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分類的教學反思

導讀: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分類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類的教學反思

篇一:分類教學反思

《分類》這節課教學結束後,感覺較成功,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總結出來,爲以後教學積累經驗。

1、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活動,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的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爲。由於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

2、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爲了加強對分類的體驗,我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透過修改,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學生能看得到、摸的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美麗及生命力。

3、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如: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環節中找“人”的分類標準,有的學生說可以按男女來分,這時我抓住機會問他:你在生活中什麼時候見到過按男女來分的呢?有個學生就說:“上廁所時就是按男女來分的”。很形象的體現了數學對於生活的重要性,體現了數學價值。

4、始終關注學生的感受,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本節課,無論是開課時對“分類”重要性的滲透,課中對“分類”方法的學習,還是課外對分類的應用,都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感受,並(轉載自,請保留此標記。)很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如課一開始,教師就把玩具、學習用品、服裝等東西凌亂地堆放在教室裏,讓學生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自然而然產生收拾東西的慾望。有了慾望,教師並沒忙於讓學生動手,而是讓學生思考:5個小組如何分工才合理?當學生討論得出應把東西分成5大類,然後各組整理一類。教師又讓學生商量:你們組想整理哪一類?結果有4個小組想整理玩具,於是教師又趁機教育學生應互相謙讓,從而使其中三個小組自願整理服裝、水果、鞋子,作爲教師,關注學生的感受,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學生。又如:在引導學生把雜物分成五類物品時,我問學生:如果大家一起上來,會怎樣?讓學生想象這樣做的危險和混亂,自然產生了講秩序的想法,體驗秩序能使生活有條理,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的思想,無形中也初步培養了學生有條理做事的好習慣。

5、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課堂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與演示,而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總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發展。

篇二:分類教學反思

在課的一開始,以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逛超市開始,學生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後以到遊樂園參觀,遊樂園裏什麼東西最多?引入這節課的主題圖——氣球圖,設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分類和計數的結果清楚地表示出來嗎? (提示:可以畫一畫、寫一寫,也可以擺一擺。)然後,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分類的方法。

從情境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將分類的教學與計數(統計)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分類的學習目的'。情境和小精靈的話揭示了分類的含義,同時給出了分類的標準(不同的形狀)。最重要的是同時揭示了分類的目的計數,從而體現出分類是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基礎。而將這些內容呈現在幻燈片上,更有助於幫助學生確定小組討論的方向。最後,以彙報討論結果結合多媒體呈現3種分類計數的方法。

最後一個環節遷移到孩子們真實的生活中,以我們班的同學爲例,想一想,可以將你所在的小組成員怎麼分類?這個問題源於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大家開始踊躍發言,紛紛的說了許多自己想到的分類方法。在此同時給孩子以獨立探索的空間,用自己的方法去統計,到學生完成了統計圖之後我便問他們:“統計圖各是按什麼分類標準來統計的?學生深刻體會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這一練習透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知識得到了運用,能力得到了鍛鍊,並體會到分類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這一節課評價時,採用了小組內自評和小組間互評的方式,學生來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穫和表現。在交流評價的過程中由於讓學生自主交流發言,學生的積極性較高,收到較好的效果。

篇三:分類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在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透過具體操作,掌握分類的方法,體會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

2、嘗試運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數據的結果記錄下來,感受圖表的簡潔。初步養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3、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中,體會分類與整理的目的和作用。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一些分類方法,讓學生思考得出一些分類的規律。教學難點: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化,會自定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們的生活實際着手,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努力讓學生在一個生動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快樂中去學數學。

課的匯入,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一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整堂課我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首先我問: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老師更方便佈置教室嗎?問題直接拋給學生,他們開始思考解決的方法。接着我讓學生親自去動手操作,所有的結果,不是我告訴他們的,而是孩子們透過實踐所得出來的結論,讓學生們對於《分類與整理》理解得更加透徹。

剛開始時,我帶着孩子們一起來分,問:這個氣球應該擺在哪?

然後請學生上來擺一擺,透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緊接着向學生提問: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多,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好?然後加深難度問:怎樣可以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多,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好?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解決的方法,從而介紹象形統計圖這個概念,並且要讓學生明白爲什麼要這樣擺,這樣擺有什麼好處。讓學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結構到有結構,學生們就更容易掌握這個知識點。

緊接着,我讓學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類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和探究能力,這樣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分完後,就請兩位學生上臺合作擺出他們的分類結果,並將他們所擺出的結果進行說明。這樣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馬上對於所擺出的結果進行反饋,誰最多,誰最少?然後讓學生提問。透過這樣的過程,又將用數學納入到了分類與整理中,讓學生學會從分類與整理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當然,新課授完後,要進行練習鞏固,這個鞏固的過程也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實踐。這堂課纔算真正的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標,解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最後可以提出一個拓展性的問題:如果把咱們班學生分成兩份,可以怎麼分?孩子們給出很多我都沒有想到了而且合理的答案,真正的將數學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學會去探究生活中數學的美。

標籤: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