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語言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語言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語言誰咬了我的大餅教案

活動目標

能運用觀察討論並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徵,並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

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運用觀察討論並嘗試猜測的方法,理解繪本畫面內容,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重點)

知道不同動物的咬痕特徵,並能根據咬痕判斷是哪種動物。(難點)

活動準備

課件PPT輕音樂小豬頭飾1個、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等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出小豬。

1,出示小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今天老師看到小朋友太可愛了,所以老師我太喜歡你們了。今天來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我的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芝麻關門我看誰在偷看啊?芝麻開門,

提問:這是什麼啊(小豬)可愛吧?喜歡他嗎?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關於小豬的故事。想聽嗎?

2展示PPT第1—2頁,引語:小豬今天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豬遇到了什麼困難?小豬做了一個好大的餅,累得睡着了。等他醒來一看,咦,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問題:小豬的大餅被誰咬了一口?請幼兒觀察,想一想。你想會是誰那?幫助小豬想一想!會是那些小動物那?

二、瞭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引語:小朋友幫小豬想了這麼多哪,讓我們和小豬一起在這裏找答案吧!

1.展示PPT第3—4頁:問題:小豬找到了誰啊?(小鳥)怎麼問哪?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總結。“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

2.師幼扮演角色表演小豬和小鳥的對話,加深對這兩句話的記憶,爲下邊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老師當小豬你們當小鳥我們來演一遍他們的對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小鳥。“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小鳥咬的像什麼呀?(三角形)

3.展示PPT第5—10頁:對各種動物肢體語言的模仿和對話及對各種動物咬痕特徵和誰咬的進行了解。

小豬又找到了誰呀?(兔子)說什麼啊?師幼:“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兔子。“不是我你看——”兔子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樣”小豬又找找到了?(狡猾的狐狸)怎麼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狐狸。“不是我你看——”狐狸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狐狸咬的像什麼呀?(三角形,比小鳥咬得大)小豬還是沒找到傷心地走着!找到了鱷魚怎麼問啊?“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鱷魚。“不是我你看——”鱷魚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是你。”鱷魚咬的像什麼呀(鋸,尖尖的)。

4.展示PPT第11—13頁:傷心的'小豬還是沒有找到兇手所以就還找,找到了河馬怎麼問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豬問河馬。“河馬張大了嘴”輕輕的咬了一小口,小豬看到河馬咬掉了那麼多小豬尖叫了一聲“啊——”的大餅呀!問題:變得更小了.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小豬還是沒有找到。

5.展示PPT第14頁:小豬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它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吧唧吧唧”,他一邊嚼着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我們來看有什麼變化(看課件)請幼兒想一想:小豬找到兇手了嗎?幼兒與同伴互交流說一說。誰是兇手啊?小朋友自己說!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課件PPT輕音樂)請幼兒給故事起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去想,告訴幼兒故事的名字:誰咬了我的大餅。

1.我們的故事講完了我們給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吧?(互相交流)讓幼兒自己大膽說。這本書的作者給他起了一個誰咬了我的大餅的名字。好聽嗎?你們說一變。

師幼表演故事,讓幼兒自選較色:小豬、小鳥、小兔、狐狸、鱷魚、河馬等,聽故事帶頭飾表演。幼兒自己找到自己的咬痕!

四、在表演活動中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小豬說“今天太謝謝你們了,幫我找到了咬餅得人原來呀是我,嘿嘿”真的謝謝你們!我們一起去吃餅吧?

教學反思

在本活動中,幼兒能掌握故事內容,並能大膽想象與猜測,在角色表演中掌握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幼兒能透過對比猜測動物的牙印。在第一次試上的時侯,使用PPT,效果不理想,由於是第一次給他們上課見到陌生的男老師幼兒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有點害怕,所以活動中幼兒不是很主動,而且興趣也不濃。發現不足之後進行修改,然後再次試上,這次幼兒已經對我有點了解先播放PPT大餅圖片進行講述,幼兒對動物的牙印很感興趣,很樂意去觀察並說一說自己的發現。然後在播放PPT完整欣賞故事。在故事的開始時,有個別幼兒已經猜到是誰咬了大餅,但不確定。還有個別幼兒說是小猴咬的,當時我很着急,因爲小猴不是故事中的小動物,在透過多次的對比、驗證、猜測之後,最終找到的答案,而且還從中瞭解了動物的牙印與牙齒的關係。但是在最後欣賞PPT時,我們在前面已經揭曉了故事的結局,解開了懸念,所以幼兒講述的積極性不高。在第三次試上時我們將懸念留到了欣賞PPT的時候,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最後在驗證自己的猜測,這樣來之不易的結果讓幼兒很開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欣賞PPT時插入了音樂,這樣聲圖並茂,提高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