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1

活動設計背景

透過狼來了的教學,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爲了加強學生對這個故事內容的深刻理解,同時也爲了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以及說話表達能力,讓學生分角色對這個故事進行表演,體會不同角色帶給他們的感受。讓孩子們更深刻更形象理解故事的含義,明白做人的道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按照故事情節分角色表演,突出表現角色的特徵。

2、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大膽地表現出角色特徵。

活動準備

1、欣賞故事《狼來了》,熟悉並掌握故事內容。

2、動畫片《狠來了》的VCD、角色頭飾。

活動過程

1、欣賞動畫片《狼來了》。

引導幼兒觀察片中角色的表現形式。

2、引導幼兒回憶故事中的對白,抓住各角色的特徵。

引導幼兒有表情地表演對話,再次練習。

3、教師幫助幼兒分配角色嘗試表演。重點指導幼兒運用表情和動作表演。提醒幼兒當孩子第三次喊“狼來了”的時候,山裏人不同的表情和動作,如第一次的着急、第二次的氣憤、第三次的不屑一顧。以及說謊的孩子無助的焦急。

4、全班分享活動

讓每個孩子參與其中,佈置舞臺,準備道具,進行分組表演。讓幼兒體會每個角色。然後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教學反思

透過身臨其境的表演教學,提高了大部分孩子的表演慾望,同時也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更深刻的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明白今後應該怎麼做事,怎麼做人。同時也提升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我們的教學不是枯燥的,而是豐富多彩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當多運用,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習變爲一件快樂的事情。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2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爲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2、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競賽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誰和花兒好?”圖片或照片、卡片若干(柳樹、鳥、錄音機、電話、太陽、牛奶等)。

活動過程:

遊戲一:誰和花兒好?

玩法:幼兒爲花兒找十個不同的朋友。找對了,每一片花瓣的顏色就會變,最後成爲一朵美麗的花。

規則:

1、幼兒給花兒找好朋友,每講出一樣和花兒要好的東西,花瓣的顏色就會變,如果幼兒能講出十樣和花兒要好的東西,它就會變爲一朵美麗的花,你們就贏了。

2、幼兒爲花兒找到的朋友不能重複,而且要講出這些東西和花兒要好的理由。

重點:引領幼兒大膽想象,尋找不同的事物和花兒做朋友。

遊戲二:誰和誰好?

玩法:幼兒分成兩隊比賽,看哪一組能在卡片中尋找到多種關聯,得卡片數多的'隊爲贏。

規則:

1、每組派一個代表選擇兩張能做好朋友的圖片,用優美好聽的話說出它們做好朋友的理由。

2、答對者將圖片放在排頭幼兒的旁邊。

3、找到的兩個好朋友不能和別人的重複。

4、遊戲輪番進行,最後圖片得數多的一隊獲勝。

重點:

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各種關聯。

附兒歌: 誰和誰好?

誰和誰好? 藤兒和瓜好,

它們手拉手, 不吵也不鬧。

誰和誰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來採蜜, 花兒仰臉笑。

誰和誰好? 我和小朋友好,

大家唱起歌, 一起上學校。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3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引導幼兒擴散思維,說出飛、爬、跳、遊等動詞。

2、鼓勵幼兒能大膽表現動物的動作,以愉快的情緒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一幅畫有花、草、樹、小河、天空的背景圖.

2、音樂-(活潑歡快的音樂).

3、小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引發幼兒對背景圖的興趣。

1、教師:咦,這是哪裏?噢,原來樹林裏要開表演會,今天,許多小動物都要來這裏,

你們看!誰先來了?

2、出示蝴蝶

它是怎樣來的?(教師邊指圖片邊問)

二、引導幼兒擴散思維,豐富幼兒想象的內容,

啓發幼兒模仿動物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飛、爬、跳、遊等動詞.

1、教師:想想看,除了蝴蝶是飛着來的,還有哪些動物也會飛着來?

(啓發幼兒說出小鳥、蜻蜓、蜜蜂等)它們是怎樣飛的?讓我們來學一學。”

2、教師:除了有飛着來的小動物,想一想還有那些動物會來,它們是怎麼來的?我們來學一學!

三、遊戲開始,隨音樂扮演小動物做動作,進一步鞏固對新學動詞的理解。

教師:小朋友,動物表演會馬上快開始了,我們也來扮演小動物,

做一做它們的動作,參加它們的表演會吧!

(音樂起,幼兒自由表演,結束活動)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4

活動意圖:

“誰和誰好?”經常是孩子們口中心裏提及的問題,班級裏面也總有孩子說“我和XXX好”“我們是好朋友”……這是他們上幼兒園的動力和源泉。此次活動的開展是讓孩子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是兩兩相配的,互幫互助的。學習這首好歌不僅瞭解生活中相互的事物,也讓孩子感受朋友間在一起的歡快。

活動目標:

1、樂意爲生活中常見的事和物尋找聯繫,並講述自己的理由。

2、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競賽遊戲的快樂。

3、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清楚自己想說的事。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重難點:

願意講述事物之間聯繫的原因。

活動準備:

材料材料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匯入,激發興趣。

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今天,我帶來一首關於好朋友的兒歌,名字叫《誰和誰好》。請你們來聽一聽。兒歌裏都說了什麼。

你聽到了誰和誰好?他們是怎麼樣好的?

小結:誰和誰好?藤兒和瓜好。它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爲什麼他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小結:因爲他們住在一起,離得近,天天在一起,所以他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你還聽到了誰和誰好?兒歌裏還說到誰和花好?

小結:誰和誰好?蜜蜂和花好,蜜蜂來採蜜,花兒仰臉笑

蜜蜂做了什麼?花又做了什麼?

小結:花裏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採花粉然後帶回家釀成香甜的蜂蜜。

仔細看,還有誰和誰好?

小朋友之間又做了什麼?他們的心情怎麼樣?

小結:誰和誰好,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開心又快樂。

二、完整欣賞:

教師和幼兒稍作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三、幼兒操作材料《誰和誰好》

過渡語:除了我們剛學到的兒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朋友,讓我們去找一找。

觀察要點:觀察幼兒是否能夠將事物進行聯繫,並簡單說說理由

集體交流:請幼兒說說自己配對的原因?

誰和誰好,說出你的原因。

總結::原來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事物都能夠找到誰和誰是好朋友,事物之間是存在聯繫的。

活動延伸:

繼續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繫。

附:兒歌《誰和誰好》

誰和誰好?藤兒和瓜好。

它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誰和花好?蜜蜂和花好,

蜜蜂來採蜜,花兒仰臉笑。

誰和小朋友好?我和小朋友好,

大家唱起歌,開心又快樂。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來源於兒歌《誰和誰好》,引發幼兒去關注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關聯。透過活動,幼兒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激活了思維,展示了潛能。抓住機會挖掘他們潛力,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

活動中,沒有意識去整合知識,教育機智上還應多加思考,教學的過程中,語言不夠精煉、準確,迴應不夠精煉,在方式方法上應多加變化。在教學中,應該多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使幼兒在語言方面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5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情景中願意連貫學說短句,有表達表現的慾望。

2、在猜猜、講講中感受與朋友一起過生日的快樂。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創設達達的家、有一扇可開啓的“窗”、小動物玩具、實物麪條等。

活動過程:

一、 以達達過生日爲線索匯入活動

出示場景,把幼兒引入爲達達過生日的情境。

師:今天達達過生日,老師帶你們到他家去做客好嗎?

(達達家到了),看看家裏都有些什麼?(引導幼兒想想、說說)桌子上放好蛋糕

今天達達過幾歲生日呀?你們是從哪裏知道的?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3歲)

二、 看看、想想、說說“誰來了”

老師抱着達達說: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歡迎小朋友到我家來作客,我們對達達說什麼呀?(生日快樂)看看達達長的怎麼樣?(長長的腿,長長的手臂)

等待並迎接客人——達達的朋友會是誰呀?

1、 今天我還請了其它的朋友來做客,你們猜猜它會是誰呀?我們一起和達達坐下來等等他們吧

2、 (引出大象)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我們請大象進來吧(大象大象快進來)大象長的怎麼樣啊?(引導觀察大象外形特徵)

(大象的鼻子長長的)怎麼樣長啊?我們來比一比

長長的鼻子能幹什麼呀?(學一學大象的長鼻子)

小結:大象的鼻子長長的,長長的鼻子能噴水

大象累了我們請它坐下來休息一會吧(大象請坐)

3、 達達還請了一位朋友,它會是誰哪?(出示長頸鹿)

長頸鹿長的怎麼樣?(長頸鹿的脖子長長的)

我們一起把它請進來(長頸鹿長頸鹿快進來)

伸長脖子幹什麼?(吃樹葉)這裏的樹葉吃完了,哪裏還有樹葉?

小結:長頸鹿的脖子長長的,長長的脖子伸一伸

我們和長頸鹿一起坐下來休息一會吧

4、達達請來了長長鼻子的大象,長長脖子的長頸鹿,還請來一位長長的朋友它會是誰?(先猜,老師用兒歌小結)

5、(出示長尾巴)讓我們看看到底是誰來了呀?誰來摸一摸?

我們一起把它邀請進來吧。(小猴小猴請進來)

小猴這麼調皮一跳就跳進來了,小猴哪裏是長長的?

用兒歌小結:小猴的尾巴長長的,長長的尾巴勾一勾

你們真聰明我們和小猴一起坐下來給達達過生日吧

6、我們先一起來爲它唱首生日歌吧。

7,達達真開心,他也給小朋友準備一樣長長的東西請你們吃,你們猜猜會是什麼呀?(提升經驗:長長的麪條是長壽麪)過生日要吃長壽麪,吃了長壽麪就會長命百歲,健康長壽。

等會請廚房的阿姨老師幫我們做長壽麪。跟客人老師再見。

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始終能和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幼兒的情感體驗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活動中的目標達成也是很好的,在活動中透過有效的整合,讓幼兒在數,在認知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活動中的兩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的已有經驗得到了歸類和提升,如讓幼兒回答什麼東西是長長的可以吃的時候,幼兒一下子就把自己平時生活中的已有經驗很好的反映出來了,其中不足的是在個別環節中老師對幼兒的應答還不是很確切和到位,如幼兒要唱英語歌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幼兒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在幼兒忙於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如何有效的發揮幼兒語言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觀察理解圖片,創編兒歌內容,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體會學習兒歌的樂趣。

2、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會用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3、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課件(瓜和藤、蜜蜂和花,小朋友手拉手)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會用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難點: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師: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朋友是誰?(引導幼兒完整的說:我的朋友是誰,我和誰好。)

(二)完整觀看課件,引起幼兒興趣師:這裏有一個關於兒歌的小電影,請仔細看看,你看到誰和誰是好朋友。(引導幼兒完整的說:誰和誰是好朋友,誰和誰好)

(三)分段欣賞,學習兒歌。

(1)藤蔓和瓜好師:他們是怎麼樣好的?你們能做一做嗎?(理解不吵也不鬧)小結:誰和誰好?藤蔓和瓜好,他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表演藤蔓和花好。

(2)蜜蜂和花好師:它們是怎樣好的?蜜蜂做了什麼?花又做了什麼?我們一起做一做。

小結:誰和誰好?蜜蜂和花好,蜜蜂來採蜜,花兒仰臉笑。

爲什麼蜜蜂和花好?

小結:是呀,花裏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採花粉然後帶回家釀成香甜的蜂蜜。

分角色表演蜜蜂和花好。

(3)我和小朋友好師:你和好朋友一起做什麼呢?

小結:誰和誰好?我和小朋友好,我們一起唱歌又跳舞。

(四)教師完整朗誦兒歌,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師:你們真了不起,這麼小就會編詩歌了,長大了一定能成爲詩人和作家,我把大家編的詩歌朗誦一下。

(五)給兒歌起名字。

(六)朗誦兒歌,體會意境。

師:現在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把兒歌完整地說一遍。(教師邊說邊指圖)師:你們說的非常棒,我們給兒歌加上好看的動作說一說。

(七)延伸活動:

剛纔詩歌裏說,蜜蜂和花好,其實,花還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你們猜猜看,誰還會和它好呢?

活動反思:

本節語言教育活動我採用談話的方式匯入,讓幼兒理解不僅人類有自己的好朋友,其他動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欣賞兒歌《誰和誰好》,利用畫面使幼兒理解誰和誰好,他們是怎樣好的。在此基礎上學習兒歌,體會意境。整個設計緊扣主題,課堂中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很濃厚。尤其是表演環節達到了整節活動的高潮。不足之處就是幼兒記憶詩歌內容時形式比較單調,如果能加上圖譜,讓孩子直觀形象的加深記憶,在動靜交替中學習詩歌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7

活動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孩子的個人衛生意識非常差。“飯前便後要洗手。”這是衛生常識。所謂衛生,是講究清潔、預防疾病等。開展此次活動《誰在廁所裏》。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尤其是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活動目標:

1. 理解繪本《誰在廁所裏》的主要內容。

2. 嘗試用語言和動作等方式表達小動物在廁所裏的有趣表現。

3. 懂得從小要講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的道理。

4.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 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1. 白板課件、背景音樂。

2. 操作圖人手一份,問號貼紙人手一張。游泳圈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1.播放進場音樂,去動物園玩。

2.觀察圖片

(二)集體閱讀,初步瞭解繪本內容。

1.觀察圖片(二)。

仔細看看,發生什麼事情?

誰在廁所裏呢?它在廁所裏幹什麼需要這麼長時間。

2.集體閱讀圖片(三)或(四)。

幼兒隨意猜測。

教師示範猜測。

小結語:到底誰在廁所裏?它在廁所裏幹什麼?請到後面的書袋裏找找你覺得最有可能的答案。

(三)共閱繪本,猜測聯想。

1.幼兒自主瞭解內容,教師巡迴指導。

2.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四)完整欣賞,鞏固提高。

1.投票。

2.揭示答案。

3.完整閱讀繪本。

(五)結束活動,養成教育。

活動延伸:

將圖書投放到語言區供幼兒合作閱讀。

活動反思:

繪本教學,一種全新的課型,它給孩子們的不是壓力,只有興趣,孩子們願意去思考下一步的故事情節,推測主人公的命運,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學會了探索,激發起他們閱讀慾望。開闊了思維方式。在不知不覺間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活動中也讓幼兒懂得從小要講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