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鬧鐘》教學後反思

今天,我執教的是北師大版第二冊13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小鬧鐘》。童話故事是孩子樂於閱讀的體裁,文中的主人公小鬧鐘富有愛心,熱心助人,是時間的化身,同學們要樹立時間意識,懂得怎樣珍惜時間。

《小鬧鐘》教學後反思

新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體驗,又要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生活實際,所以在教學中我始終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爲前提,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活動中訓練他們的理解、表達、想象、合作等能力,同時又不失時機地向學生進行了節約時間,合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突破的:

一、加強朗讀,以讀爲主,以讀代講

在閱讀教學中,存在多重對話關係,但是,對話的中心是每一位學生。我認爲,只聽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語文閱讀,不是好的語文課。所以,我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如默讀、集體讀等多種方式去讀)。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向學生提出了“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是“學習用”,而不是“用”或“能用”)的要求。由於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在教學中,我克服了“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弊病,引導學生推敲和體會重讀,使學生將童話內容內化爲自己的東西。

二、注重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態度,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爲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因爲有興趣,就會減輕疲勞感,學生就不會感到負擔過重,這是一種積極的減負措施。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聆聽小鬧鐘悅耳的鈴聲,欣賞小鬧鐘美麗的圖片,感覺貓頭鷹、小兔子、小熊三種不同動物可愛的'形象,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使閱讀成爲學生賞心悅目的知識,表現了自我,獲得了成功。從而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三、張揚學生個性,重視學生閱讀的感受和體驗

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閱讀的功能就會大打折扣。學生就更不可能對童話中的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有鑑於此,在故事快要結束時,我鼓勵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讀完後的感受和想法,並透過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懂得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使得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得到有機結合,達到了對學生進行節約時間、合理利用時間這一思想教育的目的。

但是,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堂時間分配不盡合理, 對所教教材的內涵還挖掘不夠;面對一窮活潑、可愛的一年級學生,教師的語言更應富有感染力,這點我覺的做得還不夠;再者,就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點,如何進行活潑有序的組織教學,我會在這一方面繼續改進的。

總之,透過這次教研會,感覺收穫很大。在此,感謝領導和老師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不斷鞭策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標籤:鬧鐘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