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爭吵》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爭吵》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爭吵》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爭吵》教學反思1

選課之前我一直猶豫不決,《爭吵》這篇課文篇幅很長,語言的訓練點也不明顯。但是這又是一篇接近學生生活的文章,文中有多次對話。因此我就抓住這一特點,從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入手,同時也不忘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一次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因此,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課堂效果比我想象中的好一些,學生配合積極。從沒發現班上的孩子有如此的潛力,特別是林迪同學,發言頻頻聲音響亮。原來學生總是喜歡被表揚,在老師的關注和表揚之下能發揮出無窮的潛力。

不過,在教學時,我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在質疑解疑的環節上花了太多時間,以至於原定的內容沒有上完,這方面還有待我好好學習。

《爭吵》教學反思2

《爭吵》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是節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文中的克萊蒂是一個寬容、友善的孩子,用一顆博大的心原諒了安利柯的魯莽和嫉妒。

這段文章很長,但它描寫的情境卻是那麼的常見,所以在教學本文時,我想想透過孩子們深層次地和文字對話,讓他們更高層次地理解課文的深刻涵義。它不單隻告訴我們生活中要學會寬容別人,更爲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智慧去處理生活中的矛盾關係。

如何去優化文字?我翻閱了一些書籍,終於確定抓住《爭吵》中對克萊蒂的微笑進行了兩次描寫來組織教學。第一次是在因弄髒本子而向“我”道歉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我”向他舉起戒尺的時候。其實這兩次笑所蘊涵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在教學的環節中,我提出問題:“當克萊蒂向‘我’道歉時,他的微笑蘊涵着什麼?”孩子們各抒己見,但有點不着邊際,我引導說,如果你沒弄清,那請你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讀完後告訴我們。孩子讀完第五段呢,就恍然大悟地說:“老師,我明白了克萊蒂的笑中藏的是寬容。”我點點頭。有的說笑中藏着不好意思,有的說笑中藏着對不起……看來孩子們是用心在和克萊蒂交流着,他們成爲了克萊蒂的知音呀!

在這個時候我說:“我們是克萊蒂的知音,可是文中的‘我’呢?他是怎麼認爲的?”在討論中孩子們達成共識:“我”並不理解克萊蒂,因爲自己的妒忌,“我”執拗地認爲克萊蒂是一種得意的笑、是向“我”挑釁的笑、是自以爲是的笑……“孩子們,正是由於‘我’的誤解,才導致後來——”“‘我’對克萊蒂的報復行爲。”“纔有了——”“爭吵!”“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爭吵發生的現場,好好地感受當時的氣氛,仔細地揣摩當事人的心理變化。”生再次自由讀課文,這一次他們真正走進文字了,瞧他們的一笑一頻已經顯示出來了。“在‘我’向克萊蒂舉起防衛的戒尺時,他又笑了,這次笑使‘我’真正原諒了他,和他和好如初了。你認爲這是怎樣的笑?”孩子們細聲讀課文。透過他們的努力,最終明白了克萊蒂的笑是歉意的笑、是寬容的笑、是如釋重負的笑……

我故意說了句:“這個克萊蒂他爲何會這麼從容、這麼穩重呀?真是怪了,要是我,我早就發火了,好朋友怎麼可以那麼不理解我呢?”“因爲他不想失去一位好朋友!”劉琳自信地回答道。“對啊!是朋友!”“同學之間不應斤斤計較”,“朋友之間不能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傷友誼”,“我們要寬容別人的缺點。”聽到他們這樣說,我感到真欣慰。“最後讓我們再好讀讀父親的兩次對話,”此時此刻,父親的話已深深地印入孩子們的心中,以及給我今後的班主任工作都帶來許多益處。

《爭吵》教學反思3

《爭吵》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15課,這是一篇重點課文。《爭吵》敘述了克萊諦和“我”之間因爲作業本不小心被弄髒了而引起爭吵,最終,在克萊蒂的主動認錯下,圓滿解決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知錯能改的良好品質。課後感覺還是有幾處亮點。

我在教學《爭吵》這篇文章時,我側重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我”跟克萊蒂發生爭吵之後的心理變化。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反覆朗讀,用心體會,這種方法使學生感到事情真實具體,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我透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到,如果自己在與朋友之間有矛盾時,只有多想想朋友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

最後要求學生齊聲朗讀父親說的話,並說說父親說的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道理。

上完《爭吵》後,自我感覺這節課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晰,學生也比較積極參與。但在一些問題的引導上還做得不夠明確,三年級學生有點莫名其妙,不知從何答起。另外感覺自己的臨時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於一些不在意料當中的回答有些手足無措。

《爭吵》教學反思4

《爭吵》這篇課文透過講述“我”和克萊諦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重點描述“我”的心理變化,旨在讓學生懂得在相處中要互相寬容、團結有愛。

這一課我講了三個課時,只有第二課時令我滿意。開始上課前,我跟同學們做了一個遊戲,激起了他們的上課情緒,在這節課,我能放得開的跟學生一起學習,感覺很好,即使中間有地方處理的不好,有些地方浪費了時間。

綜合這三個課時,我的不足有以下幾點:

①上課前漏掉了讓學生自由朗讀的環節,以至指名讀時,效果不是很好。

②對課件和教案不熟悉,造成了脫節的現象。

③對生字詞的準備上不夠充分,沒有想到當大家都不會時,我該怎麼幫助他們。

④講課調理有問題。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沒有針對性。

⑤在講到需要着重體會的句子時,處理不當,沒有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讀、去體會。

⑥最重要的一點:我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自己的體態和語言過於死板。

以上的不足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努力做到對課件和教案完全熟悉,積攢自己的語言,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多下功夫。繼續努力!

《爭吵》教學反思5

《爭吵》節選自亞密契斯的《愛的教育》,正好寒假裏從閱覽室借了一本《愛的教育》,讀了這本書。課文較詳細地描寫了“我”與克萊諦吵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吵架後的矛盾心情:當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時,我“火”了,於是產生了報復的念頭;爲吵架而不安、後悔,覺得不應該做對不起他的事;但是有沒有勇氣承認錯誤。

教學時,我聯繫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後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把學生交流討論的着力點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朗讀怎樣爭吵的`句段之前討論:當克萊諦弄髒我的本子之後,我爲什麼報復他,弄髒他的本子?透過討論,理解“嫉妒”一詞的含義,並有感情地朗讀爭吵原因和經過的段落。“終於捱到了放學。”這裏的“挨”字讀二聲,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不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還嘗試着積累運用,學習表達。

《爭吵》教學反思6

《爭吵》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課文圍繞克萊諦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髒,字跡也看不清,於是兩人發生爭吵,最後解決矛盾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教學本課,我除了採用指導朗讀,感悟人物美好品質的方式,還重點就兩人主動提出解決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導學生進行了討論。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只有多想別人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

課文《爭吵》剛講完,班內就發生了爭吵。

站在辦公桌前,我正爲下節課作着準備,A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用手捂着耳朵,委屈地說:“老師,B用石頭打我耳朵了。”“打破了沒有?”我連忙轉過身,拿開她的手,仔細一看,只見她的耳窩邊上擦破了一層皮。“他爲什麼打你呢?走,找他問問去?”我一手拿着參考資料一手扶着她的後背向教室走去。一路上,A什麼也沒說。

來到教室門前,我把B叫出來,還未開口,他就直視着A爭辯道:“你也用石頭打我來。”“我沒有!”“你和C在一起揚土,爆在我身上。”“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也不行!”看着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伸着脖子互不相讓的樣子,我平靜地對B說:“咱們剛學完了《爭吵》,你倆就爭吵起來了,很及時嗎。課堂上咱們認真地討論過,遇到發生雙方爭吵時,應該怎樣做呢?”“想對方的可愛。如果是自己錯了,就主動向對方道歉。”B對答如流。“那你是怎麼做的?”我進一步和顏悅色地問,“用石頭打了別人的耳朵就應該向人家主動道歉。”“我錯了,老師。”B立刻醒悟過來,接着把頭轉向楊傑,真誠地說,“對不起!”“沒關係。”兩個孩子臉上馬上沒有了怒容。

走進教室,我立刻改變了這節課原打算讓孩子們做《基礎訓練》的計劃,平靜地對同學們說:“剛纔,B表現的不錯!學了《爭吵》一課,雖然剛纔與楊傑發生了爭吵,但老師一提醒,立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A認了錯。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能這樣做。這節課,請同學們結合實際,寫一件你以前與同學發生爭吵的事情,仔細回想一下當時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以後,你受到了哪些啓示?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同學們聽了,有的低頭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筆和紙,認真地寫了起來……

學以致用,將語文教學與具體實踐結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爭吵》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如果不遇到類似事情,即使同學們課堂上朗讀的再好,理解課文再透徹,也可能隨着下課鈴聲的敲響孩子學習暫告結束。然而,正是班內的突發事件,激發了我的靈感。因此,依據新課標與實踐結合進行有機教學,應該是我們勇於探索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