部去觀察的習慣,我幾分鐘能完成的作業,但對學生不能,不少同學並沒有畫好,這使後面師生共同點評時間顯得倉促!

美術小夥伴教學反思 3

本課是色彩課,因此課前充分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前我佈置了學生準備顏料、畫筆、調色盤、水罐等,除此之外,我還讓學生準備了抹布,以備最後做好教室的衛生工作。

在進行三原色、三間色的教學中,爲了能讓學生能瞭解間色的產生,我準備了三個透明的塑料瓶,我先進行了橙色的色彩變化演示,先用筆蘸了一些紅色放進了水裏,然後又取了相同量的黃色放進了紅色的瓶子裏,學生親眼看到了瓶子裏的水經過攪拌後變成了橙色,發出了“哇”驚歎聲,爲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親身感受間色的產生,下面的'兩個試驗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色彩的試驗,並要求學生把最後“紅+藍、黃+藍”試驗的結果告訴大家,透過試驗,有的同學發現“黃+藍”調配的顏色有的是藍綠,有的是黃綠,也有的是綠;有的同學發現顏色“紅+藍”調配的顏色有的是藍紫,有的是紫色,也有的是灰色,透過學生的親手實驗,我幫學生分析了爲什麼他們的調色不是綠或紫色,因爲他們放入的顏色的量不一樣多,或者在兩色調配時筆沒洗乾淨,帶了其它的顏色,所以產生了其它的顏色,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色彩的變化這麼神奇,這麼豐富,在饒有興趣的情緒中學生認真完成他們三原色、三間色的作業,相信學生的收穫一定是很大的。

我也明白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一定要讓他們親自參與,自己動手,這樣所學的知識才是他們自己的,也是終生難忘、揚。

美術小夥伴教學反思 4

《小夥伴》是以20xx年新修訂的美術新課程標準爲依據新修訂的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小夥伴》第一課時的內容,是造型表現類型的課題。透過學習有關知識,理解在中學美術學習中的地位。引導學生欣賞、認識、瞭解並嘗試繪畫的內容。是知識性與應用性相結合、提高審美能力與掌握基本技能、動手能力與動腦能力相結合的典型課題。

七年級的學生剛進入中學,這個年齡段正是繪畫的轉型期,結合預習,能有意識的收集相關的作品圖片,並透過認識初步瞭解肖像畫。聯繫實際生活,對理解本課學習內容已有較豐富的學習基礎。此外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視聽效果,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強化教學效果起了明顯的作用。畫人物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技法訓練,在七年級的時期讓學生接觸人物的基本畫法是爲了讓學生對人物的大體比例有一個簡單的理解,在畫人物畫是建立比例的意識,從而把人物畫得更加的準確和真實。

1、本課教學透過藉助學生內在的生活體驗,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充分挖掘並利用現實生活素材,運用大量的圖片、音樂、爲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評價美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引導學生認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爲心境共鳴創造條件,煥發學生的內心情感,讓學生領悟到表現的`多種手法。

2、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師生、學生間的交流方式,透過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對比、討論的形式,儘可能的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

3、自評、互評、點評的教學評價的設定,寬鬆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們敢於各抒己見、互相切磋與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賞水平、鑑賞能力與創作水準,同學間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昇華。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點突出感受。當然在對課堂的把握、教學語言的運用以及在師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經過細緻、周密的備課和課堂上的大膽嘗試之後,這一課將對我以後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對教學規律的總結和把握都有很大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