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1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

我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我能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結合起來,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同行請教。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反思總結如下:

一、備課方面

認真備課,我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饋,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

二、教學方面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提高業務水平方面

在教學中如有疑慮,我能虛心請教老教師及其他老師。我經常在辦公室裏與其他老師互相探討教學上的各種教法,遇到的疑難雜症。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作業批改方面

在佈置作業時爭取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爲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優轉差工作

在課後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透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爲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有個別同學學習習慣還未養成,爲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我從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入手,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書寫速度等一些因素分成小組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爲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對於個別後進生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爲什麼。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認真聽講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七、不足之處及今後的改進措施

應調動學生更大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進一步的做到精講多練,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再多樣一些,在教學水平上再提高一些,今後我將針對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進,不斷提高。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2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比較滿意的是以下幾點:

1、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好。

本節課由謎語引入,一開始就增加了課堂趣味性,並且用小朋友們喜歡的小動物企鵝貫穿整堂課,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觀察圖,自己提出問題,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並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整節課都體現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他們積極思考,踊躍發言,爭着搶着幫助“小企鵝”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強烈願望。

2、本節課比較重視關注學生的發展。

本節課讓學生觀察圖,根據所看到的兩個資訊進行提問,解決問題,交流想法,評價表現,這些都是關注學生的發展。

3、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發展學生的思維。

設計的反饋練習讓學生透過看圖提問及根據算式提問,爲大括號和問號找到相對應的位置,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目的是:

(1)爲了讓大部分學生都有表述的機會,使那些表述有困難的同學獲得幫助。每組選取一名語言表達能力田頭好的同學擔任組長,負責傾聽和幫助組員看圖提問及解答問題。

(2)培養學生協作、互助的合作精神。在實踐活動中,透過在小組內分一分、說一說、寫一寫,使學生在生生互動中自主完成8、9的分解、組成,鞏固8、9的加、減法的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意識,讓學生逐步理解在合作時要說什麼,要討論的是什麼。

把兩幅圖對比起來時,如果把3、6、9這3個數在兩幅圖中的不同之處對比起來說效果會更好一些。如:9在兩幅圖中都表示兩部分企鵝合起來的總數,在圖1中是要求的問題,在圖2中是已經知道的。3表示的是右面冰山上的那部分企鵝,在圖1中是看得見的,是已知的,在圖2中是看不見的,是要求的問題。這樣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求總數用加法計算,求部分數用減法計算。

不足之處有:

1、本課的難點就在於認識大括號和問號,由於一年級同學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讓他們理解這個大括號和問號到底代表什麼意思,需要花時間,這兒還是有點過快,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說。

2、主題圖問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應該用9-3=6,有幾個孩子認爲是9-6=3,沒有預設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3

今天期初視導,我上了一節課《比較數的大小》,一節課下來,發現許多不足的地方,在這裏整理下。

本課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比較數的大小,先看數位,數位多的數就大,數位少的數就小,我透過學生的年齡和自己年齡的比較引入新課。

接下來就安排了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這個數就大。創設小松鼠和小白兔拾貝殼的故事情境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透過讓學生給兩隻小動物當裁判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主動尋求解答問題的方法。

最後一層就是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十位上的數相同,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數就大。

整節課下來,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說,他們會做是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來做的,沒有把這種經驗上升的數學理論上。課後思考了一下,首先我覺得自己的情趣匯入不好,我可以創設一個新的情境,比如“有兩個小朋友,他們的壓歲錢不一樣,一個是7十幾,一個是4十幾,你們說說誰的壓歲錢多”這個情境更能引導學生比較兩位數的大小,首先看十位。接下來再創設一個情境“還有兩個小朋友壓歲錢不一樣,一個是幾十9,一個是幾十3,幾十用比較,你們說說哪個小朋友壓歲錢多?”這邊會引起學生不同的爭論,爲新課埋下伏筆。把比較數的大小,看數位這一項放在新課後的拓展上,學生的思路會更清楚一點。再一點,我應該給與學生更充足的學生,讓學生比較數字,發現其中的不同,學生能自己發現,就能把本課知識點說出來。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4

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出示主題圖後問孩子們猜他們在幹什麼?

從中穿進行禮貌教育,之後問有幾人在排隊?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幾?小女孩排在第幾?這些問題都難不倒學生,他們都能一下子說出答案。但當我問:這裏的第2指的是幾個人?第5指的是幾個人?學生們似乎不太清楚這個問題到底如何回答,我又問:這裏的第二是2個人嗎?第五是5個人嗎?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個人!之後讓學生看圖再說說。“想想做做”第1題塗燈籠,從左邊起,塗4個和塗第4個,先讓學生明白每道題是塗幾個,再讓他們塗色。

但課上沒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業,應該多展示幾個學生的作業,讓學生透過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

做完後還要問:如果從右邊塗起呢?讓學生說一說,指一指。“想想做做”第2題,左邊一幅圖是問小男孩的家在第幾層?很多學生回答第5層,他們都是數陽臺的層數,一數發現小男孩住在第5個陽臺上,所以就說是第5層。我就聯繫生活實際問他們:我們現在的教室是第幾層啊?(一年級在2樓)他們會說:第2層。

接着再讓他們看書上的圖問:我們要怎麼數樓的層數呢?

這時就有學生明白了數層數應該看門從下往上數!隨後再請孩子們想想自己家住的房子一共有幾層,你家住在第幾層?右邊這幅猴子撈月圖,答案是有兩種,根據從不同的方向數,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的回答有的說第2有的說第4,都對,只是要引導學生完整地說話花了一點時間。但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透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況且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爲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右邊起塗第4個燈籠,學生可能還是從左邊數的圈了第四個這樣的錯誤。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5

這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課,共有學生36人。經過一學年的努力,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所學的基本知識,如:學會並比較熟練的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人民幣的認識、空間和圖形、簡單統計、找規律等。爲了更好的總結經驗和教訓,推動今後的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針對所教班的實際情況,對本學期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1、認真備課。我不但備教材備教法而且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備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

2、改進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我努力做到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深入淺出。大膽摸索,創新教學,在課堂上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儘量少講,讓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選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及時全批全改,認真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重視與家庭教育相配合。透過不同方式,和每一位家長密切聯繫,針對不同孩子存在的不同問題,與家長溝通交流,對個別學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們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總之,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習數學的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這些都爲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存在的不足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經常完不成。

2、只注重後進生的轉化,而忽視了尖子生的培養。

3、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

三、今後努力方向和設想

針對本學期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幾點:

1、精心備課,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抓牢基礎知識。精心上好每一節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自己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2、因人、因材施教,及時輔導落後生,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進一步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家校協作,共同培養學生。同時還要注重對尖子生的培養。

3、充分利用數學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4、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6

一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爲約束力差,課堂上的一個個始料未及的場景也是讓我苦笑不得,任你的嗓門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過不了三分鐘他們就照舊,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回首和孩子們在一起相處的一個月,我發現也收穫了許多……

首先來說最頭疼得的是紀律問題。因爲學生的紀律不好,再生動的教學也發揮不了作用,所以想方設法對學生進行紀律養成教育。剛開始上課時,我就是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後來,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透過向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發現兒歌、課中操特別適用我們這種大容量的班級。

其次是解決孩子們喜歡學數學的問題。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設一個生動、有趣、吸人眼球的匯入,可以縮短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的時間。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裏,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小故事,在每次上新課時,我根據教材的內容,編一段故事,以故事開頭,創設一種情景,來匯入新課,一講故事,教室立刻安靜下來,個個豎着耳朵聽講。在課堂教學的後半段,適當運用遊戲和活動,遊戲可以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孩子們在遊戲和活動創設的環境中,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

最後,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一定要捨得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在課堂中以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

不足之處:對數學教學工作還缺乏經驗和自信心;對學生知識掌握規律把握不到位;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不夠;在紀律方面還應再嚴格要求。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7

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特別重視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發展學生數感,力求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中的生活。本節課在教學組織上充分利用學生愛動好玩的天性,抓住其心理特徵,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樹立自信心。爲了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我巧妙地佈置數跳繩的次數及誰多誰少,自然地引入本課內容。這樣學生興趣高,下面的教學自然就容易多了。

在學生初爲學童時,要想讓學生很好地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成功地在老師提供的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與空間中進行合作學習活動,順利地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要先引導,培養其合作交流意識,再養成合作交流習慣,從而形成交流能力。而且,這不是一次、兩次課堂教學就可以完成的,它是要透過一定時間,並且要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不懈地去嘗試,讓合作交流能力逐漸提高的過程。

針對這些,我在教學中首先利用了“跳繩”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捕捉圖中的數量資訊,進行集體交流,探索“ 8”的加減法。學生在老師的提醒下,能夠充分注意圖中的數學資訊,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說出算式。在這裏值得注意的是,一年級學生年齡小,透過學習“7”的加減法所具有的認知水平使有一部分學生能不看圖就直接說出算式,這時老師應該肯定學生,在肯定的基礎上再要求學生說出算式的由來,把學生自然拉回到圖上來,讓能說出由來的學生向其他學生做出提示。例如說:4+4=8,讓學生解釋兩個4分別表示什麼?合起來又表示什麼?透過一個學生的解釋給予其他學生提示,明白兩個4分別表示4個男生,4個女生,合起來是一共有8個人,從而也能獨立寫出算式。

學習了8的加減法,課堂進入了9的加減法探索階段。最初,我設想學生能透過探索8的加減法獲取學習方法,這時去自主合作交流探索9的加減法,會很順利,結果發現:

1、學生沒有這個理解能力,到底怎麼塗不知道;

2、塗的時候學生受書上已塗一個的影響,自己塗的時候把這一個排開了,很容易得出的仍然是8的加減法算式;

3、學生口頭交流能力有限,討論活動顯得不激烈。發現問題之後,我趕快拿着教材給大家做了示範,學生透過觀察我的塗色過程,進行集體討論再提出問題,得出了一組9的加減法算式,然後我再要求學生進行同桌討論,並要求學生塗得和我不一樣,寫出不同的算式。這樣學生才順利地進行了合作學習活動。看來對於低年級學生的交流意識及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引就能夠完成的,而是要一引二引,多次的引導,多次地進行交流活動,學生才能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意識和交流能力,要讓學生具有主動、積極、正確地交流能力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要想讓學生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意識,學會交流方法,更重要的當然是激發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興趣,要讓學生願意主動交流。所以教師要在預設中花費不少的功夫,組織好數學遊戲,數學故事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是一個好舉措。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小動物們“湊成9”的遊戲和豬八戒吃西瓜的數學故事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利用生動活潑的數字形象和可愛的卡通形象製成教具,組織好遊戲和講故事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交流解決數學問題,把加減法的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另外,想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養成合作交流的習慣,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總結,透過評價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來鼓勵學生運用這種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我認爲針對每個學段的學生年齡差異和學習的經驗性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及交流的興趣,從而增進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與交流的意識,並透過堅持不懈地多次合作交流,養成合作學習及交流的習慣,培養合作學習及交流的能力,受用一生。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8

去年剛畢業的我,從學生轉變爲老師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接任了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課程,責任促使我做好自己的工作,無怨無悔。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勇氣向前進,一個學期有快要結束了,對數學教學方面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能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束縛孩子們的思想,怎樣才能讓孩子的思維在數學課堂上跳動起來?怎樣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數學的知識?怎樣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所有這一切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如何培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方向與位置》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8個同學上臺,請他們站成一排,模擬放學回家時的路隊情景,讓其餘的同學直觀、形象的觀察並說出誰的前面有幾個同學?誰的前面和後面分別都是誰……這樣就深深地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即讓學生學會了新知,又讓學生學會如何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兩全其美!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上課的時候不專心、精力不集中,爲正常的教學增添困難,可是他們現在正處於遊戲活動類型和學習活動類型期的轉化過程。這個時期的孩子,藉助遊戲活動從初步學會理解人的某些行爲,掌握了粗淺的生活經驗,形成了象徵性機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透過對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逐步瞭解並掌握客觀事物的特點及其規律的階段轉變。遊戲活動具有啓真、啓善、啓美的功能,在課堂教學的後半段,適當運用遊戲和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防止課堂教學後期容易產生的精神分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遊戲教學爲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鍛鍊他們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讓孩子們在遊戲和活動創設的環境中,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滲透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優良的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協調發展起來。

課堂教學設計遊戲則要因勢利導,能儘量發揮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比如,在教學“元、角、分”的練習中,我設計了“小熊賣文具”的遊戲。請一個小朋友戴上頭飾做小熊,大家當顧客,到文具店買東西。這一場景,真實地再現了孩子們的生活,頓時喜形於色,迫不及待地加入遊戲行列,望着商店裏想買的東西,快樂之情溢於言表。此時此刻,教師及時把商店裏要買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元角分換算,看着價格上的算式得出價錢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在遊戲中學習,學生學而不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猜爲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衆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爲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

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我先告訴學生我手裏有一張卡片,上面畫着一個圖形,圖形的樣子怪怪的,它有三條邊,三個角……讓學生根據我所形容的猜出我手中的圖形是“三角形”,同樣還有正方形、長方形、圓,這樣的設計我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對所學的圖形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而在教學《猜數遊戲》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爲今後學習數學做好了鋪墊。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可以說有很大一部分都適合用這種教學方法,因爲有些知識非常的零碎,不容易教師把握,可一旦老師將課堂引進成“猜”這樣的情景,那麼知識就會顯得很有吸引力、很有魅力,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使得數學課堂在很快的時間內,受到授課老師的控制和把握,以便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纔是至關重要的。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雖小,但是他們也擁有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作爲年輕的教師,我們仍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說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回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迫於講授課堂知識……都暴露出自己教學觀念上所存在的一些漏洞,還有待我們進一步學習提高,將最優秀、最完美的課堂奉獻給我們可愛的孩子們!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9

針對一年級兒童天性好玩、好動的特點,本節課設計了大量的遊戲性、活動性的教學環節,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高漲的學習熱情,促進兒童主動地學習知識。透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環節,爲學習提供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機會。透過語言表達、邊擺邊說的教學環節,從中體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成功的快樂。透過毛毛蟲與蝴蝶配對的活動環節,一方面鞏固算法,培養口算能力、反應能力與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讓學生走出座位貼毛毛蟲卡片,放輕鬆音樂,也達到課間休息的意圖。讓學生兩人合作玩數卡與個人競賽打骰子列加法算式的比賽活動中,題目由學生自由隨機產生,學生在激烈的比賽氣氛中,興趣盎然地、積極樂意地完成大容量的口算練習,這是老師夢寐以求的學習場面。另外,在課的伊始,讓學生彙報收集到的兩個數相加的例子,既可複習舊知,又可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同時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0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綜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學低段的數學教材不再是以往單一、抽象、枯燥的數學了,而被多樣、形象、有趣的數學所代替。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容,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爲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爲一名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現,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段數學教學有卑微的感受,請共同探討。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一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複多次,也不能達到100%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定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着重啓發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蘊含在在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一塊積木12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着濃厚的興趣,帶着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鬆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定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爲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一冊數學方向與位置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沿右邊從教學一樓走到三樓,再靠右邊下來,這樣往返一趟,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上、下、左、右前後的相對性,及方位存於空間的真正含義。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小?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後,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後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透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遊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揮了創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人,後面1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她是第3,從後面數是第2,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有時會多說一人,有時會少說一人,這時,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後,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1

在教學過程中,作爲教師,我們總想出色地完成每一次的教學任務,但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儘管我們精心準備,還是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仍會出現一些細節性的失誤。如何處理這些失誤呢?作爲一位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自己的方法:

一、坦白從寬,真誠贏得學生尊重。

案例:在一節課上,教師正在講臺上講課,“報告!”忽然,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老師,你寫錯標題了,這節內容應該是第四章第一節。”老師仔細一看,果然自己將“第四章”寫成了“第五章”,課堂陷入了短暫的停頓……

我認爲,對於這類細節性失誤,由於它的出現,課堂教學已經出現卡殼,正常的教學程序被打破。因此,教師要沉着應付,不能緊張,更不能斥責學生;另一方面,教師應該主動承認失誤,並立刻改正,讓失誤造成的卡殼迅速消失,讓教學繼續進行。人們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的坦誠不僅可以節約時間,更可以取得學生的諒解,既讓教學得以順延,又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

二、瞞天過海,亡羊可以補牢。

案例:這是一節公開課,課堂上教師講得生動有趣,學生的討論積極熱烈,可是學完了第二個問題後,教師忽然發現第一個問題的講述中漏掉了一個知識點,怎麼辦?

我覺得對於這一類細節性的失誤,教師如果公開承認:“同學們,剛纔我們有個問題漏掉了……”這樣的處理是不恰當的。因爲本來這個失誤並沒有引起課堂程序的中斷,它的出現完全可以靠教師的機智去彌補。如果教師公開承認錯誤,反而破壞了課堂正常授課程序。當然,不是說,對這類失誤,教師可以不管不問。這個時候,教師需要的是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比如本例中,對於遺漏的知識點,教師發現以後,可以把它撿回來。這就需要老師動動腦筋,想想如何過渡到漏掉的知識點,在哪個地方插入等等。這樣的處理,既做到了有錯必改,又不影響課堂教學,我稱爲瞞天過海。

總之,對於教學中出現的小細節性失誤,教師必須冷靜面對,區別處理,既要有錯必改,又要深刻反思,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