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圓明園的毀滅》實錄及評析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課前花絮

師:同學們好!

生:於老師好!

師:怎麼知道我姓於的?

生:老師說的。

師:說我姓於。老師還告訴-你們什麼?

生:你叫於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國特級教師

師:全國特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衆笑)還講什麼?

生:你上課時對待學生很平等。

師(笑):說的好話真不少。

生:你當學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過許多省市。

師:跑過,用腿跑。(做奔跑狀)(衆笑)到過,跑過也行,快就用跑,跑過許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聲)

師: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衆笑)

師:你們老師貴姓?

生:邱老師。

師:當你一見到我的時候,對你們老師說的話產生懷疑嗎?有什麼想法?

生:你頭髮白了。

師:不是中年男性了。(衆笑)

生:老年男性。

師:看來邱老師說得不準確。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師:很幽默,很平易近人。來,握握手。(與該生握手)你很會思考。

生:原來於老師也是戴眼鏡的。

師:戴眼鏡好,後面的同學看不見--在下面做小動作看不見。

師:對我產生懷疑嗎?中年男性一下子變成老年男性。對邱老師的話還相信嗎?光聽說就相信這不是科學的學習態度。

生:應該眼見爲實。

師:你對邱老師的話半信半疑?

生:是的。

師: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兩節課後請你站起來,把你對我的印象說一說,好嗎?一言爲定。(指着剛發言的學生說)

生(大聲):一言爲定。(撫肩示意生坐下)

(評:教學伊始,於老師利用與學生初次見面這一特殊情境,與學生進行交流。看似閒聊,實是切切實實的言語交際訓練。可謂親切自然,不露痕跡。)

第一課時

師:師生問好後就不要再站了,現在上課。知道學哪篇課文嗎?

生(齊):《圓明園的毀滅》

師:書讀了幾遍?

生:兩遍。

師:有看三遍的嗎?

生:我。(三、五個舉手)

師:好,請坐。有超過她的嗎?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預習,看兩遍就不錯了。看四遍更不得了。這叫自學,自覺地學習。請同學們把右手擡起來,咱們一起寫課題好不好?圓,寫得瀟灑一點;的,上齊下不齊;毀,注意筆順;滅,上面一橫長一點。請大家讀一讀。(生齊讀課題)

(評:教師在黑板上寫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責任、體貼。於老師寓寫字教學於課題板書之中,不僅能使學生確立“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同時有利於學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師:請大家開啟書本。讀書要學會做記號。請拿出筆。別人做記號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跡。讀書做記號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跡。請你默讀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跡。寫得特別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做記號。(教師巡視)我發現大多數同學把第三段最後一句畫下來了,我知道你爲什麼畫這一段。對,加上批註,爲什麼畫這一段,這叫會讀書。(教師巡視)

(評:於老師要求學生讀書做記號、寫批註,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透過調動多種感覺器官感悟課文內容,不失爲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師:默讀完的同學請朗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能讀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試一試。(教師指導)

師:把書放下。讀了兩遍課文,現在我發現每位同學臉上的表情與剛纔(上課前)完全不一樣了,咱們把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情統統寫在每位同學的臉上。現在我問大家,你讀了這篇課文,你心裏是什麼滋味?

生:我覺得英法聯軍是無恥的強盜!

生:我痛恨英法聯軍!

師:他讀出一個英法聯軍無恥,他讀出一個痛恨。

生:我覺得英法聯軍簡直毫無人性!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生:對於圓明園的毀滅我很難過,因爲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

師:他讀出一個難過、痛心、恨。(板書“恨”字)注意“恨”這個字的寫法,豎心,先兩邊後中間。這位同學說了,他一恨英法聯軍,二恨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同學們,你讀到課文哪一段最恨?

(評:時時不忘寫字教學,在寫字評析中提升情感。)

生:第五自然段。

師:讀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請同學們再把第五自然段讀一讀,把你的恨讀出來。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師:請你讀第五自然段。

(一生站起來讀)

師:請坐。看黑板,(板書掠、搬、毀、放火)價值連城的國寶統統掠走,這個“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臉,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動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同學們,任意破壞的是無價之寶呀!最可恨,他們企圖放火燒燬罪證,罪行是活的東西,銷燬了嗎?同學們再看書,這是帝國主義的嘴臉,一齊把最後一段讀一讀,1860年10月6日--讀

(生齊讀)

(評:課文朗讀,於老師沒有從技巧上指導,感情是體會出來的,是感悟出來的。學生透過悟,體味出了一個“恨”,學生讀得很到位。)

師:請告訴我,爲什麼英法聯軍毀了一座圓明園,就激起我們那麼大的恨,那麼大的怒?讀課文2、3、4自然段,用一句話回答問題,邊讀邊做記號。要會讀書,會讀書的人能把三段話讀成一句。如果你發現了請做記號。這三個自然段,總起來寫了什麼?

(教師指導)

師:一邊讀,一邊思考,“讀書切忌在慌忙,潛於功夫興味長”要靜心、專心讀書。(教師指導)

(評:文章的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透過反覆讀才能品味出來。於老師讓學生透過細細體會來理解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師:爲什麼英法聯軍毀了一座圓明園,就激起我們那麼大的恨?

生:因爲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師:書讀了一半。

生:因爲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而且收藏着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板書:不但 而且)

師:看黑板,這就是2、3、4自然段告訴我們的。它不但建築宏偉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收藏着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所以它毀滅了,使每一箇中國人痛心,使每一箇中國人都會對英法聯軍、對當時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痛恨,讀一讀,這叫會讀書,告訴我,課文哪幾個部分寫的是建築宏偉?誰來讀,請你讀。

(一生讀2、3、4自然段。生邊讀師邊講解。)

師: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個大圓組成。大家一齊讀,它由哪三個大圓組成。

(生齊讀)

師:停,想象這三個大圓周圍有許多小圓,這就叫什麼?

生:衆星拱月。

師:這一段主要寫圓明園的什麼?

生:圓明園的地理位置。

師:還可以怎麼說?

生:圓明園由三個大圓和三個小圓組成。

師:繼續讀。

師:這兩節重點介紹了圓明園的建築宏偉,裏面用了兩個“有……也有……”,誰站起來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

(一學生讀這一節)。

師:停,蓬萊瑤臺,有知道的嗎?

生:我在電視上看的,說蓬萊島上住着許多神仙。

師:書上這樣說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萊,還有一座方丈、還有一座叫瀛洲,神話傳說中說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萊。瑤臺你懂了嗎?就是山上的建築,神仙住的地方。這是根據古代詩人的文章,神話傳說中的景物來建造的,這是想象。

師:武陵春色,有懂的嗎?我看誰書讀得多。

生:大概指張家界的武陵源吧。

師:張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據陶淵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記》來命名的。這一部分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是想象。繼續讀。

 (評:於老師教學生理解字、句的意思,不是簡單的灌輸,而是循循善誘,相機點撥,授之以漁,提高學生理解的能力。這個做法值得仿效。)

師:流連其間--,讀。

(一生讀,師鼓勵並指導)

師:你再讀一遍,不要着急,第三遍讀不好還有第四遍,再讀一遍。

師:我給你拿着,讀--

師:不是很好,看來人與人需要互相幫助。讀了五遍終於讀好了。掌聲鼓勵一下。(掌聲)請坐,讀不好是正常,一遍讀好了是超常。三遍讀不好是正常。

(評:“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於老師不斷給這們學生鼓勵,並暗示互助對學習的幫助。可見,於老師對課改有着準確而深入的理解。)

師:同學們,如果圓明園現在還完好地儲存着,你會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去讀2、3段?

(學生自由讀)

生:我會以十分自豪、十分高興的語氣去讀。

師:請你以自豪的語氣把第3自然段讀一讀,注意把自豪的語氣讀出來。開始讀。

師:我發現這位同學的表情非常好,真是非常自豪。請你站起來讀,表現跟剛纔一樣。

師:真好。可惜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滅了,讓我們記住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書拿起來,再次讀這一段,把我們的恨、怒讀出來,讀--

師:我發現每位同學的表情都在告訴我,你們心中燃燒着恨。如果圓明園的文物還完好無損地放在那兒,我們應該以怎麼樣的心情讀第4自然段?

師:最後一句再讀一遍。

師:很好。齊讀,“所以”--,讀--

師:如果它完好無損地儲存着,我們每個中國人現在看了該是多麼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聯軍掠走了,搬走了,毀掉了。讓我們記住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這是中華人民的國恥,拿好書讀。1860年,讀--

(評:於老師巧妙地將兩部分截然不同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感情,再透過誦讀表達出來。)

師:記住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休息一會兒。 

第二課時

師:我發現同學們有兩大優點。第一,讀書非常投入,越讀越好,越讀越懂,感情越真摯。第二優點,讀書會做記號。有許多同學把第二、三、五段畫了許多波浪線,而且有人在旁邊寫了一句話。喜歡第三自然段的能不能把原因告訴我。

生:因爲這一段主要講了我們中國各個地方的美麗景色。

生:圓明園很美麗,它是中國勞動人民藝術、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師:好,這是他說的幾句話。這就是會讀書。這一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還知道爲什麼有的同學在第五段做了記號,因爲你讀了兩恨,一恨,英法聯軍;二恨,滿清政府。這兩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繼續上課。

師:課文2、3、4、5段都讀了,唯獨第一自然段沒讀,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師糾正“估量”的“量”讀第四聲不讀第二聲。)

師:一齊把這一節讀一讀。

師:圓明園的毀滅僅僅是個損失嗎?(板書“?”)你對作者對這一部分的議論有意見嗎?同學們,聽我說,英法聯軍,還有後來的八國聯軍,他們用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指引着他們的艦隊不遠萬里駛入中國領海,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製成的槍彈、炮彈屠殺中國人,然後,逼迫滿清政府在中國人發明的紙上籤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這僅僅是損失嗎?我想每一箇中國人讀了這篇課文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對自己,對別人,甚至對至今還在搞霸權主義的國家說。把此時此刻要說的話寫下來,待會兒交流交流。願意對自己說的對自己說,願意對別人說的對別人說。(師巡迴看)師:看了課文的插圖,那樣好的皇家園林變成殘垣斷壁,你難道不想說什麼嗎?

(學生自由寫作,師來回指導)

(評:《語文課程標準》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門檻,要求學生樂於將自己想說的寫出來,願意與人交流。於老師摒棄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寫作方法,學生不受限制,可以自由表達,這樣的寫作合乎學生心理。於老師這種做法與語文新課程標準不謀而合。)

師(邊走邊問):有寫詩的嗎,咱們班有詩人嗎?

(評:於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看似提問,實是引發,是對詩意的追尋。這種暗示是教學的機智。)

師:把自己寫的意思讀出來,讀出你的情。再讀一遍,發現問題自己改。(請坐端正)我們交流一下各人的感受。

生: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真是喪盡天良。我們祖國現在強大起來了,再也不怕你們到我們的國土上胡作非爲!

師:我們今天強大起來了,他們再來胡作非爲已是不可能了,歷史不會重演!

生:圓明園的毀滅不僅僅是中國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種傷害,一種深刻的教訓。帝國主義,罷手吧,這是世界每個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喚。我最想對自己說的是:落後就要捱打,朋友們,站起來吧,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起來吧!(掌聲)

師:代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小小年紀,說出了所有中國人想說的話。

生:我恨,他們憑什麼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我恨,當時的滿清政府爲什麼那麼無能。團結起來吧,用我們的行動告訴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們:今天的中國很強大,明天的中國更強大,讓帝國主義在我們面前發抖吧!(掌聲)

(每一個發言的孩子都充滿激情)

(評:這是本課的又一高潮。學生之所以情緒高,正是這一環節的設定。先是讀,後是寫,現在又讀,環環相扣,環環都圍繞一箇中心--言語訓練。)

師:同學們說的話,表達了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心聲,英法聯軍可以把圓明園從中國的版圖上抹掉,但是,圓明園將留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建議每個人把第三自然段背誦下來,讓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永遠留在我們心裏。我給大家四分鐘的時間,背的時候注意這些關聯詞。先記住有什麼也有什麼,下面依照什麼,根據什麼,概括不僅有什麼還怎麼樣,最後寫遊覽的感受。記住這些關聯詞,記住層次有助於你背誦。

(教師巡迴指導)

(評:背誦切忌死記硬背。於老師指導學生背誦的方法,自然成誦,這樣學生會記得更長久。)

師:請你背這一段,你叫什麼名字,

生:施帥旗。

師:率領的率?

生:元帥的帥。

師:什麼旗?

生:紅旗的旗。

師:看你能不能起表率作用。當好一面帥旗。(對旁邊一學生耳語:如他背不出來提醒一下)

(評:一種關愛在不經意間流淌。)

師:相當了不起!(鼓掌)還有誰想背的?好,請你。

(一女生再背,同樣耳語)

師:(掌聲)時間關係不背了。

師:英法聯軍可以把圓明園從中國的版圖上抹掉,卻不能從中國人民的心中抹掉。

師:今天,我又發現大家很會背書,很會寫文章。下面請大家認真讀、看課文後面的生字,這就是字帖。什麼叫讀帖,就是認真觀察,每一筆的筆順,起筆、落筆。邊觀察邊書空。不出聲,看在眼裏記在心中。讀完了,請觀察這四個字:蘇、藝、奉、唐。現在推薦四個小書法家上來分別寫這四個字。

(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態度認真,近乎虔誠)

師:字寫得好得紅圈。

師:這個字哪裏圈紅的?要圈就圈這裏吧。(在“藝”字的折處圈了一下)

師:下面看於老師寫一個蘇,江蘇人要把“蘇”寫好;藝,上面小一點,下面大一點;奉,一撇一捺要寫得誇張一點。請大家坐好,我送大家一句話:“堂堂正正地寫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師生交流

師:下課,有同學有話說。

生:我真的覺得於老師和同學很接近,這很好。

師:我得了兩個字--“很好”,謝謝施帥旗對我的評價。

生:(深情地)你不是我的老師,是我的同學。

師:握握手,老同學和小同學握握手。拍照。(古劍按動快門,衆笑)

生:你雖然是老年男性,聽了你的課,覺得你是青年男性。

師:再上兩次課就成幼兒園的了。(衆笑)

生:(深情地,眼圈紅潤)你是我永遠的朋友。

師:朋友,還是永遠的朋友,握握手,合個影。(古劍按動快門,掌聲)

(評: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堂課不僅體現了教者與文字對話的深度,也突顯了孩子與教材對話的過程,更彰顯了師生間的對話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關懷。特別是教者的讀、寫訓練的巧妙安排,真可謂“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