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

 課題: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第 1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兩位數乘整十數(不進位)以及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過程,初步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合理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口算練習。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學生計算,彙報交流。(選擇幾題請學生說一說是怎麼口算的)

2.匯入新課:剛纔我們計算的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同學們都算得很棒,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一起探究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第1頁例1。

引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

讓學生說說從情境圖上能獲得哪些數學資訊。

(2)探究算法。

提問: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個?把算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全班交流。(結合情境圖中右下角的菜椒擺放特點來說)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個)    108+12=120(個)

②橫看,先算2盒,再算5個這麼多。

12×2=24(個)      24×5=120(個)

③豎看,先算5盒,再算2個這麼多。

12×5=60(個)    60×2=120(個)

④把算式看成12個十,十個十是一百,二個十是二十,合起來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個十,那就可以先寫12,再在後面添上1個0。

……

追問:比較一下這麼多種方法,你最喜歡哪種?

如果大部分學生選擇最後一種方法,教師要提問簡便在哪裏。

(3)試一試。

①完成教材第1頁“試一試”前兩題:

24×10=    20×10=

學生口答,說說口算的方法。

要求:請大家各自出一道這樣的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題來考考其他同學。

學生出題,教師板書:(  )×10=提問:觀察這些算式,你們能總結出兩位數乘十的口算方法嗎?

師生共同小結:一個數乘十,只要在這個數後面添一個0就可以得到積。

②完成教材第1頁“試一試”第三小題。

讓學生與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彙報:

生1: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先算2×3=6,再在末尾加兩個0就是600。

提問:爲什麼要加兩個0?

師小結:整十數乘整十數,只要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兩個0即可。

2.教學例2。

(1)出示教材第2頁例2。

指名讀出例題表格中的數據。

師:根據稱出的結果,你能想到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

師小結: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頭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約重30千克。

追問:你會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約收穫蒜頭多少千克嗎?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談談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饋,得出最佳的方案。

引導: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

列式爲:30×60=180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頁“想想做做”第5題。

提問: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資訊?

(這一頁大約有多少個字?)

追問:你想怎麼估算?

集體交流,指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分別把兩個乘數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來計算。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這三組題有什麼特點?上下兩題的答案一樣嗎?爲什麼?

根據學生彙報,教師小結:一個乘數相同,另一個乘數多一個0,那麼積也應該多添一個0。

2.完成教材第2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

讓學生重點說說“80×50,10×55,60×90”的口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頁“想想做做”第6題。

讓學生先仔細觀察表格,指名說說想法,再進行計算。

最後集體反饋,交流分析、思考的過程,同學之間相互評價、補充。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第一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  第2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口算。

7×8+3=    6×6+4=    5×9+7=

2.用豎式計算。

23×3=    21×2=    32×4=

指名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說一說筆算過程。

3.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學方法去思考、解決,例如生活中的購物問題裏就存在着很多的數學知識。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1)出示教材第3頁例3主題圖。

提出問題: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個)

追問: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一共多少個?)

(2)估算。

提問:誰能估算一下大約需要多少個?你是怎樣估算的?

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學生回答預設:

方法一:把24看成20,20×12=240(個)

方法二: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個)

方法三: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個)

(3)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明確問題:有什麼辦法能證明估算的結果接近正確答案?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教師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小組交流。

小組派代表彙報,其他小組做補充。

學生彙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並請學生說說列式的理由。

方法一:6個2箱是12箱,每箱24個,先算2箱是48個,再算6個48是288個。

列式:24×2=48(個)  48×6=288(個)

方法二:將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個,先算2箱,2乘24得48個,再算10箱,10乘24是240個,相加是288個。(重點理解方法二)

列式:2×24=48(個)  10×24=240(個)

48+240=288(個)

……

探究筆算方法。

明確:像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 

師指出:在把兩個所得的乘積相加時,個位上是計算8加0,0只起佔位作用,爲了簡便,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

教師板書:      2 4

             × 1 2

                4 8

              2 4

              2 8 8

(4)歸納總結。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筆算時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字去乘第一個乘數各位上的數字,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字去乘第一個乘數各數位上的數字,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2.教學“試一試”。

引導:怎樣檢驗我們算得對不對?

(調換24和12的位置相乘)

學生嘗試計算12×24,指名說說每一步算的是什麼,並提問: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麼位對齊,爲什麼?

強調:計算的結果是288,說明我們前面的計算是正確的,我們可以用調換乘數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平時要養成計算後驗算的習慣。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後交流彙報,教師展示一些典型的錯例,組織討論,糾正錯誤。

提問:透過計算你認爲應該注意什麼?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積的書寫位置,計算要正確)

2.完成教材第5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彙報。

3.完成教材第5頁“想想做做”第3題。

指名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5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各自觀察題目,找到錯誤原因,在小組內交流。

5.完成教材第5頁“想想做做”第6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第一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  第3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經歷稍複雜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口算。

42×4=    72×7=    28×3=

56×2=    47×4=    74×3=

2.用豎式計算。

13×12=    22×33=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的結果,並說一說計算方法。

3.揭題: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頁例4。

提問:每箱迷你南瓜24個,53箱一共有多少個?該怎樣列式?

指導學生列出:24×53。

追問:誰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麼意思?

(是求53個24是多少)

2.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用已經掌握的算法試着算一算,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什麼新的問題?你準備怎樣解決?

引導學生透過計算髮現:和之前不同的是,計算時每一個乘數乘兩位數所得的積都要進位。

引導思考:我們在前面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要進位時,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引導學生回憶“乘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法。

出示算式進行講評:

          24×53=

            2 4

         × 5 3

            7 2

師:這裏的72是哪個數乘哪個數的積?(3×24)用另一個乘數個位上的3乘24,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個位對齊。接下來應該怎麼算?(用十位上的5去乘24)所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哪一位對齊?(十位)最後怎麼算?(把兩次乘得的結果相加)

學生嘗試筆算,完成後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過程,如果這個學生計算有問題,就多請幾名學生,然後讓學生判斷誰的計算過程是正確的,並幫助計算有錯誤的學生分析是哪一步出了問題。

3.歸納小結。

師:看來透過同學們的努力,都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了,你覺得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要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歸納筆算時的注意事項:

(1)先用第二個乘數的個位乘第一個乘數,再用第二個乘數的十位乘第一個乘數。

(2)用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這一位對齊。

(3)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的數相加。

提醒注意: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前一位乘後,不要忘記加上進上來的數。

4.檢驗算式。

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來驗算24×53。(調換乘數的位置再乘一遍)

學生用豎式計算得出53×24=1272。

完成後,讓學生先說一說具體的計算過程,再集體訂正。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每組對應完成1小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集體交流,說說計算步驟。

教師巡視時注意發現典型錯例,指名上臺板演,並讓學生判斷板演的答案是否正確。

學生判斷後,教師引導學生把錯誤的題按錯誤的原因分成幾類,並要求學生說一說這樣分的理由以及防止錯誤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並驗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集體交流。

組織學生反思:計算中有沒有錯誤?前面分析的一些防止錯誤的方法在這裏的計算中是否得到了運用?又出現了哪些新的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3.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認真讀題,審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再指名說說思考過程,並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用豎式計算,最後集體交流。

4.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4題。

先指名讀出商品的價格及問題,然後小組討論,讓學生作出合理的假設,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學生列式計算,集體交流彙報。

彙報:花最少的錢選擇便宜的衣服,列式:25×48=1200(元);花最多的錢選擇貴的衣服,列式:25×64=1600(元)。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