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趙州橋》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1

這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瞭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然後講這樣設計的好處:減輕衝擊力,節省石料;並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以簡馭繁,爲學生理解課文重點掃清字詞障礙。字詞教學是講讀每一篇課文經常性的任務,同時又最能體現教師駕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課時中,我採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先後出現的二十八個生字難詞輕鬆愉快地進行了學習。在透過板書強調“州”“濟”“洨”三字後,出示了“創舉”“似乎”“智慧”等十四個生詞,引導學生討論發言,在緊張愉快的氣氛中初步掃清了字詞障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透過教師範讀和學生自讀,把學生的思路引進課文,爲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課文重點做了良好的知識和心理準備。

2、化難爲易,爲學生把握課文重點選擇最優教學手段。我把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做爲課文的重點。限於學生的閱歷和知識水平,讓學生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是比較困難的,在學生默讀課文時,我要求對照書上插圖,在初步瞭解趙州橋設計特點的基礎上,出示掛圖,引導全班學生研究,把學習熱情推向了高潮,經過一番熱烈討論,教師透過板書肯定了同學們的學習成果。課文重點,透過電教手段,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比較容易地解決了。理解趙州橋在建築上的美觀,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難點。對幾種雕刻圖案做抽象講解是比較困難的。當學生提出“什麼叫戲珠”,“飛龍是什麼樣的”和“‘抵着’怎麼講”時,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從而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3、環環相扣,爲突出訓練重點巧作安排。如在處理段與段的聯繫中,在第一段最後抓住“世界聞名”提出問題,過渡到第二段的學習。爲了突出對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沖淡訓練重點,在講解第三段時,我只出示圖畫,幫助學生理解欄板上的圖案。又如在課文和板書的結合上,爲了突出訓練重點,我首先板書“設計特點”,引起同學注意,接着把同學討論得出的趙州橋在設計上體現“雄偉”和“美觀”的正確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書。這便是一堂課中學生總在教師指引下圍繞訓練重點積極主動活動的奧妙所在。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引導學生對文中“創舉”一詞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我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利用文字圖片,展示了發大水時,河水怎樣透過4個小橋洞來減輕大水對橋身的衝擊力,直觀地讓學生了解這種設計的好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找到文中的一句話說說,加深理解。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2

一、利用電教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前,就讓學生觀看《趙州橋》的介紹片,學生透過形象直觀的畫面,瞭解趙州橋的位置、形狀、結構特點,感受到它的雄偉、美觀。再透過解說詞,進一步瞭解趙州橋的巧妙設計、歷史意義。後面,又運用圖片等資料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趙州橋,喜歡趙州橋,進而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從結構中學習寫作方法。

本文在結構上有兩處值得學生學習。一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作爲總起句,清晰明確地表現出本段主要內容。二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這兩處,我都透過比較、點撥等方式使學生了解這兩種句子的特點及其在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能注意在習作中恰當運用這種寫法,使作文的條理更清晰,表達更準確。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3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三個特點,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我主要以雄偉、堅固、美觀三個特點爲主線,重點品讀,體會趙州橋的設計特點,最後昇華主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在體會雄偉時主要透過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是體會,尤其是幾個數字,在學生找出之後,我幫助學生和我們的教室做比較,用真實的長度來體驗趙州橋的雄偉,可以說效果還是不錯的,同學們都在趙州橋的長度和寬度上體會到了趙州橋的氣勢,感受到了趙州橋的雄偉。

在介紹堅固時主要是讓學生透過趙州橋的設計特點來體會堅固,首先讀懂趙州橋的四個小橋洞的設計意圖,再讀懂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從而明白趙州橋爲什麼堅固。這個地方的處理顯得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幾個好處這塊,如果當時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許會讓課堂變得更爲緊湊。欣賞趙州橋“美觀”的教學部分我覺得是這節課比較不足的,開始創設了不錯的欣賞環境,透過配樂朗讀調動了學生的情緒,但是那些精美的圖案並沒有帶領學生細細欣賞,也沒有透過朗讀來體會趙州橋的美觀,而是直接讓孩子

去背誦,這顯得有些倉促,應該讓孩子也來一次配樂欣賞,再透過圖片的感染,讓學生更深刻的體現趙州橋的美,然後再背誦,效果也許會好很多,會有更多的同學當堂完成背誦的目標。

最後透過這些特點的結合,以及歷史的悠久,讓學生感受到這橋建造的多麼了不起,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

還有一個“過渡句”的處理不是太得當,應該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間,那樣會顯得更加自然。

總體來說,感覺自己在品讀課文上有了進步,對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徹,對課堂的教學結構也更爲清楚,手段更多樣了,知道了第二課時應該上成什麼樣的課,朝什麼樣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己的課堂。收穫還是不小的。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4

《趙州橋》用簡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趙州橋的雄偉及世界聞名,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以“世界聞名”爲線索,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抓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不斷配以圖片及老師的文字補充,層層推進,以提升學生對趙州橋的認識,從而觸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

在引導學生對文中“創舉”一詞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我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利用文字圖片,展示了發大水時,河水怎樣透過4個小橋洞來減輕大水對橋身的衝擊力,直觀地讓學生了解這種設計的好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找到文中的一句話說說,加深理解。

最後,我讓學生想一想這種設計以前有過嗎?

在學生說想法的同時,配以圖片,讓他們感受到以前從來都沒有過這樣的設計,這時,再讓學生找到文中的一個詞說,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創舉”。透過老師小結,學生偈輕而易舉地理解了“創舉”就是從來都沒有過的,是首次。

這時,老師再進行補充:趙州橋的這種設計不光在我國的建橋史上是第一次出現,它比歐洲的第一座敞肩拱橋還早了1100多年呢!此時此刻,讓學生感受到趙州橋的設計竟然比外國還早,深深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產生對古代人民的敬佩之情。同時也爲我國有如此聞名的趙州橋而產生濃濃的.自豪之感,爲自己擁有如此充滿智慧和才幹的祖先感到驕傲。

然而,本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如《趙州橋》的第二自然段在結構上很有特色,以總分段式出現,是進行寫作指導的好範例,在教學時應適當向學生滲透總起句,及總分式的寫作方法。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5

《趙州橋》一課着重介紹了趙州橋的歷史地位和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是一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爲了切實落實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滲透到每科的教學中去,配合我校開展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研討活動,我一改往日傳統的逐段分析、講授的教學模式,在《趙州橋》一課上大膽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而達到多方位訓練的目的。

一、收集資料,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前,我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讓全班同學透過各種渠道收集趙州橋或其它一些橋樑的資料。可查找課外書籍,上網查詢等,並將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以待上課教學時用。

這一次的課前預習,我一改往日的讓學生做單調的查字、組詞等練習,而是儘可能地去收集自己所需的材料。看科普書、上網等都是孩子們喜歡做的事,於是,我就投其所好,透過這些渠道將資料收集好,並加以整理、歸納,無形中就給了他們課外閱讀、分析歸納能力的鍛鍊。

二、質疑解疑,輕輕鬆鬆學習課文。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教學時,一開課,我就說要帶他們到趙州橋去玩玩,並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演示趙州橋的全景,這樣馬上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就是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讀完課文後,都知道了什麼?待學生七嘴八舌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後,我又提了一個問題:“你還想知道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一提出,頓時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同學們紛紛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老師將這些問題進行整理、歸納。隨後,我就讓同學們分成小組,將課前收集的資料拿出來,看看能用自己現有的資料解決哪些問題。在學習小組中,同學們相互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透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同時也領略到了成功的喜悅。給予充足的時間討論後,接着學生在班級進行交流。透過小組進行合作解決問題,學生能夠知道趙州橋的建築特點和設計上的最大特點——拱上加拱,這樣的構造既堅固,又節省石料。

課堂上的教學要求,以及重難點,就在同學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輕輕鬆鬆地完成了。當然,這樣的教學要求老師有較高的素質和應變能力,來及時幫助學生解答難題和糾正學生在問答中不對的地方。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6

自上三年級的課以來,本課是用時較多的一課,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且問題多多:如把“跨、舉”等字寫錯,爪的讀音弄不清楚,查字典的知識出現的問題尤多,寫不對大寫字母,音節寫不完整,部首弄不對,再查計劃數不對,釋義搞不清、選不對,用關聯詞造句不恰當,對比喻句判斷不對,開心表達不會仿寫,還有的忘做、漏做題目,可以說問題一大堆。

先從課堂找原因,學生聽課不認真,不用心,是我專注於講課,而忽視了學生聽課學習的效果,有的心不在焉,有的聽課不專心,學生被動的聽,而不是帶着問題主動的學,課堂是“要我學的”狀態,而不是“我要學的”狀態,因此我要改,把讀思說的課堂留給學生,讓給學生,刻意的留給學生,自己做一個“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的教者,而不是說者頭頭是道,而聽着被動地聽,聽不聽我也不知,會不會也不清楚,效果如何我更不知了。

再者,關注學生學的效果,學中的問題,更主要的提出問題讓學生試着解答,出現了問題讓學生討論後判斷對錯,指出其中錯誤的原因,讓學生知道錯誤的原因,讓學生嚐到學習知識的甘苦,求知的快樂。對於一些不適宜討論的錯誤要明確告訴學生正確答案,以免浪費時間,讓學生無所適從,爲討論而討論,應該讓討論有價值,有意義。

對書寫中出現的問題,一要要求嚴格,二要在之前注意引導示範,保證書寫的時間,畢竟學生學寫鋼筆字的時間淺,應該實事求是地爲孩子們創造輕鬆、舒適的寫字環境。

最不應該忽視的是學生的讀,可以說沒有讀就沒有課文的全面學,無論課前的讀,還是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讀,都必不可少。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7

由於昨天瞭解了同學對本課的反應,所以本節課就主要放在了感情朗讀和體會和運用上,課堂前十分鐘時間發放給同學互相交流了自已瞭解的橋的資料,發現同學找的資料挺全,南京長江大橋、盧溝橋、武漢長江大橋等一些名橋都進入了他們的“皮口袋”,還有不少同學找了本課的一些補充資料,看來同學的查找資料能力已有所進步,並且發現同學似乎越來越熱衷於抄資料而不單單是找資料,以前找資料的同學不多,還有很多隻是複印或是打印,但今天很多同學都是抄的,打印和複印的資料只有幾份,每人都拿着幾張自已抄來的資料,讀着自已動手抄的資料,同學們別有一番自豪感。但打印的少了,圖片的就不是很多,不過到底也鍛練了同學,我也無話可說。褒揚了同學的積極後,找幾個同學讀了他們找了趙州橋的資料。

在三班時是讓同學讀文,瞭解課文是怎麼介紹的。然後請同學說說自已讀後瞭解到的內容,然後透過同學講的內容聯繫到二三段,然後進行指導。到了一班我對同學說的進行了總結,將同學說的長、寬、無橋墩、有個拱形的橋洞等板在黑板上,根據此又讓一個同學畫了圖,讓同學體會到課文透過這幾方面表達了橋的雄偉,並讓同學自已練習想方法讀出這種感覺,這時同學很自然地都會透過感情朗讀這幾個方面來表達感情。中間的那個啓始句很難理解,我引導同學這句話爲什麼沒用以前的寫法直接說“橋還很美觀”,加上了不但而且的內容有什麼好處,同學在反覆讀後能體會出這樣表示出橋的特點很多,經過引導才發現有總結上文總結下文,也是下文的開始。

課結束後,我引導同學交流了自已設計的未來的橋,並引導同學聯繫學校和近的東門橋,仿照課文介紹東門橋。在本課拓展得比較多,我發現拓展雖用了課堂上不少的時間,但調起了同學的興趣,並不影響課堂的內容,反而會服務於課堂。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8

《趙州橋》是人教版三年級上次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用簡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在教學過程中,第一課時我以生字詞爲重心,並帶入文中,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前能夠初步理解簡單句子的意思;在朗讀課文中去理解,初步感知文段,理解課文結構。

我進行公開教學的是課文的第二課時。教學時,我以這是一座()的橋,爲主線帶領學生走進趙州橋,欣賞趙州橋。

描寫趙州橋雄偉的部分主要使用了說明的方法,爲了讓學生有一種直觀的感受,我採用了多媒體的教學。當學生爲趙州橋的設計而感到稱讚時,同時也體會到:“爲什麼說趙州橋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了。”理解同時我又補充了趙州橋的課外資料,讓學生對趙州橋又有進一步的認識。這時我讓學生拓展說話: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圍繞第一句來寫的:“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是一個過渡句,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巧妙地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課文表現趙州橋的美觀,刻畫得非常細膩,描寫欄板上雕刻的圖案,生動活潑,我採用抓住重點詞的方法,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的方法。引導學生想象圖案的精美,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內容用語言來描述,讀出體會,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背誦。

在這篇課文的結尾,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不僅是在介紹橋、讚美橋,同時也是在讚美造橋的人,但孩子我怕體會不夠深刻,所以一步一步引導孩子昇華感情。從趙州橋的圖片入手,先讓學生進行讚美,沒想到我們班的趙俊一直接讚美了古代勞動人民,我順勢就進行了感情昇華,其實我們在感嘆趙州橋堅固美觀,在讚美李春的設計時,更應讚美和感謝古代勞動人民,讓我們自豪的說(),與其說趙州橋使用一塊塊石頭砌成的,不如說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讓我們驕傲的對全中國說(),讓我們大聲對全世界說()。這樣孩子們更能夠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時充滿着驕傲和自豪的感情。最後,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去體會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實際教學中,我總擔心漏講內容,導致整節課課堂容量過大,拖堂,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知識融化時間,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待今後學習和改進。另外還要不斷鑽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9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麼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並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着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並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麼?”(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爲什麼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麼?”(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麼多的橋,爲什麼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麼是否因爲這是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爲其它什麼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兩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麼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爲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後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篇10

《趙州橋》用簡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世界聞名”一詞爲線索,引導學生思考:趙州橋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它憑藉着什麼而聞名於世呢?學生一時語塞,引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

在感受趙州橋十分雄偉時,我以教室爲例,趙州橋長50多米,相當於7間教室連在一起;寬9米多,相當於一間半教室的寬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雄偉,比較形象。趙州橋的堅固體現在李春獨創的設計上,我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文字體會李春如何設計趙州橋,他爲什麼這樣設計,來體會李春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我做了一個實驗,拿一張卡紙和一本書讓學生掂一掂它們各自的重量,問學生:你有什麼感覺?學生答:一個比較重,另一個比較輕。我又問:你認爲較輕的紙能不能撐起這本較重的書呢?學生答:不能。於是我做了個試驗,用一張紙做成橋面,兩岸用詞典代替,橋面平直時,紙無法撐住書;橋面呈拱形時,紙則可穩穩地將較重的書撐起。問:這個實驗說明什麼?學生透過觀察體會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狀態承受的力大,趙州橋共有五個拱形,使得趙州橋更爲堅固。這個實驗幫助學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還引入了一些資料:1300多年來,趙州橋經歷了風風雨雨,其中曾經歷過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戰爭,但至今,它依然穩穩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趙州橋實在是太堅固了。

引導學生想象圖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內容用語言來描述,並出示了圖片幫助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學生對精美一詞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如果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些精美的圖案是1300年前,勞動人民在石板上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非常費時間費精力很不容易。年代雖已久遠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學生在理解圖案精美時,體會會更深。另外,教學中,課堂氣氛略顯沉悶,需與學生溝通,師生共同努力,爭取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