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過新年》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過新年》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過新年》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過新年》教學反思1

本節課以《過新年》爲主線,貫穿整個教學始終。從情境匯入、學唱歌曲、參與體驗、拓展延伸等幾方面,突出對歌曲《過新年》的學習,感受過新年時的喜悅氛圍。

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並能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淡化和解決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快樂中、表演中學會了歌曲。

爲了使同學們很快進入到新年的歌曲內容中去,我先讓同學們觀看了過新年的多媒體課件圖片,並插入了卓依婷的《新年好》音樂。同學們看後馬上就想到了過新年。並透過回答老師的問題感受過新年時的喜悅氛圍。其目的是要用這種喜慶、活潑、快樂的氣氛來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儘快進入歌曲意境中,起到引入課題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同學們透過多次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第一次聆聽後我讓同學們說出除了聽到歌聲外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從而引出鼓和鑼,再讓同學們用自己的手指做鼓棒,用課桌當鼓,練習咚咚咚咚鏘的節奏。目的是爲了讓同學們掌握這兩樣打擊樂的演奏姿勢和節奏的練習。使同學們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然後透過送同學們春聯來處理這首課的難點。“鞭炮聲聲鑼鼓響,唱歌跳舞多歡暢”。先讓同學們自己讀,然後再讓同學們按照老師的節奏讀。這樣同學們就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了這首歌的難點。爲了更能突出這首歌曲的情緒,我還進行了秧歌舞步的教學。由於低年級的學生都特別好動,所以在學這個舞步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表現得很積極。

不但學會了秧歌舞的動作而且還能隨音樂表達出來,課堂氣氛很活躍。在這節課的拓展部分我讓同學講了年的來歷,後教師總結,你們所聽的只是傳說。科學的講年就是以地球公轉週期爲基準的時間單位。地球繞太陽一週是一年。

本節課的不足:1對歌曲的處理還不到位。2對時間的把握不準,計劃中還要介紹一首古詩《元日》透過古詩的加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了解我國古人遺留下來的優良的傳統美德。

《過新年》教學反思2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所創造、發明和發現。”這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的。作爲兒童天生就有創造的潛能,而音樂教育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利用音樂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喚醒兒童的創造潛能,激發兒童的創造動機,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使兒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麗動人的音符世界中,創造性地體驗、感受與表現。

在一年級第六單元《迎新春》的第一課《過新年》中,我採取了讓孩子們來創編。由於這首歌曲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歌曲,因此在教學中我除了讓孩子們演唱歌曲旋律、演唱歌詞、唱英語歌詞以外,還加入了讓孩子們創編歌詞這一項。剛開始說讓孩子們創編歌詞的時候,由於孩子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內容,大部分孩子都睜大了眼睛,傻傻的看着我,這時候我很自然的把我創編的歌詞演唱出來“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我們新年好!我們滑冰,我們滑雪,祝福大家新年好!”孩子們頓時茅塞頓開,爭先恐後的舉起了小手。

在我的啓發下,別說孩子們還真的演唱出了精彩的歌詞。“我們放炮,我們打鼓‘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吃餃子,我吃湯圓,祝福大家新年好!”我貼對聯,我貼窗花,祝福大家新年好!”孩子們創編的歌詞這所謂是五花八門,在這裏我看到了孩子們在逐步的長大。

“音樂的本質與價值就在於激發人的創造性。”實踐證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和發揮學孩子們的主體性,營造輕鬆愉快的音樂教學氛圍。讓孩子們在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中積極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從而獲得音樂素質的提高及智能的開發,並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過新年》教學反思3

《過新年》是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咚咚鏘”的反覆出現,爲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的過新年歡樂情景。

本課在設計時,我就有意突出創設熱烈歡快的課堂氛圍,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歌曲。複習打擊樂器是把熱烈氛圍帶入課堂,模仿律動,旨在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對音樂節奏的感覺,爲歌曲創作律動做好鋪墊。所以幼兒能夠載歌載舞地演唱歌曲,身體活動起來,處於興奮狀態。學唱歌曲從按節奏讀詞作起效果很好,幼兒解決了節奏問題,學唱歌曲就輕鬆了許多,只用了三遍,孩子們基本學會演唱,再分組鞏固,有競賽的性質,幼兒參與很積極。

學會歌曲後,再鞏固四分休止符的同時,創編“嘿”的襯詞,將歌曲演唱氛圍推上高潮。幼兒情緒非常飽滿。聆聽《新年好》重溫了熱烈歡快的音樂氛圍,最後在喜洋洋的歌曲演唱中結束此活動。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幼兒能夠熱烈歡快地演唱歌曲,從演唱到聆聽,整個教學過程中,他們始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並積極配合教師所設計的各個環節的活動,小組間,師生間配合默契,使孩子們在情感上體會到新年的快樂。

最初設計此課時,我還擔心把模仿敲打“咚咚咚鏘”放到學唱歌曲前,孩子們會不會因爲對模仿感性趣而忽視歌曲的學唱,從實際看來,擔心沒有必要,他們在前面的每項環節中,都已經進入學習狀態,興趣指引他們不斷向前探索,有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把握好興趣的尺度,就會成功地駕馭課堂。

《過新年》教學反思4

《過新年》是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咚鏹”的反覆出現,爲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的過新年歡樂情景。

本課在設計時,我就有意突出創設熱烈歡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歌曲。貼窗花把熱烈氛圍帶入課堂,模仿律動,旨在培養學生動作的協調性及對音樂節奏的感覺,爲歌曲創作律動做好鋪墊。所以學生能夠載歌載舞地演唱歌曲,身體活動起來,處於興奮狀態。

學唱歌曲從按節奏讀詞作起效果很好,學生解決了節奏問題,學唱歌曲就輕鬆了許多,只用了三遍,學生基本學會演唱,再分組鞏固,有競賽的性質,學生參與很積極。學生情緒非常飽滿。聆聽《新年好》重溫了熱烈歡快的音樂氛圍,最後在《恭喜恭喜》的歌曲演唱中結束本課。

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能夠熱烈歡快地演唱歌曲,從演唱到聆聽,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並積極配合教師所設計的各個環節的活動,小組間,師生間配合默契,使學生在情感上體會到新年的快樂。但在課時的安排上還要進一步改進,爭取恰到好處,進行完美的教學。

最初設計此課時,我還擔心把模仿敲打“咚咚咚鏘”放到學唱歌曲前,學生會不會因爲對模仿感性趣而忽視歌曲的學唱,從實際看來,擔心沒有必要,學生在前面的每項環節中,都已經進入學習狀態,興趣指引他們不斷向前探索,有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把握好興趣的尺度,就會成功地駕馭課堂。

《過新年》教學反思5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爲了實現這一理念,在《過新年》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孩子收集相關資料,主動參與活動,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觀念,訓練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快樂,昇華感情。

新年,作爲中國人一個盛大的節日,其背後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蘊在依託。讓孩子感受感受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體會新年給人們帶來的新氣象和美好祝福,只是最淺層的目標。讓孩子瞭解元旦和春節的一些習俗,瞭解過新年各地各國不同的習俗及其變化,瞭解這些習俗的由來和背後的故事,讓孩子因知而愛,愛上這個節日,愛上這些習俗,愛上家鄉和祖國,發自內心的去喜歡,纔是本節課的最終目標。

上課伊始,我利用孩子們對之前《冬爺爺在哪裏》的喜歡,告訴孩子們冬爺爺帶來了禮物,歡快的歌曲《恭喜恭喜》,喜氣的春聯、年畫、燈籠、鞭炮等,提高孩子的興趣,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後,引導孩子這些禮物都是用來做什麼的,什麼時候最常見,從而引出本課主題《過新年》。

首先,讓孩子明確中國新年有兩個,元旦和春節,並對其時間有所瞭解,然後,再讓孩子來講講從父輩、祖輩聽來的關於年的傳說、故事,爲加深其印象,播放動畫《除夕和年的故事》,再讓孩子從中瞭解年打敗夕所依仗的三個祕訣,並由此引出過年時的習俗——貼春聯、放鞭炮、掛燈籠。漸漸,由點及面,引導孩子說出更多過年時的習俗。以吃、玩、活動等一一細講,再由家鄉習俗到各地習俗,再到世界習俗,用圖片、影像等讓孩子有直觀的瞭解。最後,讓孩子在《新年好》的`聲聲傳唱中,細品新年的快樂!

第二課時,將情境設定爲班級舉行新年慶祝會,你有什麼好建議,讓學生思考、動手,同時也鞏固上節課的知識。然後,在此情境下,讓孩子瞭解祝福的意義,動手製作賀卡,送出關愛,共享新年快樂。

整堂課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下進行,孩子們也學到很多,記住很多。就教學環節設計而言,我覺得第二課時可以再充實一些,而學生表現很不錯,只是賀卡上的拼音和字,讓我在開心之餘有些犯愁,看來語文基礎還需要加強些。

《過新年》教學反思6

課堂打擊樂器以其易學易奏、品種繁多、音樂豐富、合作性強等特點深受師生的喜愛,《過新年》是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嗆”的反覆出現,爲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樂情景。本來讓打擊樂器伴奏在整個教學設計中,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讓學生能直接地感受到新年的喜慶氣氛。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忽略一些細節,導致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課堂打擊樂器演奏方法,養成良好的樂器使用習慣,進行有情感的演奏,也是音樂教師應當引起重視的器樂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忽略的學生根本沒有正確掌握這些小樂器的演奏方法,就下放小樂器讓學生,學生拿到樂器後,就按腦子的已有想法,或見過的東西作爲參照來敲,所以大部分學生的演奏方法是不正確的。例如在課堂了有些學生拿到了快板。當他一拿到這樂器,就用手抓響它,可怎麼抓也抓不響。當老師發現這一情況的時候,才記得要先一下,但快板的技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學生根本學不來,老師也只能草草了事。這都是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打擊樂器學習習慣培養的原因造成的。

2、要把握好,課堂打擊樂器伴奏的“度”,關鍵還是在於教師本身。要想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打擊樂器的作用,首先就不要盲目地追求“熱鬧”。選擇樂器不適合太多種類。樂器伴奏只是一種輔助的手段,如果太多種類同時運用在教學上,由於各樂器的音色不同,而要花一定的時間來分別演奏,這就會在教學的時間安排上造成一定的難度,因爲一節課只有40分鐘,如果樂器伴奏就用了20分鐘,這樣,教學的重點就會解決不了。那麼就會變課堂的“絆腳石”。我們的教學設計就忽略了這點,所以最後的環節沒完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就以簡便爲主,對於低年級來說,絕不能超過三種,最好是兩種。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善用打擊樂,讓它在音樂課堂上發揮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