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 篇1

上午進修來指導,匆匆趕往教室上第四節時學生已在齊讀課文。於是,等待,於是,順勢而學。第一課時《少年閏土》充實愉悅,還是上課的感覺好!

順着讀書“發問”,讀着這篇文章,不難看出少年閏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麼,在你的生活中,哪個夥伴給你留下深刻的、難以忘懷的印象呢,你的腦海裏頓時出現的畫面是什麼,說說?(爲“仿寫”作一鋪墊)

順着人物“導學”,從文中走出來,瞭解本單元的主題“初識魯迅”;瞭解本單元的“主人公”;瞭解本單元“任務”展開學習。

順學而導,解開疑惑。本課最有收穫莫過於此。呈現了學生幾個精彩的畫面:一是關於整體感知,關於分段,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頭尾分,中間一部分的三部分式;一種是中間再分爲兩段的四部分式;還有一種就是中間再分的五部分式。我不急於告知,繼續發問,具體寫了“我”和閏土的哪幾件事?(四件,梳理,不難)藏在課文的哪些段落(6——16),單列會不會好點,有的學生點頭了; 於是就剩下四部分和五部分的糾結了。至於介紹背景要不要單列,看看題目,寫背景爲的是寫我和閏土的相識,合在一起爲好。全體同學釋然。導學成功!

二是關於第一自然的學習,這個“鳳頭”,學生學出了味道,倒敘的手法,一看便知,怎麼寫的內容值得品味,於是帶着學生“找尋”,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人,寫得真好,讀,再讀!直接再切入第五自然段,外貌的描寫,又能讀出什麼資訊(健康可愛、家裏的寶貝、作者抓了特點)說得真好,讀,再讀!

三是關於背景的介紹,刪除會有什麼後果?讓學生還是讀、找。很多資訊就得以呈現,“我”的身份是“少爺”;“大祭司值年”的“鄭重”;“忙月”的意思。

學貴有疑,喜在釋然。幾個環節後,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小說”這一文體有更加感性的認識。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 篇2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述引進課堂,讓學生透過比較閏土少年時的純淨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忙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十分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主角做起,對學生採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徵,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後讓學生動筆學着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取,儘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並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愛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感興趣……那麼,你喜愛什麼資料,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後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能夠採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主角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好處……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一樣的情節,不一樣的學生有自己不一樣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爲學生髮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用心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明白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明白,學生再明白“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主角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聯。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 篇3

《少年閏土》一文,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劃出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我在教學時,引導孩子從“看瓜刺猹”這一事件入手,透過品讀閏土和“我”的對話來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閏土的勇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句子所描繪的情境,知道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情節是事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爲後面的擴寫環節做好鋪墊。然後用形象的課件再次把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同時也是輔助學生背誦該段落的一種手段。我覺得孩子們在經過品讀和形象感受之後,能背下來的人挺多的。這個辦法較好。

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都能從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在老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說明外貌描寫得傳神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學以致用”是我們教學的根本,孩子們把從文字中學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因此,這節課我把時間擠了出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現學現寫——仿照“看瓜刺猹”擴寫“海邊拾貝”或“看跳魚兒”,要求寫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環境和故事情節。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對象,及時讓學生模仿,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 篇4

《少年閏土》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章,較難的是學生對當時背景的理解。本文節選自短篇小說《故鄉》。課文經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他的懷念之情。教學中我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學習,完全地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沒想到的是,學生們熱情高漲,不僅僅對這篇課文充滿了熱情,並且還生成了許多我所沒有預料的精彩,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遵循“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下頭將這些精彩反思如下:

一、重研讀創教學新路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爲主體,探究發現爲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本事。在初讀研究環節,教師出示彈性式填空,“的少年閏土。”並以此爲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層面豐富填空資料,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資料,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進取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歡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二、重點撥亮思維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碰壁。這時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可謂點到了節骨眼上,教學也實現由局部向整體推進。“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說,我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需要教師點撥。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引導:

(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

(3)“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麼?

學生聯繫語境,在解題中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經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後面“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繫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資料,整句朗讀,反覆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十分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於一體,在讚歎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領悟少爺們的心聲,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隱藏着的深刻內涵。

三、重活動還心靈自由

爭辯研讀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引活動於課堂之中,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並且使學生的參與變得真情投入。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學生的心靈自由,在爭辯中進行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站起來。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我覺得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不夠鮮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課文資料,反思之後,經過再設計,我感覺下頭的設計更好,能夠更全面的展示給學生,脈絡更清晰,主題也更鮮明。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 篇5

《少年閏土》是寫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是表現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這些特點,將人物刻畫得十分成功。我們的教學過程也要體現這樣的特點。“教案設計一”在如下幾方面做了嘗試:

1、由扶到放:

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經過提問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動作描述爲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瞭解閏土的特點。悟出方法後,自我學習理解捕鳥、拾貝殼、看跳魚兒三件事,在讀、想、評、議的主動學習實踐中領悟並得到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思想資料,體現“教是爲了到達用不着教”的訓練過程。

2、啓發想象:

閏土看瓜刺猹這幅畫面給作者和讀者都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啓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應的客觀事物,讓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從而利於學生掌握人物的特點。

3、體會感情:

課文中閏土的四件事都是採用對話的形式描述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閏土的語言來體會他勇敢、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特點,同時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熱愛農村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4、讀寫結合:

課文對閏土的外貌描述簡潔而精彩。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徵的方面去體會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點。這樣既貼合認知規律,又貼合寫人文章的寫作規律。並帶動思考·練習4的指導,做到讀寫結合。

5、課後拓展:

課後閱讀《故鄉》原文。運用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瞭解人物內心的方法來體會長大後的“我”和閏土的內心活動,然後同學之間交流中年閏土是怎樣一個人。將課內的學習方法用於課外的閱讀實踐當中,到達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的設計點都得以落實,教學重點完成得很好;教學難點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課存在以下不足:

1、顧及教學目標是否如願完成,對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也讀得不夠精彩。

2、教學過程中略平鋪直敘,精彩地方不夠精彩,正如小說中得高潮部分還未能呈現出來一樣。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力求突破的。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 篇6

《少年閏土》的人物描寫極富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十分有效。

首先,教師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透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教師再點撥學生懂得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說明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這時我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自然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這時再要求根據剛纔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在臨下課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以老師爲模特,把老師的外貌寫出來。要求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沒有見到老師的人,也能透過你的描寫認識,此時學生便饒有興趣地接受這一課外作業。並且有的同學還寫了班級中的小夥伴,爲此我們還舉行的一個“認人大行動”呢!

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透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融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 篇7

教授完這一課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反思:

首先,整堂課的流程設計先天不足,在第一課時中安排了教學四件稀奇事和理解重點句子,容量偏大,尤其是在課上我只是重點教學了“看瓜刺猹”一件事情,其餘三件事情時間太緊,事先安排的自讀根本就沒有展開。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見多識廣”的理解浮於表面。

其次,教師對課堂地調控缺乏靈活性,只是生搬硬套課前的設計,從整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到具體事例的分析,感知人物特點,最後再在重點句子的理解上對人物特點作提煉。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欠缺應變。

一整堂下來,從速讀課文,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到重點教學“看瓜刺猹”,自由讀,個別感悟讀,到分角色讀。最後對重點句的整體朗讀,看似不少,但整堂課還是少了點讀書聲。缺少了讀,學生的感悟就不深刻!

知不足才能進步,反思自己課堂中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爲今後的教學夯實基礎!我想哪裏跌倒,就從哪裏起來!

《少年閏土》的教學反思 篇8

在學習《少年閏土》時,因爲本文對閏土的外貌描述很有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述的示範點,讓學生進行仿寫,收效很好。首先,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述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述中,能夠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都能從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在教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能夠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說明外貌描述得傳神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分析完後,我便趁熱打鐵,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仿寫一位熟悉的同學的外貌,寫完後,站起來讀,讓同學猜測寫得是誰,這樣不僅僅鍛鍊了學生寫作的本事,更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並且寫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張旭寫到:“我有一個同學,他長了一張‘甲’字形臉,臉上有些麻子,一張大嘴巴喋喋不休,兩隻小眼睛東瞅西望的,像個偵探,笑起來滿臉的肉好象都在顫抖,經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很多。

仿寫確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個途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供給有效借鑑的對象,及時讓學生模仿,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