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1

昨天,我在我們綜合組就關於初中地理課堂中的學法指導上了一節研討課,透過我們組成員的評課,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這節課的一些想法談一談:

一、成功之處:

1、整堂課以學生的探究爲中心,課一開始我就提問:“同學們,我們每天能看到白天和黑夜,這是地球自轉的結果。而我們在道鎮能夠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你能說出這又是什麼原因嗎?”現在的學生課外知識較豐富,很多學生說是由於地球公轉形成的。我又接着質疑“地球公轉是怎麼轉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接着我們跟着老師一起來探究。他們透過觀看演示,自行繪製,親歷了探究過程,獲得了知識,嚐到了成功的喜悅,使新課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性比較好,回答問題積極,每位同學都想急着回答問題,能給他們組加分,充分體現了小組評價的制度,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都的興趣和信心。

3、課堂中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動態圖和地圖,直觀且一目瞭然,能夠把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中,幫助學生理解透徹,尤其表現在後面對知識鞏固的環節中,增強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

4、課堂練習題設計典型,學生必須清楚地觀察課件展示地圖,進行準確觀察、判斷,才能實現有效作答。及時地鞏固了所學知識點,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二、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1、演示地球公轉時,如果可以模擬兩種情形,一種“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豎直的”,另外一種是“地軸是傾斜的”,分別演示讓學生觀察,相互對照之下,學生就可以得出“地軸傾斜”是四季交替的根本原因。這是我們組老師給我提的建議,我覺得非常好,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徹底弄清了四季產生的原因,真是特別好。

2、個別學困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應該採取更好的方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回答問題。

3、學生回答問題後,對於微小的錯誤沒有予以指出糾正。課堂上要講究嚴謹,尤其對這種理論性強課程,要注意點點滴滴。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2

優點:課堂引入貼近生活;知識點能夠依靠板圖詳細講解;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在地球公轉圖中給出夏至日在公轉圖中的位置,提問如何分辨春分和秋分;課堂中關注對C、D類同學進行提問;能夠有效運用加分鼓勵政策,注重小組合作探究。

不足:首先,本節課心態上不夠平緩,在處理學生不會的問題時,過於急躁,反覆講解同一個問題,打亂了原本的備課內容及時間的設定,出現有的知識點沒有進行再一次的結論強調,而是直接講完之後展示結論,導致同學們聽清了原理卻不懂得結論,反饋過程中課堂教學無法順利進行,使本節課教學內容沒有完成,出現教學事故。其次,本節課知識點之間存在銜接不連貫問題,教學設計的知識點之間應存在遞進性或因果關係,使學生具體掌握所講知識的系統性。第三,小組討論時沒有提出紀律性的要求,導致這一環節課堂秩序較爲混亂,不易控制。第四,在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四季的劃分中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的講解中,使用了大量的專業術語,導致學生們聽不懂,課堂教學無法順利進行。第五,學生回答問題後,對於微小的錯誤沒有予以指出糾正。第六,教態方面,表現過於緊張,乃至給人一種慌張的感覺。

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措施:第一,應深入瞭解初中地理教學標準,瞭解天津市地理會考的考試範圍及考試題型,使教學內容符合標準要求,避免教學內容偏難和複雜化;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應明確強調,必要的話應反覆強調,反覆檢測,達到學生能課上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第三,課前應做好詳細備課,做好知識點的銜接轉承,讓地理教學系統化,地理知識體系化,使學生具體掌握所講知識的系統性;第四,思考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前想好解決措施;第五,在小組合作探究環節之前,應明確小組需要完成的內容和規則紀律,用加分鼓勵小組遵守紀律,保證課堂秩序;講解地理知識時,語言應儘量簡單易懂,太過複雜的專業術語會擾亂學生對於知識的.學習;第六,教學心態方面還需要進行訓練,要有耐心同時不緊張,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平和、值得尊敬的教師形象。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3

地球的公轉這一課內容難度較大,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而且內容較多,從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到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再到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劃分。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將地球公轉這一部分內容分爲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兩部分教學內容,即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本節課爲第一課時。

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儘量採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透過讓學生演示地球圍繞着太陽公轉的情形,讓學生總結出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包括週期、方向、軌道形狀等;透過簡單的示意圖與圓規展示,讓學生理解太陽直射點的概念;透過直觀的flash演示,讓學生了解太陽直射點在一年內的移動情況,並在圖中讀出。最後,以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坐公交車的問題,對整堂課做一個拓展,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整堂課,教師試圖讓學生處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參與學習,並以此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而,課堂中還是有很多細節的問題需要注意,例如教學語言的精確、教具擺放的合理,另外,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表揚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途徑。在這些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改進。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4

“地球的公轉”是七年級地理教學中的又一個難點,教材對於知識的要求並不高,學生只要記住“二分二至示意圖”和“地球上的五帶”兩幅圖,應對作業和考試倒沒有太大的問題。多年來自己也沒有深究過地球公轉爲什麼會引起四季交替,記不清是哪一輪的教學了,有一次學生問到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深思。

我用了很長時間,手持地球儀不停的模擬地球的公轉,一會拿着地球儀繞着自己轉,一會單獨轉動地球儀,在不停的轉動中,突然發現了其中的玄機。在我不停的原地轉動地球儀底座時,我注意到與我視線相平的赤道在“上下移動”,使我聯想到了“地球公轉過程中陽光直射點在赤道兩側來回移動”,這也同時激發了我的靈感,產生了用地球儀演示四季交替的念頭。教材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其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地球公轉的這一特徵非常重要,而這也正是導致四季交替的根本原因。

在教學中,我首先模擬一種假設情況,即“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豎直的”,當我手持被我“撥正”的地球儀圍繞學生轉了一圈後,學生大都得出了“陽光照射情況不變”的結論,即地球上任意地點在地球執行至任何位置時都是同樣的陽光照射情況,也就不會有季節的變化。

當我手持“傾斜”的地球儀並且始終保持地軸指向北極星方向再次圍繞學生走動時,我特意讓學生注意觀察前後左右四個位置的情況,大家發現其中有兩個位置只能看到北極或南極,另外兩個位置則同時可以看到兩極。用同學們代表太陽,地球儀代表地球,大家“看到”則相當於地球被太陽“照射”到,在我的提示下,同學們發現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接受太陽光照的情況果然在發生着變化,對於北半球來說,有時接受的太陽光照多,有時接受的少,並且太陽高度也在隨之變化,這也必然導致地表熱量在不斷的發生着變化,也就出現了四季的更替。

兩種情況的不同點在於地軸是否傾斜,在相互對照之下,學生就可得出“地軸傾斜”是四季交替根本原因的結論。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5

“地球的公轉”這一節的內容包括了“地球公轉的方向和週期”、“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劃分”,這些內容又可以分爲兩個部分,就是地球公轉的基礎知識和地球公轉的意義。

這一課內容難度較大,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而且內容較多。因此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教材對於知識的要求並不高,學生只要記住“公轉示意圖”和“五帶劃分”就可以了。在教學設計中,我就圍繞這兩個方面來設計我的教案。

現對我的教學活動中的環節,反思如下:

一、不足之處:

1、語言表述有時不夠明白清晰,例如,在發給每一個小組一個“太陽”的時候,應該一筆帶過,表述不清楚的時候學生就不容易明白老師的意圖,達不到教學設想。

2、提問時問題的表述沒有針對性,範圍有時太大。比如:在講到以自己的家鄉爲例來說明四季的形成。我就問到:爲什麼是春季?爲什麼是夏季?問題問出來了,學生都有點茫然,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回答。

3、在鼓勵學生激勵學生方面做得還不夠。表揚是調動學生興趣的最好方法。我做得還有些欠缺。學生的回答有不少答案都能令我感到意想不到,都應該及時地予以表揚。但我爲了搶時間,搶進度,卻忽略了教學中這一最爲關鍵,最爲重要的環節。如學生對於四季的形成進行的歸納,說得較爲全面。此時就應該及時在全班給以表揚。讓學生能學得更有興趣,對其他同學的學習也是一個激勵。

4、面對具體的課堂進度和表現,應該因勢利導,要能夠打破計劃,對預定目標及時反思和調整,靈活性不夠。因爲對學生不熟悉,也就不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此時教師就應該及時地對課堂內容和進度要準備地把握,及時地調整,不能還是按照原定計劃來完成,如果這樣,反而起不到預定效果。

5、在教學中還有一些細節做得還不夠完美。例如教學語言的精確,教具的擺放和使用,調動學生的氣氛等方面,以後教學中都需要注意。

二、可取之處:

1、教具準備比較充分。爲使學生都能動起來,都能真實地觀察到公轉這一現象,我準備了六個地球儀,每個小組都能用到,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大大增強。

2、能較好地創設情境。首先每個小組發一個乒乓球作爲禮物,這樣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好的意境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熱情和慾望。

3、教學內容能緊緊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好地理就是爲了更好地生活。也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課堂氣氛較爲活躍。學習掌握知識就是要在動手,動腦,和作中得到。所以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共同討論共同學習。

三、課堂重建

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突出了重點和難點,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地球是怎樣自轉的以及五帶的劃分。學生對空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也樹立了科學的宇宙觀。但是針對我感覺的不足之處,我認爲如果讓我再重新設計,我會更注重問題的設計,我要問得更加合理,更加具有針對性。更要注重引導。例如在聯繫到以自己的家鄉爲例,說明四季的變化這個問題時,可以從晝夜時間差異、正午太陽高度的不同、氣溫的差別這三個方面針對性的提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最後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面對學生稍縱即逝的生成資訊,我們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已的教學智慧,要善於運用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精妙點撥,讓教學充滿靈性,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課堂。

《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反思6

本節主要學習四個問題:一、地球的公轉的基本知識,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四季的更替。

下面我將較好的教和學的情況總結如下:

第一個問題,地球公轉的概況即方向、週期、速度和軌道等比較簡單,可以先安排學生自行閱讀課本,然後作一簡介即可;而黃赤交角以及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比較難,需要動一動腦筋。在教學中,黃赤交角我是這麼講的:首先讓學生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運動,並讓其他學生觀察,最後由學生共同得出結論:1、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2、地球運動的時候,地軸的空間指向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和公轉軌道平面(暫不交待這是黃道平面),得出黃赤不共面有交角的結論,然後再交待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黃赤交角等概念,並引導學生讀教材插圖,進一步認識這些概念。這樣就培養了學生觀察的方法,積極分析總結問題的方法以及學會透過演示獲取結論的方法等。

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是另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太陽直射點。先是用手電照的辦法來觀察,但效果不太好,後來的幾個班換了辦法:將一張硬紙板剪出一個半圓形,畫出太陽光線,套在地球儀上,讓學生來觀察太陽直射點(我覺得後一個辦法更好一些)。此時並不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而是稱之爲太陽垂直照射的點,這樣便於學生觀察和理解,然後再來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水到渠成。太陽直射點清楚了以後,再來觀察黃赤平面重合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變化,這一點很重要,這樣有利於後面學生理解黃赤交角纔是導致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根本原因。接下去再來演示存在黃赤交角的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在這一輪的地理教學中,我發現用三角尺來演示的效果非常好。

第三個問題,本輪教學中,我首先板圖(包括俯視圖和側視圖)介紹晝弧和夜弧的概念和晝長、夜長的計算,然後指導學生分別讀21頁三幅圖,分別讀取赤道、北/南半球、北/南極圈以內某緯線晝弧和夜弧或晝長、夜長,認識以上緯線的晝夜長短狀況,從而得出結論:赤道終年晝夜等長,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最後引導學生歸納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和季節變化。

對於本節課的學習也許還有更好的方法,但是目前我認爲我的上述方法對於學生理解這節課的難點效果很好,學生也透過以上掌握了演示法、觀察法、分析法、總結法、讀圖法等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