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五年級數學《校園的綠化面積》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p.26、27

五年級數學《校園的綠化面積》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一些稍複雜的圖形面積。

2、在校園中進行一些實際的測量和計量,以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會靈活地運用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稍複雜的圖形面積。

教學過程:

一、想想算算:

事先板書該圖。

問:這樣的圖形,我們叫它什麼圖形?(不規則圖形)

哪些圖形稱爲“規則圖形”?

你會計算這個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嗎?指名先指出分的方法,再依次規範地算一算。

提醒學生:(1)畫輔助線的時候,要用虛線。

(2)分成兩個圖形容易,但這樣的兩個圖形要容易計算。

1、橫裏畫一條線。說說分成:長方形和梯形。

計算:12×4=48(平方米)

(12+15)×(10-4)÷21=81(平方米)

48+81=129(平方米)

2、豎裏畫一條線。說分成:三角形和長方形

計算:(15-12)×(10-4)÷2=9(平方米)

12×10=120(平方米)

9+120=129(平方米)

3、斜着畫一條線。說分成:梯形和三角形

計算:(4+10)×12÷2=84(平方米)

15×(10-4)÷2=45(平方米)

84+45=129(平方米)

比較、小結:這三種方法都是在原來圖形上加一條線,變成兩個圖形。分兩個算式分別算出兩個圖形的面積,再加起來。

由於計算的步驟比較多,不要把計算的過程都寫出來,只要像黑板上這樣來寫。

4、添兩條線,把原圖變成一個長方形。

觀察圖說說分幾步來算?怎樣的三步?

(長方形、梯形、長方形面積減梯形面積)

計算:15×10=150(平方米)

(4+10)×(15-12)÷2=21(平方米)

150-21=129(平方米)

比較:這裏一共介紹了四種方法,可分成兩類。上面的三種稱爲“割”,下面的這種稱爲“補”。用割或補的辦法可以把不規則圖形分成兩個規則圖形,或加或減算出面積。

二、檢查作業:

1、 指名介紹三種方法:(1)分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分別算出後加。

(2)補,用長方形面積減去梯形面積

(3)移,把多出來的兩個三角形移到下面,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說說計算思路:兩個正方形面積和減去左上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右下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別列式算出各個面積。

3、算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

(1)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是6分米、8分米、10分米。

問:你知道這三條邊之間的關係麼?

明確:直角三角形中,斜邊是最長的一條邊,另兩條邊分別是底和高。

學生算一算。

(2)梯形的下底長16米,上底的長是下底的2倍,高50分米

問:這題中有什麼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注意單位的換算)

指名規範地算一算,寫一寫。

三、佈置作業:

1、在第27頁的方格紙上設計一個美觀大方的花圃,並算出它的面積。

課後小記:

添加輔助線算面積,是第一次出現,所以一開始要強調用虛線畫。

從學生的課堂發言來看,很容易想到的是“割”的辦法,在啓發後,纔有個別學生想到了用補的辦法。還有個別學生爲了片面追求多種方法,任意地分割;還有的分得的塊數比較多。因此,我提醒學生:1、分得的規則圖形要方便計算。2、一般先考慮分兩塊的情況,實在不行了,再考慮多塊的情況。

考慮校園的實際、學生的測量工具和水平、以及課堂時間等狀況,書上的“量量算算”我沒讓學生做。

說明:練習裏的兩張圖沒辦法在網上顯示,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