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觸摸春天》四年級教學反思

《觸摸春天》是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課文,它肩負着奠定情感基礎,引領學習方法等諸多任務。我認爲它是主題單元教學的“指航燈”,是教學的關鍵。因此,上課前,我反覆研讀,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細細地品味,盲童純潔的心靈,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更是不止一次地震撼着我的心靈。如何讓學生情同身受,走進安靜的心靈,像作者那樣感動,領悟到人生的真諦,達到作者、編者、讀者的心心交融,同時,提升語文素養。這是教學的主旨。我在細讀文字,瞭解學情的基礎上,進行了課堂實踐。現在看來,有成功也有遺憾。

《觸摸春天》四年級教學反思

首先,確立“基調”。我認爲一堂課就像一首歌,或激昂,或舒緩;或蒼涼,或熱情……這節課,根據文字,我確立的基調是輕柔。讓學生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去“觸摸”鮮花,“觸摸”媽媽的手,建立一種真實細膩的情感。接着,帶着這種情感細細地品味文字,慢慢地思考、想象。最後,伴隨着輕柔的音樂朗讀、背誦。整節課,學生沉浸在作者描述的畫面中,享受在春光裏,感受着生命的美好,與盲童同歡笑,同驚喜,同飛翔。其次,突出重點。文中的每句話都很精美,但時間有限,我們要追求“收益最大化”。整節課,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感受深的句子。我把重點放在盲童的兩個動作“一攏”“一放”上。“攏住蝴蝶”顯示了盲童的聰慧,靈性的神奇,不可思議,可謂“奇蹟”,但聯繫上下文思索,又合情合理,真正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一放”更顯盲童的境界。當學生理解了安靜放飛的不僅僅是一隻蝴蝶,一條生命,還是自己的心靈,自己對生活的憧憬與希望時,對其它內容就迎刃而解了。從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走進了文字,走進了安靜的'心靈。

當然,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有不足。比如,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時,過高地估計學生的水平(借班上課),拔高理解的層次,生硬地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以至學生聽起來很茫然。另外,今後的教學中,遇到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理解時,(如果有條件)最好以身邊的例子爲證。這節課中,學生提到的海倫、霍金、張海迪……雖然他們的事蹟感天動地,但從孩子的目光中,我感到他們認爲很遙遠,不可“觸摸”。我想,如果課前讓孩子去特校觀察或親自了解殘奧冠軍劉美麗,可能對他們的觸動更大,收穫更多,對生活,對生命的認識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爲下幾篇文章的學習打下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