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 篇1

“地球的公轉”這一節的內容包括了“地球公轉的方向和週期”、“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劃分”,這些內容又可以分爲兩個部分,就是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和地球公轉的意義。

這一課內容難度較大,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而且內容較多。因此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教材對於知識的要求並不高,學生只要記住“公轉示意圖”和“五帶劃分”就可以了。在教學設計中,我就圍繞這兩個方面來設計我的教案。

現對我的教學活動中的`環節,反思如下:

一、不足之處:

1、語言表述有時不夠明白清晰,例如,在發給每一個小組一個“太陽”的時候,應該一筆帶過,表述不清楚的時候學生就不容易明白老師的意圖,達不到教學設想。

2、提問時問題的表述沒有針對性,範圍有時太大。比如:在講到以自己的家鄉爲例來說明四季的形成。我就問到:爲什麼是春季?爲什麼是夏季?問題問出來了,學生都有點茫然,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回答。

3、在鼓勵學生激勵學生方面做得還不夠。表揚是調動學生興趣的最好方法。我做得還有些欠缺。學生的回答有不少答案都能令我感到意想不到,都應該及時地予以表揚。但我爲了搶時間,搶進度,卻忽略了教學中這一最爲關鍵,最爲重要的環節。如學生對於四季的形成進行的歸納,說得較爲全面。此時就應該及時在全班給以表揚。讓學生能學得更有興趣,對其他同學的學習也是一個激勵。

4、面對具體的課堂進度和表現,應該因勢利導,要能夠打破計劃,對預定目標及時反思和調整,靈活性不夠。因爲對學生不熟悉,也就不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此時教師就應該及時地對課堂內容和進度要準備地把握,及時地調整,不能還是按照原定計劃來完成,如果這樣,反而起不到預定效果。

5、在教學中還有一些細節做得還不夠完美。例如教學語言的精確,教具的擺放和使用,調動學生的氣氛等方面,以後教學中都需要注意。

二、可取之處:

1、教具準備比較充分。爲使學生都能動起來,都能真實地觀察到公轉這一現象,我準備了六個地球儀,每個小組都能用到,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大大增強。

2、能較好地創設情境。首先每個小組發一個乒乓球作爲禮物,這樣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好的意境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熱情和慾望。

3、教學內容能緊緊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好地理就是爲了更好地生活。也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課堂氣氛較爲活躍。學習掌握知識就是要在動手,動腦,和作中得到。所以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共同討論共同學習。

三、課堂重建

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突出了重點和難點,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地球是怎樣自轉的以及五帶的劃分。學生對空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也樹立了科學的宇宙觀。但是針對我感覺的不足之處,我認爲如果讓我再重新設計,我會更注重問題的設計,我要問得更加合理,更加具有針對性。更要注重引導。例如在聯繫到以自己的家鄉爲例,說明四季的變化這個問題時,可以從晝夜時間差異、正午太陽高度的不同、氣溫的差別這三個方面針對性的提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最後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面對學生稍縱即逝的生成資訊,我們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已的教學智慧,要善於運用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精妙點撥,讓教學充滿靈性,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課堂。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 篇2

“地球的公轉”是七年級地理教學中的又一個難點,教材對於知識的要求並不高,學生只要記住“二分二至示意圖”和“地球上的五帶”兩幅圖,應對作業和考試倒沒有太大的問題。多年來自己也沒有深究過地球公轉爲什麼會引起四季交替,記不清是哪一輪的教學了,有一次學生問到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深思。

我用了很長時間,手持地球儀不停的模擬地球的公轉,一會拿着地球儀繞着自己轉,一會單獨轉動地球儀,在不停的轉動中,突然發現了其中的玄機。在我不停的原地轉動地球儀底座時,我注意到與我視線相平的赤道在“上下移動”,使我聯想到了“地球公轉過程中陽光直射點在赤道兩側來回移動”,這也同時激發了我的靈感,產生了用地球儀演示四季交替的念頭。教材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其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地球公轉的這一特徵非常重要,而這也正是導致四季交替的根本原因。

在教學中,我首先模擬一種假設情況,即“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豎直的”,當我手持被我“撥正”的地球儀圍繞學生轉了一圈後,學生大都得出了“陽光照射情況不變”的結論,即地球上任意地點在地球執行至任何位置時都是同樣的陽光照射情況,也就不會有季節的變化。

當我手持“傾斜”的地球儀並且始終保持地軸指向北極星方向再次圍繞學生走動時,我特意讓學生注意觀察前後左右四個位置的情況,大家發現其中有兩個位置只能看到北極或南極,另外兩個位置則同時可以看到兩極。用同學們代表太陽,地球儀代表地球,大家“看到”則相當於地球被太陽“照射”到,在我的提示下,同學們發現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接受太陽光照的情況果然在發生着變化,對於北半球來說,有時接受的太陽光照多,有時接受的少,並且太陽高度也在隨之變化,這也必然導致地表熱量在不斷的發生着變化,也就出現了四季的更替。

兩種情況的不同點在於地軸是否傾斜,在相互對照之下,學生就可得出“地軸傾斜”是四季交替根本原因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