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影視欣賞課程教案

《阿甘正傳》教學設計目的正確理解影視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從中吸取思想和藝術的營養,提升藝術欣賞品味,豐富精神生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影視欣賞課程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影視作品所反映的歷史現象、社會生活和人生百態,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

2、正確理解影視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從中吸取思想和藝術的營養,提升藝術欣賞品味,豐富精神生活。

能力目標

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影視作品,提高欣賞水平。

德育目標

讓學生體驗劇中人物的語言及內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從而明白“英雄源自凡人”。

教學重點

1、瞭解蒙太奇手法。

2、對影片的全面梳理和解讀。

教學難點

對影片的梳理和解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組織集體欣賞此影片。

教學設計

一、匯入

二、解題

1、影片簡介

美國派拉蒙公司1994年出品

編劇:埃裏克·羅斯(根據溫斯頓·格盧姆同名小說改編)

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

主演:湯姆·漢克斯(飾福雷斯特·甘普)

薩麗·菲爾德(飾甘普太太)

羅賓·懷特 (飾珍妮)

格雷·辛尼斯(飾丹納中尉)

獲獎情況:本片獲美國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評選13項提名,獲得6個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影片剪輯、最佳劇本改編。

一句話評論

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着好萊塢電影迴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展現歷史與個人的約定,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美國政治社會史的史詩片。

2、導演對影片的評價

在這部影片裏,我想讓阿甘以一個頭腦簡單、純真,而又缺乏主見的人物形象出現在銀幕上,我把影片中的各個角色看做是美國國民人性化的象徵。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重新肯定了舊的道德及社會主體文化,宣揚了60年代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它又否定了其他前衛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於此,它才能深得美國民心。

3、主演簡介

湯姆·漢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樸實自然。他以在此片中的表現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這已是他連續獲得的第二個影帝金像獎。《阿甘正傳》的成功,也使湯姆·漢克斯成了好萊塢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對湯姆·漢克斯來說,那兩年是他演藝生涯中最爲幸運的一段日子。

4、劇情簡介

本片發生在80年代初的一天,美國喬治亞州某鎮一個公共汽車站的長椅上,本片主人公向一同等車的人講述自己奇特的經歷。

阿甘出身於美國阿拉巴馬州,是個智商低下的殘疾兒童,必須靠一副特製的腳撐才能行走,因此經常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欺侮。在母親和童年好友珍妮的關懷和鼓勵下,阿甘奇蹟般地甩掉腳撐,一下變成了健步如飛的飛毛腿,被橄欖球隊教練慧眼識中,順利地進人大學,成爲橄欖球明星,在白官接受肯尼迪總統的接見。大學畢業後參了軍,結識了一心想當捕蝦船長的黑人小夥布巴。兩人一同被派遣到越南戰場,成爲丹納中尉的部下。在一次大伏擊中,阿甘冒着生命危險救出了丹納中尉等四名戰友,布巴犧牲了,丹納中尉失去了雙腿,阿甘卻成了越戰英雄,獲得了約翰遜總統頒發的國會勳章。憑着在軍隊裏學會的一手精湛的乒乓球技術,阿甘居然成爲中美乒乓球外交的一名使者,再次成爲白宮的座上客,受到尼克松總統的款待。阿甘卻無意中“以怨報德”,泄露了水門事件的天機。

之後阿甘稀裏糊塗地加人了反越戰的,還發表了“無聲”的演說,並與浪跡天涯的珍妮重逢,卻因不同的人生追求,兩人再次分道揚鑣。

阿甘退役回家,用自己的廣告形象賺得的一筆豐厚酬勞履行了他和布巴的諾言,投資到捕蝦業當中。曾經一蹶不振的丹納中尉受到鼓舞,與阿甘攜手創業,終於成爲捕蝦業大王,繼而又搭上了計算機工業的快車,成爲億萬富翁。

母親去世後,阿甘留在了家鄉,珍妮也回到故鄉,阿甘再次向她坦露自己多年的思念和深情,而珍妮自覺無法接受他的愛,還是不辭而別。阿甘陷入深深的傷感惆悵,他毅然拔腿開始漫長的橫跨美國的長跑征途,一跑就是三年多。途中突然得到感悟,又回到了故鄉阿拉巴馬,卻意外地收到珍妮發自喬治亞州的信,於是阿甘趕到了本片開始的那個公共汽車站。

結束了傳奇經歷的講述,阿甘匆匆趕到珍妮的住處,找到了珍妮和他的孩子——小阿甘,三人回到故鄉,度過了一段幸福而短暫的時光。不久珍妮因病去世,阿甘與兒子相依爲命,開始了新的生活。

三、影片分析

(一)電影拍攝手法簡介

蒙太奇手法:蒙太奇,建築學上的術語,有構成、組裝的含義。

借用到電影、電視理論中來,有剪輯、組合、連接的意思。依照情節的發展和觀衆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把一個個鏡頭合乎邏輯地、有節湊地連接起來,使觀衆得到一個明確、生動的印象或感覺,從而使他們正確地瞭解一件事情的發展的一種技巧。

(二)全面梳理解讀影片

1、人物形象塑造的反智性

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的反智情緒高漲,好萊塢於是推出了一批貶低現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迴歸原始的影片,美國媒體稱之爲“反智電影”。《阿甘正傳》就是這一時期反智電影的代表作,它根據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透過對一個智商爲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以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現。它使美國人重新審視國家和個人的過去,重新反省美國人的本質。影片的表層是阿甘的自傳,由他慢慢講述。阿甘的所見所聞所言所行不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對歷史的直接圖解。這種視覺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中得到生動的暗示:一根羽毛飄飄蕩蕩,吹過民居和馬路,最後落到阿甘的腳下,優雅卻平淡無奇,隨意而又有必然性。湯姆·漢克斯把阿甘從歷史的投影變爲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個佔據着成年人軀體的幼童、一個聖賢級的傻子、一個超越真實的普通人、一個代表着民族個性的小人物。

2、歷史敘述的戲劇性和寓言化

我們回到影片本身,看看阿甘是如何完成他的歷史的敘述者的任務的。

(1)視角功能:

這分兩個層面:

①描述層面。

即透過阿甘的親身經歷(越南戰場上的美國大兵),或者直接參與(反越戰運動的演說者,水門事件的泄密者),或者耳聞目睹(以珍妮爲中介接觸了嬉皮士和黑豹黨;從電視裏得知肯尼迪等四位總統被刺殺)等方式對歷史風雲作了走馬觀花的粗線條的描繪。在描繪過程中,總是自然流露出內在的喜劇因素和諷喻意義。

越戰的環境被放置在雨季,影片不厭其煩展示在雨、泥和大林莽中美國大兵的'狼狽不堪,“雨”這種環境的設定,其實是當時的美國政府陷人越戰的泥潭裏不能自拔、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的暗示。阿甘數次進人白宮晉見總統,本該是莊嚴的場面被他攪得滑稽可笑。他對肯尼迪的出言不遜,對約翰遜的舉止不雅,頗有些嘲弄權威、化莊爲諧的意味。

②評價層面。

阿甘的畫外音和內心獨自貫穿全片,以一個“弱智”的直線思維方式和直白的口吻講述、評點着一系列紛繁複雜、諱莫如深的歷史事件,其強烈反差帶來的戲劇性的幽默和幽默背後的奇妙寓意就自然產生了。這些例子在片中俯拾即是。

阿甘在軍營裏接受訓練時,被看做是智商160的天才,他感到:“我在軍中如魚得水,其實這一點也不難。只要每次答話時都要說:是,長官!”調侃和諷喻了軍隊其實是愚民的天堂。

阿甘認爲越戰的意義在於:“到越南的一個好處是:總是有地方可去,而且總是有事可做。”把這場戰爭的無意義及其荒誕性揭示得入木三分。

(2)影片結構:

影片以1980年喬治亞州車站爲界,把影片分爲歷史時空和現實時空兩部分。歷史時空從喬治亞州阿甘的會議展開,阿甘從故鄉阿拉巴馬跑出來,穿過越南戰場的硝煙和紅色中國的政治風雲,經受全美壯麗的大自然的洗禮,最終回到喬治亞州車站來尋找他的情感歸宿,也完成了他的歷史敘述。這是一個從起點出發又回到起點的過程。從阿甘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從阿拉巴馬出發,最終和珍妮、兒子回到故鄉,這也是一個迴歸過程。這種封閉的結構安排從形式上來看,猶如歷史鏈條的精緻微縮模型,演示着人生和人類歷史的循環反覆的發展進程。只有暫時靠站的時候,沒有終點,是一個永遠“在路上”的過程。片中那個公共汽車站的造型設計也頗似一個舞臺,人生悲喜劇、歷史正劇都在這裏上演。

(3)場面調度:

“場景復現法”可算是片中的一大特色。《阿甘正傳》是一部回溯式的影片,時間跨度較大,導演有意識地將不同時期的戲儘可能地放置在同一個場景,甚至在人物調度、機位設定、鏡頭處理等方面有意作十分雷同的安排,讓觀衆在觀影過程中產生一種對某人、某事似曾相識的感覺,營造出輪迴交替、時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歷史氛圍。

(4)長鏡頭與蒙太奇:

長鏡頭如:

1972年元旦新年狂歡夜。

① 特寫 仰拍 電視裏記者報道慶祝元旦實況

近景 搖 酒吧裏的人羣,阿甘與丹納聊天

中近景 兩個過來搭訕

近景 一個要阿甘看電視

近景 阿甘向畫外電視機的方向看

②特寫  俯拍    電視裏記者報道慶祝元旦實況

中景 搖 珍妮從電視前走過

全景 搖 珍尼走過一張牀,牀上躺着一位半裸男人

近景 搖 珍妮走到鏡子前,端詳自己

全景 搖 珍妮走到門口,開啟門,走了出去

特寫 搖推 電視裏記者在倒計時“三、二、……

特寫 電視裏記者在倒計時“二、一……

③特寫 巨大的燈球變成1972的字樣

全景  搖 丹納與阿甘互祝新年快樂

特寫   俯拍 丹納陷入沉思的臉

這個段落只用了三個鏡頭,每個鏡頭裏人物和攝影機都處在運動之中,拍得一氣呵成,簡潔流暢。既有大場面的氛圍展現,又有單個人物心理情緒的細微刻畫,兩次轉場,都巧妙地運用了電視機,把兩個場景的熱鬧與悲涼氣氛的強烈反差不動聲色地透露出來。

影片的蒙太奇特色與上面談到的“場景復現”有異曲同工之處。隨着阿甘的畫外音講述丹納中尉輝煌的家族史:“他的家族在每一場與美國有關的戰爭中都有人殉難。”畫面上出現了四個相似鏡頭的快速組接:一個獨立戰爭的美國士兵,一個南北戰爭中的美軍士兵,一個是一戰時美軍戰士,最後是二戰中的美國大兵,都是張大嘴瞪大眼仰面躺倒戰場上。這組鏡頭總長不過兩三秒,卻像拉洋片似的對美國的戰爭史作了一次快速檢閱,以戲謔的方式展示戰爭的殘酷,歷史悲劇的重演。

對布巴的家族史的介紹也用了類似的手法,不過聯繫後來他家陡然好轉的境況,便又多了一層“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意味。

3、影象風格的奇觀化和遊戲化

《阿甘正傳》中運用高科技電腦處理製作出來的影像,從真與假、虛與實的角度來看,其功能一般可分爲兩類:

(1)“逼真再現”

這類影像是存在歷史和現實的依據的。如越南戰場上那驚險刺激的爆炸場面,巨大的火球就在阿甘身後咫尺處升騰,讓觀衆爲他捏一把汗;阿甘手中紛飛跳躍的乒乓球讓人眼花繚亂;丹納的雙腿無需化裝卻奇蹟般的消失了……這些電腦特技的目的就是爲了增加原來影像的真實效果和可信度,並在此基礎上獲得一定的新奇感。

(2)“逼真再造”

再造,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說是憑空捏造,基本沒有事實的依據,其目的也並非要讓人們相信它的真實性,而正是讓人們在明知道它的虛假性的前提下,單純的欣賞它“造假”的高明手段。《阿甘正傳》最讓人驚歎的就是它運用電腦處理影視圖像的神奇功能,使現實中不存在的人物——阿甘,與歷史中的三位總統的手握在了一起,還進行了毫無破綻的談話和交流。它是由三組鏡頭合成的:第一組是把總統的形象從記錄片上單獨摳下來;第二組抽背景和其他陪襯人的鏡頭;第三組拍阿甘的藍色摳像動作。然後把三組鏡頭天衣無縫的合成在一起,從膠片的選擇到對口型,做動畫,都是非常緩慢、艱難和昂貴的。

四、深入探究

討論:阿甘作爲“英雄源自凡人”的典型代表,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呢?

明確:首先,是他的“巧克力精神”。阿甘的充滿愛心的母親有一句名言: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碰到什麼味的。這句話在阿甘一出場就道了出來,它是阿甘生命中的精神支柱和人生信條。儘管不知道人生中將會遇到什麼風暴、挫折,冥冥中註定的是福還是禍,只要儘自己的全力去嘗試,把握自己的命運,把上帝的恩賜發揮到極致,這就是真正的人生。

其次,“奔跑”能力。從影片的劇情來看,“奔跑”是影片中的貫穿行爲,也是構築和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奔跑中,阿甘甩掉了人生的禁錮和他人的歧視,進人了大學;儲存了生命,也挽救了別人的生命;擺脫了情感失意的折磨,最終得到了愛情;還帶領着生活失去了方向的人,給他們以啓迪。因此,奔跑在這裏既是一種行爲方式,也是一種思考方式,它象徵人類的積極向上、執著向前的行爲能力和一種主動出擊、堅持不懈的實幹精神。

再次,阿甘的“傻勁”。Forrest在英語裏是Foolish(愚笨的)諧音。阿甘也自詡“傻人有傻福”。在常人眼裏,阿甘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那麼不合邏輯,愚不可及。但阿甘自有他的說法:“只有幹傻事的人才傻。”

所以,阿甘的傻,是一種保持孩童般的純真,心元雜念,寵辱不驚、大智若愚的人生態度。

五、對《阿甘正傳》的評價

六、課堂小結

七、佈置作業

1、欣賞作品,確定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影視評論。

2、你也許對阿甘的奔跑感到好奇,這是影片使用的象徵手法,請結合全篇,以課文爲分析重點,寫一篇短文,談你對“奔跑”內涵的理解。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