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多媒體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多媒體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多媒體教學反思15篇

多媒體教學反思1

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反思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各學科中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爲現代教學的一個十分必要的教學手段。資訊時代的到來,孕育着教學手段改革更新,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直觀性、靈活性、實時性、立體化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然而,在我們爲資訊技術的不斷更新,教學工具的不斷更新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歷史科的學科特點,從學生、學校、課文的實際出發,防止走向多媒體教學的誤區。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學生的心理——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學生是否學好本學科的基礎,爲此,我們在做課件時,必須顧及到這一點。不要以爲在課件中多些圖片、視頻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於是乎,竭盡所能搜尋大量圖片和視頻資料,把課件做得“花枝招展”,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一個或幾個課件上。固然,必要的視頻和圖片、聲音,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過分強調這些則起到了畫蛇添足的負面效果,尤其是那些毫不相干的資料,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反而導致學生只顧新奇而分散注意力,導致教學中主次不分,喧賓奪主。要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決不是靠課件的花俏所能帶來的,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正確引導,靠教學內容內在的深刻性和啓發性以及問題的編排、情景的設計、學生參與活動等等。只有把課件中的情景畫面透過剎時的興奮轉化爲思維的轉化,知識的昇華時,纔算的上是一個成功的課件和一節成功的課。

二、提高教學反饋資訊,實現教學資訊的互動是作好教學工作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翻新教學方法是取得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做好教學反饋則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運用科學的提問方式去反饋學生資訊,我們更需要把教學看成是與學生交流思想的一個過程,更應該看成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門藝術,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yes”,或“no”。對學生正確的回答,除了及時給出恰如其分的表揚之外,還可能追問爲什麼?能否把這個結果加以引申?這些都是簡單的“yes”或“no”達不到的。

三、歷史教學決不是簡單的填鴨式教學,不斷創新課堂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制勝法寶,我們可以透過講故事方式吸引學生,透過各種遊戲來達到在遊戲中學會知識,可以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是歷史課成功與否的重中之重。

四、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爲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個十分便捷的手段,但要注意不要把計算機當成書本再現的替代品。把舊式的“照本宣科”再次重演。這種搬運工式的教學不考慮創設富有啓發性的教學情景,不考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注意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是簡單的把書本知識投影到屏幕上,計算機完全成了課本搬家的電子書,無非是把課本上的內容照原樣搬到計算機屏幕上,再讓學生把屏幕上的內容抄到筆記本上。按照課件中的內容簡單讀一遍,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因此,將多媒體計算機作爲黑板、投影,甚至課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會造成“現代化教育”的假象。令學生十分反感,也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大敗筆。所以更新教學技能,錘鍊書本知識這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我們需要把書本中沒有的故事、視頻、圖片搬上屏幕,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我們更需要把書本中的重點知識錘鍊出來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在我們創設的情景中去感受所要學的知識,並能牢牢記在腦海中。

五、歷史教學過程是對歷史事件的一個再現和反思的過程,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強調學生從情感上、思想覺悟上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所以,我認爲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透過多媒體提供的圖片、視頻、故事讓學生去反思,去領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決不能只是爲了考試而教學,把一大堆題搬上屏幕,嚴重製約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現代教學更強調對學生的引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更突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媒體之間進行資訊交換與傳遞的過程,在教學之前教師的備課活動十分重要,對書本知識重難點的把握,對學生心理活動的掌握,對相關資料的編排,都顯得尤爲重要。一堂成功的多媒體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授課的內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編制適合學生實際和有特色的教學軟件,選準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作用時機,講究實效,緊緊把握歷史教學的一條主線——讓學生學會用歷史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讓學生去感悟歷史,提高覺悟。所以優化課件十分重要,哪些知識點必須突出,哪些歷史事件透過哪些精練的資料去陳述、鋪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不該用時就不用,該少用時不多用,使製作出來的教學軟件能激發學生的無限遐想和創新思維,爲學生營造一個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空間。

在教學資訊化日趨普及的今天,我們在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如何去用活我們手中的機器——計算機,一定要走出新教材老教法,新工具舊路子的怪圈。

多媒體教學反思2

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我們的社會已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人們的行動、生活、思維方式都將隨着這一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而發生深刻的變化。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不僅是資訊技術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而且必將引起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

隨着素質教育在常規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作爲一個全新的教學手段,正出現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在音樂課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能貼近學生心理髮展水平的最佳狀態,能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並能更好的使之與生動的教育技術相結合。現將筆者近幾年的點滴體會梳理如下:

一、借用客觀音響,開啓感知音樂之門。

增大資訊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多媒體能增大音樂課的資訊量,拓寬音樂課的天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讓學生聽一些客觀的聲音,使其感覺到這些聲音的高低、強弱、明暗。然後再聽各種各樣的聲音,感覺它們在你平靜的心湖激起怎樣的漣漪。

1.百鳥林中爭鳴,聽後感覺是歡愉?是清新?還是聯

想山中行旅的心境?

2.秋雨打窗聲,沙沙沙沙,那均勻不斷的雨聲,你想

到了什麼?

3.山中小溪的水流聲。丁丁冬冬。。。。。。明亮的音色錯

落有致。

4.夏日的滂沱大雨及沉悶的雷聲。。。。。。

這些音色並未告訴我們什麼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種情緒:不安、興奮、歡樂。然而他卻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極深的興趣,感知音樂的大門也隨之敞開了。

二、透過媒體,欣賞範唱。

範唱是唱歌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範唱得好或不好直接影響到本課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假若由教師範唱,無論廠多好,也是一種獨唱,唱不出氣唱的效果。我將北京市青少年宮少兒合唱團演唱的這首歌的磁帶放出來讓大家心上。透過欣賞,再來練唱這首歌時,效果令人滿意。

三、透過媒體,輔助分析講解。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首優秀的少兒歌曲。幾乎從五六十歲的老人到十來歲的紅領巾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詞和優美的旋律。我多次教過學生唱這支歌。過去教時,一本書,一支粉筆、一架琴,學生很難進入一種美的意境。近期來,再教這首歌時,我藉助媒體,首先嚴是迷人的畫面:在平靜的湖面上,一隻一隻小船滿載紅領巾,輕巧蕩着的雙槳、湖面上盪漾的微微波紋、優美的歌聲揚起來了。。。。。。一幅迷人的畫面將大家的情緒激發起來了。我讓學生一邊看一邊分析歌曲:第一樂段爲副歌二部合唱。全曲用錯落有致的節奏、悠揚起伏的旋律,淋漓盡致地從一個側面表現生活美,表現新中國少年兒童的幸福。

多媒體教學反思3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選讀課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教學這一課讓我對如何解讀教材,如何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反思本節課的教學經歷我有以下收穫:

一、全面深入解讀教材,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這篇說明文簡要介紹了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到多媒體的運用的基本情況,展示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和燦爛前景,內容平實,語言樸素。全文共6個自然段,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初讀教材作者的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撲面而來,細讀文字作者不僅運用了這兩種說明方法,還綜合運用了作比較、作引用、列數字、作詮釋等多種說明方法介紹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有關知識,將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這一高精尖的電腦知識介紹得簡明形象、通俗易懂。五年級的學生對說明文的文體並不陌生,對打比方、舉例子、列數字等說明方法也能有比較準確的認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在於讓學生認識各種說明方法,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其表達效果,並學習運用一些說明方法介紹事物。

全面深入地解讀教材爲教師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提供了依據。因此,我設計的教學重點難點爲:引導學生體會並初步運用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作引用等說明方法把事物介紹得簡明形象、通俗易懂。

二、合理整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簡約高效。

爲使教學應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教學時我重點選取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作引用這四種基本說明方法引導學生加以體會。在內容的安排上我把它們進行了恰當合理的整合,將這四種說明方法歸結爲“兩比兩引”,“兩比”打比方、作比較,“兩引”舉例子、作引用,這樣使教學安排避免了簡單地重複,更便於老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教學中我採用教扶放的教學模式,將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相結合。教師重點教學一二自然段學習“兩比”,學生自主探究3—5自然段體會“兩引”;教師重點指導體會一句話的表達效果,學生自主發現其他寫法相同的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樣合理整合教學內容使得教學過程簡約而又高效。

三、靈活多樣教學形式,巧妙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注意力時間短,而說明文這一文體特點又具有比較嚴謹、科學準確的特點,可能對小孩子來說不是特別感興趣,爲了彌補這一點我調用了各種適合孩子的激發興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40分鐘課堂上充分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讀的方式上我不僅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還採用同位對比讀、師生接讀、學生表演讀等多種讀的方式,設計了“快速搶答”的教學環節,設計了給電腦設計“電腦名片”等教學環節,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四、資訊技術創設情境,充分體現語言運用。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體現語言文字的運用。我重視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將資訊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給學生創設學語言用語言的情境。我編輯了體現多媒體電腦創造“未來生活”的小視頻,小視頻中展現的未來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神奇的變化,讓學生耳目一新,給學生帶來視覺衝擊和精神享受,有效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願望。教師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說明方法運用於學生的語言表達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回顧本節課我在資訊技術的運用和教學理念的實踐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也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今後我將繼續探索不斷實踐讓我的語文課堂煥發新的生機。

多媒體教學反思4

《我做製片人—校慶多媒體短片的創作與鑑賞》一課以爲慶祝楊仙逸中學80週年校慶製作紀念短片爲載體,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經歷了多媒體創作的整個過程。透過交流與探究,創設良好的情境誘導學生參加課堂活動,並使之進入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

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充分的活動時間,排除學生學習的被迫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教師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暢通的資訊渠道,指導學生在小組內,班級內交流資訊,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教師製作了ASP動態評分網頁,透過小組展示作品,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及時地、科學地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並在評價中不斷完善,讓學生在反思中進步,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力得到了發揮,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充分體現了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中的要求:”在資訊技術素養的培養方面,以打造基礎提供人生髮展的基石爲要旨。在技術能力培養方面,不片面追求技術的‘深’,而是結合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綜合反映資訊技術應用發展和適應的前沿動態,以激發學生對新技術追求和未來生活的嚮往。”

多媒體教學反思5

目前我校教學條件很好,每個教室都配備有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而對這一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目前卻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

第1種聲音:幻燈片一張一張地放過,導致多種不好的負面結果,教師變懶了,不用寫板書了,這樣一節課完了,學生會很難對本節重點形成直觀印象;

第2,幻燈片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會過於程式化;

第3,有些近視的學生倒黴了,一個教學班那麼多人,教師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坐在合適的位置上,比如坐在前排較旁邊的學生可能看不太清課件,而學生又長於沉默,長此以往,學習肯定會受到影響;

第4,本校多媒體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它佔了半塊黑板……

第2種聲音:多媒體輔助設備,可以更具形象直觀性,特別是涉及圖形或可以用動畫演示的知識,利用多媒體,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並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2,多媒體由於是預先設計好的,可以更快捷地出示每個問題,並且適時地呈現答案;

第3,對於某一個知識,教師可以用教鞭指着課件說,使每個學生更注意力集中,並明白說哪裏,說什麼,而傳統教學中教師說、學生看着課本聽,對於悟性差的學生還可能不知道說哪裏的知識;多媒體輔助設備還可以將大量的資訊快速地呈現給學生,更高效………

總之,有持肯定意見的,也有持否定意見的,所以出現了2種不同的課堂景觀:持肯定意見的,幾乎每節必用多媒體;持否定意見的,幾乎不用多媒體,那麼先進的多媒體自然成了一種擺設,

下面我從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切身體會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我校是3年前才實現了班班多媒體,剛開始我就不會使用多媒體,在一次學校突擊檢查中,趕鴨子上架,突擊學習,終於學會了如何使用多媒體,剛開始使用,也覺得課件的使用還不錯,幻燈片一張張過去,容量又大,又不用寫板書,不是偷懶不寫,而是覺得不用寫,因爲可以讓學生把重點方法與結論及時記到書上去,另外重點定義也都在書上,可以讓學生看着書回憶每節重點知識,直到有一節下課後我隨機問了幾個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剛纔學了點什麼,答曰不知道,而剛纔學了一個很簡單的知識,書上也有,反思原因,可能課件過的太快了,學生還未理解,好多題都已看不到了,讓我看到了幻燈片無法保留的缺點,於是又過了一陣兒不用多媒體的日子,但老覺得一節課講的題不如用課件高效,於是總結反思多媒體使用的優缺點,在使用多媒體的同時,將一些重要的知識及時保留在黑板上,另外又配合使用實物投影,將學生的作品展示上去,這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加入了獎分機制,大大增強了學生看投影的注意力,學習效果也越來越好,另外對於一些課節,我也使用學案教學法。

總之,在教學中,遵循教無定法的原則,儘量找到效果更好、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法,既不被多媒體所牽制,也不被學案教法束縛,什麼方法好就用什麼方法。

多媒體教學反思6

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爲特徵的資訊技術的發展,給當今小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改革的契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談小學開設英語課的決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確指出:這次小學英語的開設,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別是要把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來。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對未來教育做了如此的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

21世紀是網絡資訊時代,小學英語也出現了新的教學模式——網絡課。目前這種模式也正處於一個探索,完善的階段。事實上對於網絡課也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和完整的定義,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有人認爲必須整堂課都以網絡爲主,有人認爲只要某個教學環節使用了網絡就可以算是網絡課。根據觀摩的幾堂市級公開網絡課來看,都是整堂課以網絡爲主,教師事先根據教學內容製作主題網頁,然後給出學生學習的主題,賦予充足的時間由學生自主學習,在網上搜尋相關的資訊,最後透過屏幕轉播展現學生學習的成果並用網絡鄰居實現學生網上互相交流學習成果或者互評。

那麼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小學英語網絡課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第一,明確網絡課對於教師和學生的要求。

首先對於教師的技術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要上好網絡課,自己必須對網絡有一定的瞭解,知道如何在網上搜尋有關的資訊,並學會如何製作主題網頁,知道如何使用網上鄰居可以隨時切換看到各臺電腦的情況,除此之外最好還能熟練地操作一些輔助工具,比如photoshop,flash等製作相關的課件。教師要充分發揮資訊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優勢,來提高課堂效率,優化教學效果。其次對於學生也是有一定的要求。既然是網絡課,那麼學生對於網絡也要有一定的知識。學會如何簡單操作電腦,學會上網搜尋和教學主題相關的資訊,能夠在教師製作的網頁上上傳自己的練習答案,或者能利用網絡鄰居和其他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因此,高年級的學生上英語網絡課應更有效果,因爲他們已有了一定的聽說基礎。

第二,選擇恰當的主題,蒐集豐富的資料。

要上好英語網絡課,選擇主題是相當重要的,而且也有一定的難度。小學英語以聽說爲主,讀寫爲輔,教師可以選擇書上某課的教學重點作爲主題,也可以脫離書本,另選主題,但所選必須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而且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願意去學,愉快地學。確定好主題以後,就要蒐集豐富的學習資料了。教師應事先搜尋與主題有關的網站,然後把這些網站域名歸納出來,以供學生在課上使用。可以搜尋的資料也很多,包括兒歌、歌曲、遊戲、小測試、單詞朗讀、場景表演、FLASH動畫等等。事實上適合我們中國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站並不多,由於小學生的單詞量有限,不可能讓他們去國外的一些網站搜尋資料,即使是國內的一些少兒英語的網站,他們也是不能完全看懂的,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進行操作。當然有些小遊戲和小測試,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的,他們只需要簡單地操作電腦就可以達到教師的預期效果。因此,大量的蒐集工作還是需要教師來完成的,學生完成的只是小部分而已。

第三,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扮演。

在我們倡導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形勢下,我們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也發生了轉換。教師應成爲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情境、協作和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多媒體和網絡是學生在主動學習、協作探索時的認知工具,使學生有效地達到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最終達到小學英語課程所要求的各項目標。網絡課的特點之一就是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學習,一般有20分鐘左右。在這段時間裏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主題,在網上搜尋相關的資訊資料,有條件的學校可以人手一臺電腦,沒有條件的也可以是四人小組之間進行活動,教師在這段時間裏就可以走下講臺,巡視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同時可以給予指導,學生也可以對不清楚的地方進行提問,或是請教師進行評價。

第四,充分利用網絡共享資源,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

網絡資訊化教學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有很大差別的全新教學模式。多媒體網絡不僅具有各種媒體資訊處理和人機交互功能,而且實現了網上多媒體資訊的傳遞和多媒體資訊資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種理想的網絡教學環境或模擬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語言實踐;另一方面,利用網上資源培養學生獲取資訊,運用資訊,傳遞資訊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爲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學生不僅要根據教師提供的網址獲取資訊,更要學會在網上獲得資訊的技巧,學會搜尋引擎的使用。當學生搜尋到資訊後,如碰到陌生的單詞,還可以使用金山詞霸之類的軟件進行輔助學習。如學校有校園網,那麼學生還可以在BBS上進行發貼交流,使資訊進行流通,傳遞。在真實的多媒體網絡環境,教師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地整合和建立新的知識庫,擴大知識面。

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的整合教學,是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環境下,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建構學習的過程。可以使教師透過設計真實任務型活動,讓學生在完成真實任務的心理驅動下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接觸足夠量的語言材料,保證輸入量,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網絡教育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爲中心的特徵,更多地賦予學習者學習的自由,透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以及其他軟件及硬件的幫助,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探索,獲取知識,培養技能。雖然網絡對於英語教學有很大的益處,但教師也不能濫用。它只是一種教學手段的改進,並不是常規教學的全部,也並不是每一課都適用。如何進行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設計,如何根據教學目標更有效地把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運用於教學之中,使之爲教學服務,還有待更多的英語教育工作者進行研究和探索。

多媒體教學反思7

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是以全方位開放,不受時空限制,突出學生參與,使地理學科課程教學和活動課程教學同步;地理園與校園文化融爲一體;引入聲光電與地理模型相結合,創造綜合的育人效果。它使地理多媒體教學從室內走向室外,開闢了一片全新的地理多媒體教學天地。

一、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的創設意圖

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全新的地理多媒體教學環境。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開放的地理園育人環境,達到傳統封閉式地理園所無法比擬的教學與育人效果,使教學與育人同步、學習與實踐同步、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步,實現現代教育整體育人的目的。

獨特的地理園結構設計——隱性育人環境。本園以花崗岩小路彎曲鋪成廣東省輪廓圖形狀;園的中部有“中國立體地形模型”——寓意“胸懷祖國”;入園正前方有大幅“世界地圖”——寓意“放眼世界”,即廣東、深圳正走向世界;園正前方筍型標誌——寓意“筍崗中學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園內模型圖宇宙—地球—中國—廣東—深圳—寓意地理的空間系統。

仿真模擬地理環境——多媒體特色。①仿真火山:燈光顯示岩漿噴發,山頭濃煙滾滾,火山的結構和噴發過程,學生一目瞭然。②模擬垂直自然帶:以仿真植物模擬植物由山底熱帶植物→山頂苔原、冰原的整過程。③聲光電一體的中國立體地形模型:以光管顯示水流、音響模擬波濤及配樂解說、彩色立體,形態逼真。

二、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的理論依據

1.心理學依據:教育心理學認爲,人們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和學習,有兩個注意方式,即: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明確的目的,需做意志努力的主動性注意。一個人若只憑有意注意,很難長時間地對某種事物保持高度注意,很容易由於大腦皮層的活動過分緊張,精力過度消耗和體力過度疲勞而轉入抑制狀態。同時,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並不斷轉化和交替。所以,我們透過開放式地理園這個活課堂,把地理知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心中。

2.系統論依據:系統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結構決定功能。本園注重結構的科學性,形成了3個系統:①空間系統:宇宙—地球—中國—廣東—深圳;②教學系統:高中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③自學系統:觀察—思考—提問—解答。地理園把地理知識系統展開,開發了學習智力,並培養了能力。

3.資訊論依據:媒體是資訊的載體,良好的媒體才能保證資訊傳遞的高質量。多種良好媒體的組合,使信道拓寬,容量增大,刺激加強,高速達到高效。我校多媒體地理園,是利用多媒體組合教學優勢,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

4.控制論依據:把負反饋原理運用於地理園教學。它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錯誤的地方迅速、準確的作出反饋,以便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我校地理園能使學習與實踐同步,爲教師早發現學生錯誤,及時糾正、控制教學過程提供了條件。

三、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的使用效果

1.教學效果:我校地理園投入使用以來,發揮了較高的'教學效能,取得了初步成果。

①開放的多媒體地理園教學,使老師教學和學習實踐同步,達到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進行能力培養。我校地理園以其豐富的模型、標本、實物、掛圖等教具,向學生展開了一本“活”的地理教科書。我們在用園教學中,以精心組織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以加強媒體刺激激發學生觀察思考,並由教師誘導、總結、提高。例如,我們在講“天氣與氣候”一段時,把學生帶到氣象園,透過記錄多日氣壓、氣溫、乾溼狀況與天氣情況,並進行比較,使學生掌握了氣壓與氣溫的關係、乾溼狀況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學生親手記錄,激發了他們預測天氣的願望,從而,使知識的掌握進一步發展爲能力的提高。

②地理用園教學,使教師能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營造“樂學”環境。我們的用園地理教學,多采用靈活而開放的教學方法,避免了傳統課堂教學壓抑學生活躍思維的弊端。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以培養觀察能力着眼。我在講“中國地形”時,設計了3個問題:A.在模型上指出你家鄉的位置(深圳人多從國內各地來)。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找家鄉;B.它在什麼地形區上?C.仔細看看中國地形可分幾級階梯?學生認真觀察中國立體地形圖。全班同學都能說出家鄉所在地形區,多數同學找出了三級階梯,少數同學還在模型上找到了地形分界線,使教與學充滿樂趣。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以其現代化的多媒體特色,吸引許多學生課餘進園學習瀏覽,增加了他們對地理學的瞭解和興趣,大大提高了地理園的利用率,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談多媒體開放式地理園的創意和使用

③進行“用園多媒體啓發式”地理教學實驗,探索用園教學新模式。筆者在地理園使用以後,制定了周密的方案,並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經過實驗逐步形成了運用地理園多媒體的五步教學思路。如圖所示教與學的良性環路。

創設情景

設定問題

教師→地理園媒體→激發思考→學生能力提高

積極回答

促進消化

例如,我在講《中國地理》“長江”、“黃河”時,運用聲光電一體的“中國立體地形”模型,創設逼真的黃河、長江情景,接着設定問題:

①黃河(長江)流經哪幾個地形區?

②黃河(長江)落差大的地方有哪幾處?有什麼作用?

③黃河含沙量大的根源在哪裏?等等。透過音響內濤濤江水及黃河簡介,光管閃爍顯示着黃河的奔騰不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積極作答。

最後提問:三峽與三門峽都位於二三級階梯交界處,爲什麼三門峽不能建成黃河上最大水電站?把問題引向深入。透過對該問題的思考、解答,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用園多媒體啓發式教學,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資訊傳輸量大、速度快、刺激強的特點。地理園的實物、模型和聲光電裝置,爲學生提供了耳聞、目睹、手觸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增大了教的容量,加快了學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2.綜合育人效果:與校園文化融爲一體,使校園文化由常規的綠化、美化發展到知識化、現代化。

地理園的隱性育人環境營造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使其不僅是教學小園,更是育人大園。它以新穎的結構設計和深層次的內在寓意,潛移默化,滲入學生心中,促進了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以其顯著的教學效果和良好的育人環境,受到來訪者的稱讚,爲未來地理園建設向高水平、高檔次,地理多媒體教學向深層次方向發展,開闢了一條新思路。

多媒體教學反思8

在中學教學中,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語文的媒介是語言,語文教學是透過語言去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特殊教學活動,它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文字水平(語文教學大綱),使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規範、生動、有說服力。

如果一堂語文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渴望,並透過學生反覆練習,提高語言技能,這就是一堂好的語文課。某些數理化等認知學科,如果有疑難解決不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室只是形象化,直觀化,問題往往會迎刃而解。而語文學科則不同,它的豐富和複雜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因爲它的媒介(語言)是不斷髮展的,用同樣的語法和詞彙構造可以創造出許多不同言語的作品來,這不是用一個有限的畫面或一個活動的場景(即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的。

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是世上少有的,探究語言的過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語言的魅力的過程。再精彩的語言只有經過學生的思維才能吸取到營養,因此,課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任何有礙學生自由探索的舉動都是多此一舉,甚至適得其反的。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介入,卻是這個想象的空間縮小了,林黛玉、哈姆雷特只剩下電視屏幕或圖片上的一個形象了,不再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已經講學生的想象封殺,將其固定在一個模子裏,形成了“千人千面”、衆口一詞的局面。因此,語文教學應慎用多媒體,不可濫用。

多媒體教學反思9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要素,是語言大廈的基石,是英語學習的前提、基礎與關鍵。 “沒有語法,能表達的內容很少;沒有詞彙則什麼都表達不了。 ”一語指出了詞彙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可以說學生詞彙量的多少直接關係到英語水平的高低。初中階段正處於學生學習英語的黃金期,初中英語教學大綱對詞彙的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 瞭解英語詞彙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理解和領悟詞彙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的語境中的意義;(3) 運用詞彙描述事物、 行爲和特徵,說明概念等;(4)學會使用 1500-1600 個單詞和 200-300 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在初中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詞彙教學,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彙量。這在大力提倡聽說技能訓練的新課改形勢下詞彙教學的基礎地位依舊不可動搖。詞彙教學既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實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而富有成效地學習詞彙這是廣大英語教師所共同關注的內容。現代資訊技術手段的運用, 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改革的重要契機,將其運用於詞彙教學中同樣具有巨大的教學優勢,可以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提高詞彙教學有效性。 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多媒體在初中英語詞彙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快樂學習

在以往的單詞教學中,往往採用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教學模式, 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只是在機械地配合着教師的教學行爲。 我們都知道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慾望,只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枯燥與繁重,而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教學參與度,整個教學中處於消極狀態,而不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 興趣是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單詞,就要努力改變這種枯燥的教學,要讓單詞教學富有生機與活力,激起學生內心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詞彙的學習始終保持着高漲的學習熱情與亢奮的學習狀態,這樣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於一體,這與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相比,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可以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來,這樣的教學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思考,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既體現了新課改所倡導的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時又實現了學生的快樂學習,讓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主動而快樂地進行單詞的學習。

二、增強教學的形象性,讓學生深刻理解

學好英語的關鍵在於要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單詞的學習同樣如此。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採用翻譯式教學, 學生在學習與記憶單詞時也只是機械地進行拼讀式記憶, 而造成單詞的音形義脫節, 學生往往會讀會寫而不會用,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以母語爲中介來進行翻譯式學習, 這一直是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最主要的問題。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爲學生營造一個全英的良好學習環境,不再是枯燥的記憶, 而是將這些單詞寓於直觀而形象的事物中, 這樣大大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與直觀性, 符合初中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律, 更爲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避開母語的干擾,讓學生置身於全英的學習環境中,這樣便可以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進行, 將單詞的音形義結合起來, 這樣更利於達到學生對單詞的真正理解與記憶。 如在學習各種球類名稱時, 我利用多媒體的圖文聲像效果來展現相關的圖片與場景, 透過直觀的畫面與真實的場景來激起學生的形象思維, 這樣學生不再只是機械地拼讀單詞與記憶含義,而是將這些單詞與具體的實物聯繫起來, 看着圖片來學習相關的單詞, 如 basketball,ten-nis,ping-pong ball,baseball 等等 。 如此形象直觀的畫面避開了母語的干擾, 而是讓學生在實物與單詞的音形義之間建立直接聯繫,這樣學生對這些單詞的掌握不再是機械地記憶音、形、義,而是能夠將英語單詞與具體的實物與場景結合起來, 從而能夠達到學生的真正理解與掌握。 在此基礎上再將這些圖片打亂,讓學生在同桌間展開積極的對話,這樣的學習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強教學的交際性,讓學生靈活運用

英語是一門語言, 語言的真正掌握是需要建立在大量聽說訓練的基礎之上, 單詞的學習也是如此。 要想讓學生熟練地掌握與運用這些單詞,就要避免枯燥地學,而是要爲學生創設真實的交際情景, 增強教學的交際性與實踐性, 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達到對知識真正的理解與熟練地運用, 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彙量, 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提高。 以多媒體爲代表的現代資訊技術具有強大的模擬現實功能, 可以將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展現的情景真實地再現於課堂,讓學生置身於真實的交際情景中,激起學生說的激情, 讓學生積極而主動地參與到對話訓練中來,讓學生將學與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在運用中學習,在運用中加深理解。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感,鍛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對於學生詞彙的豐富與積累、英語水平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如在學習身體各部位的單詞時,arm,hand,head,nose 等,我利用多媒體來向學生形象而直觀地展現患者就醫的場景, 並配以精彩的對話。 如 What is wrong? ———I have a stom-achache.精彩的對話再加上真實的畫面,可以喚起學生的相關生活體驗, 這樣學生便可以認識到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此基礎上再出示相關的單詞圖片,讓學生兩兩一組,一個扮演醫生、一個扮演患者,在醫生與病人之間展開積極的對話。 從而使學生置身於真實的交流情景之中,激活學生的交際慾望,使得學生展開積極的對話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單詞、鞏固語法、增強語感,提高能力。

總之,詞彙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英語的關鍵。 多媒體在詞彙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學優勢,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形象性與交際性,使得原本枯燥無味、機械記憶的詞彙學習更加富有活力, 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教學氛圍更活躍。但是同時也要客觀地認識到多媒體依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我們不能只看到其優勢而忽視其不足, 而是全面認識、科學運用,要實現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其他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 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優勢, 使之更好地爲詞彙教學服務。 讓學生對詞彙學習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與最佳的思維狀態,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靈活運用, 掌握詞彙學習的方法,積累豐富的詞彙量,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多媒體教學反思10

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如何選擇多媒體,它有哪些依據呢

 1.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

中學生正處於一個求知慾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齡時期,因而多媒體具有對聲覺、視覺、聽覺的綜合刺激,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注意。但心理學也表明,中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容易使身心疲倦;經常性地使用電腦,也容易使學生視力下降。因而,多媒體在生物課堂的使用,要注意兩點:一是介面製作要平和自然;二是要適時適度,否則其結果必然事與願違。中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還不夠,加上初中生物的部分與化學相關的內容接觸較早,給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也帶來了麻煩。

 2.根據內容選擇多媒體

多媒體的設計是爲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着並不是所有的生物課都能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作爲教學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與效益,其展示的知識內容必須與教材相適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高中生物學中有很多內容是學生能夠看得懂,或透過自學能夠掌握的,或其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已經具備了的,或只需要教師作簡單指導便能融會貫通的。這部分知識是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的,否則就是“畫蛇添足”。而像一些微觀的現象或暫時觀察不到的現象,我們可以透過多媒體來再現,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一目瞭然。如《細胞的分裂》中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的過程,我們透過微機模擬,分步展示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和整個過程,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而且透過三者的比較,能夠熟練地把握三者之間的根本區別。

3.根據實驗性質選擇多媒體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主要陣地。因則,我們認爲,可以用實驗展示的現象或實驗本身一般是不適宜選用多媒體來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應該結合實驗本身。如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象,以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經典實驗,則可以透過電腦模擬來實現,幫助解決問題。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過程、透過多媒體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根據課型選擇多媒體

新授課,一般根據以上幾個原則來進行,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複習課則可選擇多媒體來擴大容量,濃縮教學內容,建立系統的科學認知體系,強化重難點。確定好使用多媒體後,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來設計和製作多媒體課件。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多媒體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起來。

 二、課件設計的思路和原則

筆者認爲:課件設計的思路有兩種:

一種是以教師的“教”爲中心的課件設計,這是當前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的主要思路。其特點是以教師爲中心,只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我們簡稱爲“輔教”。用這樣的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更不利於創造型人材的成長。在這裏不作深入的探討。

另一種是以學生的“學”爲中心的課件設計,這是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要求,是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未來占主導地位的設計思路。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認爲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並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可見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其設計原則可以概括爲:(1)明確以學生爲中心。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精神;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資訊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2)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我們應當創設一種與學習相聯繫的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繫,並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3)強調“合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其目的是使學習者羣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被整個羣體所共享,即整個學習羣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幾位學生完成意義建構。打個比方,這就像你有一條資訊,我有一條資訊,交換一下每人就有兩條資訊。(4)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即學習者利用各種工具和資訊資源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

 三、設計的方法與步驟:

1.選擇主題

確定一個鮮明的可以用多媒體來表現的主題,能夠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解決或不可能達到此效果的。如上文中所舉例若干。

2.情境創設

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情境。如《環境保護》中,模擬出酸雨的現象及其危害,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多媒體教學反思11

多媒體教學在現在中算是一個比較時尚、實用的教學手段。雖然大多數教師都認識到多媒體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操作簡單,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可控性,也能夠充分地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對年經的教師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對老教師來說,手腳無措,無法下手。因此爲了在短時間能或多或少地掌握一些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就必須讓教師透過培訓來掌握,以便使得我們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能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舒心,課堂效益和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

一、多媒體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優勢

1、初中數學教學中幾何圖形的教學較多,給學生的感覺比較抽象,對定理概念的學習、理解更是枯燥乏味。除了一些簡單的幾何教學可以透過教師的基本描述來解決。對於大多數的幾何知識的教學卻束手無策。而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顯得比較直觀,也更便於展示數學知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並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所以如能加以適當應用,以變抽象爲具體,把死知識變活,使得在教學中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難點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使之上升爲理性認識。

如果老師針對教學內容精心製作一些課件。老師首先演示,然後讓學生參與操作,當然如果時間允許,可讓學生反覆操作,或許學生會從中發現、總結出一些規律,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講解一些較複雜的幾何圖形時,也可以預選藉助於課件來完成,從而節約了課堂時間,也就提高了課堂的資訊容量。如進入初一年級後的第一堂數學課是《走進數學世界》,書本上舉了很多的例子,雖然其中也有意識地增加了圖片的數量,但多數仍是乾巴巴的文字文字,看上去蒼白無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書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聯網、教學光盤中搜尋相關素材,來充實這堂課,從而向學生展示現實世界中各種與數學相關的實物,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如書本上所說的“這一切的一切都和數、數的運算、數的比較、圖形的大小、圖形的形狀、圖形的位置有關,這又是數學”。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由於學校硬件、軟件的不斷升級,以及教育部門對廣大教師的資訊技術的大力培訓,使得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成爲大多數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教師在多媒體應用上,則陌生到熟悉;由開始的“借他山之石”爲我所用,到現在的“自力更生”自制課件,教師的資訊技術知識水平和教學中的應用水平都得到了質的飛躍。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頻率也越來越高。當然,隨之也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所以我們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

1、如果不會製作多媒體,可從網上一些好的課件來學習,或加以合理的修改。關鍵是要學會怎樣去尋找已有的素材,借鑑他的成果,爲我所用。

2、要注意多媒體應用的質量,而不是數量。應用多媒體的目的,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只有當所學內容用多媒體有着比其它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時,纔有應用多媒體的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本中的具體內容,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製作多媒體課件,確定具體的應用細節。我們在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時,大可不必拘泥於一堂課中多媒體應用時間的長短,而是要根據課堂內容靈活確定時間,靈活穿插在課堂教學中,以期收到畫龍點睛之效。

3、多媒體的應用不能走向極端化。在應用過程中,應該避免把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走向了極端化。現在一部份教師甚至認爲“無多媒體不是優質課”,“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因此出現了濫用多媒體情況,先進的教學設備有時只起到了傳統教學中的小黑板功能或幻燈片功能,一方面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又使得多媒體教學流於形式,成爲花架子。

4、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防止出現“放電影”。

在平時的課堂的教學中,穿插一些短小的課件,確實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的功效。但有時,尤其是公開課,一些老師往往將整堂課的內容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講授時,老師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一堂課的教學任務了。但其中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就是與學生的溝通,或者稱之爲師生之間的交互。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注意方式方法,揚長避短,爲我所用,服務教學。

多媒體教學反思12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這篇課文簡要介紹了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到多媒體的運用的基本情況,展示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和燦爛前景。內容平實,語言樸素。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由於我們大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比較富裕,幾乎家家都有電子計算機,很多學生家裏都有上互聯網,學生對電腦很熟悉。所以,教學這一課時,我簡單引入後就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後直接問學生:“你知道電腦都可以幹什麼?”有的學生說出“打印檔案、玩遊戲”,有的學生說“電腦的用途可多啦,它可以聽CD,看VCD,唱卡拉O,可以發郵件給你遠方的親戚朋友,可以和別人在網上用文字、用耳麥、用視頻進行聊天;”等等我補充:“還有網上銀行,有些銀行業務可以在網上完成”。

由於學生都對電子計算機有一定的瞭解,透過仔細閱讀,認真思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鍛鍊了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我在教授每一段課文時,就着重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讓大家討論。

最後,這課的教學,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把以往刻板呆滯的課堂氛圍,指導成輕鬆、活躍、和諧的民主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得以很好的體現。

多媒體教學反思13

運用多媒體進行物理課堂教學,能夠充分顯示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呈現物理過程,及時處理大量的數據和圖像,能展現傳統教學無法展示的連續過程的演變,形成鮮明逼真的動態效果,能很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改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物理學是一門深奧抽象而又充滿邏輯推理的自然科學,因此不少學生感到物理難學,尤其是女生,她們喜歡形象思維,對物理課常常是望而生畏。所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物理教學的關鍵。

從資訊加工理論分析,多媒體豐富生動的感性材料和學習資訊造成的刺激會使人有新穎感、驚奇感或獨特感。這種引起差異的刺激能引起或進一步喚起人的注意和感知,從而可提高資訊輸入和加工的質量。同時,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有效地融爲一體,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進而強化學生思維,不斷刺激學生的興趣、樂趣和求知慾,使學生興趣盎然,充滿自信地參與學習和探究,學生被帶入了當時情境,學生置身其中,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過去,大大提高了聽課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也被調動起來。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一個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爲注意、等待、探究和行爲。”曾經有學校做過一個統計,結果“經常運用多媒體上課”是產生物理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相關度高達百分之六十六。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僅如此,興趣還是人們進行一切活動的動力源泉。中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心理髮展並沒有完全成熟,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主要是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使學生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想學。然而,學習興趣並不是憑空建立的。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水平大多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多少應用、在現代化建設中有多大的作用等一些長期效果往往不感興趣,而對於他們聽到、看到、親身感受到的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卻具有濃厚的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去看看美妙的大自然,去聽聽悅耳的聲音,去感受一下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變革,不但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探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反思14

1、本節課是一節主題任務驅動課,學生透過學習、實踐操作來解決跟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繫的任務,是一節能全面培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給目標裏具體要求。

2、多媒體資訊的加工與處理是《資訊技術基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視頻資訊的加工是其中一個項目。視頻資訊可以採用多種編輯軟件來進行處理,本節課選用的是Windows自帶的Movie Maker2.1。因爲該軟件的定位是功能完善的家庭式視頻編輯軟件,操作簡單,執行速度快,很適合學生學習和使用。在素材選擇上,本節課結合“校慶”活動,有較明確的主題任務和設計方向。選用這些素材,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參與制作的興趣,調動積極性;另一方面透過“校慶”短片製作,增強學生對母校的瞭解,培養愛校的主人翁精神。

3、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在設計教學策略和學生練習活動的時候,要儘可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引者,要根據課堂的環境實際情況,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考慮到教學內容的特點,對學生活動設定了上機操作、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評價等環節,既有師生之間的活動,又有學生之間的活動,並且這些活動都設定得較爲合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確能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培養情感態度。

4、根據課堂有效性原則,即時練習即時反饋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所學知識,加深理解,遇到的問題都在課堂在解決。

5、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

(1)可以考慮使用功能更強的編輯軟件,如繪聲繪影等。

(2)可以更加深入瞭解校史校情,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對母校有更深的感情。

(3)如果課時安排充分,在短片製作部分可以考慮增中課時,讓更多的學生能完成作品製作。

多媒體教學反思15

21世紀是高度資訊化的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是追求高效率的優化效果的時代,它對教育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領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傳統的教育觀點、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技術和方法已不能適應,以現代技術教育爲手段的教學給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個新的天地。

下面我以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情況來談談它的魅力和優勢。

一、巧用多媒體手段,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爲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學生透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資訊,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不要以靜止去看待事物,否則會壞事的道理。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設定船動、劍不動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先觀察然後再問學生:古人到了岸邊會找到劍嗎?由於觀察了直觀、動畫的圖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不需老師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而多媒體手段應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錄象片。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了解欣賞了海底美麗、神奇的景象,而且讓學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看完了錄像片後,學生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

三、巧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多媒體軟件集圖、文、聲、像、動畫等手段於一體,能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飛翔。在教口語交際《皮球掉進樹坑了》時,先讓學生說說電腦屏幕上打出的兩幅圖的內容,然後出示一幅空白的畫面,同時放出一段輕鬆愉快的音樂,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想象。有了前面兩幅說話的內容作基礎,又創設了情境,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激活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四、巧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a)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訓練,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b)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進行思維訓練,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多媒體具有全面性、創造性、超前性的獨特功能,老師要充分利用其資源,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運用多媒體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以培養出更多的創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