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aoe課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aoe課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aoe課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aoe課文教學反思1

aoe是一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有三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單韻母a、o、e配有一幅鄉村的美景圖。第二部分是聲調符號和a、o、e三個單韻母的四聲。第三部分是a、o、e的書寫格式及筆順。雖然學生對這三個字母已經認識,而且也會讀。但在教學這三個字母時,我仍重點是放在音、形和書寫上。

教學a、o、e的發音,首先是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入手。利用插圖學習a、o、e的音,重點是指導發音的方法,自己做好示範,在學生觀察、模仿的基礎上反覆練習發音。爲幫助學生記憶發音方法,把每一字母編成順口溜。例如,“張大嘴巴aaa,攏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告訴學生髮單韻母aoe的音時,口音不能動。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a和e的形,教學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圖與字母形狀相似的部分。例:a的字形與那小姑娘的頭部相似。e的字形和大白鵝美麗的倒影相似。由於每個學生對拼音字母的形狀、發音都有自己的理解,記憶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再讓學生說說其他的好方法。聲調教學,首先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第一聲起音高高一路,平,第二聲由低到高往上升,第三聲先降然後再後揚。第四聲從高降到最底層。然後再例用圖畫幫助學生學習這三個字母的四聲,用手勢表示,幫助學生掌握四聲的變化。最後練讀四聲,練習時,先按順序讀,再變序讀,最後引導學生聯繫日常生活用語,藉助漢字的讀音幫助讀準四聲。由於第二聲和第三聲比較難讀,要進行對比讀。

學生雖然在幼兒園裏已學過這三個字母,但由於經過了一個暑假,難免有所遺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仍要指導學生的書寫格式。指導學生書寫先讓學生認識四線格,觀察a、o、e在四線格所佔的位置及書寫時的筆順。

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了認真的指導,學生進行了反覆的訓練。但是在反饋過程中,仍有不少學生書寫時筆順不正確,讀四聲時,聲調第二聲和第三聲沒讀準。因此,仍要加強四聲的讀法,強調書寫筆順。

aoe課文教學反思2

“aοе”是拼音教學的第一課,這是剛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所接觸的第一堂漢語拼音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會單韻母a、ο、е(會讀、會認);把三個單韻母與知道的字相聯繫,體會字母在音節中發音;讓學生觀察、瞭解字母在四線格中的位子。其中,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發音方法,這無疑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這節課,我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發現字母的發音要領,字形教學既重視和生活實際相聯繫,又採用了學生喜歡的編兒歌的方法,使學生準確地掌握了字母。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公雞叫,學白鵝唱歌,背古詩《詠鵝》,叫阿姨。使學生初次感到拼音字母所標識的語音就在生活語言中,繼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單韻母α的發音方法及字母的形狀,最後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剩下的兩個字母,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學生初次學習拼音就感受到了它的樂趣,對今後拼音的學習是非常有好處的。

aoe課文教學反思3

《aoe》是漢語拼音的第一課,上好了第一課,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生今後學習拼音的興趣。反思第一課的教學,學生的興趣比較濃,注意力也比較集中。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匯入激興趣,讓課堂學習置身在童話背景中

拼音教學容易枯燥乏味,加上一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易接受直觀生動事物等特點。因此要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拼音樂園去學習。上課伊始,我先跟大家介紹了學好拼音的重要性,接着,我利用童話故事把學生引入學習中:“今天,老師帶你們到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去認識一些新朋友,那就是拼音王國,你們想去嗎?拼音王國住着三大家族:韻母、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今天我們先到韻母宮去認識三個單韻兄弟。看,他們都藏在了這幅圖裏呢。”(課件出示)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將拼音字賦予了生命,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二、利用情境圖,讓拼音教學化難爲易。

課標指出: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教學反思《aoe教學反思》。教師要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經驗,使教學化難爲易,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學生低年級的教材,每課都配有畫面優美的情境圖。教師利用好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啓發學生學習,就能使拼音教學化難爲易。如:出示了課文插圖後,老師問:“在這個美麗的小山村裏,你看到誰在幹什麼?生:“一個小女孩子在學唱歌。”師:“她是怎麼唱的?”“張大嘴巴”。教師帶着學生學着小女孩子的樣子唱“aaa”。學生從學唱歌中,不知不覺學會了讀音。“聽到小女孩的歌聲,大哥ɑ就跑出來了。”課件演ɑ從小女孩的頭部出來。“你看的ɑ樣子像什麼?”學生很快就懂得了圖跟字形的聯繫。接下來,學生很容易就藉助圖學會了oe音和形。

三、以多樣形式,保持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單靠課件、圖片是遠遠不能讓他們保持學習興趣的。上課時要讓他們手腦並用,把遊戲引進課堂,以使他們時時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aoe這三個字母時,我讓學生一邊讀順口溜,一邊用手做動作:“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透過做動作強化了對發音口型的記憶。然後,教師就跟同學做“猜一猜”的遊戲,老師擺好口型,學生讀出音來。在學習四聲時,我讓學生邊讀邊伸出食指比劃四聲,幾次下來,學生就能較快地區分清四聲了。檢查學生對字母是否掌握,通常我會讓大家玩“開火車”遊戲,這時學生總是會興味盎然地高舉小手,積極性很高。

四、及時肯定,增強學習興趣。

小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表揚,有時可能一個讚賞的眼神,一個輕柔的撫摸,一句激勵的語言。如上課時,我跟同學們說:“譁,你們真不簡單,第一次上課,就這麼會聽課了。”學生一聽,更認真聽講了。有時,課上了一會,我會突然指着一個同學說:“這位同學真厲害,這麼長時間都能堅持坐得這麼好,我真佩服他。”其他沒坐好的同學聽了,也趕快挺直了腰。一節課中,只有不時給學生注入“”,才能讓學生長時間保持學習的興趣。

aoe課文教學反思4

對於已經上過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說,這些拼音他們都已經會讀了,因此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在《aoe》的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中掌握知識,教學主要顯示幾個特點:

1、利用故事,創設情境 從圖入手,我先把aoe情境故事放給孩子們聽,讓他們自己發現故事中出現的拼音寶寶。而後在根據課本上的圖讓孩子們對這三個單韻母有所認知。如,第一幅圖:小女孩張大嘴巴發出的聲音就是字母“a”的音。張大嘴發“a”要響亮。這樣初入學的兒童易於接受,知識給的很自然,重點觀察小女孩的頭,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記憶。

2、藉助兒歌,識記字形 兒歌由於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我們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爲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aoe”時,教學朗讀兒歌:“弟弟張嘴aaa,幼兒園裏把歌唱。大公雞,o o o,清晨起來練唱歌。河裏遊着大白鵝,伸長脖子eee。”

3、聯繫實際,掌握四聲 抽象、死板地給學生講,什麼是四聲,學生很難理解,就算老師反覆示範四聲的朗讀,效果也不會很好。我認爲;最重要的是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故事正好是學生最喜歡,最願意接受的方式。我覺得課本中的圖畫很直觀,一方面是用小狗走不同的路線,像四聲的形狀,學生一目瞭然,一下子就能把四聲記住,同時,我邊講還邊讓學生比劃四個過程(四聲),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掌握了四聲的寫法。另一方面,我讓學生想一想,小狗如果是騎車走這幾條路線的話,會是怎樣的,他們會說上坡的時候比較費力,但是三聲上坡又下坡更費力一點,有一點陡,讀三聲的時候就像是車子抖動了一樣,這樣他們很快就掌握了三聲的讀法,目的也是爲了滲透四聲的發音方法。所以,我試着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讀四聲。 不足之處:以爲孩子們都會,所以進度很快,沒有照顧到沒學過的孩子,由於學生的學習程度不是一樣的,有已經學過的',但也有沒有學過的,導致有部分學生書寫不是很漂亮,不是很規範。於是在以後的拼音教學上,進度要適中,要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學生第一次接觸描紅和在四線三格本里書寫字母,因此老師的教學需紮實和有效。還有一點就是讓學生看老師範寫的時候,一定要使學生養成擡頭看黑板的習慣,在該動筆的時候動筆。

aoe課文教學反思5

《aoe》是一年級孩子的第一堂拼音課,經過精心的設計,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孩子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思這堂課,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伊始,我就面帶微笑地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老師就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黑板上畫一座城堡)拼音王國裏住着許許多多的拼音娃娃,我們今天要先去認識最最可愛的三個孩子。你瞧,他們來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將拼音字母擬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枯燥無味的拼音字母的距離,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紛紛很有禮貌地和aoe打招呼,課堂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自主發現,享受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課堂上,我說:“三位朋友特別想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就偷偷地躲到畫中去了。小朋友們,快點仔細找找,你發現誰啦?”一石激起千尺浪,學生馬上主動地去觀察書上的插圖。不一會兒,小手如林,個個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班裏的同學呢!這一環節的設計,就順應了孩子的需求,誘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透過自己去發現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再加上老師的激勵表揚,從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三、互動探究,激發思維

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課堂教學不在於老師講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適時激起孩子的思維,用知識本身的力量喚起求知慾望,給孩子施展才能的機會,給他們最大的自由空間。課中,“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嗎?想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很快編出了順口溜:“眼珠圓圓,ooo”“雞蛋圓圓,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的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到了無限張揚,創造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相信他們一定回放飛可愛的童心,給你一份驚喜的。

四、遊戲活動,愉悅課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保持,我們要盡一切所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們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玩,在享受課堂。本課中,我設計了一些遊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鞏固,在鞏固中玩,使孩子學得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整個課堂瀰漫着一種輕鬆快樂的氛圍。

五、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儘量把目光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讀,小組讀,小老師教讀等多種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節課是我對新課標精神的初步實踐,以後要更進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