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史記》選讀--《淮陰侯列傳》教案(蘇教版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與含義以及文言句式賓語前置句等相關文言常識 

2、把握《史記》敘述歷史事件時採用的起伏跌宕的敘事特色 

3、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激發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 

4、讓學生能站在現代人的角度看待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提出獨到的見解 

教學重點: 

1、複習鞏固並積累文言常識 

2、體會敘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學難點: 

1、體會敘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2、體會司馬遷藉助《淮陰侯列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由舊知往新知的延伸 

2、設計相關的問題切入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設想 

其一本選段故事情節緊湊,學生容易讀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爲重點,但與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比較豐富,所以把積累文言知識作爲教學重點;其二司馬遷藉助《淮陰侯列傳》要表達一種獨特的歷史觀:統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無辭。(1)功高震主;(2)單槍匹馬(3)恃才放曠,君王對他早有猜忌;(4)殺功臣是封建社會的普遍的現象。要引導學生體會。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我國古代有一個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韓信。韓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還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蹟。今天我們就透過學習《史記淮陰侯列傳》來進一步瞭解韓信。 

二、介紹韓信: 

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項羽,後從劉邦。漢高祖元年(前206),經丞相蕭何力薦,始爲大將,協助劉邦制定了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略。 

楚漢戰爭期間,韓信率兵數萬,開闢北方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爲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爲戰,大破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四年二月,被封爲齊王。參與指揮垓下(今安徽靈璧南)決戰,擊滅楚軍。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爲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爲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爲楚王,繼又黜爲淮陰侯。呂后知劉邦疑忌韓信,乃與蕭何定計,於漢高祖十一年正月誘韓信至長樂宮,以謀反罪名殺之。韓信著有兵書三篇,已失傳。 

三、誦讀課文,正音正字,並且根據文意,劃分文章結構。 

(一)、容易讀錯的字: 

陳豨   蒯通  商賈   諸母漂    盜跖     閼與  井陘  樵蘇     若雖長大 

(二)、通假字 

    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 

    晨炊蓐食 

    不能死,出我袴下 

    於是信孰視之, 

    俯出袴下,蒲伏。 

 

(三)、文章結構 

 1-3     早年屈辱 

 4-7     井陘之戰 

 8       被貶之後 

 9-10    謀反被誅 

 11      史官論贊 

四、研讀文字1----3節 

難句疏解 

(一)、文章開始的三小節寫了韓信早年生活的三個小故事。 

      1、 請 同學們找到每個故事中的關鍵詞,用四個字概括每個小故事。 

     2、說說這三個小故事說明了韓信早年生活的境況是怎樣的? 

1、三個故事可以概括爲: 

      怒絕亭長 

      漂母飯信 

      胯下受辱 

(二)、請仔細閱讀“怒絕亭長”、“漂母飯信”、“胯下受辱”這三個小故事,找到每個故事中的關鍵詞,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個性? 

結論: 

         這三個故事都反映了韓信早年窮困屈辱的生活。 

  第一個故事側重表現他屈辱之中的自尊, 

  第二個故事側重表現他的自信和抱負, 

  第三個故事側重表現他的堅忍,忍辱負重。 

補充三個故事的結局:(韓信被封爲楚王)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爲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爲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五、研讀文字4---7節 

(一)先研究文字P138中“閱讀與探討”部分的“蕭何追韓信”“登壇拜將”,提問:這是從正面還是側面寫韓信的卓越才能?(師)側面表現 

(二)4--7節是寫與趙國之間的一場戰爭,給這場戰爭取一個名稱,並且說說是從正面還是側面表現韓信的軍事才能。 

(師)井陘之戰。正面表現。 

(三)問題探究: 

(1)韓信能取得井陘口這場戰鬥勝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師)背水而陣,迷惑趙軍;引蛇出洞,騎兵偷襲,內外夾擊;關鍵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輕敵的弱點,做到知己知彼。 

(2)作者在描寫井陘之戰時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 

(師)A.對比。成安君和廣武軍進行對比,廣武君較機智,但計策沒被採用;成安君和韓信進行對比; 

B.襯托。如“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反襯其料事如神;以趙軍望見他的背水陣大笑,反襯出他的智謀;活捉廣武君以後,對廣武君的態度,襯托其胸襟氣度;打完仗後對諸將的解釋,反襯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機智。 

六、研讀文字8--10節 

總結關鍵語句 

第8節寫劉邦忌諱韓信 

第9節舍人得罪韓信,“舍人弟上變”不足信; 

第10節蒯通勸韓信反他沒有反 

問題探究: 

(1)韓信墓前有對聯曰:“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聯中“一知己”和“兩婦人”分別指代什麼人? 

明確:“一知己”指蕭何,“兩婦人”指的是漂母和呂后。不僅概括了韓信一生,而且點出成敗之由。 

(2)有人說韓信是被呂后等設計陷害死的;也有人認爲他造反證據確鑿,咎由自取;還有人認爲他是被逼上梁山。對此你怎麼看?請認真研讀課文,收集有關資料,說說你的看法。 

(師)三種說法各有道理,關鍵是聯繫文字,言之成理。一般多贊成“陷害說”。主要依據是:韓信臨刑前的遺言:“恨不用蒯通計”(“恨”意思是“遺憾”,不是“怨恨”),蒯通的話:“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不用”、“自夷”,反過來說明韓信不可能謀反。另外,與陳豨密謀叛逆,以及和在京城的內應,也顯得很小兒科,一代大英雄竟如此小兒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說這是呂后等人的誣告。密謀造反與事實不合。參照《陳豨傳》中記載,陳豨並沒有謀反,而是被逼迫造反。還有其他種種理由。 

    韓信,一代名將,曠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掙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戰鬥中奮進,在勝利中沉淪。他在最能夠背叛劉邦的時候忠貞不貳,卻在最不可能反叛時涉嫌謀反。正如司馬遷所說:“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因此,有人認爲韓釜底抽薪謀反並不可能,也有人認爲其造反證據確鑿,還有人認爲他是被逼上梁山。但這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韓信作爲我們英雄時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負重,他的自強不息,他的叱吒風雲,甚至他的猶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記憶,耐人尋味,發人深思。(見易中天《漢代風雲人物韓信成敗之謎》) 

七、研讀文字11節 

1、誦讀論贊。 

2、難句疏解 

3、問題探討: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內容,其中“天下已集,乃謀叛逆”有什麼言外之意? 

明確:有三點內容:布衣時志與衆異;沒有做到“謙讓”;在天下安定時密謀叛逆。其中“天下已集,乃謀叛逆”一般認爲是反話:“謂淮陰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銘) “天下已集,豈可爲逆於其必不可爲叛之時?而夷其宗族,豈有心肝人所宜出哉!”(李笠) 

思考:韓信爲什麼會被殺害? 

1、功高震主。 

    2、狂妄傲慢,樹敵太多,單槍匹馬。 

    3、恃才放曠,君主對他早有猜忌。 

    4、殺功臣是封建社會的普遍現象。殺韓信是呂后和蕭何等乾的,劉邦並不知情,當他知道後“且喜且憐之”,心情很複雜,也很真實。 

整理《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成語: 

              1、漂母之恩  

    2、胯下之辱   

    3、婦人之仁   

    4、多多益善  

    5、逐鹿中原  

    6、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鞏固與拓展: 

一、文言現象梳理 

(一)詞類活用 

1.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           

2.衆辱之曰 

3.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4.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5.闢左右與之步於庭 

6.異姓並起,英俊烏集。 

(二)通假字 

1.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於是信孰視之 

3.俯出袴下,蒲伏 

4.虜魏王,禽夏說 

5.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 

6.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 

7.出、背水陳 

8.東鄉坐,西鄉對 

9.兵法右倍山陵 

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11.人言公之畔 

12.上怒曰:“亨之。” 

13.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 

(三)重點文言詞語 

又不能治生商賈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 

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 

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 

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 

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 

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 

信由此日夜怨望 

弟舉兵,吾從此助公 

不伐已功,不矜其能 

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 

(四)重點文言句式 

1.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 

2.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3.多多益善,何爲爲我禽 

4.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爲兒女子所詐 

二、難句翻譯 

1.不得推擇爲吏,又不能治生商賈。 

翻譯: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 

2.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 

翻譯:韓信知道漢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託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從此,韓信日夜怨恨,在家悶悶不樂,和絳侯、灌嬰處於同等地位感到羞恥。 

3.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爲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翻譯:陛下不能帶兵,卻善於駕馭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俘虜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4.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翻譯: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三、能力自測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爲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飲,人多厭之者。嘗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飲蓐食。食時信往,不爲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爲怯。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爲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爲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爲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爲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覆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爲公以爲將。”何曰:“雖爲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爲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爲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數月,亭長妻患之      患:厭恨。 

   B.衆辱之曰              衆:衆人 

   C.數以策幹項羽。       幹:求取 

   D.與語,大說之          說:同“悅”,喜歡,高興。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乃晨飲蓐食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B.①王曰:“以爲大將。” ②人人各自以爲得大將 

   C.①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②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 

   D.①漢王之入蜀 ②上未之奇也 

   3.以下六句都是蕭何的話,分別編爲四組,全是希望漢王重用韓信的一組是 ( ) 

   ①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②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③顧王策安所決耳 ④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⑤雖爲將,信必不留 ⑥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韓信因家裏貧窮,吃不上飯。在亭長家寄食幾個月後,亭長的妻子不給他飯吃,而一位漂母不僅給韓信飯吃,還說不圖韓信的報答。 

   B.韓信身材高大,並帶有刀劍,面對別人的侮辱,沒有奮起反抗,因爲他想到要報答漂母和成就大業,因而毫不猶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 

   C.韓信在犯法當斬時,滕公見他出語不凡,相貌堂堂,沒有斬他。滕公同他交談後,更是高興,就向漢王推薦,漢王讓他做了治粟都尉。 

   D.蕭何勸說漢王一定要重用韓信,不然他就會走掉。漢王開頭說看在蕭何的情面上讓韓信做將領,蕭何堅持讓韓信做大將,漢王最終同意了。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一市人皆笑信,以爲怯 

    

   (2)、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爲斬壯士! 

    

   (3)、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