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1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學習科學課程,有利於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這樣就意味着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種子埋藏在土裏,只是具備了發芽的內部條件;只有當它感受了陽光的溫暖纔會發芽!我們要做的就是使學生感受到我是課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這對學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學反思《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

三、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提問題的訓練,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動的起始階段。

2、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

3、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的方法。

5、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組織好探究後期的小結,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以上幾點,只是本人的一點點粗淺體會,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學者必須重視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2

上課開始,我採用複習舊知的方法引入本課的重點,即:上節課我們根據生活經驗和平時的觀察,推想鐵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生鏽?課後你們是怎樣設計實驗探究的?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情境,並且產生了強烈的彙報、交流慾望。當教師對他們實驗的認真、觀察的仔細、表達的流暢表示讚賞時,可想而知他們會是多麼的高興;當他們從各小組的彙報交流中自己得出鐵在有水、有空氣的條件下容易生鏽時,那種透過自主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更是溢於言表。

由於學生實驗的`侷限性,在驗證鐵在有水的條件下是否生鏽時,學生的發現是鐵在有水的條件下容易生鏽,這與實驗室裏正規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相反的,這其中的原因讓學生透過自主閱讀課件中的小資料去揭開這個困惑,遠比教師直接告訴他們有價值。另外,除了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的鐵在有水、有空氣的條件下容易生鏽的結論外,還有一些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原因,如“水中有鹽,鐵器表面粗糙等”,這些小資料的閱讀,意在讓他們學會對資訊進行處理、分析、從而提煉出有效資訊的能力。然後,教者抓住資料中“鐵生鏽後就會爛得更快”這一重要資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鐵生鏽有什麼危害?”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知道的並不多,於是我讓學生課前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查閱,瞭解了更多的鐵生鏽的危害。

鐵釘生鏽了教學反思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解決問題。瞭解了鐵生鏽的危害,那麼應該怎樣防止鐵生鏽呢?這一問再次激發了學生探究的心理。知道了鐵生鏽的原因,學生很快就能想到要防止鐵生鏽就必須讓鐵與水、空氣隔絕。可以採用哪些辦法呢?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大都能想到擦去鐵器上的水,用油漆覆蓋等。爲了深化認識,我再次設疑:既然這些防鏽辦法都是爲了讓鐵與水、空氣隔絕,那麼爲什麼不採用同一種防鏽辦法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對學生的思維又是一個大考驗,學生只能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自己的猜想,究竟是什麼原因,又會勾起學生的好奇心。

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實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的科學探究程序,不僅透過自主探究知道了鐵生鏽的原因,培養了動手能力;還能透過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瞭解了更多相關的資訊,提高了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分析資訊的能力。在以上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還注重引進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機制,靈活運用教師觀察、啓發式談話、等多種方法,透過學生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形式,瞭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並運用語言和體態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做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激勵者。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3

《研究透鏡》一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教材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介面上發生彎折。

2、能透過研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

3、透過製作簡易望遠鏡,能提出更多與自己研究的有關透鏡的問題。

我首先直接切入本課研究主題。複習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體會反射回來等知識,提出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會發生什麼現象呢?孩子可能會猜到會穿透過去,哪光的行進路線會改變嗎?從而引入今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從形狀到放大、聚光再到成像的性質。在研究聚光性質時,我使用了“光束進行盒”,讓學生的研究有依據。最後,在研究完放大和聚焦的性質後,我提問透鏡爲什麼會產生這些神奇的現象的呢。這是爲了和前面呼應,總領全課,也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光行進過程中穿過透明物體後會改變行進路線。

整節課顯得意興盎然,學生十分感興趣,我自己感想也很多。如果一節課沒有好的開頭,必然使學生感到平淡無奇,興趣索然。而學生一旦對開頭髮生興趣後,就會覺得其樂無窮。因此,我認爲一節課有個好的、利於激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又有一定深度的、能夠引起學生思考的開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本節課的開頭設計了:

1、複習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怎樣行進的。(直線傳播)讓學生在頭腦中重新有這個印象。

2、複習光行進過程中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會發生什麼現象。

3、提出那麼光射到透明的物體上呢,引起學生思考。

4、思考後讓學生觀察放入水中的物體,引出折射的概念。

5、透過適時提問引入本課的學習活動。這裏的教學設計很顯然有一定的深度。在有趣之後又提出新問題,讓學生帶着興趣思考更深一層次的和本次教學活動相關的內容。在思考後透過演示,再次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帶着興趣一直到整個課堂教學中。這裏透過思考-激趣-再思考-再激趣-再思考,層層深入,把學生很自然的帶進了一個從未知引進新知中。這也是在幾次教學設計變動過程中,我始終使用這樣的開頭的想法。透過實際的教學活動,驗證了這樣的引入方法是實際可行的,效果也是較好的。

而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爲了尋求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和過程。透過幾年來不同的方法改進,不同的上法,我深切感受到“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本課中關於凸透鏡和凹透鏡是否聚光的特點,雖然比較容易發現,但其原因是光線的行進路線改變了,卻比較抽象、單調,這樣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設法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單調的材料生動化,不斷激發興趣。所以,在教學新授部分經過幾次改變後,我選擇了“光束進行盒”來解決這個問題。

總之,要上好科學課,教師就要依據科學,努力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之間架設橋樑,讓學生髮現科學課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並在愉悅中獲取知識。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