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對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範文

(一)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原因

對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範文

新課程在全國實施向縱深推進,向全國各地普遍推開,最平常的課堂教學也要發生質的改變,新課改呼喚”開放的課堂,智慧的課堂,生活的課堂”。總之,就是要讓學生真在課堂,學生真在課堂就是指學生將身心全部投入到課堂,然而事實上學生卻在課堂中積極探索,充分配合老師學生沒有真在課堂,如果學生在上課時心神遊離於課堂外,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學生沒有真在課堂,也就不能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也充當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師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麼語文課也沒有真正的績效[1]。

(二)傳統語文課堂存在多種弊端

傳統語文課堂存在多種弊端,究其原因可以分爲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教育思想認識問題,這是其根本原因,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教師本着授知的至高宗旨,其中考試和分數制約着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勢必就是考試重點,勢必會將知識,興趣全部服務於考試與成績,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就會在教的內容,教的方式上有所取捨,而學生也會在教的內容,學的方式上有所取捨,這就會與新課標培養學生的智慧背道而馳;其次,是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沒有合作交流的機會,即使偶爾有,學生也不會合作學習,那麼就造成了課堂時間浪費,課堂教學的低效;接下來是,師生角色定位的問題,傳統教學中是以教師,課本,學生三中心,而新課改是以學生爲中心,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角,教師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問題,現在許多家長與學生認爲語文課學不學,聽不聽都無所謂,只要考前背背就能得到一個理想的分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有重要作用,教師必須將智慧融入課堂教學中,課堂突破沉悶和壓抑,出現生動活潑釋放學生熱情的局面,課堂中問題的展開老師都是預設情境,預設答案,不允許學生有超出教師預設的教學內容,沿襲着老一套缺乏智慧的教學方式,忠誠地執行着教書匠的本職工作,沒有把教學作爲一門智慧性的事業來看待;最後,我們知道語文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語文知識的獲取不僅僅存在於語文課堂,更存在於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語文與社會生活是相互促進的,語文存在與社會生活中,社會生活實踐會促進學生學習語文,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2]。

二、智慧課堂的涵義

(一)智慧的涵義

智慧,自古以來就被西方的先哲們所關注,如《伊索預言》都講的是一些小智慧小哲理,關於智慧,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被賦予”最智慧”的人則是亞里士多德。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爲智慧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並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英國哲學家洛克認爲智慧是使得一個有遠見並且能幹,能很好的,鑽心致至的處理他的事物,而我國的《辭海》則把智慧定義爲對事物認識判斷,和辨析創造的能力[3]。赫拉克利是最早使用智慧這個詞的人,智慧就是說出真理,聽自然的話,並按自然行事。柏拉圖則說智慧是黑暗的,並且不像是天生,其意義是相對於物質的東西,智慧是隱性的,潛在的,而物質的東西則是顯性的可觸的[4]。綜上所述,智慧是人們對人或事物內在本質的深刻認識,及對事物發展趨勢的並對事物發展的解決和處理。智慧是人的.一種深層次的認識判斷和創新能力,及精神境界,智慧的內涵非常豐富,不僅僅是聰明所能替代的,聰明的人不一定是智慧的人,聰明的人有着人得天賦與技能,而智慧有着人得只是技能和潛能。

(二)課堂的涵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將“課堂”解釋爲“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室泛指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課堂作爲駕駛與學生活動的場所,教學最爲直接和最近距離的交流平臺,是學生獲得智慧的重要環境,隨着新課程實施的縱深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目光也聚焦到了課堂,《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課堂的解釋爲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所以,課堂我們不應侷限於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所以課堂我們不應侷限於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室,還應擴展到課外,校外的教學活動[5]。

(三)智慧課堂的涵義

智慧課堂也是開放性課堂,是新課改呼喚的,是時代的要求,也是針對於知識課堂而提出的,智慧課堂要以學生學生的發展爲本,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其本質是一種追求創造性與智慧性教學。智慧課堂簡單的講就是充滿智慧的課堂,是師生相互配合互動的過程和產生的結果,智慧課堂能夠有效啓迪學生智慧,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以主人身份主動參與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性能動性,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智慧課堂還能夠豐富教師的教育智慧,教師充分利用智慧,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要教學方式。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自主的控制整個過程,往往不能被複制和借鑑,所以說智慧課堂是啓迪學生智慧的場所。

三、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

新課改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如何讓課堂成爲充滿智慧的課堂成了學者研究的重點,這些理論的研究對語文智慧課堂的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所以,我也針對新課改的需要,立足智慧將探索視角指向了語文智慧,課堂的探索上我們知道當下的應試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有重要地位,使語文學科不被大家重視,讓老師對語文這門學科也無計所失,每位老師所想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面臨這個問題,如何讓學生對學習語文感興趣,即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的同時又能獲得知識。語文課程教學可包括課堂性教學和非課堂性教學,這就需要師生之間建立合作交流的聯繫。無論是在課外還是在課內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課內外兼顧,只有這樣才能構建成我所研究的智慧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新時期教師所應追求的就是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一)課堂性教學

1。自主性

自主性所體現的就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盲目照搬教師課堂中所講述的內容。就是要把學生作爲課堂的主人,也就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把握着課堂的主動權。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把學生作爲課堂的主人,就要把課堂時間充分教給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實踐,只有這樣學生纔可以自己動手操作;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富有創造性的理解和表達,讓學生自主探索,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同的語文內容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的主體,對不同的學生要不同對待,上課時老師要讓學生通讀幾遍課文,對語文課所講的內容要有所理解,除了要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外,還應帶着具體問題和具體任務去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容易完成課後作業。例如《威尼斯商人》首先要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搞清戲劇中的人物之間的關係,透過閱讀來欣賞戲劇的語言,從而來把握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徵,分析戲劇體裁題材與其他體裁的文章有什麼區別。當然了不同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要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來自主發言,以此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認識。解決課文中的問題也要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首先要讓學生嘗試着獨立完成課後作業,因爲每個個體都有差異性,對待同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可以讓學生間互相表述自己不同的見解,是學生們之間互相表述自己不同的見解,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對問題的答案,從而更加熟悉課文。課後有些問題是要引導學生去探究和解決的,學生要抓住這些問題,親身經歷探究學習的經歷,從中體現探究的樂趣。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這一形象,縱貫全篇夏洛克都是一個自私,貪婪,十惡不赦的一個人,但是縱觀整篇戲劇我們可以看到課文中所沒有涉及到的,如對妻子及對女兒的愛,這是其三大吝嗇鬼所沒有的有點。這就需要學生自己親自實踐,早相關資料理解這個人物,透過與其它吝嗇鬼比較就會發現這個人物與衆不同的特點,這樣就使學生更明瞭這個人物的另類,從而記住這個人物,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6]。

2。合作性

智慧課堂上的合作,可以是學生之間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我們知道教師和學生是智慧課堂兩個動態因素,是二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中,不僅在認知的過程中有互動,在個人的核心價值觀中也有互動,這就會使學生之間無意識的交流思想,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影響,有時候這種影響的深刻性有時會伴其學生的一生。只有這樣纔可以使得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從而展現個性,最終得到共同發展。而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是師生雙方之間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和互相啓發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不應該在課前預設情境,預設問題及答案,不能因爲學生答案與預設答案有出入而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而是要以學生爲本,學生可以自主回答問題成爲課堂中積極活動的主體。隨着師生之間的和諧交流,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了新的知識,積極向上的課堂文化也相應的得到了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7]。例如:可以在課上玩戲劇遊戲,讓學生扮演喜劇中的不同人物,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學生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戲劇遊戲可以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恢復兒時創造力的潛能。戲劇遊戲還可以培養學生之間在生活其它獲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許多喜劇遊戲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技巧,給學生相互影響的機會,讀課文做練習都會遊刃有餘[8]。

3。探究性

探究性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去獲取和應用知識,在課堂上如果某個學生對某個問題或知識充滿好奇,探究性其實就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每個學生再求知和探索的前提下,都可以盡情的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的同時也要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在課前可以先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學生可以在課前進行預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懂的知識會使學生充滿好奇心,在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也會非常集中,在學習中不斷提出問題,不盲目屈從書本而是要敢於運用個性化的眼光和獨特的思維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提出自己的見解。有時簡單的問題老師可以不講,可以讓學生自己解決和歸納,稍難的知識學生回答的不對,老師可以將學生思維引向重點。可以讓學生進行相互討論,學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促使學生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探究規律,生成智慧,大膽思考與創新,只有這樣纔可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是學生真在課堂。例如:教師在課上可以巧妙地創設情境,一個幽默短劇,一段音樂或一個小故事展開課程,激發學生的興趣,儘量使學生都參與,促進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智慧。

(二)非課堂性教學

1。寫出來——知識內化

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具有重要意義,是不可忽視的。讀過看過的東西不可以不寫,學生廣泛涉獵深入思考,語文和生活的素材都會得到積累,如果不把他們寫下來記憶記憶中的東西就會付諸東流,畢竟人的記憶也是有時間限制的。積累素材可以使學生思想得到鍛鍊,再透過課上的評比交流提升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寫作。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再把它們計入文字,這就是讓語文走進生活。例如:學生可以寫學生日記,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日誌上寫下對知識或經歷的理解。透過學習新的知識並將舊的知識結合起來學生可以在學習日誌上將自己學習的知識內化。偶爾,也可以爲學生提供寫作機會,可以給學生一個開放式的主題,爲他們的寫作指出一個方向,也可以讓他們自由的寫一些主題,放眼於課外,幫助學生爲正式寫作積累觀點。

2。走出去——接近生活

語文無處不在,生活是語文的源泉。所以,師生要由課堂語文走向生活語文,博覽羣書於見多識廣是兩種學習語文的不同方式,博覽羣書在當下考試的困擾下就顯得有些功利性。然而,現在的學生認爲學習語文沒有必要性,只要考試前背背就行了,語文課缺乏趣味性也是原因之一。學生有時讀也罷他作爲休閒娛樂。另一種就是見多識廣,把語文課帶到生活中,讓課堂飛出教室,將戶外活動作爲課堂,趣味無窮。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意把語文延伸到課外,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語文無處不在。教室有責任引導學生由課堂語文走向生活語文。例如:教師可以帶學生戶外遠足,這種方法是把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的一種好方法。與一個單元的學習相結合的郊遊具有顯著效果的學習策略,在開闊學生的視野中,使學生文化內涵豐富起來,同時更加有助於學生認識課堂中的知識與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四、作一名智慧教師

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教師被人們尊稱爲“園丁”“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學生智慧需要用教師的智慧去啓迪。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是一名智者,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把學生培養成智慧的學生。

(一)課前準備

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桶水,老師有一桶水是不夠的,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要構建智慧的課堂,教師除了要不斷學習,不斷吸取各種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備好一節課是智慧課堂的先決條件,只有備好了課教師才能在課堂這個平臺上展現一節成功,獨特而生動的課,教師在備課前應明確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巧妙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要求,將在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出來。認真研究了教材教學大綱,具體章節的具體結構,只有透徹的研究了教材,教師纔可以明確教什麼,怎麼教[9]。如:備課前先要多讀幾次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想出情感,找出文章妙處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從深度廣度上研究課文,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教師還需要精心準備教案所講授的內容,應突出重難點,設計出有參差感,針對性的問題,鑽研教材。要用學生的眼光學習課文,還要站在教師的角度來審視課文,讓語文課堂做到有的放矢。精心準備教案是智慧教師教學的前奏,使教材發揮功能,使學生進步,使課堂有效。

(二)課中實施

聰明的教師在課前會設定情境,如,放一段與課文相關的歌曲與幻燈片或講一個小故事。從而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自然走進課文,理解課文,促使語文課堂活潑和諧自然。語文課也會由死板變爲變爲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也會由被動的接受變爲主動的探索。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語言對課堂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語言應付有激情幽默從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運用生動的的語言來幫助學生開啟思路激發情感使學生產生共鳴,只有這樣的語言才能激發學生智慧。好的老師還應在課上滿足不同參次學生的要求,正視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體現自身學習的價值[10]。

(三)課後總結

在上完課後智慧的老師一定會對自己上課的整個過程中有一個客觀而綜合性的評價,要延續自己的有點,差的地方要及時的改正,教師的思想和經驗在自己的一次次的反思和實踐中逐步成長,將爲下一次的將課做了很好餓鋪墊,老師在一次次的實踐中逐步更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循環往復。綜上所述,只有這樣嚴謹的教師纔是一名智慧而合格的教師。

五、結語

要很好的展開語文智慧課堂需要多方面做出努力,師生要充分的配合好,使學生真在課堂。使學生在課上不斷充實與壯大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由於我個人的學識水平有限,對語文智慧課堂的研究還不是很深入,我的研究也可以說是剛剛開始。所以,不是很全面,還存在許多問題,我知道自己在今後的學習中還要不斷學習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