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掩耳盜鈴》教案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掩耳盜鈴》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掩耳盜鈴》教案

《掩耳盜鈴》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講學過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亡羊補牢》

二、教師邊作圖邊講故事,學生猜故事結尾。

三、這個人傻不傻,傻在哪裏?

(他傻在不該捂住自身的耳朵去偷他人的鈴鐺。)

四、給故事取個題目。

板書課題:

掩耳盜鈴

五、釋題

掩耳:捂住耳朵。盜:偷。

掩耳盜鈴:捂住自身的耳朵偷他人的鈴鐺。

六、翻開課本讀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結合插圖板書“想偷鈴鐺”。

2、讀第二自然段,想想、議儀。

1)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那他是想出一個什麼方法去偷鈴鐺的?(結合插圖板書“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對嗎?爲什麼?

3)那個人掩住自身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結果怎樣了?(結合插圖板書“被人發覺”)

3、小結:結果當然會被他人發現了:掩住自身的耳朵去偷鈴鐺,鈴鐺還是照樣會響的,不過只是自身聽不見,他人還是照樣聽得見的。哪個偷鈴鐺的人只是自身欺騙自身。

4、用一個成語說說偷鈴人的行爲。(自欺欺人)

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想欺騙他人,結果只是欺騙了自身的人,所以說是自欺欺人。

九、學生複述這個故事。

《掩耳盜鈴》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掩耳盜鈴、鈴鐺、守株待兔、樹樁、樂滋滋、鋤頭”。

2.朗讀和背誦課文。抄寫《守株待兔》最後一個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僥倖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解題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二則”的“則”是什麼意思?寓言有什麼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託、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教師板書:掩耳盜鈴。

4.透過預習,誰知道“掩耳盜鈴”中的“掩”、“盜”是什麼意思?“掩耳盜鈴”是什麼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鈴鐺。)

二、明確學習目標

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1.透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鈴”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插圖、動畫片理解故事內容,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則寓言。

(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三、課堂自學,整體感知課文

1.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l)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把本課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勾出來讀幾遍。

(3)再讀課文,勾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

(4)熟練地讀課文。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帶生字的詞語卡片,糾正讀音。

(2)指名試讀課文。

4.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怎樣?結果又怎樣?指名說一說討論結果。

3.重點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麼意思?偷鈴人明明知道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書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齊讀。

(3)指名用“只要……就”口頭造句。

(4)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鈴鐺的後果,他不但沒有就此打消偷鈴的`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

①投影出示課後思考練習第一題第(1)小題: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的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爲什麼?學生在書上勾出寫偷鈴人怎麼想的句子讀一讀。

②這句話裏用了一個關聯詞語,是哪個關聯詞語?“掩住”是什麼意思?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如果把耳朵捂住,響聲就聽不見了。)

③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鈴聲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別人還能聽見鈴聲嗎?

(5)他認爲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於是就按這個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還這麼做剛……就……課文中的插圖所描繪的就是這個結果,指名說出圖意。)

(6)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盜鈴的後果,爲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己認爲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板書:自作聰明,十分愚蠢)(關鍵在於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導朗讀。

①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朗讀時要把盜鈴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五、揭示寓意,總結擴展

1.投影出示思考題:

(1)掩耳盜鈴的人愚蠢可笑在什麼地方?

(2)你應該從他身上吸取什麼教訓?

(3)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分組討論後,指名回答。

2.同桌總結,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3.總結擴展。

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鈴”的事?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熟記本課生字所組成的新詞。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盜鈴”這則寓言講給家長聽。

4.背誦《掩耳盜鈴》這則寓言。

《掩耳盜鈴》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並體會其中的道理。

2、學習“掩耳盜鈴”的成語。

3、朗讀課文並能背誦。

4、表演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聯系學習、生活實際,有一定的感想。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

1、板書課題,回想以往學過哪些寓言故事,說一說。

2、這些寓言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點出學習寓言的目的。)

3、板書:掩耳盜鈴(解釋“掩”和“盜”的意思)

二、學習寓言——《掩耳盜鈴》

1、初讀課文,瞭解大意: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抓住偷鈴人的心裏的想法讓學生找出句子,用“――”劃出,並指導讀出自以爲聰明的語氣,再結合偷鈴人的想法提出問題。(生提問)

3、教師歸納出學生的問題:

(1)是什麼讓他想到捂住耳朵去頭鈴鐺的?

(2)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3)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4、四人小組帶着問題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5、彙報自學情況並從中悟出寓意

@結合課文出現的關聯詞“只要……就”、“剛……就”進行語言訓練。

@從那個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6、表演課文,透過角色的互換再次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組先排演,教師巡視指導,並挑選出較精彩的小組進行表演,最後採訪扮演偷鈴鐺的學生,讓他說說自己做得對不對或讓觀衆評一評。

三、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沒有看到、聽到或自己做的類似《掩耳盜鈴》的事例,說一說。

四、拓展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像《掩耳盜鈴》這些寓意深的故事,誰能把你平時聽過或看過的寓言故事講給大夥兒聽聽,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書設計:

29、寓言兩則

掩耳盜鈴

明知只要……就……

可是如果……就……

誰知剛……就……

標籤:掩耳盜鈴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