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1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徵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並能將結果記錄與交流。

3、產生對蚯蚓的進一步探索慾望,知道要保護蚯蚓,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

昨天晚上,我聽到窗臺上兩盆化在聊天:

一盆說:我盆裏的泥土太硬了;緊緊的裹着我的根部,我吸收營養都困難。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說:我盆裏的泥土鬆鬆,軟軟的,我可以盡情的吸收養分。你看,我長得多茂盛。

爲什麼兩盆泥土會不一樣呢?這裏面有什麼祕密?

(倒出來看看)

原來是小蚯蚓在幫花兒鬆土,花兒才長得茂盛,蔥綠。那我們幫花兒謝謝小蚯蚓。

二、幼兒自主探究,實驗並記錄

1、小蚯蚓長是得什麼樣子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條蚯蚓去研究研究。(爲幼兒提供放大鏡和透明的小盒)

交流結果:小蚯蚓長得是什麼樣的?

蚯蚓是環節動物,細細長長的,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許多水分,摸上去溼溼的。頭部有環帶。

2、小蚯蚓是怎麼運動的呢?用動作學學。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縮蠕動 腹部有剛毛。蚯蚓藉助剛毛爬行。

3、小蚯蚓還有什麼祕密呢?它到底有多長?蚯蚓在地上會爬,它在玻璃、紙上上會爬嗎?哪裏爬得快?它喜歡什麼環境是乾乾的還是潮溼的?它爲什麼總是躲在泥土裏?他喜歡光嗎?我們來做幾個實驗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講解操作方法與要求。

實驗一:提供尺量。

實驗二:提供玻璃和馬糞紙。

實驗三:提供手電和紙盒

實驗四:提供軟硬不同的泥土

另外:提供筆記錄

交流探索的結果:

蚯蚓有不同的長度;蚯蚓在玻璃上、紙上也會爬,蚯蚓蚯蚓沒有眼睛,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他喜歡生活在潮溼的泥土中。

三、拓展研究

我們發現了蚯蚓的這麼多祕密,你還知道蚯蚓的什麼祕密?

蚯蚓的糞是寶貝,可以養雞、鴨、魚等。

蚯蚓是中藥,叫地龍。

蚯蚓還是一種菜,營養很好。

現在有一些人養蚯蚓。

(出示信)2008年中國要舉行奧運會,要請小蚯蚓來幫忙,這是爲什麼呢?

蚯蚓會處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幹,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四、延伸活動:

1、有一條蚯蚓受傷了,我們把它養在教室裏,看看它會好嗎?會有什麼變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大班科學優質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2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蟋蟀、螞蟻等小昆蟲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

2.喜歡探究昆蟲的祕密,發展比較觀察的能力。

3.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要愛護益蟲。

4.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教學準備

1.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如螞蟻、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兒學習資源③第28-29頁

教學過程

1.猜謎語,引發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頭帶兩根雄雞毛,身穿一件綠衣袍,手握兩把鋸尺刀,小蟲見了拼命逃 (打一動物)

謎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圖片,提問: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徵是什麼?共同的名稱是什麼?

總結: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讓幼兒觀察各種昆蟲圖片,引導說出昆蟲的外形特徵。透過結合圖片描述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提問:aaa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裏嗎?他們有什麼本領?是人類的好朋友嗎?

總結:螳螂生活在田地裏的植物上、草叢裏,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時候大螳螂會吃掉小螳螂,螳螂媽媽還會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裏、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裏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欣賞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錯了。

5.欣賞歌曲 《蟲兒飛》。

教學延伸:

結合有關昆蟲的視頻,觀察他們的活動,瞭解其生活習性,增進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教學反思

如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作爲教育活動內容一直是老師的困惑,透過此次主題活動讓我深深感到:教師一定要善於觀察幼兒,發現幼兒平常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興奮點,在追隨幼兒的興奮點,生成教育活動內容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問題、需要、給以及時的應答與支援,這樣,才能爲幼兒創造一個有利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成長的環境,爲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3

【活動由來】

一天午睡時,齊鑫晨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劈劈啪啪"的聲音並感到有點刺痛,覺得很奇怪:"是什麼弄得我這麼痛?"旁邊的思雅說:"有時我脫衣時也會感到痛,晚上還能看見一點點的亮光呢!"這時好多幼兒都說:"我也有過,我也有過。"還有一次,我給女孩子梳頭,孩子們發現頭髮被梳子吸了起來,十分好奇。於是,我就設計了"靜電哪裏來"這一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探索慾望強烈。

【活動目標】

⑴、感知物體摩擦後產生的靜電現象。

⑵、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⑶、啓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竹筷、鉛筆、塑料梳子、綢布、海棉、泡沫、鐵釘、記錄卡。

經驗準備:幼兒接觸過靜電現象

【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知物體摩擦後產生的靜電現象。

難點:能夠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後與綢布摩擦,並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範後,幼兒動手操作並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幼兒仔細觀察並說一說教師做了什麼動作。"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麼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爲尺子和衣服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後會起靜電。

2、幼兒先自己猜想,再進行小組討論,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啓發幼兒發散思維。

(四)嘗試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把竹筷、鉛筆、塑料尺、鐵釘分別和綢布摩擦,然後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線、碎紙屑,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並進行示範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1、啓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頭髮時,頭髮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小火花;天氣乾燥時,長時間走路,由於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遊戲《頭髮飛起來》

1、教師示範遊戲,將對方的頭髮摩擦飛起來。

2、幼兒互相結對做摩擦遊戲,先讓每個男孩和女孩對應。然後女孩和女孩之間互相遊戲,並請操作好的幼兒到前邊演示。經過演示,看誰先把對方的頭髮摩擦飛起來。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4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各種方法制作果汁。

2. 幼兒能在製作果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給幼兒提出疑問,請家長鼓勵幼兒尋找製作果汁的方法。

2.紙盤、勺子、蒜棰、紗布(豆包布)、透明塑料杯、塑料刀、漏斗、水

果(梨、西瓜、葡萄、橙子、哈密瓜等)

活動過程:

一.甜美屋

1.教師將大瓶子中的果汁倒給幼兒品嚐。

2.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喝完果汁後你有什麼感覺。(香香的、甜甜的)

目標:給每名幼兒大膽發言的機會。

二.香香甜甜

品嚐後,請幼兒思考:

1.說說自己喝的是什麼果汁。

2.我們喝的果汁是怎樣做出來的。

目標: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說出自己的猜想。

三.快樂吧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材料,並回答問題:

①.你想用什麼材料製作果汁,怎麼做?

②.你想做什麼味的果汁。

(鼓勵每名幼兒都能大膽發言)

2.幼兒進行製作

重點:①指導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制作果汁。

②在製作過程中,鼓勵幼兒遇到困難不退縮,大膽嘗試,在適當時教師給予幫助。

目標:提高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與幼兒一起觀察果汁的顏色,鼓勵幼兒大膽創新的幼兒。(把幾種果汁混合在一起)

四.品嚐會

請幼兒品嚐自己做的果汁,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延伸

出示榨汁機:人們越來越聰明瞭,發明了榨汁機,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後也當發明家,好不好?

設計意圖:

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應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去感知科學現象或操作發現科學現象,從而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大膽地尋求答案。因此,科學教育活動過程體現了幼兒大膽探索、創新的過程,對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科學活動時,教師應大膽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師作爲一名輔導者,在幼兒遇到問題時給予他們適時的、提示性的指導。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合作性,讓幼兒在與他人合作過程中,逐步擺脫了自我中心,懂得如何去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爲以適應集體的要求。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還要注意啓發幼兒動腦筋想辦法,允許幼兒決定操作的步驟方法;允許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鼓勵幼兒用不同於常規的方法去認識事物,支援他們的創造,從而激發他們再探索,再創造精神,讓幼兒形成超越意識。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5

活動目標:

1.透過尋找,採摘馬蘭的活動引導幼兒識別馬蘭,並初步瞭解馬蘭的用途。

2.學習涼拌馬蘭,感受到做菜餚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馬蘭、野草、小籃子。

2.製作馬蘭的各種調味品。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引起興趣,瞭解馬蘭的生長環境。

過渡句:今天,有這麼多的客人老師來看我們大(3)小朋友學本領,開心嗎?

1. 師:現在,徐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

2. 提問:(1)這是我們在幹嗎?(挖馬蘭)

(2)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馬蘭?

小路邊、瓜地、田邊、花壇、竹園等

3. 師小結:原來在潮溼的泥裏,我們都可以找到馬蘭。

二、區別野草與馬蘭,進一步認識馬蘭的外部特徵。

提問:你在挖馬蘭時,你是怎麼知道它是馬蘭呢?

師:老師這裏有許多馬蘭,可它和野草混在一起了?你能幫忙把馬蘭找出來嗎?你們可以互相對比,商量一下,哪些是馬蘭,把找出來的馬蘭放在旁邊的筐子裏。

(幼兒選擇馬蘭。)

提問:請你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來區分野草和馬蘭的?

(讓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結:馬蘭的葉子是綠色的,橢圓形的,葉邊是鋸齒形的。葉片上有細細的絨毛。馬蘭的根很光滑,有點紅有點綠,聞起來有股清香味。

三、馬蘭的用途。

1. 師:那你們知道馬蘭有什麼用嗎?

2. 幼兒自由討論。

3. 師小結:馬蘭可以當飼料餵豬餵羊,也可以做藥材曬乾後可以泡茶喝。 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可以止血,也可以做菜燒來吃呢,還可以作餡料做湯圓,味道 還很好。

四、製作、品嚐馬蘭。

1. 師:你們吃過馬蘭嗎?(如吃過)那你嚐嚐的馬蘭是什麼味的?

2. 師:那現在我們來嚐嚐馬蘭的味道?(幼兒嘗原味)

3. 提問:味道怎麼樣呀?(如果幼兒說“不好吃”)

那怎麼辦呢?(幼兒回答)

4.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調料,你們去試試讓馬蘭吃起來更美味, 不過在放鹽的時候不能放太多,先少放一點,淡了在放一點。

5. 師:你們可以給客人老師嚐嚐你做的美味的馬蘭?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6

[設計意圖]

設計此次活動,讓幼兒透過觀察、學習,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螞蟻的合作活動,萌發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

2、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選擇安全、合適的觀察場地,提供放大鏡、大紙箱,並把幼兒的觀察情況作成課件。

2、教師和幼兒一起蒐集有關螞蟻的圖片、兒歌、故事等,準備錄音機、磁帶,製作活動內容的相關課件。

3、用誘餌捕捉螞蟻,放進昆蟲盒。

4、自制海綿豆子(數量爲幼兒人數的2—3倍)和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驢運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進熱鍋裏。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幼兒觀察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徵和活動情況。

教師提問:

(1)你從哪兒找到了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麼樣?

(3)小螞蟻是自己單獨出來活動還是一起出來?爲什麼?

透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大膽發言,回憶觀察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使用放大鏡進一步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徵和活動(或圖片)。

給幼兒分組,讓幼兒仔細觀察捕捉到的螞蟻,並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畫下來。

四、出示課件,教師總結,讓幼兒鞏固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五、欣賞並表演歌曲《螞蟻》。

六、教師提問:

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麼?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遊戲:

“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遊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鑽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覆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把幼兒觀察發現後的繪畫作品,用簡單的文字註釋後,張貼在牆飾“有趣的蟲子”中。

2、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繼續學習有關螞蟻的兒歌、故事等,豐富幼兒經驗。

3、師幼共同進行小實驗:把捉到的螞蟻放進一個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過幾天后,把黑布開啟,可看到螞蟻築成的彎彎曲曲的“地道”。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7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幼兒天天都能接觸到的自然現象――風。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如果不加以關注,這一自然現象就會被幼兒忽略,更談不上了解風的形成以及和人的關係。

本次活動把掌握風的基本特徵以及與人的關係作爲重點,圍繞這個重點,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透過引導幼兒主動蒐集相關資料、參與討論和思考、觀看課件等活動,使幼兒在主動探索過程中瞭解風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激發幼兒從小愛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以玩風車激發起幼兒的活動興趣,活動的展開包括瞭解風的特徵、風的形成、風與環境的關係這幾個環節,步步深入,環環緊扣。

【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車,引出“風娃娃”

提問:怎樣讓風車轉起來。

二、出示氣球,瞭解風的基本特徵

1.請幼兒摸一摸,想一想,猜一猜汽球裏有什麼?

2.再把汽球口對着幼兒的臉鬆開,現在你們有什麼感覺?

3.請幼兒相互合作,兩人互相對扇,請幼兒看看、聞聞、摸摸風在哪裏?

小結:風是摸不到、嘗不到、聞不到、看不到的一種氣體。

三、認識風的形成

風是怎樣形成的? (讓幼兒拿出自己課前所查閱有關風的資料,相互討論。)

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

四、瞭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請幼兒討論:

1.風娃娃對人的生活有哪些好處?

2.風娃娃給我們人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壞處?

五、感知環境破壞與風沙的關係

透過課件演示,讓幼兒懂得砍伐森林、破壞植被與沙塵暴的關係。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家長蒐集治理沙塵暴的有關資料。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幼兒體會了風的存在,瞭解風的特徵和成因,以及風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整個活動從上課前先讓幼兒去搜集有關風的資料,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對風有了初步的瞭解。第三環節先讓幼兒討論,思考,得出答案後再採用多媒體教學,使幼兒更形象生動地瞭解風與人類的關係。幼兒興趣濃,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整個環節層層深入,由易到難,達到較好的效果。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8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到物體移動與力的關係,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力的具體經驗。

2、透過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

3、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輕重不同的羽毛、紙團、皮球、積木、汽車、沙包、鐵塊若干。

2、室外準備器械:滑板車、大型積木、塑料圈等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動,引出問題。

指導語: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想玩嗎?在玩之前老師要提一個小小的要求,怎樣讓這些不動的東西動起來呢?有什麼好辦法呢?讓我們先來試一試好嗎?

二、幼兒操作、探索

1、幼兒嘗試操作、觀察,教師指導,重點啓發幼兒想辦法讓桌子上的物體動起來。

2、提問:請你們說一說用什麼好辦法讓這些動起來?(幼兒用動作講述表演)

3、教師小結:原來,要讓這些物體動起來,可以用手推、拉、扔,可以用腳踢,還可以用嘴吹。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索力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教師提出新問題,讓幼兒試着用不同的力移動物體。

2、教師小結:用力大,這些東西移動得就快,而且遠;反過來,用力小,這些東西移動得就慢、近。

四、第三次提問,操作嘗試,鞏固教學內容

1、指導語:剛剛我們是讓桌子上的東西動了起來,現在請你們想辦法讓周圍的東西動起來,看看輕的東西用力怎麼樣?重的東西用力怎麼樣?

2、今天,我們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東西移動起來,我們知道輕的東西用力小,重的東西用力大;反過來,用力大,東西動得又快又遠,用力小,東西動得又慢又近。

五、延伸活動:幼兒到室外操作鞏固和感受物體移動的祕密。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援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9

活動由來: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滿了生機。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萬物復甦,有着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徵,非常適合幼兒觀察春天的變化現象,爲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現有資源,將自然資源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我特意爲託班幼兒設計了“柳樹發芽了”的科學活動方案,旨在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參與自然科學活動的積極性,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知道柳樹發芽了,學會說“春天,發芽”等詞語。

2、體會春天的變化,感受陽光的溫暖,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重難點:柳樹發芽了,表示春天來了。

活動準備:

1、《春天》的磁帶,錄音機。

2、冬天和春天的柳樹圖,《春天》的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老師播放《春天》的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看課件。

2、老師提問:剛纔你們看到了什麼?柳樹有什麼變化?

3、老師出示課件中的放大的柳樹嫩牙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春天到了,柳樹發芽,並指給幼兒看。

4、老師出示冬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爲什麼?

5、老師出示春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爲什麼?你還看到了什麼?

6、老師變念春天兒歌,邊做肢體律動,引導幼兒跟隨老師做肢體律動。

附兒歌: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兩臂上舉,兩手做招手的動作)

柳樹發芽了,(兩手併攏,掌心相對,慢慢做張開的動作)

大雁飛回來了,(兩手自然張開,上下襬動雙臂做飛翔的動作)

我們真呀真高興!(兩手併攏,掌心相對,做笑臉的動作)

7、老師小結: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大雁飛回來了,讓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活動延伸:

1、如果幼兒園附近有柳樹,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參觀,零距離接觸大自然,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春天的特徵。

2、提倡家園合作,請父母協助幼兒園,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春天的變化特徵,如小草從地裏鑽出來了,小樹也發芽了等。

注意事項:

1、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幼兒學說“柳樹發芽了”。如果幼兒的語言發育水平比較遲緩,可以引導幼兒學說單個詞即可,如“春天,柳樹,發芽”,對學說短語則不做要求。

2、要引導仔細觀察春天柳樹的特徵,初步瞭解春天的特徵。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10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

2、能透過動手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現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環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2、教具:大手電筒、彩色的大烏龜、磁帶《森林狂想曲》。

3、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紙烏龜、一張記錄表;水母、章魚、海馬等圖片若干;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激發探索興趣。

播放音樂,教師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示範烏龜跳舞。

教師:“小烏龜跳得怎麼樣?”“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

二、探究質疑--自主探究質疑,體驗發現樂趣。

(一)第一次嘗試。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在白紙、膠水、手電筒的幫助下進行大膽嘗試。

2、幫助幼兒發現小烏龜“跳舞”的祕密。

討論:“小朋友,你們的小烏龜‘跳舞’了嗎?”“小烏龜爲什麼會‘跳舞’的呢?”爲什麼有的不會跳呢?

3、展示“跳舞”與“不跳舞”的烏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探索其中的祕密。

4、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的光照在小烏龜上就出現了烏龜的影子,當小烏龜的頭,尾巴和腿都沒有塗膠水,並且都向上翹時手電筒動了,小烏龜的影子也跟着動了,看起來就好象烏龜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嘗試。

1、再次探索前的設疑:“小烏龜會跳哪些動作呢?”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演示記錄。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手電筒朝哪個方向動?,烏龜的影子會在哪裏動。

2、幼兒動手嘗試、探索發現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係,並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後,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當手電筒的光朝那方向,小烏龜的影子就朝那個方向。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小百科:烏龜(Chincmys reevesii )隸屬於龜科、烏龜屬的一種。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11

活動目標:

1.願意瞭解動物傳遞資訊的多種方式。

2.提高觀察、分析及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知識:課前請幼兒蒐集有關動物間聯絡方式的知識。

物質:各種動物的圖片、展板、頭飾、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一)教師口技表演(小鳥叫聲),激發興趣。

過渡語:小鳥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可以用叫聲來聯絡夥伴,那你們想知道其

他動物是怎麼聯絡夥伴的嗎?今天我就給你們帶來了動物交流聯絡時的錄像,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二)觀看兩種動物的聯絡方式,引出主題。

提問:蜘蛛遇到危險時,是怎樣聯絡夥伴的?

蜜蜂是怎樣跳舞的?我們一起來學學。(搖擺舞,八字舞)你知道其它動物

是怎樣聯絡的?

過渡語: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請小朋友和你的小夥伴邊看着大圖片邊交流討論:其它動物都是怎樣聯絡的。孩子們,請到這邊來!

二、展開:瞭解動物的三種主要聯絡方式

(一)幼兒自由觀看討論動物圖片,發現學習。

(二)引導幼兒瞭解動物主要的三種聯絡方式。

1.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的聯絡方式。

2.幼兒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動物聯絡方式的歸類。

A.透過模仿動物叫聲,引導幼兒瞭解動物的“聲音”聯絡方式。

B.觀看螞蟻聯絡時的`動畫,引導幼兒瞭解“行動”聯絡方式。

C.演示科學小試驗的故事,引導幼兒瞭解“氣味”聯絡方式。

(三)幼兒操作圖片,練習鞏固。

1.幼兒每人自由選擇一張動物圖片,與同伴相互交流聯絡方式。

2.幼兒自己判斷再將手中的圖片貼到相應的板子上。媽咪÷愛嬰÷網÷幼兒園_教案頻道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檢驗。

4.開闊視野,粗淺懂得動物與人們的關係。

(1)瞭解動物的其它聯絡方式。

(2)觀看課件,知道動物的聯絡方式還能爲人類做許多事情。

蝙蝠(超聲波聯絡方式)——發明了雷達

(3)學習瞭解動物主要透過聲音、行動和氣味三種方式傳遞資訊。

海豚(超聲波聯絡方式)——對治療腦癱患兒非常有效

狗(氣味聯絡方式從中延伸介紹很多動物像狗一樣具有兩種或三種的聯絡方式)——搜救犬。

三、結束:表演動物的聯絡方式自然結束

設定情景,帶領幼兒表演螞蟻的“行動”聯絡方式,自然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12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是人類的朋友,初步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

2、欣賞畫面和連線的方式,幫助動物找到自己的房子,感知動物居住的環境。

3、產生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

2、動物居住地標記:河流、山林、土壤等。

3、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小卡片,椅子下面有一個動物頭飾,大灰狼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閱讀幼兒用書《動物的房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2、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帶領幼兒感知閱讀《動物的房子》。

——教師:畫面的上方是什麼地方?有什麼?

——教師:畫面下方有哪些動物?叫什麼名字?他們生活在哪裏?他們喜歡做什麼?

——教師講述畫面《動物的房子》。

3、操作活動:幫助動物找家。

——幼兒人手一支筆,在幼兒用書上,劃線幫小動物找家。

——看標記給動物找家。

(1)發給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說說,卡片上是什麼動物?喜歡吃什麼?生活在什麼地方?

(2)在黑板上出示河流、草地、樹木、土壤等標記,引導幼兒將手中的動物圖片貼在相應的標記旁。

(3)鼓勵幼兒用“……會……,生活在……”句型講述,例如:小羊喜歡吃草,小羊的家在草原上,小鳥會非,小鳥的家在樹林裏,小魚會遊,小魚的家在清清的小溪裏…….

4、討論:怎樣保護動物的家。

——教師:小朋友,你的家在哪裏?你喜歡自己的家嗎?

——教師:動物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家,如果動物沒有家會怎樣?怎樣保護動物的家呢?

——教師小結:保護野生動物,不捕殺野生動物,不砍伐山林,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我們的環境,維護我們的水域,創建豐富的綠色環境,給動物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動物和我們人類共享地球美好的家園。

5、遊戲活動:動物找家。

(1)扮演遊戲角色,佈置遊戲情境。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拿出頭飾戴在頭上,扮演小動物,教師將動物居住地的標記分別放在活動室的四周。

(2)介紹遊戲玩法:幼兒扮演動物,聽音樂自主地在活動室內走動,教師扮演“大灰狼”,當音樂聲停止時,“大灰狼”出來,動物們快速地跑回家。

(3)教師和幼兒一起扮演角色,開展遊戲2-3遍,還可以請幼兒扮演“大灰狼”角色開展遊戲。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13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瞭解蔬菜葉片有(表皮、葉脈、葉肉)三部分構成。

2.探索操作讓同一蔬菜葉片在不同條件產生的不同現象和不同葉片在同一條件下產生的不同葉汁,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探究結果。

3.樂於投入科學活動,體驗參與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棍、一次性紙杯、各種新鮮蔬菜的葉子、萎焉的蔬菜葉若干。大記錄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認識蔬菜葉片的結構

1.天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很多青菜葉片,請你們每人選一片菜葉,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葉片上面有些什麼?(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2.師提問:你發現葉片摸上去是怎樣的?

3.一看葉片上有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大的葉片,並告訴幼兒菜葉有(表皮、葉脈、葉肉)三部分組成。

二、探索葉片裏面的祕密

(一)第一次操作同一種菜葉,發現葉汁。

1.們剛纔透過觀察發現葉片有表皮、葉脈、葉肉三部分組成的,那你們來猜猜看,葉片裏面還會有些什麼呢?

2.回答。

3.請幼兒操作實驗,將新鮮的菜葉放在一次性杯子裏用小棒搗碎,發現了什麼?

4.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5.師小結。原來新鮮的蔬菜葉片裏藏着許多綠綠的蔬菜汁。

(二)第二次操作,發現同種菜葉在不同條件下產生的不同結果。

1.示萎焉的菜葉,請幼兒說一說,和剛纔的葉片和什麼不一樣?

2.幼兒再次操作,發現了什麼?

3.幼兒說一說。

4.師小結。原來萎焉的蔬菜葉片裏沒有蔬菜汁,因爲它已經失去了水分,乾枯了。

(三)第三次操作,發現不同的蔬菜葉在同樣的條件下會產生什麼結果。

1.示各種新鮮的蔬菜的葉片,芹菜、菠菜、青萵筍、紫萵筍、蠶豆,豌豆、白包菜、紫甘藍等,讓幼兒看看、說說、聞聞有什麼不一樣。

2.交代操作要求,每人選2種。

3.兒再次操作,發現什麼?引導幼兒可以跟同伴進行交流。

4.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5.示記錄紙,把幼兒的操作結果記錄在紙上。

6.師進行小結。不同的蔬菜葉片在同樣的條件下產生的葉汁不同的,因爲蔬菜的味道、顏色各不相同,所以它們的葉汁也是不一樣的。

三、活動的延伸,對蔬菜的葉子產生更進一步的探索興趣

我們的開心農場裏還種植了許多蔬菜,下次我們去收集更多的蔬菜葉片去探究,去發現,裏面還有許許多多的祕密呢!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14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溫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溫帶、寒帶。

2.能力目標: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情感目標: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知道各地氣溫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瞭解熱帶、溫帶、寒帶。

活動難點:

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瞭解現在的季節。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 氣溫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不冷不熱、溫暖等詞)我這裏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的人們?

(教師提供三張圖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

二、初步探討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溫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現那裏的氣溫怎麼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溫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爲什麼這個地方這麼熱,這個地方那麼冷,而我們這比較溫暖呢?(教師邊說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3.幼兒自由發表觀點。

三、透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裏?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材料已經過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後貼有雙面膠,方便粘貼。)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並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範正確的操作,並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溫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麼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溫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溫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麼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麼辦?(引導幼兒說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大班科學教案:靜電哪裏來15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動手動腦,探索影子的祕密,並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2、知道影子的變化與光和物體的位置有關,再探索試驗中獲得對影子變化的經驗。

3、在探索的過程中,使幼兒感受到發現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屏幕一個、幻燈機一臺、手電筒一個。

2、幼兒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故事一個,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謎語,激發學習興趣——“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後;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 (影子)

2、引導幼兒回憶說出影子與光的關係。

“小朋友,你見過影子嗎?”

“什麼時候會有影子?”

(太陽光、電燈光照着我們的時候就有影子了)

“還有什麼東西有影子?”(樹、花、房子、動物等、操場上你呢?)

“爲什麼會有影子呢?”(幼兒猜測並討論)用手電筒做實驗,使幼兒知道因爲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引導幼兒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

3、遊戲:猜影子

1)教師請兩個特徵比較明顯的幼兒藏在屏幕後面,請其他幼兒分別猜猜他們是誰?提問:請問他是誰?你怎麼知道?

2)請兩名特徵不明顯的幼兒藏起來,增加遊戲難度,引起幼兒興趣。(影子的特徵與物體有關。)

3)利用遊戲進行表演:激發幼兒對影子探索的慾望。

4、教師用手影給幼兒講故事,請幼兒欣賞。

A、幼兒對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請幼兒換用手偶結合音樂進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現象,當幼兒興致較高時,教師忽然將燈關掉,引導幼兒觀察光和影子的關係。

5、提問:影子哪去了?爲什麼沒有影子呢?(開啟燈進一步提問)有燈光了,可是爲什麼還是沒有影子?(影子、物體、光線三者密切相連,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活動延伸:會走的影子

小朋友,剛纔我們做遊戲的時候,我們走影子也走,現在老師請一個小朋友蹲在地上不動,咱們猜猜他的影子會怎樣?教師拿着手電筒,從不同角度照射幼兒,並讓手電筒圍着幼兒走一圈,觀察影子的變化,提出再次探索的要求自然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