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課《找規律》的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極深帶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適應並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在《找規律》這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前,大膽的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促進課堂教育效果顯著提高,下面結合這節課教學片斷談一些認識。

數學課《找規律》的教學反思

一、課前巧妙引導,設疑激思

在教學例①前,我這樣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做計算題時,是用計算器快,還是計算快,學生們毫不猶豫的說是用計算器快,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進行一個比賽,你們用計算器算,我不用看誰最先寫出得數,出示例①中1111×1111=

師:直接寫答案1234321

生:用計算器

生按完了,還沒寫答案,老師已寫出答案。

師:你們知道老師爲什麼算這麼快嗎?怎樣計算的嗎?從而引導課題。這樣匯入聽課既順水推舟,又留給學生思維空間,達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勢。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在巧妙匯入後,更應放手讓學生主動、積極去尋求計算快的方法。事實證明,同學們興趣盎然。

學生很快透過觀察發現這樣計算題的計算規律。

生1:乘號前後因數數位相同,每位上數都是1

生2:得數特點是幾位數相乘,積中間的數是幾

如是三位數111×111相乘,積中間寫3。

生3:積的數字是按一定順序排列123……321。

生4:積位數比兩個因數數位和少1位。

學生思路維激活了討論非常熱烈,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教學在我"故弄玄虛"的匯入和同學們的主動探索中水到渠成。

三、驗證規律,實現創新,大膽質疑

讓學生用自己發現規律試做幾題。

當學生在做到111111111×1……1=123……9……321

學生中有同學質疑如果10個1和10個1相乘結果還是以上規律嗎?讓學生自己解答。

生:符合中間數爲10即可。

生:不行中間有進位,積與前面並式規律不一樣。

師:到底誰對,我們來驗證一下,計算出結果看一看。

生1:計算器只能計算到9位,用計算機。

生2:可以錯位相加每次乘得結果。

這樣使教學出現"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效果。在又一次故弄玄虛中,使學生髮現計算規律。

綜上所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透過兩次"故弄玄虛"讓學生總不斷碰撞又處於主動探索的地位,他們不但獲得了所學知識,而且學會了探索發現知識的方法,發揮自主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保持繼續探索的願望和興致……這樣課堂效果自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