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反思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重點在於翻譯前兩段內容,本課時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二是理解本文層層推進的行文方法。本節公開課由於沒有把握好時間,匆匆忙忙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文言文翻譯這個重要的環節有所疏忽,講解不夠細緻。《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對於初中學生來說,不管是句子的翻譯,還是內容的理解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重點句子的翻譯,教師應寫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另外,教學環節也有必要做調整,先翻譯課文,整體感知,再分析寫作方法及內涵。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學生不能夠暢所欲言。總而言之,今後的教學,應多從學情出發,不能太高估學生的能力,而是要慢慢培養學生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多學習,多鍛鍊,多積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反思2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一課是《孟子兩章》中的第二章,這一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本文篇幅短小,邏輯嚴密,思想深邃,觀點鮮明,論證有力,氣勢充沛,感情洋溢,語言精闢,尤長於譬喻,用形象化的語言說明覆雜的道理。

從本節課教學過程來看,有以下幾方面優點:

1.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思維活躍,衝破樊籬,充分解放了他們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學習的主人。

2.本節課還體現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學生透過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許多不能解答的問題得到了解答,使許多能解答的問題在頭腦中愈發明朗。

3.“質疑──探疑──合作解疑”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問題,積極探討問題,真正感受到求知的樂趣。

4.在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的同時,還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以讀爲本”的教學宗旨,讀貫穿整個教學中,且形式多樣,有吟讀、有研讀、有賞讀,還有範讀、齊讀、對讀……在讀中賞美點,在讀中研難題,在讀中獲知識,在讀中明道理。

5.本節課既教書、又育人,既重知識能力目標的落實,又重方法過程,還特別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存在不足的是:對學生的發言缺少鼓勵、肯定,應給予適當的評價,讓學生樹立信心,使他們在課堂上樂於展示自我風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反思3

本課是我與學生第一次使用課件教與學的課程。

在教學中,重點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以讀爲本"的教學宗旨,且形式多樣,有快速閱讀,聽讀,跟讀,背讀,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讀中獲得知識,在讀中明白道理。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生的學情,設定本文的重點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的論證思路及論證方法,並歸納出短文的論述的中心論點。難點爲結合課文註釋翻譯課文,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都能體現出來,但不夠深入。

知識點過多,時間顯得很緊,教學就顯得急促匆忙,幻燈片的出示有點羅列樣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多。

由於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許多,幻燈片出示的知識點比較全面,學生還是可以掌握文言文的有關知識和了解文章的大意,懂得人才是在艱難的環境中磨鍊出來的道理。但也有同學過於專心抄襲幻燈片中的板書知識,從而失去了與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

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和記憶中的例子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後提出思考,拓展了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發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反思4

這篇文章我們在上學期經典誦讀的時候學生背誦過,所以我覺得學起來是比較輕鬆的。但是事實上,學生對他的題解還是有些難度的。

這節課我開篇介紹了孟子的名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長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學生積累下來,然後,讓學生自己理解,引導學生積累一下名言。我讓,我纔開始學生這篇文章,我問學生還用疏通文意嗎,學生說不用,講義裏都有,於是我帶領學生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

於是我問他們,如果讓你來給課文分層,你有思路嗎?學生微笑着說,沒有思路,於是試着引導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找一個程度好的學生來試着說一下,我就帶着他們梳理了思路,引導他們思考,文章開頭引用了幾個例子,學生都找到了,然後,我又問他們,作者舉這六個例子要說明什麼,學生紛紛紛說明理由,但是隻有一個學生說對了,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可是學生就是理解不出來,這個問題花了很長時間來弄懂它。闡明舉例的目的就是文章的第二層次,下面又寫了什麼,學生們又是一陣探究,最後,理解,作者是爲了更深次闡明:磨難才能塑造人才。就如古語說得,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絝子弟少偉男。一個人只有在犯錯後不斷反思,纔會努力去改變,這樣纔會成長。緊接着由個人聯想到國家,一個國家內部沒有堅持法度輔佐君主的大臣。在國外沒有與他勢軍力敵的外患,這個國家遲早都會滅亡的。從而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憂患意識,遲旱都會消亡。得出本文的中心論點之後,引導學生古今中外有哪些這樣的例子,讓同學們去思考學習這兩篇文章的收穫,把這倆文章的思想進行整合,但是學生思考得沒有廣度與深度,這一塊我說得比較多,然後,爲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我讓學生寫一篇作文:談學習這兩篇文章的收穫。讓學生來深入理解這兩篇文章的內容。

我覺得我這節課最大的.收穫就是在講孟子名言時,沒有直接把意思拋開學生,而是慢慢的引導學生自己說出來,今天我控制好我自己的說話的內容及時間,儘量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表達他們的觀點。我終於學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少引導學生多給他們點時間讓他們去思考,而不是老師一味的去引導,老師在前面挖坑,學生在後面,我覺得那樣不利於思考能力的培養。今天我感覺我在這方面有些進步了。再有一點,我覺得我在引導學生思考孟子的名言時,我把這些名言與我們這兩天學得孟子二章聯繫在一起,有機的整合在一起了,讓學生的知識融會貫通。教給他們方法。

本節課的一大缺憾就是我沒有把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因爲這兩篇文章都是議論文,他們是有可做比較的地方的,整個課堂的節奏給還是沒有把握好。教學思路有時還是不夠清晰,在以後的教學中這方面還是要注意的,我有時自己也發現,我講課的一大特點就是隨意性太強,有時顧此失彼,讓給聽課的人一種很散亂的感覺,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需要注意的。還有就是我在教學細節中還是太苛求完美所以對於有些問題的探究就會變得沒有意義,而且浪費太多時間,進行大量的無效教學。一味的追問,容易使學生逼近死活同。使教學近入尷尬的境地,這是我在教學中必需要注意的。

有些時候,當我靜下來思考時自己的教學時,我會發現我的課存在很多問題,思路不清晰,細節做得不好,沒有節奏感,老師說得太多,不給學生思考的,總是給學生挖坑讓學生跳。沒有真正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如果時間倒流,也許我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反思教學上,多讀書,來豐盈自己的靈魂。沒有文化功底,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是有一定的難度。

以後嚴格要求自己,在每個細節中力求做得完美,堅持每節課後都寫教學反思,然後第二天努力去改變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成長。

前行的路總是艱辛的。我想我會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