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1

本課講述了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透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啓發學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並透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着、機智過人的品質。所以,這節課中,我將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而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是本課的難點。

對於“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孩子們並不陌生,課文內容相對來說,也較爲簡單,學生透過朗讀都能將內容說出來,因此,在課的一開始,孩子們就告訴我: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救小夥伴的故事。但是突破課文的難點,也並非容易。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根據一年級的學生特點,我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向學生提出問題:“有個小朋友爬上假山,怎麼會掉進大水缸呢?”請你們讀讀課文,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學生就從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學生很快便找到了答案,是因爲玩時不小心纔會掉下水缸的,也有的學生就對前面的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了延伸,他們說:“是呀,所以我們要聽老師的話,玩耍時要時時小心,要注意安全。”厲害!想不到學生會這樣回答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

之後,我又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提問,並且讓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演,模仿司馬光的動作,同學們都表演得活靈活現,他們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而且讀起課文來也是有聲有色。我想,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輕鬆地理解了課文,而且也掌握了課文,突破了難點,又完成了教學任務,從而使他們更深刻地瞭解了司馬光,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鬆地理解課文並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麼會掉進大水缸裏呢?請你聯繫這一段的內容說一說。”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接着學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爲玩時不小心纔會掉進大水缸裏的,有的同學更能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纔不會掉進水缸裏,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幹什麼?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話音剛落,可愛的薛洋同學立刻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3、透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裏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裏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透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3

對於“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孩子們並不陌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孩子們就告訴我: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救小夥伴的故事。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於這個教學目標,透過朗讀感悟,很容易就能達到。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是本課的難點。如何完成這一難點教學呢?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操作的:

一、讀一讀、演一演、問一問

圍繞“課文中司馬光是怎樣救掉進缸裏的小朋友的呢?”這一個問題,先讓孩子們找出有關“怎樣救”的段落。讀一讀,畫出“怎樣救”的句子,點出重點詞語。(“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接着讓孩子們表演體會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看誰把司馬光的表情、動作演得像。

再讓小朋友讀第5自然段,啓發引導小朋友對司馬光“怎樣救”小朋友的表現提出問題,如,司馬光爲什麼“沒有慌”?當時他會怎麼想?他怎麼會知道“舉起一決石頭,使勁砸那口缸”?石頭是哪裏來的?爲什麼要“幾下子”把缸砸破?等等。使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有充分思考的餘地,培養學生逐漸養成會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對司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險時“沒有慌”,沉着冷靜,急中生智,動腦筋、想辦法,化險爲夷會有更進一歲的理解。

然後,引讀第5自然段,說說你從司馬光的表現中明白了什麼?你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讓學生從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說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見。

緊接着引讀第4自然段,思考當看到一個小朋友掉進大水缸裏。別的小朋友是怎麼辦的?

最後,透過小組對比讀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馬光、掉進缸的小朋友、別的小朋友,再說說“都慌了”和“沒有慌”的不同結果。

二、思考、想象、設計

你認爲還有什麼辦法能救掉進缸裏的小朋友?這裏可讓學生充分地想象,允許學生設計出不同的辦法如——找樹枝伸下去讓掉進缸裏的小朋友拉住樹枝衆小朋友再一起拖;用繩子等等。只要理由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給予充分肯定。

三、擴展活動

在學生已充分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加上一些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動腦筋解決,如: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麼辦?熱鬧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麼辦……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張,要積極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4

這也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它的起因,經過以及解決的方法。那麼我也主要是從心理活動方面作爲切入點。

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就是,水缸爲什麼會危險?學生們往往只是抓住一個特點:大或者是裝滿水。很少有人能夠一次就將兩個特點全都講出來,練習起來看。這個就是他們目前的分析課文的一個很大的毛病,總是比較片面的看問題,不會綜合各方面的資訊,從整體看問題。於是我就引導他們先從單一的一方面看,只有大,小朋友掉進去纔會淹沒,纔有危險;只有又裝滿,水缸才顯得那麼危險。這樣一說,他們都會有恍然大悟的表情。

接下來,我們又主要圍繞個個人反映來讀書。我問其他小朋友的都做什麼啦?孩子們也是對單獨的表現找的比較準: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我又問書上用了一個此概括是什麼呀?這下子就瞎找了,後來好不容易纔找到慌。

現在,全班分析課文的能力相差的比較大。有的能力很強的,他們喜歡願意動腦筋去想我提出的問題。而同時也有一些人,根本就不思考,有時喊到他們回答問題就會很木吶的站在那,有時是不會,有時看得出來就是不願去想了。以後一定要想辦法將這些人大積極性調動起來。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5

我們做語文教師的,應當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蘊含的創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在教學《司馬光》這一課時,我感覺閃光點就在小朋友討論如何救那個小孩,大家的積極性最高,參與意識強,好勝心也強,爲了證明自己比司馬光更聰明,都踊躍發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儘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着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它燃燒起來。

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透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6

這節課我像往常一樣,根據課堂設計,按計劃朗讀課文《司馬光砸缸》。當孩子們讀完課文以後,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看着,說着,一直到把這一課的生字全部學完。我讓學生同桌相互講一講這個故事,大家開心地講了起來,看着他們,我想這一節課的計劃不就泡湯了。就在我猶豫不決時,孩子們像突然長大了似的,自己已經安靜了下來,那神情是少見的。這時,我按原計劃檢查學生的接受情況時,發現孩子們掌握的非常好,每一位同學的回答都是那麼完美無缺,有些同學的回答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自習課上,孩子們在做練習冊時也做得比往常好。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麼問題?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接受新知識。我這堂與原計劃完全不同的課,由於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按照學生的意願展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特別積極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透過這節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造力。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7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有利於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課文淺顯的語言,爲我們展現了一個沉着、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爲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在課文學完,我設計讓學生討論:

1、從司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麼?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麼好辦法救那個小朋友嗎?

3、假如你身邊發生了意外的事,你會怎麼辦?

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8

《司馬光》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透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這是一篇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文章,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對司馬光的瞭解,並且引導學生想一想這篇文章會寫有關司馬光的什麼事情呢?學生紛紛說,司馬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放手讓學生盡情地投入到文章的朗讀當中,首先讓學生自己讀、同位讀,同時還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認真讀,想象讀等等,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增強了對課文內容的瞭解,透過司馬光與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現,能夠感受到司馬光的確是遇事不慌張,沉着冷靜處理問題,最終能夠將落入水缸中的小朋友就出來。接下來繼續提升同學們的朗讀能力,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進一步讓學生內化自己的思想認識。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由於過於注重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學生的課上的寫字時間略顯不足,尤其是對於個別寫字稍差的同學,他們寫得不夠好,並且寫字速度稍慢,課上沒有寫完,因此就缺乏老師的指導,只能再另外找時間進行檢查,今後要做到課堂的`高效性。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9

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簡單地理解課文並掌握課文資料,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在介紹完司馬光後,看圖學習了故事的開頭,研讀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看着圖猜猜哪個是司馬光,並說出你的理由?”

學生開始行動了,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就高高的舉起來了。學生都找到了答案,穿紅衣服的小男孩是司馬光,而要讓學生說理由時,學生又變得支支吾吾了。我沒有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再去讀讀課文,找找答案。過了一會兒,有幾隻小手舉了起來。我請了一個女同學,她說:“因爲課文中寫道‘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馬光沒有慌’。”我肯定了她的說法。

這時,我看到還有小手高高的舉着,他說;“因爲是司馬光砸的缸,他就在缸的旁邊,所以,他就是司馬光。”我表揚他會讀書,會思考。這個環節能夠說進行的很順利,學生說的也很好。接下來,研讀“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時,令我沒想到的狀況發生了。

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在讓學生模仿小朋友們慌了的表現時,“嚇哭了”做的很好,也很投入;而讓學生做“叫着喊着”時,第一個男同學說:“快來人啊,有人掉進大水缸裏了。”他在說的時候,聲音很急,把兩隻手放在了嘴邊,做喊的樣貌,能夠說模仿的很像。這時,我卻聽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聲音。

於是,我立刻進行了引導:“有一個小朋友掉近水缸裏了,這個時候,你站在旁邊會笑嗎?”同學們紛紛搖頭。“如果你在旁邊,你的心裏在想些什麼?”有小朋友說:“啊呀!怎樣辦呢?”有小朋友說:“得立刻救他,要不然他會死的。”我及時進行了補充“這個時候,大家的心裏都很着急,不可能會笑”。

教室裏又恢復了平靜。我又請了第二個學生來模仿,這個學生模仿的更像,大聲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讓學生自己進行了叫、喊的嘗試,我留意了一下學生的表情,我看到還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絲的遺憾。

在課堂上,雖說我努力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學着叫、喊,透過主角互換,體會當時花園裏的小朋友的慌亂;在出現意外狀況時也進行了引導,可還是有學生卻它當成了一種遊戲,對同學入情入境的模仿報以的是轟笑,我們的學生到底缺失了什麼?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10

《司馬光》教學反思《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教學時,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說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用心主動性,有意鍛鍊孩子們的表達潛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爲一件快樂的事。

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樣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於時間倉促,我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說找梯子的,也有說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我和孩子們一齊推敲此辦法的可行性,有的說,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還有的說幾個小朋友疊在一齊,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透過這節課教學,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訓練應豐富多彩,就應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用心思考,展開想象,大膽創新,展示個性,這樣的課堂纔會更有生命力。

拓展訓練,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用心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潛力的構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麼問題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就應尊重學生的選取,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理解新知識。按照學生的意願展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個性用心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透過這節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造力。

課文《司馬光》的教學反思11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請幾位小朋友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時候誰在哪裏幹什麼。部分小朋友在初讀課文時就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使得小朋友熟練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我這裏犯了一個錯誤,我提的問題是把兩句話合併起來說,這樣的問題毫無必要,在師傅那邊受教了,以後要注意這一點。第二自然段中,主要強調別的小朋友在遇到危險時着急的動作表情,朗讀時要注意讀出着急的感覺。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對這句話進行表演,指名學生上臺表演司馬光砸缸的情景,注意“使勁”、“搬起”這幾個詞語,小朋友們舉手非常積極,表演得也很到位。最後總結課文,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裏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本課的教學我沒有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理解課文,這是很大的一個失誤。我仍然存在諸多不足,經過本次師傅們的指點,我學會了很多細節問題的處理,在教學課文前一定要深入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才能將課文講通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