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精選5篇)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1

聽課是一種學習,聽課還是一種思維與思維的交流。我們共同反思,共同成長。聽了蘇燕文老師的《加法運算律》,真讓我有獲益不少: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上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教師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歷加法運算律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同時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與外化運用的認知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這節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思考:

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只是指導作用。是不是讓學生多發言,纔是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好方法呢?如果老師只是一手包辦,對老師來說是一件艱辛的事情,你的課堂也沒有活力了。有句話說得好:當老師不理解學生時,課堂上講得越多,學生不理解到的知識就會越多。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2

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課是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在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接觸過加法的驗算和口算等方面的知識,對此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教材安排這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學生解決熟悉的德育教育的情景引入的,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和分析,初步感受運算的規律。然後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觀察比較,發現規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地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

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激勵學生動眼、動口、動腦積極探究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比較——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學習全過程。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等於拿到了開啟知識寶庫地金鑰匙。

在教學加法,乘法交換律時,主要是滲透“觀察比較——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學習方法,這其中要注意方法的科學性,因爲學生往往只透過一個例子就輕率的得出規律,這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本着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只有透過一些的舉例,和練習來驗證,得出規律,體驗不完全歸納的數學方法。

到了加法結合律就要讓學生嘗試運用這種方法自己去探索規律了。由於加法結合律是本課教學難點。教學中安排了三個層次,首先學生在觀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徵的基礎上模仿寫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徵。第二層次在觀察比較中概括特徵,透過“由此你想到了些什麼”引發學生由三個例子的共同特徵聯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從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相加都具有這樣的特徵,再透過學生大量的舉例,驗證猜想,得出規律。

本課圍繞“觀察比較——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方法展開,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透過本課的學習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數學方法,所以到課尾出現了學生由加法運算律引深到加法的結合律知識,顯示學生掌握數學方法後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和熱情。這正是老師努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從循序漸進觀察比較,因勢利導舉例驗證,到自然而然結論推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充分引導學生自行歸納,實現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運用的自我和認識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情感。不能說是這節課的完美之處。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3

這節課是四年級上冊第56-57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透過學習,爲學生今後運用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堅持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爲主,透過學生的觀察、驗證、歸納、運用等數學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一、創設情境,營造愉悅的氛圍,激發興趣。

課前的語言遊戲,透過“調侃”的語氣,營造輕鬆愉悅的氣氛,同時,遊戲方式中滲透着加法交換律的外形特點。接着以學生近期所關注的焦點——校運會爲切入點,選擇幾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爲學生的自主探究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讓學生經歷有效的探索過程。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關於解決問題的猜測、嘗試解決、驗證與修正、形成算法、推廣應用的過程。在探索知識形成的過程中,以學生爲主體,激勵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探究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列式猜想——觀察發現——舉例驗證——概括規律”這一數學學習全過程。首先在學生初步認識了28+17=17+28這樣的等式以後,引發學生的猜想:是不是其他的'兩個數相加也有這樣的規律呢?讓學生寫一兩個例子並驗證,此時再問“像這樣的等式你還能寫多少個?”學生說“無數個”,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透過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說說在寫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規律?想辦法把這個規律表示出來,讓學生輕鬆體會到“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樣的規律,學生嘗試運用符號、圖形、文字和字母等表示規律後,教師再引出簡潔的表示方法“a+b=b+a”指出這就是加法交換律,從而發展學生的符號感。在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中,透過引導學生用遷移類推的方法探究加法結合律。在學生動手舉例驗證後,透過四人小組合作討論“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運算律的發現和探索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的經驗,注意數學學習方法的遷移和滲透。

加法結合律是本課教學難點,由於在探索加法交換律時,學生經歷了探究學習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及時對探究加法交換律的方法做了小結,然後引導學生運用同樣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加法結合律,利用課件出示探究方法的步驟,透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由扶到放,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爲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將已有學習方法,遷移類推到探索加法結合律的學習中來,很容易感受到三個數相加蘊含的運算規律。學生不但理解了加法運算律的過程,同時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中注意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在教學完加法交換律時,我及時把新學的知識和加法計算的驗算結合起來,讓學生回憶交換加數驗算的方法,明確與加法交換律之間的聯繫。這樣引導學生把新舊知識及時溝通,加深了對已有知識經驗的認識,同時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也認識到了一些不足之處:

學生初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比較困難,出現表達不夠嚴謹或不會表達的現象,這時我沒有及時補救這種生成問題,引導的不夠巧妙,也正是因爲這樣,耗時比較多,以至後面的練習沒能夠完成,使得課堂不夠自然流暢。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4

本單元是系統學習基礎運算理論知識,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有了大量加法、乘法交換或結合性的經驗,是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加深對加法運算定律的理解,也爲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1、重視規律發現的過程

本節課的學習就開啓了學生對四則運算規律的探究,發現一條規律並不難,但掌握髮現規律的方法十分重要。所以從學習加法交換律開始,就一直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和發現的過程“觀察發現--舉例驗證--歸納總結--字母表示”,不斷強化具體步驟,就教給學生一把發現規律奧妙的金鑰匙。

2、重視直觀演示的操作

很多教師在教學規律課的時候僅僅只是侷限在規律發現的過程,而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是把規律的發現建立在加法的本質上,透過線段圖直觀演示的操作,幫助學生髮現和理解規律,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形成了基本模型。

3、充分激活已有經驗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系統地對加法進行了學習,今天就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展開研究。數學的學習是在活動中建立起來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從生活中的數學開始,逐步抽象到用字母來表示規律,讓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的進行了質的飛躍。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5

加法運算定律是人教版四年級教學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探索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初步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初步運用,難點是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本節課,我利用三代導學案進行教學,讓學生依據自學導讀單在前一天晚上自學本節課的內容,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表達方法都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課堂上我們就直接同桌交流自學導讀單內容,老師只巡視,不講評。在交流完自學導讀單之後,我們就開始完成分層訓練的第一題,這道題是根據已知的等式,寫出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透過這道題讓學生回顧並展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內容及字母表示的方法,這是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點,所以我在黑板上進行了板書。其實分層訓練第一題的處理,承載着教學新知的任務,只不過這個新知學生已經提前預習了,課堂上只是一個學生的展示和老師的點撥。分層訓練的第二題,是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填空,對運算定律起到進一步鞏固的作用。分層訓練的第三題是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到這種題,所以就安排學生先做第一題,並讓兩個學生演板,一個學生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並不簡便,另一個學生是用加法結合律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因爲後兩個數正好能湊成整百的數。這樣,透過兩種方法的對比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哪一種方法簡便,並且知道了簡便的方法就是利用加法運算定律把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放在一起相加。接着,讓學生完成後兩道題,這時,應該有一部分學生能夠比較順利的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有困難,我看主要原因是學生不能發現哪兩個數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透過今天的作業來看,今天的內容學生掌握的並不好,還需要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加強練習,不斷提高運算的能力。

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學生交流的習慣還沒有養成,還不能做到完成後就自覺交流。全班的交流也應該有選擇的進行,而不是每道題都交流,這樣就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對重難點的內容加以練習和點撥。本節課的難點是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突破這個難點的方法是找出算式中哪兩個數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課堂上應該把這個方法告訴學生,比如看兩個數個位上的數能否湊成整十數。還有學生的做題格式,還需老師的示範。

總之,本節課看似流程齊全,學生活動積極,但是細節處理還不夠得當,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