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課堂教學反思

以汶川地震後前後的對比照和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山峯及湖泊讓學生直接感受地震、火山所帶來的地形上的巨大改變。到底是什麼巨大而又神祕的力量導致了地震與火山的爆發呢?透過學生的各種猜測,逐漸引出地球內部運動這一本質原因,展開本課重點環節的教學。儘管我對各環節的教學瞭然於胸,但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值得反思。

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課堂教學反思

一、多媒體的利用,利中顯弊。地球內部的運動、地球上的六大板塊,這些方面的知識對於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是過於抽象。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我採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透過圖片、視屏及flash生動形象地將知識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整個課件內容翔實,動態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儘管這個課件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但是整節課下來我發現,我上課的思路也只能按着課件的編排而行。課中,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過多地以教師講述爲主。課件本身只該是教師的一個輔助工具,但現在它卻成了完全的主導者,有點本末倒置。

二、教學環節的連結不夠流暢自然。能否用簡短的幾句話,生動而又自然地轉接到各環節的教學?自教學的兩個月以來,這個一直是我比較頭疼的問題。而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又很多:瞭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內部的運動、模擬地殼運動、解析地形案例。這個對於我而言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尤其是當我模擬完火山爆發實驗,轉而進入講解地殼運動時,我只是以介紹的形式向學生闡述六大板塊及漂移運動。對於教學者,我當然明白這是教學的需要,接下來就是講解板塊各板塊運動引起的地形運動。但是,對於學生而言,他們可能覺得莫名其妙,前後的教學內容根本沒有聯繫性。小學科學應該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路者,帶領他們共同探索、求知,而不是直白的闡述觀念。在處理各環節知識時,需鋪墊設疑引導學生產生一定的求知慾,進而共同探索去解決這一問題,層層遞進式進行。

三、準備不夠充分。儘管教學之前,我查閱了很多的資料,對於地震火山形成堰塞湖及山峯,板塊運動改變地形有了大致瞭解。但是,這方面的知識延伸還是很廣的。在動畫演示板塊運動產生裂谷時,有學生根據換畫面提出了:爲什麼板塊分裂時上面分開而下部有有些連接的呢?類似的其他問題,在課堂裏我也碰到過。小學生的頭腦裏總不時得冒出許多新奇的問題,尤其是在科學課堂上,這就要求我廣泛地閱讀,開闊自己的視野。另外,在準備模擬火山噴發這一實驗是,我貪圖方便,只是隨手拿了個裝水的飲料瓶模擬地球。讓學生想象,這是一個裝可樂的瓶子,劇烈搖晃後,針刺下會有什麼情況發生,模擬的是什麼現象?儘管學生都能回答火山噴發,並給予一定解釋完成了教學的目的。但是,如果我充分地準備,整個實驗將更形象且具趣味性。我可以準備裝有可樂的圓形瓶子,劇烈搖晃後用針刺,讓液體噴發更好地模擬火山噴發這一現象。說到底,還是我自身存在一定的惰性使然。

其他當然也存在不少的細節問題,但是我也有我進步。漸漸地,我開始習慣小學科學教學的思維模式,開始愛上了這些可愛的精靈。反思-進步,我會邁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