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少年閏土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5篇)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

上午進修來指導,匆匆趕往教室上第四節時學生已在齊讀課文。於是,等待,於是,順勢而學。第一課時《少年閏土》充實愉悅,還是上課的感覺好!

順着讀書“發問”,讀着這篇文章,不難看出少年閏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麼,在你的生活中,哪個夥伴給你留下深刻的、難以忘懷的印象呢,你的腦海裏頓時出現的畫面是什麼,說說?(爲“仿寫”作一鋪墊)

順着人物“導學”,從文中走出來,瞭解本單元的主題“初識魯迅”;瞭解本單元的“主人公”;瞭解本單元“任務”展開學習。

順學而導,解開疑惑。本課最有收穫莫過於此。呈現了學生幾個精彩的畫面:一是關於整體感知,關於分段,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頭尾分,中間一部分的三部分式;一種是中間再分爲兩段的四部分式;還有一種就是中間再分的五部分式。我不急於告知,繼續發問,具體寫了“我”和閏土的哪幾件事?(四件,梳理,不難)藏在課文的哪些段落(6——16),單列會不會好點,有的學生點頭了; 於是就剩下四部分和五部分的糾結了。至於介紹背景要不要單列,看看題目,寫背景爲的是寫我和閏土的相識,合在一起爲好。全體同學釋然。導學成功!

二是關於第一自然的學習,這個“鳳頭”,學生學出了味道,倒敘的手法,一看便知,怎麼寫的內容值得品味,於是帶着學生“找尋”,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人,寫得真好,讀,再讀!直接再切入第五自然段,外貌的描寫,又能讀出什麼資訊(健康可愛、家裏的寶貝、作者抓了特點)說得真好,讀,再讀!

三是關於背景的介紹,刪除會有什麼後果?讓學生還是讀、找。很多資訊就得以呈現,“我”的身份是“少爺”;“大祭司值年”的“鄭重”;“忙月”的意思。

學貴有疑,喜在釋然。幾個環節後,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小說”這一文體有更加感性的認識。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2

《少年閏土》的人物描寫極富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十分有效。

首先,教師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透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教師再點撥學生懂得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說明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這時我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自然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這時再要求根據剛纔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在臨下課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以老師爲模特,把老師的外貌寫出來。要求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沒有見到老師的人,也能透過你的描寫認識,此時學生便饒有興趣地接受這一課外作業。並且有的同學還寫了班級中的小夥伴,爲此我們還舉行的一個“認人大行動”呢!

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透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融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3

《少年閏土》是名人名篇名文,備課、上課都是最大的挑戰,選入小學語文課本幾十年了,故而,對其各方面的挖掘幾近殆盡,各種風格的課可以說“備矣”,如想翻出如來佛的掌心——推陳出新故不可能,即使小有補益亦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何況自己又無孫悟空的本事呢。因此名人名講也就不乏其人,就個人摸索着備課來說,無異於自己在暗夜中摸索着前行,能走多遠呢?結果可想而知。之所以斗膽上公開課一試,除了無知者的無畏之外,恐怕就是對這篇課文的喜愛了。

先說備課。自從接到上課任務之後,就開始備課,找資料找精解的過程,雖非上窮碧落下黃泉,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就個人的儲備來說,其結果可想而知,不會有驚人的發現的。事後一想,就是有對本課的精闢見解,也早已被捷足先講者用過了,哪裏還談得上新鮮的“貨色”呢。在這個資訊瞬息萬變的時代,除了出於個人的獨到見解之外,恐怕很難“撿”到什麼“價廉物美的上等貨”了。當然,這樣想走捷徑備課,其實是走了彎路。沒有對學生和對文字的精深解讀、精準把握,是備不好課的。轉了個大圈圈,於事無補,還要回到原點,真真正正地在解讀文字、把握文字上下工夫。先把文字弄弄清楚,從語言到內容,對着教師用書,把每一個問題都落實到位。語言是組成一篇文章、一篇課文的首要材料,因爲課文是由語言組成的。何況本課的語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4

 一、開拓文字 深化情趣

師:從你們的讀書中,我發現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已陶醉在閏土那充滿情趣的生活中了。但是,還有許多人並沒有讀到這篇文章。所以也不瞭解閏土的生活,那我們該怎樣把這麼富有情趣的生活介紹給他們呢?

生:我們可以聲情並茂地朗讀給他們聽。

生:可以編課本劇演給他們看。

生:把這些場景畫下來,給他們看。

生:可以把閏土的經歷編成歌詞,唱一唱。

生:可以編成兒歌或繞口令。

師:這些方法都不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方式,準備準備吧!

(生獨立或小組合作準備,師巡視並幫助、輔導。)

師生彙報交流。(略)

 二、教學反思

在以上片斷的教學中,我着力引導學生反覆觸摸文字語言,力求體現以下兩點:

1、朗讀與想象並行,感悟語言情誼。

閏土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是令人嚮往的,是充滿情趣的。而這種卻是文中“我”所未經歷過的,也是我們的學生未經歷過。如何把這種充滿情趣的生活用朗讀展示出來呢?這就需憑藉想象來實現。引導學生反覆地讀,忘情地讀,帶上表情、加上動作讀。邊讀邊想邊品味。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領悟,在領悟中實踐,因而當指名讀,小組讀或是全班讀時,都能達到“情動而辭發”的效果。

2、創造與積澱兼顧,激活文字源泉。

教學的生命力在於創造。在積澱語言的過程中,學生總是力求尋找已感知與把握的文字對象,這是自我本位層面上的原始積累。爲了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引發學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我鼓勵學生放飛思維,“襲故彌新”,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有創意的表達。學生透過合作、探究所創作出的語言是多元的,是鮮活的,是有生命力的!我以爲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5

《少年閏土》是寫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是表現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這些特點,將人物刻畫得十分成功。我們的教學過程也要體現這樣的特點。“教案設計一”在如下幾方面做了嘗試:

1、由扶到放:

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透過提問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動

作描寫爲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瞭解閏土的特點。悟出方法後,自己學習理解捕鳥、拾貝殼、看跳魚兒三件事,在讀、想、評、議的主動學習實踐中領悟並得到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思想內容,體現“教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的訓練過程。

2、啓發想象:

閏土看瓜刺猹這幅畫面給作者和讀者都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啓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應的客觀事物,讓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從而利於學生掌握人物的特點。

3、體會感情:

課文中閏土的四件事都是採用對話的形式描述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閏土的語言來體會他勇敢、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特點,同時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熱愛農村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4、讀寫結合:

課文對閏土的外貌描寫簡潔而精彩。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徵的方面去體會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點。這樣既符合認知規律,又符合寫人文章的寫作規律。並帶動思考·練習4的指導,做到讀寫結合。

5、課後拓展:

課後閱讀《故鄉》原文。運用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瞭解人物內心的方法來體會長大後的“我”和閏土的內心活動,然後同學之間交流中年閏土是怎樣一個人。將課內的學習方法用於課外的閱讀實踐當中,達到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的設計點都得以落實,教學重點完成得很好;教學難點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課存在以下不足:

1、顧及教學目標是否如願完成,對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也讀得不夠精彩。

2、教學過程中略平鋪直敘,精彩地方不夠精彩,正如小說中得高潮部分還未能呈現出來一樣。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力求突破的。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6

新課程標準認爲:“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我在教學《少年閏土》第二課時時,注意了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感知少年閏土這一形象,體會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圍繞這個目標,這堂展開了一系列教學活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當家作主”。

一、重研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爲主體,探究發現爲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我出示彈性式填空,“()的少年閏土。”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讀6——16自然段,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點,當然更歡迎填幾點。以此爲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讀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二、重啓發點撥,引領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我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骨眼上。“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大多數同學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需要教師點撥。我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進行引導:(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3)“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麼?學生聯繫上下文,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透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後面“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繫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覆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於一體,在讚歎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體會到了“我”對自己所處地位和生活環境的不滿,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嚮往之情。

三、重情境教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創設合適的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景之中與作者、與人物進行情感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雪地捕鳥”這一段落時,我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一部分的內容,找出描寫人物動作的詞。然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道具,讓學生來演一演,做一做閏土是怎樣捕鳥的。學生透過一邊做一邊講,對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認識。在這堂課的收尾階段,當學生學懂了閏土給“我”所講的新鮮事,“我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後,我出示離別圖,引導想象: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們手拉着手,有多少說不完的話呀!“我”會對閏土說些什麼呢?閏土又會對“我”說什麼呢?同學們反應積極,於是,在交流時,我又讓他們演了一演。在表演、觀看、評價的過程中,全班學生都感受到了“我”和閏土那種依依不捨之情,對文章中心的體會也就更深刻了。

四、重課外拓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致。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着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並學會閱讀。在根據課文插圖展開想象來演一演閏土與“我”分別的情景後,我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後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後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7

這堂課我試講過三次!雖然教研開放日是以隨堂課的方式呈現,也不要求一定要上出高層次的水平,但我在開放日後,兩易其稿,又進行兩次試講,只因爲覺得教學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特別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時候。

第一次:因爲是教研開放日上的課,事先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名家名設計查閱了不少,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設計了教案,自我感覺思路清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上課後,卻發現自己的預設實在太不充分,對文字的理解太膚淺。課堂上,學生讀悟分離,離開了悟的讀只是走過場,缺乏情感的依託;離開了讀的悟,只有少部分學生有所得。課堂上雖書生琅琅,但離開了對文字字詞句的品讀與實踐,讀過無痕,這只是一節讀書課。最離譜的是,時間居然多出了5分鐘!

第二次:讀悟結合,只有充分激起學生對四件趣事的興趣,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文字,走進閏土的豐富多彩的世界,產生嚮往與羨慕,理解“我”的生活空間就是那“四角的天空”,突破教學難點。教學時,嘗試着以“哪件事最吸引你?哪兒吸引你?”爲主線,引導學生讀課文,雖然學生的積極性有所調動,但文字語文實在過於簡略,亦不生動有趣,我也未做具體方法的指導,課堂有些沉悶。增加的《故鄉》片段學習,倒是個亮點,既拓展延伸了課堂,又激起學生對閱讀原文的渴望。只可惜,學生在圖書室裏找不到這篇小說。

第三次:教學預設與第二次試講差不多,只是預設更加充分,採用了化話爲畫、據名想象、運用文字、展開想象等具體措施,適時點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較好!

本次教研開放日,我最大的收穫就是:

1、備課要充分,除了備自己,更要備教材、備學生。

2、一堂語文課,除了書聲琅琅,更要有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離開了悟的讀,只是走過場。

3、平時要多多積累閱讀指導的方法。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8

這次上課,我對課文整體把握之後,接下來就進行“教學流程”的設計。第一課時抓住了一個教學重點四件稀奇事;第二課時抓住了教學上的難點:重點句子的理解,人物特點的深層感悟。其次,備學生。我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考慮了學生對此會有什麼反應。在上課以前,對課上所會發生的問題都有所預測。學生會回答些什麼?會說出些什麼?課堂語言的設計,我注意到了一些引導性、過渡性、小結性的語言設計,並且努力地使這些語言簡明、優美,而又起到點睛的作用。但是,我卻疏忽瞭如何讓學生接受這些語言。

例如,我講到了“分貝”一詞,學生沒有一下子能醒悟過來。“質疑討論”的把握處理。

問題的產生:

在上《少年閏土》第一課時,首先讓學生透過課前的預習來質疑。這一步的設計是失敗的。因爲預習的質疑,學生更多是停留在對詞語的理解上,而並非課文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只有當學生在課堂上透過初讀,對課文的內容有所瞭解之後,才能更好的質疑,同時,質疑的過程也需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點撥。在上這一課後,我又思考着一個問題:課堂上應該有誰來質疑?討論的問題應該從何而來?問題可以來自老師,但更多的應當來自學生。學生在自讀時,會有獨創,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也會有一些困惑,這些創見、不同的意見、困惑,應當是討論的問題。另外,學生在討論和回答問題時,也會反饋出問題,這些問題,正是老師應當引導學生繼續深入學習的地方。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9

顏老師執教的《少年閏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帶來了無盡的思索與諸多的收穫。她所上的這一堂課,是一堂實實在在卻又充滿智慧與激情的高年級語文閱讀課。我覺得,這堂課值得我學習的東西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我外貌入手,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一上課,顏老師就引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的語句。透過“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明晃晃的銀項圈”等詞句瞭解少年閏土的外貌,並初步感受他的形象特點,爲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礎。

二、讀中品悟,有聲有色。

琅琅書聲貫穿課堂始終,且形式多樣。學生們一句句、一行行、一遍遍地讀着,讀着,彷彿一位天真、樸實、勇敢、機靈的農村少年就在我的身邊,彷彿閏土那逼真生動的話語就在我耳旁……我相信學生們這樣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更會沉醉其中,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三、抓住中心句,體會人物特點。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這句話既是文章內容的樞紐,又是“我”情感的樞紐。顏老師把它作爲一個突破口,引導學生探幽覽勝,漸入佳境。她從“希奇”入手,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歸納四件希奇事,再提出哪件事給“我”的印象最深?從中你知道了閏土是個怎樣的農村少年?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的?就這樣,引導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去品析詞句,體會閏土的機智勇敢。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讀寫結合,加深理解。

“我”的形象文章並未用語言文字直接說明,但“我”暗中卻無時不在和閏土進行着比較。顏老師因此精心設計了一次小練筆:寫一寫“我”的樣子。這不僅填補了學生認識上的空缺,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做到了讀寫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寫法,提高寫作水平。

然而,我覺得有些遺憾的是,可能由於這堂課的教學內容較多,導致學生對“我”的思想波動以及個別重點句子的理解似乎還不夠,比如:“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見院子裏高牆上四角的天空。”

總之,這堂課體現了崔巒老師所提倡的“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讀思議練重實踐”的教學理念,讓我受益匪淺,收穫頗多,爲我以後的語文閱讀教學指明瞭方向。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0

一句句、一行行地讀着,讀着,彷彿我就是學生,正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彷彿一位天真、樸實、勇敢、機靈的農村少年就在我身邊;彷彿閏土那逼真生動的話語就響在我耳旁

儘管我讀着的只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一節語文課的片斷,而且還是摘要,並不詳盡,然而它畫了。足以顯示出續梅英老師教學藝術的魅力來。

這節課中,續老師教學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點。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以哪幾件事重點描寫閏土的動作,其中哪件事對你印象最深,爲什麼三個問題引路,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來,以人物的動作描寫爲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分體現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閏土身邊。

教學中,續老師親切地啓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觀事物,晚上,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銀項圈,捏了胡叉,輕輕走去,用力刺去難怪閏土英俊、勇敢、機靈的形象給學生留下那麼深的印象!原來閏土這個農村少年的特點已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

教學中,續老師很注意在聯繫中理解內容,體會感情,使學生對閏土的認識逐步完善、深刻、整體化。教學中,續老師很注意字、詞、句、篇的聯繫,在聯繫中理解詞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語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爲一體,恰如其分地滲透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的訓練;還很注意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使學生達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體認識的境界。怪不得,讀着,讀着,我看見了,我聽見了,我希奇,我興奮

教學中,續老師激發指點學生讀、想、說、評,主動學習。語文知識、思想內容都是學生自己在讀、想、說、評的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領悟得到的。捕鳥、撿貝殼、看跳魚兒這三件事都是學生從看瓜刺猹的學習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自己學習理解的。僅僅一節課的一個片斷,就已經顯示出教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的訓練過程,不然,我怎麼會也變成學生,正把手臂高高舉起,搶着回答老師的提問?

這大概就是藝術享受的樂趣吧!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1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述引進課堂,讓學生經過比較閏土少年時的純淨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忙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十分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我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主角做起,對學生採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徵,而是讓學生自我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終讓學生動筆學着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教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儘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並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明白,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麼,你喜歡什麼資料,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後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能夠採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主角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我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誰能沒有自我的喜愛?誰能沒有自我的感受?不一樣的情節,不一樣的學生有自我不一樣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我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教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爲學生髮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我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進取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明白天下有着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主角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2

經過一番的深思熟慮後,我把我要上公開課的課文定爲魯迅寫的《少年閏土》。雖然魯迅的這篇文章對於我們聾生來說並不好理解,講授起來也不會有太多的新奇講法,但是由於魯迅是我們熟知的大文豪,而且爲了讓學生對當時封建社會的認識,教育學生珍惜眼前學習的大好時光,因此我選擇《少年閏土》這篇文章當做公開課來上。

在《少年閏土》的教學中,我的初衷是放手於學生,讓學生透過自讀自悟,領會人物特點。在學習課文第一段時,結合圖畫,讓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美妙,感受當時寧靜的環境。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各抒己見,展開想象,讓閏土的形象赫然浮現在他們眼前。然後透過對課文重點段落的學習,讓學生用簡單的“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來概括文段的小標題。以此來完成我的教學活動,達到我最初設計的教學目標。

但是這節課結束後,關於這節課的反思就開始了,而且縈繞着,揮之不去。爲什麼無法上出自己預計的效果?感覺自己也能夠以學生爲本,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但是學生對人物的性格特點是否真的掌握了呢?靜下心來理出幾點作爲自己今後教學的借鑑。

一、學會用教材教。

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憑藉。學生透過對教材的學習,達到其中所蘊含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就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以學生爲主體。

就像聽課老師們給出建議那樣,應該將課文講授的內容再刪減點,給學生更多讀的時間。應該對學生包辦的再少點。整節課都應該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

三、以讀促趣,發展想象。

朗讀是最好的學習手段,教學過程中應該多設計幾處讓學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透過朗讀加深理解文章內容。本課的遺憾之處是學生自由讀,結合體會讀以及感情朗讀被忽略了。並且還不夠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將是我今後要克服和彌補的不足之處。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3

教授完這一課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反思:

首先,整堂課的流程設計先天不足,在第一課時中安排了教學四件稀奇事和理解重點句子,容量偏大,尤其是在課上我只是重點教學了“看瓜刺猹”一件事情,其餘三件事情時間太緊,事先安排的自讀根本就沒有展開。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見多識廣”的理解浮於表面。

其次,教師對課堂地調控缺乏靈活性,只是生搬硬套課前的設計,從整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到具體事例的分析,感知人物特點,最終再在重點句子的理解上對人物特點作提煉。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欠缺應變。

一整堂下來,從速讀課文,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到重點教學“看瓜刺猹”,自由讀,個別感悟讀,到分主角讀。最終對重點句的整體朗讀,看似不少,但整堂課還是少了點讀書聲。缺少了讀,學生的感悟就不深刻!

知不足才能提高,反思自我課堂中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爲今後的教學夯實基礎!我想哪裏跌倒,就從哪裏起來!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4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透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着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後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

《少年閏土》中的人物描寫極富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範點,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透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我小結說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這時我拋出一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繪出我的外貌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這時我再要求根據剛纔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然後,我讓學生觀察班裏的同學,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把同學的外貌寫出來。讓沒有見到我班同學的人,也能透過同學的描寫認識他!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透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結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5

《少年閏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圍繞“魯迅”展開,讓學生認識魯迅,瞭解魯迅;同時這也是描寫人物的一個單元,作者是怎樣呈現人物形象依然是學習的重點。相較於該單元的其他三篇課文,其他三篇課文都是別人筆下的魯迅,而《少年閏土》是魯迅筆下的文學作品,其他三篇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認識魯迅,而《少年閏土》可以讓學生認識魯迅的文學作品。

《少年閏土》是“我”對三十年前和閏土之間的一段生活的回憶,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兩人之間兒時真誠的友誼,表達了“我”對閏土的喜愛、佩服和懷念的情感。

在第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定如下:

1、讀準字音,正確理解課文的“特殊”詞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3、透過學習“瓜地刺猹”這一部分的描寫和對話體會閏土這一人物形象

4、透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的“瓜地刺猹”的描寫,仿照這種寫作方法寫寫生活中的小片段

在這一節課的設計上,我的教學目標比較清晰,在課堂上基本能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單元主題,從讓學生談談對魯迅先生的瞭解匯入課文,順勢引導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在課堂上,我注重訓練學生的書寫能力,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練筆,課堂緊湊,教學環節節節相扣,由淺入深。板書清晰,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清晰地知道閏土跟我講述的“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潮汛看魚”等有趣的事,感受閏土的見多識廣、勇敢能幹,在此基礎上,結合文章詳略特點和課後題的要求,重點學習“瓜地刺猹”片段,透過指導朗讀、拓展說話、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深入體會閏土的人物形象,以此爲契機,層層深入,反覆迴旋第一自然段,達到一詠三嘆的效果。在此學習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第一自然段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相結合的特點,引導學生模仿練筆,用這樣的方法寫寫生活中的小片段,學以致用。在授課過程中我基本能預設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給予指導,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

但是這節課仍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努力改進。

首先,《少年閏土》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關於人物描寫的指導卻不是特別突出,而在理清文章寫的幾件事中花了不少時間,這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文體的準確把握,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應該樹立好文體意識,抓住課文的文體特點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文體意識。

其次,爲保證足夠的練筆時間,我沒有讓學生進行充分地討論,而是出示了幾幅我選定的圖片讓他們進行練筆,這也侷限了他們的想象力和關注自身生活的能力,練筆之前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討論和分享,對學生的口頭表達和練筆內容以及興趣都有促進作用,所以在教學時間分配上還得加以改進,更好地把控課堂進度。

在點評學生練筆上,點評比較匆忙,有些點評沒有精確地點評到點子上,不能對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這主要是課堂應急能力還不夠,對學生的預設不充分。應該在備課的時候,預設更多學生的表現和表達,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力求點評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而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雖然創設多處留白想象,創設許多情境,也給予了學生聽覺上的衝擊,但是由於自己的朗讀還不成熟,不能給予學生中肯的指導和評價,所以這一部分的朗讀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在朗讀和指導朗讀方面我還需要十分努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個課堂展現了我的優點,也呈現了我的不足,讓我在今後的學習和努力中更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