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數學教學反思

研究表明,數學學習不是一種被動、簡單的吸收的過程,而是以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的主動構建過程。荷蘭數學家弗頓登塔爾甚至說:“教育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再創造。”學習者應自主積極地透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活動,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思維成果經過再創造轉化爲自己的思維成果,並在再創造的過程中獲得蘊育在其中的數學活動體驗,體驗探索的艱辛和成功的樂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數學教學反思

一、創造性地處理教學內容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變教材的知識結構爲學生認識結構的過程,是主動構建的過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告訴我們:教材的最大作用是爲師生指明教與學的大方向,學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是爲學生服務的。因此,教師不應該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依據課標的新理念,在全面駕馭教材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重新開發和創造。

一般傳統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都是按照基礎訓練:①同分母分數相加減,②把兩個分數通分;新課教學:出示例1,讓學生用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總結計算方法,用同樣的方法教學例2,歸納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課堂訓練;課堂小結。這樣的組織教學,雖然也使學生學會了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但這樣的教學只是形式上的,是淺薄蒼白的,不具有生命活力。這節課中,教師將教材的內容進行了重組: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計算小明同學走哪條路線到學校比較省時,使學生認識到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減,然後讓學生合作交流、主動探索。這樣不是教師要學生學什麼知識,而是學生積極地去尋求解題方法的結果,逐步科學、完善。實踐證明,教師對教材做這樣的處理,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吸引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二、爲學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反思空間

交流反思是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活動的價值。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爲學生創設自由、寬鬆的探索、交流的空間。要解決一個問題,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本課中,學生運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自我反思等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最後得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這些不同的方法在思維層次上在着明顯的差別,但對學生本人來說,是最好的。課堂上教師的'調控方法也是有效的,並沒有做出“是與不是”、“對與不對”的簡單、片面的評價,而是在學生激烈爭論中相互評價,自我反思,孰優孰劣自然很快分曉。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樂於探索,敢於探索,在探索中實現求異思維和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而且鍛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綜觀整個教學案例,正是教師創造性地重組教學內容,爲學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反思的空間,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在資訊傳遞中交互影響,在合作活動中交互啓發,有效地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人人用同樣的方法,人人獲得同樣的結果”的弊端,體現了現代“大衆數學”的教學理念,從而在不斷構建知識結構的同時,使學習過程與發展過程能得到充分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