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1

從算術到代數是數學的一大進步。方程是處理問題的一種很好的途徑,而解方程又是這種途徑必須要掌握的。

先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從而引出了移項的概念,然後讓學生利用移項的方法來解方程,所以在方程的選擇上,都是移項後,同類項的合併比較簡單,與前一節內容相比較,可輕易感受到這種解法的簡潔性;講解完成後,進一步給出了練一練,讓學生動手去做;仔細觀察學生的練習過程,出現了很多困難。總結一下,大致有以下幾種比較常見的情況:

①含未知數的項不知道如何處理;

②移項沒有變號;

③沒移動的項也改變了符號。針對以上情況,利用課堂時間,先讓有困難的學生說一下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困難,讓其他同學幫助他找出錯誤並加以解決,這樣更能促進同學間的相互進步。再讓學生總結注意點,讓學生學會小結。透過小結教師能很好地看出學生的知識形成和掌握情況。

總的來說,要加強練習,多積累做題經驗。天才在於勤奮,聰明在於積累。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2

本節公開課內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工程與配套問題)。教學目標是會透過列方程解決“配套問題”和“工程問題”。教學的重、難點是能準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等量關係,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現將本節課的得失總結如下:

一、在教學設計上我透過兩方面來突破重、難點:

1、設計簡單而對本節課有啓發作用的前置作業讓學生提前完成,使學生在上課前對要學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利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形象直觀地把已知和未知的條件找出來,有利學生分析理解和找等量關係。

二、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小組交流與合作的模式:

1、小組內交流,中心發言人回答,及時讓學生補充不同的思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這樣有利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氣、才能和個性,使學生思維更清晰。

2、組外的交流,如果整個組的同學都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則可以作爲外援到其他組進行幫教,並利用加分的評價機制進行激勵。透過這樣的教學環節,既能對後進生進行幫扶,也能引領和鼓舞優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節課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討論熱烈,思維完全放開,有見地的結論不斷涌現,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課堂應注意改進的方面有:

1、把應用題的等量關係寫出來不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可以改成填空的形式。

2、課堂容量不足,應把重點放在找等量關係和列方程上,解方程部分可省略,這樣就可以增加題量。

3、如果能把工作量變式爲分數,能提升學生對工程問題的理解。

4、提出問題以後,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掩蓋了其他學生的疑問。以上都是有待改進地方。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側重講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同時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代數方法的優越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由於本節課是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第一節課,只要學生能達到解題時步驟完整、格式正確就可以了。因此,本節課所選的'例題及練習題中的等量關係均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易於接受的。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節的教學內容。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既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也是今後學習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數的基礎。前面學生已學習了合併同類項、移項以及整式的計算中的去括號等內容,會解“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本節透過去括號爲解方程起承上啓下作用,但去括號時,學生容易弄錯,是本章的重點,初步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章的難點。

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做去括號的練習題,回顧去括號及規律,再試着去做含有括號的方程,讓學生體會含有括號的方程在去括號時,與以前學的去括號的規律相同,解方程的過程也與前面學的相近,只不過多了去括號的這一步。我利用變式訓強化訓練,同時讓學生初步感受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下幾點不足之處:

1、語言銜接不夠順暢。

2、教師親和力不夠,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3、不能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

4、應用題的處理不夠簡潔。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力爭取得更大的進步。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5

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決實際問題時,曾遇到這樣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小明和小李在筆直的公路上行走,小明步行速度爲4千米/時,小李步行的速度爲6千米/時。小明出發1小時後,小李纔出發,同時小李帶了一條小狗在他們之間不間斷地來回進行奔跑,小狗奔跑的速度爲12千米/時。根據上面的事實提出問題並嘗試去解答。

這是一道開放性問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們大膽提出問題並嘗試利用方程去解決,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們非常活躍,提出了很多有意義的問題:

(1)小李追上小明需要多少時間?

(2)小狗第一次追上小明需要多少時間?

(3)當小李追上小明時,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4)小狗第一個來回需要多長時間?

(5)小我狗第二個來回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無窮級數問題,問題提出來了,怎麼辦?是簡單的一句話帶過,還是給學生說明白及如何才能說明白?而此時,已到了下課時間,我只能把此問題留在課後,我表揚了胡志波同學用心思考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請同學們課後先思考。

課是結束了,而留下了新的問題,此問題如何解決?我陷入了深思。新的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由此,我認爲:

1、應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不能打擊學生髮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積極性。

2、使提出問題的學生有一種自豪感,透過此問題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積極性。

3、透過此問題要讓學生髮現數學之美,並深深的喜歡它。

於是,我這樣安排了下一節課的內容:

1、首先提問學生們,你們自主探索的結果是什麼?

2、和學生們講了《阿里斯追不上烏龜》的悖論:

阿里斯與烏龜賽跑,阿里斯的速度是烏龜速度的10倍,烏龜先行100米,阿里斯開始追趕;等到阿里斯走過100米時,烏龜又走了10米,等到阿里斯再走過10米時,烏龜又走了1米;阿里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這個悖論所反映的問題是:無窮多個時間段,是否就是無限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